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过程中莫非氏滴管液面高度应在1/2-2/3之间。如液面低于1/2,则在滴注过程中血液成分直接与输血器过滤面冲击,造成血细胞的破坏,影响疗效;如超过2/3,易造成看不到滴速,很难判断输血是否通畅,病人也很紧张。
血液非常宝贵,输血也是一项高风险的治疗技术。掌握各种血液的使用原则及使用注意事项,保证输血过程安全有效,是每位护士的职责。
三、临床常见的输血反应与处理原则
1.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轻者,先减慢输血速度,若症状继续加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撤下输血器注明“输血反应”,查究原因并对症处理(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寒颤者保温),遵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2.过敏反应:
除按发热反应处理外,按过敏性休克抢救;有呼吸困难者,给高流量吸氧,喉头严重水肿,协助医生作气管切开。
3.溶血反应:
这是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和病员血标本,重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双侧腰部给予热敷,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碱化尿液,以增加血红蛋白溶解度,减少沉积,避免肾小管阻塞,遵医嘱静脉输碳酸氢钠;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歇处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血钾增高,酌情行血浆交换(严重贫血者先输同型血);严密观察血压、尿量、尿色的变化。
4.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如发生按急性肺水肿的原则处理,停止输血,酌情帮助病员端坐,四肢轮扎,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高流量输氧通过25-30%的酒精湿休后吸入,以改善肺部气体交换;遵医嘱应用镇静、镇痛、扩血管、强心、利尿等药物,以减轻心脏负荷。
5.细菌污染反应:
一旦发现,除立即停止输血和通知医生外,应将剩余血送化验室,作血培养和药敏试验。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准确记录出入水量,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休克先兆,配合抗休克、抗感染治疗。
6.大量输血后反应:
防治原则:在连续输入几个单位库血时,应间隔输入新鲜血,大量输血达1000毫升以上,按医嘱静输入10%葡萄糖酸钙。
7.感染反应:
对供血者应严格体检,优选供血者,凡有黄疸史、肝病、肝功能异常,或3-5年内患过疟疾,查血抗体阳性者等,均不能做献血员。严格各类器械消毒,认真执行无菌操作。
远端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一、静脉的选择
1.按先上肢、后下肢的原则选择穿刺部位。
2.穿刺部位无损伤、感染。
3.拟穿刺静脉无静脉炎、静脉曲张,宜避开静脉窦。
4.避免在关节部位穿刺。
5.选择富有弹性、粗、直、血流量丰富的血管。
6.常见穿刺部位有①上肢:手背静脉网、头静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②下肢:大隐静脉。③颈外静脉。
二、操作步骤(以Safe—T—Intima为例)
1.消毒液消毒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大于8cm,待干。
2.打开静脉套管针的包装,去除护针套,检查产品的完整性,准备敷贴。
3.旋转松动外套管,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住套管针的回血腔两侧,以15—30度角在血管上方直刺进针。
4.注意进针的速度要慢,以免刺破血管后壁,同时注意观察回血腔。
5.松两翼,并用右手固定针。左手中指和示指固定连接座,拇指和环指撤针芯0.2—0.3cm,将套管全部送人血管。
6.右手固定针芯,左手轻柔的将外套管置人静脉内。
7.松开止血带。右手示指和中指固定双翼,左手按压导管尖端前0.5cm处的静脉,防止撤出针芯时血液流出。
8.连接输液器,打开输液开关,调节滴速。
9.用无菌透明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延长管“U”形固定。肝素帽高于导管,且与血管平行,减少血液回流,降低堵管发生率。
10.记录穿刺部位、日期、时间及穿刺者姓名,整理用物。
指示卡、带的应用与判别标准
一、压力蒸汽灭菌指示胶带的应用
1.应用
压力蒸汽灭菌指示胶带应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包外化学监测,显示灭菌包裹是否已灭菌。胶带直接粘贴于包外,可直接观察其变色情况,来判断物品包是否通过灭菌。可用于下排气式(121℃,20分钟)和预真空式(132℃,4分钟)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化学指示胶带斜形条纹内含特殊热敏涂料,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时间作用下,由米白色变为深褐色。如变色不均匀或不彻底,可提示该包裹未经过符合条件的灭菌处理。压敏性粘合剂,粘性佳,但易揭除,能粘于各种包裹材料,可起到很好固定封包作用。皱纹纸背衬,能膨胀延伸,在加热时不易松解断裂。背衬上涂有防水层,遇水时染料不易受损,并可书写记录,灭菌后颜色不易褪去。
2.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取一定长度的高压灭菌指示胶带,直接粘贴于包裹外,并轻压胶带加强其封包作用,可直接用圆珠笔在胶带上记录。
有效期参见产品说明书,通常为1.5年。
贮存于20℃左右室温50%相对湿度下。避免太阳光、荧光灯灯光及紫外线照射。仅可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化学监测。
二、指示卡的应用与判断标准
1.压力蒸汽灭菌包内化学指示卡
使用时将包内指示卡放人海一个包裹中央或蒸汽最难达到的部位,当达到一定的灭菌条件121℃,20分钟或132℃,4分钟,卡上的指示剂由米黄色变为黑色。
灭菌后,比较卡上的标准黑色。若指示剂达到或深于标准黑色,表示达到灭菌条件;若指示剂浅于标准黑色,表示未达到灭菌条件。
对于未达到灭菌条件的包裹,不能使用,应重新灭菌。
2.压力蒸汽灭菌包内爬行式指示卡
爬行式指示卡由纸芯、对蒸汽及温度敏感的位于纸/塑和纸/塑/金属压片中的化学球组成,化学球溶解后变为黑色沿纸芯移动,并可通过卡片上的“ACCEPT”(成功)和“RE—JECT”(失败)窗口观察。该化学球的移动位置由蒸汽质量、时间和温度决定。
(1)应用。①用于压力蒸汽灭菌锅内质量的化学监测,可用于121℃或132℃压力蒸汽灭菌锅。②打开包装袋取出足够数量的指示卡,将包装袋开口边至少折两次,再次封好包装袋。③将指示卡放人将要进行灭菌的包裹、袋子和敞开的盒子中央。指示卡应放在硬质容量的角落或至少是两个对角,或放在最难灭菌的地方。④按既定程序进行灭菌。
(2)判别。①灭菌结束后,卡上的黑色标志应进入“ACCEPT”(成功)窗口。如果没有进入这一窗口,而只进入了“REJECT”(失败),则表示被灭菌物品没有被暴露在有效的灭菌环境中,应归放到未灭菌的区域。②如果几个被灭菌的物品均为“REJECT”(失败),应观察生物指示剂的结果,并分析失败原因。
隔离技术
一、穿脱隔离衣法
【目的】
保护病人及工作人员,避免交叉感染及自身感染;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用物准备】
隔离衣、衣架,刷手及消毒双手用物。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穿隔离衣
(1)洗手,戴口罩帽子,取下手表,卷袖过肘。
(2)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两手将衣领的两端向外折,使内面向着操作者,并露出袖子内口。
(3)将左臂人袖,举起手臂,使衣袖上抖;用左手持衣领,同法穿右臂衣袖。
(4)两手持领子中央,沿着领边向后将领扣扣好,再扣好袖扣。
(5)解开腰带,将隔离衣的一边渐向前拉,直至触到边缘后用手捏住,同法捏住另一侧,两手在背后将两侧边缘对齐,向一侧折叠,以一手按住,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压住折叠处,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再回到前面打一活结。
(6)双手置胸前。
2.脱隔离衣
(1)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
(2)解开两袖扣,在肘部将部分袖子塞人工作服衣袖下,使两手露出。
(3)刷手,消毒双手,擦干。
(4)解开领扣,左手伸入右侧袖口内拉下衣袖过手,再用衣袖遮住的右手在衣袖外面拉下左手衣袖过手,双手轮换握住袖子,手臂逐渐退出。
(5)用右手自衣内握住肩缝,随即用左手拉住衣领,使隔离衣外面向外两边对齐,挂在衣架上。
(6)不再穿的隔离衣将清洁面向外卷好,投人污衣桶。
【注意事项】
1.穿着隔离衣不得进人其他病区。
2.保持衣领清洁,扣领扣时袖口不可触及衣领、面部和帽子。
3.隔离衣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4.隔离衣长短合适,有破损及时修补。
5.隔离衣挂在半污染区,清洁面向外;挂在污染区,则污染面向外。
二、床单位终末消毒法
【目的】
对转科、出院或死亡病人的用物和医疗器械消毒。
【用物准备】
消毒溶液、衣单、被套、枕套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将污被服撤下,送洗衣房清洗。传染病人的污被服应先消毒后送洗衣房清洗。
2.床垫、棉被、枕芯等放于日光下暴晒6h或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或送洗衣房拆洗。
3.病床、床旁桌椅用“84”消毒液擦拭。
4.暖瓶用消毒液擦洗,更换新瓶塞。
5.病室应开门窗通风或消毒液喷洒。
6.传染病病人终末消毒按“传染病出院消毒法”处理。
7.终末消毒处理后,铺好备用床准备迎接新病人。
特殊感染手术的处理
一、特异性感染手术
破伤风、气性坏疽,属于厌氧杆菌芽胞,应实行严密隔离。
1.术前准备。①选择负压手术间,并挂上严密隔离标志,注明隔离时间,并保留3天。②手术时全部使用一次性敷料,隔离衣可用一次性衣服代替。③术前将手术间内能移动的用物搬到室外,不能移动的仪器、用物用一次性大单遮盖。④备齐手术必须用物,准备手消毒及擦拭物品的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含氯制剂溶液两桶。⑤接、送病人的推车不得推出手术间,需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
2.术中配合要点。①接触切口的敷料投入黄色医疗垃圾袋内。②由室外专人供应物品,内外人员、用物严格区分,不能相混,以免交叉感染。室内工作人员戴手套、穿隔离衣,手术人员可戴双层手套操作。③手术结束后,所有室内工作人员应更换鞋套、拖鞋、手消毒后才能出手术间,经沐浴更衣后,方可参加其他工作。④由室外人员穿隔离衣、戴手套护送病人回病房。
3.术后处理。①手术间空气:启动净化系统,持续消毒3天,做空气培养阴性后方能使用。②布敷料:用清洁大单包好,高压灭菌后送洗。③物体表面(包括墙面、地面):用0.1%含氯制剂溶液擦拭、拖地,拖布使用后应在0.1%含氯制剂溶液中浸泡30分钟。④器械:用2000mg/L含氯制剂溶液浸泡消毒60分钟后清洗。⑤其他:一次性用物、纱布、垃圾、标本等,术后必须使用双层包装后及时送焚烧处理。⑥污水:用1000mg/L的比例加入含氯制剂2小时后排放。
二、呼吸道传染疾病
如活动性结核、儿科中的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
1.操作方法。①术前在负压手术问悬挂隔离标志。准备擦拭物品的1000mg/L含氯制剂溶液。②注意关闭房门,工作人员戴专用口罩。③工作人员在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尤其在接触其他病人之前。④接触切口的一次性敷料投入焚烧垃圾袋内。
2.术后处理。①空气:持续消毒1天。②布敷料:用清洁大单包好,高压灭菌后送洗。③墙面、地面:用0.1%含氯制剂溶液拖地、擦拭。④器械:用2000mg/L含氯制剂浸泡20分钟。⑤其他:纱布等小敷料及标本可送焚烧。
三、传染性疾病:含肝炎、HIV、绿脓杆菌
1.操作方法。①术前在手术问悬挂隔离标志。准备擦拭物品的1000mg/L含氯制剂溶液。②工作人员在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尤其在接触其他病人之前。在接触病人体液物质时,可戴手套进行操作。③手术人员可戴双层手套进行手术。④接触伤口的敷料应放入有特殊标记的污物袋内。
2.术后处理。①空气:必要时消毒。②布类敷料:放人污衣袋,并贴上污染标志。③墙面、地面:用0.1%含氯制剂溶液擦拭、拖地。④物品表面:用0.1%含氯制剂溶液擦拭。⑤器械:用0.1%含氯制剂溶液浸泡后、清洗、干燥、上油、打包、压力灭菌。⑥吸引管、瓶:吸入0.1%含氯制剂溶液后,将引流袋、吸引管放入焚烧垃圾袋。⑦污物:接触到病人体液的垃圾放入焚烧垃圾袋。污水桶内的污水用0.1%含氯制剂溶液处理。
四、一般化脓性感染手术
1.操作方法。①准备擦拭物品的1000mg/L含氯制剂溶液一桶。②工作人员在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尤其在接触其他病人之前。在接触病人体液物质时,可戴手套进行操作。③接触切口的敷料应放入有特殊标记的污物袋。
2.术后处理。①敷料:用清洁大单包好,压力灭菌后送洗。②其他:纱布等小敷料及标本可送去焚烧。
医疗废物的分类与处理
类别
特征
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
感染性废物
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①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有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的卫生用品、医疗用品及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②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③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物保存液。④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病理性废物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①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②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③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
损伤性废物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①医用针头、缝针等。②各类医用锐器,如手术刀、取皮刀、手术锯等。③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
药物性废物
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①废弃的一般性药品: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②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致癌性或可疑致癌性药物、免疫抑制剂。③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化学性废物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①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②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③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内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内镜手术区的布局与设施
根据内镜手术设备众多、环境要求特殊等特点,建立一个适合于进行内镜手术的手术区是开展内镜手术的重要条件之一,现代化的洁净手术室应设置专门的内镜手术区,便于统一管理、统筹安排。
手术室在建造和装修时就应考虑设置专门的内镜手术区及手术间,设置二氧化碳气路、电源设备、供水系统、仪器进出通道、吊塔、器械存储柜等。将内镜手术间、辅助用房、内镜器械清洗间、内镜灭菌间、仪器修理室等集中放置在一个区间内。手术区内还应包括内镜设备(监视器)、器械台(内镜手术器械台和普通手术器械台)。
1.手术间
内镜手术间面积以40m2左右为宜,便于连台手术时搬运病人。标准配置1套内镜仪器,中心供应二氧化碳气体、氩气、压缩空气、中心吸引、氧气、笑气等,配置专用电源插座及地线联接、电动手术床、吊塔、监护仪及麻醉机等;还应配备电视教学系统及图像采集装置。
2.灭菌区
设置在内镜区域的中心净化手术室的外走廊以外区域较为适宜,应配备专用水源及供电系统,便于连台手术时内镜特殊器械的快速灭菌。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低温快速内镜灭菌器、等离子体灭菌器或高压灭菌锅等。
3.清洗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