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有特殊医嘱外,安置病人于仰卧位,拔管后头偏向一侧,以减少呼吸道阻塞的危险。
2.注意保暖,麻醉中病人容易受凉,尤其是儿童及老人,应加用变温毯,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3.如病人送人恢复室,护士需即刻了解病人一般情况,随即检查并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急准备。
4.常规氧气吸人,连接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等,观察生命体征。
5.通过活动、呼吸、循环、意识、色泽来评定病人苏醒进展。
6.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病人呼吸幅度,皮肤、口唇色泽及周围毛细血管床的反应,必要时抽吸口咽部分泌物。
7.严防病人在苏醒过程中抓扯敷料或管道,严防坠床。
椎管内麻醉
由于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腔隙的不同,椎管内麻醉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阻滞两种。
一、护理配合
1.核查术前用药情况,备好升压药、急救药、氧气、麻醉药品、硬膜外穿刺包及硬膜外导管。
2.麻醉前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医师配备麻醉药品。
3.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配合,协助麻醉医师帮助病人摆好体位,腰背部尽量向后弓曲,使棘突间隙张开以利于穿刺。
4.穿刺成功后,扶助病人仰卧,协助麻醉医师测定麻醉平面,根据麻醉要求,摇动手术床调节体位。
5.严密观察术中并发症,若发生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及时配合麻醉医师处理。
二、注意事项
1.术前了解病人有无麻醉药物过敏史,在麻醉前建立静脉通道,根据病人血压情况适时调整输液速度。
2.椎管内穿刺时护士应在麻醉医师对面维持病人体位,便于麻醉医师顺利操作;妥善固定硬膜外导管,这对术后硬膜外镇痛的病人尤为重要。
3。密切观察有无全脊髓麻醉。如为蛛网膜下腔阻滞用药量3—5倍的硬膜外阻滞药误人蛛网膜下腔,即可导致严重的全脊髓麻醉,病人可在几分钟内呼吸停止。如能及早有效处理,可望不导致严重后果。
4.警惕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硬膜外腔内静脉丛遍布,如病人有凝血机制障碍时可因穿刺时的损伤而形成血肿,压迫脊髓导致截瘫。护士如发现病人有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务必及早提出,血肿形成8小时内清除血肿,可望恢复。术前发现凝血功能不全时禁用硬膜外阻滞。
5.术中出现麻醉并发症,应迅速、准确地配合麻醉医师进行处理。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时病人神志清醒,机体生理性干扰轻,麻醉并发症少,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操作方便、设备要求简单的麻醉方法。常用的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和神经阻滞麻醉。
一、护理配合
1.备好急救药品、物品。
2.待消毒铺单后,根据医嘱配制局部麻醉药,准备注射器及针头。
3.注意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进行各种护理。
二、注意事项
1.术前应了解病人有无局部麻醉过敏史,使用普鲁卡因者,应常规做过敏试验。
2.护士与麻醉医师认真核对局麻药的药名和浓度是预防麻醉意外的重要措施。
3.掌握局麻药的极限量和禁忌证,对中毒症状和过敏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处理及时、准确。
4.局部麻醉药中添加肾上腺素时须提示病人血压等情况,尤其注意高血压、心脏病的病人。
5.对于在锁骨上和肋间进行阻滞者,需观察有无气胸并发症。如有怀疑及时提醒麻醉医师注意。
6.一般局麻手术后病人,毋需特殊护理。门诊病人可在手术休息室休息片刻,无异常反应时方可离去。住院病人则直接送回病房。
三、局部麻醉药中毒或过敏反应
1.毒性反应
血液中局部麻醉药浓度达到或超过足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种兴奋或抑制的剂量而引起的反应,称毒性反应。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类。
(1)兴奋性的临床表现。①轻度:精神紧张、多语好动,亦可伴有轻度心率增速。②中度:主述气促、或窒息感,但呼吸频率和深度无明显改变。③重度:呼吸频率和深度明显增加,病人烦躁不安,缺氧症状明显,可呈现不同程度的发绀,心率增速、血压升高或波动剧烈。毒性反应继续发展可呈现肌张力剧增、肌肉震颤直至惊厥。此时呼吸肌痉挛表现为呼吸停止,心率因缺氧而紊乱,最终呼吸、心搏停止。
(2)抑制性的临床表现因较少见且症状隐蔽易被忽略,但后果往往较兴奋性更为严重常分为。①轻度:神志淡漠、嗜睡或神志突然消失。②中度:呼吸变浅变慢,也可出现间歇呼吸。③重度:脉搏徐缓、心率<50次/分、心律紊乱、血压下降,最终心搏停止。
(3)处理措施。①轻度:多属于一过性者,血氧饱和度及氧分压无明显改变,但吸氧可使病人主观感觉明显改善。若病人极度紧张甚至烦躁,可给予安定5—10mg静脉推注。②小剂量误入血管所致惊厥多为一过性者,往往未待采取措施惊厥便已停止。③大剂量所致惊厥往往越演越烈,其所致的缺氧也非一般临床所见缺氧可比,因此必须终止使用。可给予小剂量硫喷妥钠2.5%1—3m]静脉缓慢推注,若仍不能有效控制惊厥,则行短时间的人工通气。④如发生继发性的中枢性高热,提示有缺氧性脑损伤存在,应按脑复苏处理。
2.过敏反应
指病人以往曾接受过局部麻醉并无不良反应,但当再次使用陔药时,却可引起极严重的毒性反应。处理方法同毒性反应。
小儿病人麻醉
一、护理
同相应麻醉的护理配合。
二、注意事项
小儿因其生理、心理因素,存在着不合作、代偿能力差、病情变化快等情况,因此在配合小儿麻醉的整个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患儿进人手术间以前作好充分的各种准备。
2.对哭闹不合作的患儿,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共同到等待室,核查患儿,尤其是核查患儿术前准备情况及体重,巡回护士根据医嘱肌内注射氯胺酮,用药后密切观察患儿呼吸。
3.待患儿入睡后抱人手术间,肩背部垫“一”字形垫。使患儿头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按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严格控制人量,防止引起肺水肿。
5.约束患儿,防止患儿坠床,约束带松紧适当,避免损伤肢体皮肤、神经、血管。
6.用药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掌握药物的浓度、剂量。
7.行各项操作时动作轻柔,注意保暖,以免着凉或引起体温过低。
8.摆放体位时通知麻醉医师保护气管导管。
9.根据医嘱用药,术中严密观察病情。
10.麻醉清醒期约束双手,以免自行拔管。
11.保持吸引器通畅,备好吸痰用水,协助麻醉医师吸痰、拔管。
12.术后陪伴患儿回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班。
老年病人麻醉
一、护理
同相同种类麻醉的护理。
二、注意事项
1.充分作好心理护理,尽可能陪伴老人,减轻老年病人的恐惧感。
2.在操作前给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充分取得其配合。
3.检查术前准备工作,注意病人的牙齿情况,如假牙是否取出、松动牙齿的固定。
4.行各项操作时动作轻柔,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5.严格控制人量,推药时应缓慢推注,防止肺水肿及心衰。
6.注意保护病人的双眼及皮肤,术中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7.体位摆放应适当,防止管道脱落及肢体过分外展。
麻醉后留置导尿术
一、留置导尿的目的
1.盆腔器官手术前,为病人导尿,以排空膀胱,避免手术中误伤膀胱。
2.某些尿道、膀胱手术后留置尿管,便于引流和冲洗,并可减轻手术切El的张力,有利于愈合。
3.抢救休克或重危病人,正确记录尿量、比重,以观察肾功能。
4.手术前留置尿管有利于手术中及时观察每小时尿量,为正确判断病人血容量提供依据。
5.术后预防尿潴留。
二、操作步骤
1.女病人导尿
(1)麻醉前给病人做解释工作,麻醉后脱对侧腿裤盖于近侧腿上。臀下垫一治疗巾。
(2)操作者站在病人右侧,打开棉被双腿屈膝外展,显露外阴。
(3)在手术托盘上打开导尿包,添加合适的尿管及消毒液。
(4)戴好无菌手套后按序整理用物,润滑导尿管,检查尿管气囊充盈情况和有无破损,确定尿管良好连接尿袋。
(5)消毒会阴部:右手持无菌镊夹消毒液棉球消毒阴阜→对侧大阴唇→近侧大阴唇→左手分开大阴唇→消毒对侧小阴唇→近侧小阴唇斗换无菌镊消毒尿道口→消毒尿道口至肛门。
(6)再消毒:铺无菌孔巾,消毒尿道口→小阴唇→换无菌镊→再次消毒尿道口。手持无菌镊夹尿管插入(小儿酌情处理),见尿后再插入,根据尿管型号注适量液体使气囊充盈,轻拉尿管稍有阻力即可。
(7)将尿袋挂于低于膀胱水平面的手术床边,整理用物。
2.男病人导尿
(1)~(2)项同女病人导尿。
(5)消毒会阴部:手持无菌镊夹消毒液棉球消毒阴茎前端→换无菌镊→左手持消毒液纱布包裹阴茎后推包皮,充分显露冠状沟→右手持消毒液棉球由内向外呈螺旋形向下消毒尿道口→龟头至冠状沟→最后消毒阴茎背面及阴囊→在阴茎和阴囊之间垫一块小纱布。
(6)再消毒:铺无菌孔巾,左手取纱布提阴茎使之与腹壁成60度角→将包皮后推露出尿道口,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换无菌镊→右手持镊夹尿管轻轻插入尿道(小儿病人酌情处理)→见尿后再插入根据尿管型号注适量液体使气囊充盈,轻拉尿管稍有阻力即可。
(7)将尿袋挂于低于膀胱水平面的手术床边,整理用物。
三、注意事项
1.防止消毒液浸湿床单,麻醉前用一治疗巾或橡皮单垫于病人臀部,导尿完毕后取出。
2.根据病人性别、年龄、体型选择适宜的尿管型号,小儿选择8号、10号,青少年选择12号、14号,成人选择16号、18号尿管。
3.导尿前检查导尿包及尿管有效期,气囊是否完好,检查时根据不同型号注入不同容量的生理盐水,以确保气囊完好,同时冲洗尿管,检查尿管是否通畅。
4.正确选择消毒液,通常使用0.05%洗必泰液,消毒时,检查病人尿道口有无红、肿等感染征象,如有异常,报告手术医师。
5.为防止尿液四处流散,可先将引流袋接好,插入尿管前,需再次消毒尿道口。
6.女性病人导尿时,认真识别尿道口与阴道口,若误将尿管插入阴道,需立即拔出并更换尿管,重新消毒。男性病人导尿时,为顺利插入尿管,提起阴茎与腹壁成60度角。消毒时,须翻开包皮,彻底清洁包皮内污垢,导尿结束后复原包皮,防止包皮压迫阴茎,影响血液循环。
7.尿管插入深度:女性病人尿道长3~5cm,男性尿道长18~20cm。通常尿管插入稍深于尿道,再将生理盐水缓慢均匀注入气囊,然后将尿管往外拔。直到感觉有阻力为止。
8.术前病人已排空膀胱,导尿时若无尿液流出,检查尿管是否在膀胱内,判断方法为①压迫膀胱。②尿袋放置低于躯体。③用注射器注入适量生理盐水再抽出,观察有无尿液颜色。
9.尿袋应置于较膀胱低的位置,尿袋与尿管连接后置于病人腿下,挂于手术床头,便于术中观察尿量。应特别注意防止尿管与尿袋连接处压伤病人。在提高尿袋或搬运过程中,应关闭尿管,防止尿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到病房后,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并打开尿管开关。
10.为防止病人痛苦、尴尬,应在麻醉后导尿。整个导尿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消毒彻底,动作轻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