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各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医务工作者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之中。而手术室护理人员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性质,发生各种职业暴露的风险更大。
常见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构成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凶素主要有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
生物作为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但也可以成为人类的致病因素或疾病的传播媒介。护理人员所面临的生物危险因素主要有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这些病原微生物可广泛存在于病人的各种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也可存在于医院环境之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及各种直接和间接接触等途径感染医护人员。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更是频繁地直接接触病人的体液及排泄物,极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手术室护理人员经常要接触各种化学物质,主要有消毒剂、麻醉药,有时还会接触化疗药品。如果长期接触而保护不当,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严重损害。
存在于手术室环境的物理危险因素主要有噪声、高温、光、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以及负重伤、切割伤、针刺伤等。其中电离辐射包括有χ线、γ线、电子、质子、中子、α粒子辐射等;非电离辐射包括有高频电磁场、微波、超声波、激光、紫外线等。
社会因素包括经济状况、人口、科技、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主要通过人的心理感受而引起,而心理因素是社会因素在人大脑的反应,故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不可分割。社会心理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影响很大。由于手术室护士工作长期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状态,且手术室护士重要的合作对象是各科外科医师、手术病人,涉及面广且流动性大,对手术室护士在人际交流方面的能力要求更高。面对不断更新的外科手术技术,不断变化的合作伙伴,高强度的工作以及医院和社会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都会影响护士的精神状况和生活态度,并增加护士工作的风险性、不确定性及工作紧张感。
感染暴露危险与防护
生物因素暴露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医院内感染。感染疾病主要有血源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播疾病、消化道传播疾病和皮肤接触传播疾病。职业暴露致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大小主要与暴露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暴露源致病因子载量、暴露程度与剂量、暴露后是否正确及时处理、被暴露者自身免疫力等因素有关。
一、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暴露危险与防护
1.血源性传播疾病及职业暴露感染危险性
目前已被证实的血源性传播疾病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疟疾等多达50余种,而通过职业暴露感染的最主要有3种,即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75%,丙肝感染率约为3%。特别是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超过60万,使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性增加。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和切割伤是导致这类感染的最主要原因,也可通过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引起感染,但通过针刺伤和切割伤感染的危险性高于黏膜接触。如因受HIV污染的针刺伤而感染的危险大约为0.33%,而黏膜暴露后感染的危险性仅约为0.09%。
就血源性致病因子而言,不同的致病因子引起职业暴露后受感染的危险程度有所不同。如每毫升血中HBV传染性颗粒达108以上,而HIV仅10~103;体外实验证实HIV形成有效感染需血0.1ml,而HBV仅需血10×10~ml。研究表明,医务人员因针刺伤或损伤接触受污染的血液,感染乙肝的危险性为2%~40%,感染丙肝为3%~10%,感染AIDS为0.2%~0.5%。对同一种致病因子而言,暴露源致病因子量不同,暴露后感染风险也不一样。有报道称暴露源为HBeAg+和HBeAg一乙肝病人,暴露后感染风险分别为22%~30%和1%~6%。
2.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暴露防护
护理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多由于意外接触有传染性血液所致,而此类疾病目前大多仍无有效治疗药物,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感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树立全面预防观念。对所有病人采取标准预防,即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对于确诊或可疑的传染病病人采取基于传播方式的预防防护措施。
(2)防止意外受伤的策略。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降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被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正确使用隔离技术。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接触非污染物和环境表面前和接触另一个病人前及时移除手套并立即洗手。
(4)采取必要免疫预防措施。对手术室医务人员进行免疫预防,并定期检测抗体水平,确保机体对血源性致病因子有免疫力,如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感染乙肝病毒。
(5)职业暴露后正确及时处理。应了解各种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方法,及时正确的处理可大大降低暴露后感染的危险性。所有被病人体液污染过的或怀疑被污染的物品导致的损伤均应采取紧急局部处理,方法为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再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O.5%聚维酮碘(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HBV暴露后应尽早检测抗体,并根据免疫状况及抗体水平采取相应措施,如肌注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等。HcV暴露后的感染危险性虽低于HBV,但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及治疗药物,感染后有半数形成慢性肝炎,应于暴露后3—4周进行抗体检测,6~9个月复查以确定有否感染,为尽早治疗提供依据。HIV职业暴露后,及时正确的处理及预防用药可使感染率降低约80%,首先应采取紧急局部处理,如可疑HIV暴露,在受伤后1小时内报告疾控中心。疾控中心会根据暴露源的情况及暴露的程度决定下一步处理,必要时采取预防用药。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如果有HIV传播的可能性,但尚未对暴露源进行HIV检测,应该实施基本用药方案,等暴露源的HIV检测结果明确后,如果暴露源被证实为HIV阴性,终止预防用药;如暴露源被证实为HIV阳性,则重新评估调整或修改预防用药方案。
二、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暴露危险与防护
1.呼吸道传播疾病及职业暴露感染危险性
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cerespiralorysyndrome,sARs)及脑膜炎等。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和病毒为主。其中感染细菌以条件致病菌多见,如副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这类细菌主要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局部微生态平衡失调时入侵人体引发感染。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性致病菌对医务人员的威胁更太、如结核分枝杆菌和SARS病毒。有调查显示,结核病医院青年职工为高发人群,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青年护士高于医师,从事肺结核内科的青年医务人员发病率高于其他科室的人员。
2.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暴露防护的一般措施
(1)对条件致病菌的感染防护,主要以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为主。
(2)对传染性致病菌而言,除增强体质以外,要根据致病菌流行特征在高危季节采取保护性预防隔离措施。
(3)预防接种疫苗。
(4)环境消毒及通风。
(5)注重多途径感染和隐性感染为主的病原体的暴露防护。如柯萨奇病毒可经粪一口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引起咽炎和胃肠炎,其感染多以隐性感染为主,常被医务人员忽略。
3.结核病的职业暴露危险及隔离预防措施
近年来我国结核疫情比较严重,医院内结核感染也屡有发生。痰菌培养阳性的开放性肺结核,特别是空洞型肺结核病人是肺结核的主要传染源,呼吸道是结核杆菌入侵人体的最主要途径。排菌病人通过谈话、咳嗽、喷嚏排除大量带菌飞沫,形成1~10μm的微滴核而长时间悬浮于空中,其颗粒在4μm以下的可直接通过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吸入肺泡内导致感染。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非开放性的结核病人也可凶为手术开放病灶而成为传染源,手术中抽吸结核性脓液等操作可形成气溶胶,再经吸入进入人体。因此,结核杆菌职业暴露问题应引起手术人员的高度重视。防护措施如下:
(1)对结核病手术病人,尤其是结核性病灶开放手术应指定专门手术问。手术间应设有高效空气过滤装置及微生物杀灭装置,特别是再循环空气比例较高的空调系统,如应用层流装置去除空气中的结核菌,术后持续运行30分钟后消毒过滤网,定期对层流装置内部管道消毒。手术后房间按疫源地要求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2)污染地面及物品消毒。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对理化因子的抗力有助于因地制宜,正确选用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结核分枝杆菌对紫外线敏感,紫外线可杀灭悬浮在空气中微滴核上的细菌和暴露的物体表面的细菌,但注意其穿透力很小,对痰液及污染物内的结核菌无效,且不能在有人时运行。结核菌加热至60℃30分钟或80%5分钟可以被杀灭,痰液中菌需要100℃煮沸5分钟才可杀灭。但结核杆菌对干燥和干热耐受力较强,在干燥痰中可存活数周。该菌对多种化学消毒剂比较敏感,75%的乙醇作用5分钟、2%苯酚或来苏儿作用5分钟、1000mg/L过氧乙酸作用2小时均可将其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