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病原因
外伤为髌骨脱位的主要原因,外伤主要为直接暴力。打击了髌骨的前内侧、内侧或外侧,偶尔为间接暴力,股四头肌强力收缩可引起髌骨向外脱位。直接暴力所致者常可合胫骨、股骨骨折和/或膝部韧带损伤。
二、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
外伤史是所有患者共同的特点,但要注意其外伤系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其暴力方向和作用点,对估计造成脱位方向和合并伤甚有帮助。
患者表现膝部肿胀,压痛,膝关节伸屈活动障碍,患肢屈膝位,髌骨外脱位,偏于膝部外侧,膝关节失去正常形态或患者外伤后经本人或他人手法复位,或他人被动伸膝活动而复位而无局部畸形,仅遗有伸膝功能障碍和肿胀。
三、X线检查
伸膝位时髌骨可在正常位置,关节内积血时关节间隙可见加大,有的合并有骨折影像。如髌骨脱位未纠正,投照髌骨轴位片,可见髌骨外移至股骨外髁之前外侧或其他异常位置。部分患者正侧位和髌骨轴位片上可见股骨外髁发育差,髌骨后中嵴低平滑车凹陷变浅等骨性异常。
依据外伤经过和病史,结合体征和X线检查较易做出诊断。但对并发症的诊断,如膝部韧带损伤,骨折等情况,急性期常被遗漏,往往在以后才被发现。
内侧副韧带损伤临床表现如何?
一、膝关节疼痛
外翻应力作用于小腿引起膝关节内侧疼痛。当损伤较轻、内侧副韧带仅有部分断裂时疼痛轻,走路时加重,但尚能完成日常活动,在较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其大部分功能。如损伤严重、膝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时,则疼痛剧烈,患肢不能负重而丧失功能。
二、膝关节肿胀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后发生出血及组织反应,膝关节内侧肿胀,当出血较多时可见皮下出血,常见于完全断裂的患者。当合并有半月板、十字韧带损伤时,则产生关节内血肿,此时表现为全膝关节肿胀并可扪及波动和浮髌试验阳性,施行关节穿刺可抽出多量新鲜血液。
三、膝关节压痛
固定的膝关节内侧局限性压痛点,对诊断内侧副韧带损伤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一特定的压点可确定内侧副韧带副损伤的部位。当完全断裂时,往往还可在压痛点处扪及局部组织缺损性凹陷。
四、膝关节绞锁
主要由内侧副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撕裂而引起,有时也因内侧副韧带深层的断端入关节内而发生。
五、膝关节活动障碍
主要是由于内侧副韧带断裂后,膝关节周围肌群产生以反射性肌痉挛以及局部疼痛所致。
如何诊断内侧副韧带损伤?
一、X线特点
X线检查对诊断膝内侧副韧带断裂有重要价值。
撕脱骨折者可以显出;加压下外展位双膝正位X线片,对本损伤更有诊断意义。当膝关节内侧间隙不超过5°~10°,为内侧副韧带部分断裂,而膝关节内侧间隙加宽明显,如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应注意合并十字韧带断裂及膝关节半脱位。
二、MRI特点
内侧副韧带损伤后在冠状面上呈低信号带。损伤性水肿使之增粗,在Tl加权像上呈低至中等信号,从皮下组织至股胫骨的间距加宽。完全断裂者可见与股骨内上髁分离,伴局灶性出血或关节积液。
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表现
是什么?如何诊断?
膝关节外伤后,膝关节剧烈疼痛,肿胀,关节内积血,关节功能障碍,膝关节软弱无力等,检查患膝前抽屉试验阳性。
一、X线特点
胫骨髁间隆突撕裂骨折,内、外翻应力检查时,可见一侧关节间隙加宽。
二、MRI特点
薄层矢状面扫描,前十字韧带呈中等信号,后十字韧带呈低信号。完整的前十字韧带具有平行的外缘,在股骨与胫骨固着处可见清晰的纤维条纹。
前十字韧带损伤时可见短Tl高信号,纤维带缺损或平行的外缘断裂,异常信号见于中间的基质内,多位于股骨髁附着点外侧。在T1加权像上韧带撕裂处的水肿呈高信号,前十字韧带后弯、松弛,并贴近后十字韧带,是粘连现象。完全断裂者,在矢状与冠状面上均看不到前十字韧带。
后交叉韧带损伤临床
表现是什么?如何诊断?
后十字韧带在膝关节韧带结构中最为强大,因此,后十字韧带损伤是强大暴力所致。后十字韧带是膝关节屈伸及旋转活动的主要稳定结构,相当于膝关节旋转活动轴。因此,后十字韧带损伤不仅造成关节直间不稳,还可以导致膝关节旋转不稳和侧方不稳,因此,及早的诊断和及时的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任何暴力引起胫骨过度后移或膝过伸均可引起后交叉韧带损伤,断裂可发生于起止点或体部,可为完全或部分断裂,有时有胫骨或股骨内髁附着处撕脱骨折片,这种损伤也可伴有膝侧副韧带、半月板或前交叉韧带损伤。伤后膝软不稳,膝部剧烈疼痛,关节迅速肿胀,当后关节囊破裂时,肿胀蔓延至膝后上下,累及小腿后侧。逐渐显示暗蓝的皮下瘀斑。屈膝位检查可见胫骨上端间后塌陷畸形,Lachman试验阳性,后抽屉试验阳性,腘窝压痛,膝关节浮髌试验阳性,关节穿刺可抽出全血(早期)或血性液(3~14天),关节内血液抽出后多不凝固。X线片可了解有无撕脱骨折。
一、X线特点
显示膝关节间隙增宽,后十字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可高度考虑后十字韧带损伤。
二、MRI特点
后十字韧带在轴面上呈环状,在矢状面上环弓向后,无论T1或T2加权像上只要显示局限性高信号,即是韧带撕裂的佐证。有此外伤性十字韧带撕裂实际上并不是完全断裂,多见于后端胫骨附着处。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临床
表现如何?如何诊断?
当膝关节完全伸直时,两侧副韧带紧张状态,关节比较稳定,当膝关节半屈位时,关节可出现旋转,甚至内外翻。此时,半月板首先要完成伸屈的移位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往往是膝关节运动中的突然变化带来的,这使半月板夹挤于股骨髁和胫骨平台之间,承受垂直压力的同时,又遭受牵拉或旋转剪力,造成半月板不同部位的破裂。因此,造成半月板损伤必须具备4个因素,即膝的半屈、内翻或外翻、挤压、旋转。例如:内侧半月板损伤的典型病史是患膝半屈,足固于地面,如果上身突然向前、向中线扭转,使小腿外旋加外翻,内侧半月板被拉向中央。被凸出的股骨内髁所压榨,当膝继续伸进时,造成半月板破裂。
按照病因学的分类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它分为四型,即:
Ⅰ型:急性外伤性撕裂最常见。有明确的外伤史,老年少见,撕裂常是纵裂或边缘裂。
Ⅱ型:自发性撕裂(原发性退行性变)多发生在长期蹲位或跪位工作者,以水平裂多见。
Ⅲ型:外伤撕裂晚期改变(继发退行性变)初次外伤时造成较小的损伤,如附着点的部分撕裂,愈合不完全,经继续机械作用,撕裂渐扩大,或在局部退变的基础上继续承受应力,或再次造成较小外伤,出现新的撕裂。
Ⅳ型:韧带损伤的晚期改变(假性原发性改变)韧带损伤,膝关节不稳定加重了半月板后角的同样改变。
膝内侧半月板损伤临床表现如何?
一、膝关节不稳感
在高低不平路面行走或上下台阶时,膝关节不稳,每有滑落感。系股骨关节面施压于胫骨平台上移动度较大的内侧半月板上,或施压于破裂不平滑的半月板上,使膝内稳定性受到影响。
二、关节绞锁
各种形式的半月板破裂,一旦进入胫股关节磨压部时,可以引起关节交锁,待患膝外翻、回旋和伸屈运动后,使膝内破裂半月板移出胫股关节接合面,伸屈膝骤觉轻松,滑利如初,此为解锁。交锁现象约占本病患者的1/4~1/3。
三、膝关节压痛点
膝关节间隙处的压痛点是诊断半月板损伤的重要依据。多数病例可以明确指出膝关节压痛点。少数病例是由于损伤近膝中央或前、后角部,有些还合并关节囊、韧带损伤力口关节积血,对关节损伤侧辨别不清,甚至有误。
四、肌肉萎缩
是膝内病变影响的失用性萎缩,其中以股四头肌最明显。肌萎缩检出约在74%以上。
如何诊断膝内侧半月板损伤?
一、各种试验检查
(一)膝关节过伸试验
伸膝至0°左右有疼痛和弹响时,可考虑前角破裂,但对此点仍有异议。
(二)膝关节过屈试验
当膝关节完全屈曲时,发生疼痛和弹响,示半月板后角破裂。但也有人认为不确定。
(三)膝关节研磨试验
患者俯卧,将膝关节屈曲90°位,在加压的情况下,研磨(旋转)膝关节引起疼痛和弹响时,示半月板中央破裂。
(四)膝关节回旋挤压试验
即Mcmuray征,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接住患膝,另一手握住踝部,尽量屈膝,使后踝接触臀部,然后使小腿极度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外旋,逐渐伸直。如果听到响声和/或膝部疼痛,根据响声和疼痛部位,确定损伤类型部位。
必须注意,没有一个试验是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唯一依据,应将病史、临床症状、压痛点和各种阳性试验结合起来,才能做出最后诊断。必要时做膝关节空气造影,碘剂、空气双重对比造影,对内侧半月板损伤有价值,但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碘剂可能刺激膝关节,故尚未能做出常规检查手段。超声波检查已开始应用于临床,但如何达到较高的准确性,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X线片对本病并无特殊意义,但可以作为排除骨折、脱位或不稳定的重要诊断依据。关节镜检查对半月板破裂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有一定治疗意义。
二、影像表现
(一)X线特点
X线片可除外其他膝部疾患,而对半月板撕裂,很少有肯定性帮助。但有时可见关节间隙变窄及骨性关节炎的表现,间接考虑半月板的损伤。
关节造影术:用来发现半月板的异常,以及评价关节软骨、韧带和滑膜。
(二)MRI特点
诊断半月板撕裂的主要依据是在低信号的半月板内发现中等信号缺损区。观察半月板的外形、大小及信号强度,较大的撕裂表现为半月板正常形态消失及变形。较小的撕裂则可见半月板内线状高信号并累及半月板表面。
膝外侧半月板损伤
临床表现是什么?如何诊断?
外侧半月板损伤较内侧半月板损伤多见,先天性盘状半月板多发生在外侧,内侧者罕见,而盘状半且极易遇受外力的冲击而致损伤。急性期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患膝肿胀,疼痛,关节积液,下肢功能障碍,待肿胀消退,关节积液吸收,疼痛减轻,股四头肌进入慢性期,表现为步态不稳,下台阶、下楼梯的打软腿、易疲劳。走路时有弹响或关节绞锁,检查有膝关节压痛点,肌肉萎缩,研磨试验及膝关节回旋挤压试验可发现外侧半月板部弹响或伴有疼痛,诊断主要依据临床体征,造影术及CT和MRI对诊断半月板损伤有一定作用;应用关节镜检查是确诊和治疗最先进、最可靠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