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体育知识通
28686400000030

第30章 其他项目(7)

低级别方赢:双方现有积分相差100分以上则得,差分/2;相差10~99分得,10+差分/10;相差10分以内,得10分。

高级别方赢:双方现有积分相差200分以上,无积分;相差100~199分,得2分;相差10~99分得,10一差分/12.5;相差10分以内.得10分。

下过50盘以后得分与失分之商会趋于稳定。

国际象棋赛事赛制

目前由“国际棋联”举办的大型世界性比赛有奥林匹克赛、世界冠军赛、青年赛、少年赛、女子赛等。

国际象棋比赛有个人赛和团体赛两种,比赛方法有淘汰制、大循环制、分组循环制、积分循环制、全队循环制等。比赛1局棋,以抽签决定谁执白棋先走;多局对抗赛,先确定第一局谁先走,以后每局先后互换。在循环赛中,每局棋的对手和走棋先后,由统一的对局秩序表排定。积分循环赛,需每轮编排1次,以确定对局的双方和走棋先后。

正式比赛,使用具有2个钟面和超时标志的计时钟,以显示、控制双方走棋的时间。每局棋采取时间总计制,规定每方在一定时限内必须走满若干着数,否则就算输棋;规定着数提前走满,所剩时间可转入下一时限使用。国际比赛和中国全国比赛规定的时限是:每方在轮到自己走的头2.5小时内必须走40着,以后每小时必须走16着。5小时为1场。1场比赛结束时间已到,双方应走着数也已走满,但未终局,即由裁判员宣布封棋,轮到走棋的一方用完整记录把着法暗记在记录纸上,交裁判员装入封套封存,然后定期续赛。每局棋的结果,胜者记1分,和者记1/2分,负者记0分。最后,以积分多少排列名次。积分相等,依据“对手分”等附则加以区分,或安排加赛。

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区别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表面上看起采大同小异,实际上两者蕴涵的文化差异却非常大。

首先从棋盘上来看,中国象棋中间以“楚河汉界”相隔,比较生动地表现了古时两军对垒的场景。另外,中国象棋的棋子都摆在交叉点上,通过线与对方交锋。国际象棋则没有界河分隔,棋子都摆在格子里,棋盘的差异体现了中国人运筹帷幄以及西方古战场上满盘皆兵的作战风格。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最大的差别就是炮,追求大一统的中国古代社会,城市是政治中心,管理着乡村,其规模较大,一旦失守,意味着统治权的丧失,拥有城市就拥有了一切,其职能决定了攻占城市的重要性,所以中国象棋里有炮,这是攻坚的需要。但在西方封建社会里诸侯的基地不过是城堡,回旋的余地小,野战决定命运,战争的成败更主要取决于各级将士的素质和表现,战争更体现人的因素,所以国际象棋没有炮。

在国际象棋中,后的作用举足轻重。中世纪的欧洲,王室之间的联姻是常态,诸侯之间通过联姻结成联盟,王后是力量结合的纽带,国际象棋中王后威力巨大与此有关。当时,妇女是各级骑士崇拜的偶像,王也不过是大骑士,而王后力量超群,是决定胜利的关键。当然后的威力强大,也是西方女权的见证。但在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低下,皇后也不过是皇帝的附属品,因此中国象棋中没有后。

在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中,兵的规则都是只能冲锋不能后退,在最前方保家卫国。但是不同的是中国象棋中的兵无论如何冲锋陷阵也都还是兵,拱到底线就没什么用了,这一点也说明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老百姓永远是老百姓,老百姓不在乎政权的兴亡,明哲保身比什么都重要,当顺民是首选,因此奋斗没有价值也就失去了动力。而国际象棋中的兵被称作是灵魂棋子,一旦攻到底线可以升变为王以外的任何棋子。“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这体现了西方论功行赏的公平性,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尊重个性的民族和开放性的棋义大概也是国际象棋在国际上成为主流棋种的原因吧。

王是胜负的标志,中国象棋中的“将”、“帅”龟缩在九宫之中,他是国家的象征,是“被软禁起来的傀儡”,一旦遭到攻击,必须士、象守卫才能逃过一劫。但在国际象棋中,王没有皇宫,他的助攻作用非常明显,到了残局必须“御驾亲征”。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古菲尔德曾经说过:“在开局阶段,王是一个婴儿;在中局阶段,王是一个小孩;在残局阶段,王则是一个成年人。”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国际象棋里王的作战价值,尤其在残局中王可以随意行走的特点更凸显出其作用。

国际象棋风云人物

阿南德(印度)

阿南德,1969年12月11日出生于印度南部的马德拉斯。父亲是铁路职员,母亲略懂国际象棋。阿南德幼时即对国际象棋感兴趣,父母认为其在国际象棋方面会有发展,于是让6岁的阿南德开始学棋。

阿南德是个极有天赋的棋手,他充分发挥了印度人在数学和推论方面的特长,下棋的速度很快,通常别的棋手需要考虑两个小时的局面,他只需要10分钟。其棋风稳健,技术全面,攻守兼备。16岁时,他获得了人生中第1个冠军。18岁时,阿南德在菲律宾碧遥获得世界青年赛冠军,并成为印度首位特级大师。1991年,阿南德在意大利雷吉奥·艾米利亚国际象棋邀请赛中战胜卡斯帕洛夫和卡尔波夫荣获冠军,显示出很强的实力和发展潜力。1995年,他在美国纽约著名的世贸中心大厦举行的职业棋协(PcA)世界冠军对抗赛上获得亚军。2000年,他获第3届新赛制世锦赛冠军和首届国际象棋世界杯赛冠军。此外,在2002年海德拉巴国际象棋世界杯赛上,阿南德获得冠军12003年10月,阿南德还在法国举行的世界快棋锦标赛中成功问鼎,并连获2003、2004和2006年维克安泽国际象棋超级大赛冠军,以及1994、1997、2003、2005、2006和2007年摩纳哥国际象棋快棋盲棋超级大赛冠军。2007年,阿南德在美因茨快棋挑战赛中成就七连冠。阿南德于1997、1998、2003、2004、2007和2008年,六获国际象棋奥斯卡奖。

阿南德笃信宗教,总是能谦和、平静地对待人和事。他认为:对手不是敌人,是伙伴。你只是想在比赛中赢他,而不能消灭他。正因如此,阿南德也在棋界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谢军(中国)

谢军,1970年生,8岁开始学棋,天资聪颖,进步很快。谢军于1982年获北京市第6届运动会国际象棋女子冠军;1983年进入全国女子强手赛前8名行列,并进入北京市棋队;1984年获全国国际象棋赛第6名;1986年获全国女子锦标赛第4名;1989年获全国女子锦标赛冠军;1991年和1999年两度卫冕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赛冠军;第33届国际象棋奥赛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主力成员。谢军是国际象棋史上第7位女子世界冠军,拥有男子国际特级大师称号,现为北京棋院院长。

弗拉基米尔·鲍里索维奇·克拉姆尼克(俄罗斯)

俄罗斯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弗拉基米尔·鲍里索维奇·克拉姆尼克1975年6月25日出生于俄罗斯的图阿普谢。他很小时便进入卡斯帕罗夫·鲍特维尼克国际象棋学校(苏联最著名的棋校)学棋。1991年,16岁的克拉姆尼克获得男子18岁组世界冠军;1992年在菲律宾马尼拉奥赛上,获得第6台台次金牌;1995年获得多特蒙德超级大赛冠军;1997年获蒂尔堡大赛冠军;1998年获维克安泽大赛冠军。从1995年起,克拉姆尼克成为多特蒙德超级大赛的常胜将军,连续6次获得头名(含并列)。2000年克拉姆尼克首次获得利纳雷斯大赛冠军。此外他还在2003年和2004年两获该赛事第1名(2003年为并列冠军)。在2006年5月的都灵奥赛上,克拉姆尼克凭借2847分的表现分成为奥赛最佳男棋手。在2006年9月至10月之间举行的国际象棋棋王争霸赛中,克拉姆尼克与托帕洛夫在12盘慢棋赛中打成平手,最终在快棋加赛中以2胜1和1负胜出,成为国际象棋界13年来无争议的新棋王!在2007年多特蒙德超级大赛上,他再次力拔头筹,第7度问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