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牵引的效能,观察牵引装置是否正常,滑轮和牵引架是否松脱,牵引线与大腿是否在同一轴线上,牵引锤是否脱落,足底有无抵着床尾,致使牵引无效。治疗期间应做到“三不”,即不盘腿、不负重、不侧卧。
防止牵引针孔感染,注意牵引针有否滑动,观察针孔处皮肤有无发红、疼痛、渗出等,每日用75%酒精滴孔两次,并随时保持针孔处皮肤及敷料的清洁干燥。
行皮牵引的应随时注意观察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定期检查胶布边沿皮肤有无发红或破溃。
密切观察伤肢血运情况,观察伤肢末梢皮肤有无出现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情况。
手外伤患者护理要点是什么?
一、术前护理
(一)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及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二)注意患肢有无骨折、脱位、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
(三)急诊手外伤,如出血较多,有失血性休克症状,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纠正休克,通知医生进行简单包扎止血,并紧急进行术前有准备。
二、术后护理
(一)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及术后护理常规,血管吻合者参照断指再植术护理。
(二)神经的吻合应注意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指端是否有麻木感、感觉恢复等,注意避免损伤、烫伤及冻伤。
(三)肌腱吻合术后3天视病情嘱患者做轻度伸屈指肌腱活动,防止肌腱粘连。
(四)指导患者早期活动,术后3日开始进行手指功能锻炼,指掌关节伸屈与肩关节的上举外展与内收屈曲活动,肘关节屈伸活动(植皮者不宜早期活动),功能锻炼时注意活动度,避免血管、神经、肌腱吻合口断裂。
三、出院指导
(一)避免再次损伤(碰伤、冻烧伤等)。
(二)余同骨科出院指导。
断指(肢)再植术患者护理要点是什么?
一、术前护理
(一)按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二)断指(肢)伤员入院后,护士配合医生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三)离断肢体一般不冲洗,用清洁布类包裹,置入2~4℃的冰箱内。
(四)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补充血容量,对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慎用血管收缩药,并按休克护理常规护理。
(五)禁用止血带止血,以防血栓形成。
二、术后护理
(一)按骨科术后护理常规及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清洁、保暖,室温在25℃左右通风的病房。
(三)抬高再植肢体,高于心脏水平10cm左右,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四)每30分钟至1小时观察患指(肢)伤口渗面及血循环情况,血循环良好的指肢体皮肤红润、甲床粉红,指腹饱满,皮温正常;如皮肤呈苍白,指腹干瘪,皮温下降,cap减慢,提示动脉供血不足;皮肤青紫、肿胀,皮纹减少或消失,皮温偏低,cap加快,提示静脉回流障碍。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措施,以抢救再植指(肢)。
(五)预防血管痉挛发生:
1.绝对卧床休息2周,限制再植指(肢)活动。
2.注意保暖,局部可用烤灯照射,距离30~40cm。
3.禁止室内吸烟。
4.按医嘱使用止痛剂。
5.补充足血容量。
6.按医嘱使用扩血管药物。
(六)按医嘱给予抗炎、抗凝治疗。
(七)指导功能锻炼,恢复指(肢)功能。早期练习腕关节及健指的屈伸;术后4~6周为无负荷功能恢复期,重点预防关节僵直和肌肉、肌腱粘连或肌肉萎缩,以主动活动为主,练习患指(肢)屈伸,握拳等动作;术后6~8周,重点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练习分指、对指等活动。主要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血管危象。
皮瓣移植术患者护理要点是什么?
一、术前护理
按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二、术后护理
(一)按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二)全身情况观察
1.血容量的观察,血容量不足可使周围血管收缩,影响移植皮瓣的血供,威胁再植组织存活,因而密切观察患者脉搏及血压变化。
2.观察液体出入量,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以保证再植组织存活的基本条件。
三、局部观察
注意观察移植皮瓣的色泽、皮温有无水肿等,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注意移植皮瓣有无血管痉挛,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同断指再植术。
骨科手术术后患者护理要点是什么?
全麻未清醒者,应有专人守护,并每隔15秒测BP.P.R一次到清醒为止。
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内,清醒后,可根据病情改变卧位,腰麻后平卧6~12小时。
注意伤口有无渗血,敷料有无脱落。
保持输血、输液通畅、观察有无反应。
四肢手术后,如用石膏或夹板固定要注意肢端血液循环情况,如循环不好应及时检查。
手术后1~2天内必要时给予止痛药,如每6小时肌注杜冷丁50mg,两天以后停止使用或减少使用次数,以免成瘾。
术后尿潴留病情允许时,可扶患者坐位或起立排尿听流水声诱导排尿,下腰部热敷,针刺三阴交、关元,手术后6~12小时仍不能排尿时导尿。
腹胀时可放置胃肠减压器或肛管排气、针刺足三里、天枢。
手术后3天未排便者,给服缓泻剂或灌肠。
对脊髓损伤患者如何做康复护理?
一、外伤性脊髓损伤的早期处理
(一)现场急救
对脊髓损伤的急症患者现伤急救时,要注意防止脊髓损伤加重。搬动患者前首先检查肢体活动及感觉有否异常,如无异常,可使头颈部固定位置下移动患者,平卧位拉于硬板上,头颈部两侧加垫避免摆动,如检查有神经症状,则纵轴方向轻轻牵引头颈,固定好移至硬板上,迅速转送医院。由此可见,有专门训练的急救护送人员对伤后患者预后是很重要的。
(二)尽早解除脊髓压迫症状
为脊髓恢复提供条件,如整复脊柱骨折、脱位,脊柱姿势的固定。对于脊髓横断完全性损伤患者,在24小时内给予停止损伤病理变化的处理,如脊髓切开、局部冷冻、高压氧、药物应用等都可以改变脊髓损伤后继发变化,利于截瘫的部分恢复。
二、预防、治疗并发症
截瘫尤其是颈脊髓损伤的高位截瘫患者,由于早期治疗护理不当,可发生多系统并发症,如呼吸系统的感染,运动系统肌肉的挛缩,关节变形,泌尿系统的感染,血栓的形成,皮肤压疮等。这些并发症既是患者死亡的原因,也是影响脊髓损伤后患者康复的主要因素。因此要积极预防并发症,一旦发现并发症及早治疗才能使康复计划顺利完成。
(一)尿路感染
脊髓损伤或脊髓横断时引起脊髓休克,运动反射受到抑制膀胱松弛,出现充盈性尿失禁。此期患者因排尿力不足,致大量残留尿。而长期留置导尿也是造成膀胱上行感染的因素。为了使截瘫患者排尿功能得到恢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排尿训练,外力压迫逼尿时要正确应用腹压,以免因膀胱过度充盈下加压引起肾盂积水及逆行感染。采用每隔4小时导尿一次的间歇导尿法可降低泌尿系感染率。有条件的医院也可应用体位移动床使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定时站立位,可以增加膀胱内沉淀物排出,使残留尿相对减少而预防尿路感染。
(二)褥疮
这是截瘫患者的终身注意的问题。在卧床期除按皮肤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外还要注意足趾也可因被子的压力造成褥疮的可能。对恢复期患者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检查受压皮肤的方法,双手撑起减压的方法及预防褥疮的措施。
(三)解除消化道常见症状
如便秘、大便失禁、肠胀气、肠梗阻,也可以应用干扰电疗法及中医按摩针灸技术。
(四)深部静脉血栓及肺栓塞
常发生在脊髓损伤后1个月内,护理上要注意观察患者两侧下肢的腿围,看是否有水肿出现,尽早应用弹力袜和弹力绷带,早期斜床站立训练,可使截瘫的肢体血管神经舒缩功能得到恢复。
(五)肺部感染
截瘫患者长期卧床或呼吸肌运动障碍,呼吸量减少,咳嗽动作减弱或消失,大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引起肺部感染。为预防这一并发症,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排痰时,护理人员用双手紧压患者胁下部,运输和要随患者呼吸节奏,可以使患者将痰咳出。力量不宜过大,以免加重损伤脊神经或导致脊柱骨折。
(六)肌肉挛缩,关节变形
对脊髓损伤早期康复护理极为重要。合理的功能体位,适当的早期被动运动,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防止因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挛缩和变形。对于使患者发生痛苦或影响生活能力,影响康复训练的痉挛性肌肉疼痛给予松弛剂治疗。
(七)自主神经紊乱
颈髓6以上损伤致四肢瘫痪的患者,病程中可因损伤以下不良刺激(膀胱充盈、褥疮、肌肉痉挛、便秘)、胃肠道恶性刺激引起患者头痛、大汗、皮肤潮红、心动过速或心率徐缓、血压增高等自主神经反射增加症状,可继发脑血管意外或失明,护理上要注意观察以上症状的出现,积极采取预防措施。给以降压药物,排除诱因和采用患者直立体位的处理。
(八)异位骨化
多发生在损伤后1~4个月,患者可出现不明原因的低热躯干及四肢皮下组织质地较硬的团块,局部炎症反应,一般发病后2周X线才可见阳性结果。
(九)麻痹肢体的骨质疏松
患者长期卧床,麻痹的肢体因失用致肌萎缩和骨萎缩,形成骨质疏松,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特别当患者合并感染或褥疮,全身情况不好,血液呈低蛋白血症,体内为负氮平衡时,尿中钙及羟脯氨酸排泄增多更说明钙质脱失严重。为预防骨质疏松,除避免并发症外还要加强营养尤其是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