书城教材教辅商业经理学习辅导
28691200000004

第4章 商业企业和管理概论(3)

二、只有加强管理,才能加速商品流通。商业企业的经济活动的中心是组织商品流通,即通过购、销、调、存等业务活动,组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这也就是业务经营。商业企业只有搞好业务经营,才能发挥它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而管理就是围绕着业务经营来进行的,为实现业务经营服务的。经营与管理是商业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通过科学管理,使购、销、调、存等各个环节紧紧相扣,使商品畅通无阻。

三、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提高社会主义商业的服务质量。商业企业的任务是通过组织商品流通,促进生产发展和做好人民生活用品的供应。通过管理,使商业企业在进行各项经济活动中,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观点,贯彻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观点,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生活服务的群众观点。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的财产属于公有,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它比资本主义商业企业有无比的优越性。如果不通过科学管理,企业的业务活动杂乱无章,工作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不好,这些优越性就难以发挥出来。

四、只有加强管理,才能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左”的影响存在,加之企业管理经验不足,目前,我国商业企业同其它企业一样,管理水平不高,制度不够健全,职责不清,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浪费严重。管理的好坏,是企业经营好坏、成败的决定因素。因此,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是商业企业的当务之急。

五、只有加强管理,才能适应实现商业现代化的要求。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商业企业也逐渐由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技术设备代替手工工具,代替笨重的体力劳动。如果只有先进的物质技术设备,而没有科学管理,那是难以充分发挥其效能的。因此,只有把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科学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商业现代化。

13.何谓企业管理的两重性?

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原理。一方面,管理具有与生产力、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它要求运用科学方法,合理组织发展生产力。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对企业里共同劳动的管理更是不可缺少。无论在任何社会、任何企业,只要进行集体劳动,这种集体劳动必然有分工和协作,也就必然需要管理。这种管理在各种社会都是共同的,所以又称管理的共性,或叫管理的一般职能。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另一方面,管理又具有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又称管理的特殊职能。因为,任何社会的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任何一种经济管理都必然受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制约。生产资料占有者阶级通过管理来实现本阶级的经济利益。如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是资本家掠夺剩余价值的一种剥削职能,它所体现的是资本家同雇佣工人、店员之间的阶级对抗关系。列宁指出:“资本家所关心的是怎样为掠夺而管理,怎样借管理来掠夺”。所以,这种管理的特殊职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由于企业管理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所以,它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具有本质区别。首先是管理的所有权不同,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有管理权。资本家的企业,一切财产被资本家占有,企业管理权也由资本家所操纵。企业的工人、职员没有管理的权力,只能是被使唤,受剥削,受压迫。我国国营和集体商业企业的财产属于社会主义公有,企业的全体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企业的主人,他们对企业也享有管理权。其次,管理的目的不同。在资本家的企业,管理的目的是实现更多的剩余价值,牟取最大限度的利润,相反,我国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合理组织商品流通,更好地发展生产和为人民生活服务。社会主义商业企业所取得的利润,是实行科学管理、勤俭节约、提高劳动效率的结果。最后,管理的手段不同。在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是剥削和压榨职工的手段,是专制的,当职工违背了资本家的意志,触犯了资本家的利益时,资本家便会采取解雇、开除、镇压等专制手段对待职工。在我国社会主义商业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从根本上消除了专制统治和饥饿纪律。当然,在集体劳动中,既有分工协作,就要求职工自觉地严格遵守企业的制度和劳动纪律。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关于管理两重性的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企业管理性质虽然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企业管理仍有两重性。如在一个商业企业内,有许多工作人员,有许多商品、资金和设备、工具等,企业与外部许多部门、单位、个人发生联系,企业的经营活动十分复杂,商品、资金每日都在周转。这就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合理组织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加速商品流通。今后,科学技术和生产越来越发展,商品流通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就更加需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企业与国家间,企业与企业间,企业内部各部门间,领导与职工群众间,在总的目标和总的利益一致的前提下,还存在具体矛盾;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还存在着各种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还有贪污盗窃、投机倒把以及其他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犯罪分子。这些情况说明,企业管理必须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促进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两重性的原理告诉我们,对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既要学习和借鉴他们与生产力相联系的企业管理理论、经验、方法,加快我国企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进程;又要批判、扬弃他们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压榨工人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因此,那种对待资本主义管理盲目排斥或盲目崇拜的态度,都是错误的,而应当是做具体的分析,采取科学的态度。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论述的:“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我们的方针是: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4.企业管理的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职能是由管理的两重性决定的,一方面是科学地组织企业的各种劳动和各项经济活动,另一方面是维护、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两个方面是密切结合的,集中表现在:

一、计划。进行管理,首先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计划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它对其它管理职能具有主导作用。计划职能包括:

调查研究。即通过广泛的调查了解,占有大量的真实可靠的材料,然后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

预测趋势。即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未来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估计、判断。

设计方案。即为了达到确定的目标,设想各种可以相互替代性的方案。

进行决策。即对各种设想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最后选择一个最优方案,这个方案应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劳动占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编制计划。即搞好综合平衡,订出周密细致的计划,这个计划既有指标,又有行动措施。

二、组织。工作目标和计划确定之后,组织是实现计划目标和方案的重要手段。组织职能的作用是协调好企业对外和企业内部等各种关系,使得各方面密切配合,推动企业的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组织职能包括:

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确定管理体制,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职权、责任。

合理配备人员,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建立科学、完善的制度、秩序。

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设备条件,供应必要的资金。

三、指挥。这一职能的作用是使企业各部门、各工种的工作人员齐心合力、步调一致,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奋斗。指挥职能包括:

建立一个有权威的指挥中心。企业内领导机构和领导人员通过下达指示、命令,推动下属机构和人员去履行各自的职责,完成规定的任务。

做好思想发动工作,鼓舞企业职工的斗志,发挥下级部门和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对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具体指导。

及时沟通各种情况和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群策群力地完成各项任务。

四、监督。这一职能的作用主要是考核企业各部门和工作人员对计划任务完成得如何,是否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正确解决。监督是多方面的,既有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又有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和平级间的监督。监督要同宣传、教育和奖励、惩处相结合。对先进者要鼓励、奖赏并总结、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对后进者,给以热情地帮助;对于因不负责任而造成损失者,应给以批评直至纪律处分。

五、调节。在执行计划过程中,会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这就需要通过调节职能,对企业的人、财、物,进、销、存重新进行综合平衡。调节是多方面的,可分垂直调节、水平调节和对内调节、对外调节。通过调节及时纠正偏差,重新组织力量,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保证既定目标和计划任务的实现。

以上五个方面的管理职能,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统一的,在管理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在企业的不同环节,各种职能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既要有所侧重,又要综合运用,才能提高管理水平,达到预期目的。

15.两业企业管理的任务有哪些?

商业企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商品流通顺利进行,力争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劳动占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管理的具体任务是:

一、合理组织经营。商业企业在组织商品购销活动过程中,仅在企业内部就发生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如劳动者之间分工协作关系、劳动者与商品流转量之间的关系、劳动者与物质技术基础之间的关系、商品流转量与物质技术基础之间的关系、商品流转量与资金的关系,等等。企业必须综合平衡,确定好各种比例,处理好各种关系,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效。为此,企业就必须加强计划管理、劳动管理、设备管理、商品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保证商品流通顺利进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

二、正确处理各种经济关系。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状况基本上是适应的,社会主义企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在某些环节上还存在着矛盾,如企业中的吃“大锅饭”问题,按劳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倾向,单纯追求企业利润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等等。另外,在商品购销中的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之间、农业生产单位与商业企业之间、不同商业企业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具体矛盾,只有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改善各种经济关系,才能促进商品流通的迅速发展。

三、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国家的经济政策、商业企业的管理条例、经营思想、领导体制、领导作风以及各项规章制度,都对企业管理起着重要作用。企业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安排、使用,企业之间产、供、销关系的建立和协调,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遵守国家的经济法规和方针、政策。目前,某些商业企业还存在着小生产经营方式、“官”商作风、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以及企业的权、责、利结合不好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调整、改革。

商业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引导企业职工从事各项工作的规范,是衡量职工工作质量的尺度,是保证企业业务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各项规章制度既要保持一定时期的稳定性,又要根据企业经营情况的发展变化、职工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物质技术设备的完善,进行必要的修改调整。

四、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保证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管好商业企业,必须做好人的工作。企业领导者要关心每一个职工,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文化、业务水平,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制订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明确各级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定期考核、评比和奖惩;改善劳动条件,搞好职工生活福利等。

16.商业企业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管理原则是在管理过程中应遵循的法则、规范。它来源于管理的实践活动,又是管理实践活动的指针。管理原则具有客观性,它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的要求。

商业企业的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根据商业企业的特点,还应当遵循政治领导与经济管理相统一原则、计划管理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经济核算原则、责任与权力相统一原则、物质利益原则和管理技术现代化原则。

17.什么是政治领导与经济管理相统一原则?

经济是基础,对政治起决定作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积极反作用于经济,为经济服务。政治与经济既不能绝然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商业企业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商品购销业务促进社会主义生产顺利发展,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这是商业企业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政治始终不应该脱离业务。在商业企业管理过程中,政治对经济所起的积极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治对业务的领导作用。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要遵守国家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要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要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第二,政治工作对业务工作的监督作用。监督、检查企业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是否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条例;考核他们的工作数量、质量和是否履行了应尽的职责,鼓舞、赞扬、奖赏先进者再接再厉;教育、激励后进者努力赶上去;批评、处分、挽救因失职而造成经济损失的犯错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