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发展于封建社会时期。秦汉以来,盛行角力、击剑。随着“宴乐兴舞”的习俗,手持器械的舞练时常在乐饮酒酣时出现,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的“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便是这一形式的反映。此外,还有“刀舞”、“剑舞”等,虽具娱乐性,但从技术上更近于今天套路形式的运动。唐朝以来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如对有一技之长的士兵授予荣誉称号。裴旻将军的剑术独冠一时,裴旻剑舞、李白诗歌、张旭草书并称唐代三绝,可见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已具有相当影响。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有习枪弄棒的“英略社”、习射练习的“弓箭社”等。由于商业经济活跃,出现了浪迹江湖、以习武卖艺为生的“路歧人”,出现了除单练外对练的形式。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显。拳术有长拳、猴拳、少林拳、内家拳等几十家之多,同时形成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主要的拳种体系。到了近代,武术适应时代的变化,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民国时期,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武士会等武术组织。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参加奥运会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得到了蓬勃发展。1956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建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队等,形成了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武术活动网,为武术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1985年,在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这是武术发展中历史性的突破。1987年,在横滨举行了第1届亚洲武术锦标赛。1990年,武术首次被列入第11届亚运会竞赛项目。1999年,国际武联被吸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成员,这是武术发展中的又一历史性突破,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武术即将成为奥运项目,意味着“把武术推向世界”的雄伟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武术比赛场地规格
武术散打比赛场地为高80厘米、长800厘米、宽800厘米的木结构的台。台面上铺有软垫,软垫上有帆布盖单;台中心画有直径120厘米的国际武联会徽;台面边缘有5厘米宽的红色边线,距台面四边90厘米处画有10厘米宽的黄色警戒线。台下四周铺有高20~40厘米、宽200厘米的保护软垫。
武术套路比赛的标准场地是长14米、宽8米,其四周留有2米左右的空地,便于器械活动。
武术比赛器材设施
武术器械
1.刀
刀,武术短器械。现代刀为钢制,由刀身、护手盘、刀柄、刀首等构成。刀身由刀面、刀刃、刀尖和刀背组成。手握的部位称“刀柄”。刀柄与刀身之间的圆盘称“护手盘”,亦称“刀盘”。刀柄尾端称“刀首”,顶端设一小环,用于系刀彩。刀重(包括刀彩):成年男子,不轻于0.7千克;成年女子,不轻于0.6千克;儿童、少年不受限制。
2.大刀
大刀,亦称“春秋大刀”,武术长器械、古代长兵器之一。大刀由刀尖、刀刃、刀背、刀穗、刀盘、刀柄、尾尖等构成。刀身比单刀短,刀柄比单刀长。现代演练用大刀为5千克左右。
3.双刀
双刀,武术双器械之一,属古代双兵器的一种。其护手盘呈半圆形,两刀合拢插入鞘内,合拼成圆,其余结构同单刀。
4.剑
剑,武术短器械,古代短兵器之一。剑由剑身和剑柄组成。剑身包括剑尖、剑刃、剑脊等;剑柄包括格、柄身、剑首等。剑首系短穗,用于短穗剑术;剑首系长穗,用于长穗剑术。剑重(包括剑穗):成年男子不轻于0.6千克;成年女子不轻于0.5千克;儿童、少年的剑重不受限制。
5.双剑
双剑,武术双器械,古代双兵器之一。双剑的剑格(护手盘)各为一半,对合的一面为平面,使两剑合为一体,其余部位与单剑相同。
6.匕首
匕首,亦称“短剑”,武术短器械、古代短兵器之一。匕首由刃、脊、护手、柄、尾环等构成,长26~33厘米。其尾环处常系彩绸,一般用于双匕首演练。
7.棍
棍,武术长器械,古代长兵器之一。棍多用白蜡杆制成。大棍长约264厘米;齐眉棍长度与练习者眉平齐。棍分为前段、中段、后段,棍根粗于棍梢。在比赛中,棍中点以下任何部分的直径不得小于如下规定:成年男子2.30厘米;成年女子2.15厘米;少年男子2.15厘米;少年女子2.00厘米:儿童不受限制。棍中点以上任何部分的直径不得小于如下规定:成年男子1.80厘米;成年女子1.60厘米;少年男子1.60厘米;少年女子1.40厘米;儿童不受限制。
8.三节棍
三节棍,武术软器械,古代软兵器之一。三节棍由3节长短相等、木质坚硬的棍用铁环相连组成。每节棍长约50厘米,全长约等于练习者的身高。
9.枪
枪,武术长器械,古代长兵器之一。枪由矛演变而成,有大枪、花枪、双头枪等。枪由枪头、枪缨、枪杆组成。大枪和花枪均只一个枪头,双头枪的枪杆两端各一个枪头。枪杆多用白蜡杆制成。在奥运会比赛中,枪杆中点以下任何部分的直径不得小于如下规定:成年男子2-30厘米;成年女子和少年男子2.15厘米;少年女子2.00厘米;儿童不受限制。枪樱的长度不得短于20厘米。
10.鞭
鞭,武术器械之一。鞭分软鞭和硬鞭两类。软鞭由镖头、握把、若干铁节,用圆环连接构成,有七节、九节、十三节之分,通常为“九节鞭”,使用时可长可短。鞭的运动方法有抡法、扫法、挂法、缠法、抛法、舞花及地趟鞭等,可以单鞭或双鞭演练。硬鞭分“竹节钢鞭”和十三节“水磨钢鞭”。鞭身上有十余个方形或圆形疙瘩,鞭长约100厘米,鞭头稍细且尖,亦作握柄。击法有挡、摔、掉、点、截、盘、扫等。
11.流星锤
流星锤,亦称“飞锤”、“走线锤”,武术软器械,古代兵器之一。流星锤起源于远古时期,由绳索与弧形小锤通过几个小铁环相连构成,重约1千克,锤头与绳交接处缚有彩绸。流星锤分单流星与双流星两种。单流星绳索长约4.95米,双流星绳索长约1.65米。其主要演练方法有缩、抛、抡等。
12.钩
钩,武术短器械之一,多用于双器械练习。钩由钩端、钩尖、钩口、钩脊、钩自身刃、钩直身背刃、月牙刃、月牙背刃、月牙尖、钩寸(横梗)、钩柄、钩钻、钻尖等13个部位组成。其演练方法有钩、缕、带、压、挑、刺、舞花等。钩既可单练,亦可对练。
13.叉
叉,武术长器械,古代长兵器之一。叉头只有两股锋,形似牛角,称“二股叉”。叉头有三股锋,形似“山”字,称“三股又”,或“二头叉”、“三角又”、“钢又”。三股叉头的中锋比两边锋高10~13厘米。叉柄长231~264厘米,尾端是瓜锤形,全重2.5千克。
14.戟
戟,武术长器械,古代长兵器之一。戟头由月牙刃、矛头和横寸组成。横寸长约6.6厘米,用于连接月牙刃和矛头。矛头略高于月牙刃。戟杆由杆身和尾尖组成。戟全长约264厘米。若在矛头两侧装以同样大小的月牙刃和横寸,称“双面戟”。
15.斧
斧,亦称“戚”,武术器械之一。短柄斧属短器械,长柄斧属长器械。刃宽阔并呈弧形者为“钺”。短柄斧多用于双器械练习。斧刃呈扇形,斧背呈长方形、正方形或凤尾形。斧背有孔,斧柄穿插其中。斧头长约26厘米,刃宽约13厘米。短柄斧柄长约82厘米,长柄斧柄长过人,约264厘米。斧的招法有劈、刺、搂、抹、云、片等。
武术服装
练习武术对运动员服装要求不高,一般来说,训练中穿着的服装无具体要求,只要是质地松软,穿着合体(在训练中能保证动作练开,例如,裤子以可作劈叉而又不紧为合体),活动方便的便装即可。但对比赛中所着服装则有统一要求,具体规定如下。
拳术、棍术、剑术服装为:短袖套头衫,用料为丝绸或丝绒。西式裤腰,中式裤脚口穿松紧带或系扎带子收口,横直裆要适宜。
刀术、拳术、棍术服装为:中式半开门衣,灯笼裤,用料为绸料。
剑术、拳术、八卦拳服装为:中式大襟衣,灯笼裤,用料为绸料。
对练、大刀、棍术服装为:中式对襟衣,灯笼裤,用料为绸料。自选拳服装为:套头衫,灯笼裤,用料为绸或腈纶与尼龙料。
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服装为:中式对襟衣,灯笼裤,用料为绸料。
南拳服装为:鸡心领套头马夹,灯笼裤,用料为绸或尼龙与丝绒。
散手护具
散手护具散手运动员装备,用于保护身体关键部位的安全。
1.护头
护头以软皮革、海绵等材料制成,有保护头部不受损伤和减轻震荡的作用。
2.护胸
护胸以软皮革、人造革、海绵和帆布等材料制成,保护躯干和抗击减震。
3.护齿
护齿由乳胶或可塑性塑料制成,比赛或练习时含入口中,用上下牙齿咬住,使牙齿不摩擦或不被击伤。
4.护裆
护裆以合金铝、海绵、软皮革、橡筋等材料制成,用于防护裆部,一般穿人短裤内。
5.护腿
护腿以帆布、硬牛皮条、松紧布等材料制成,保护小腿胫骨。
6.拳套
拳套用柔韧细腻光滑的羊皮制成,内衬垫有弹性的羊毛、鬃毛或兔子毛。比赛时,65公斤以下级别运动员佩戴的拳套重量为8盎司(226.8克),70公斤以上级别运动员佩戴的拳套重量为10盎司(283.5克)。整套护具的颜色必须相同,一般为红、黑两色,以利于裁判员识别队员。
散手裁判器材
1.色别牌
色别牌为裁判判定运动员胜负所出示的标志,由木质圆板和柄组成。色别牌为圆板直径20厘米,柄长20厘米,共需18块,其中红色6块、黑色6块、红与黑各半6块。
2.劝告牌
劝告牌呈长方形,长15厘米、宽5厘米,黄色板面,上写“劝告”两字。
3.警告牌
警告牌呈长方形,大小同劝告牌,板面写“警告”两字。
4.放牌架
放牌架用于放置色别牌、劝告牌和警告牌。放牌架长30厘米,高10厘米。散手比赛需红色和黑色放牌架各1个。
武术练习形式
武术对练
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3种练法。
徒手对练: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进攻、防守、还击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有对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形意拳对练等。
器械对练:以器械的劈、砍、击、刺等技击方法组成的对练套路,主要有长器械对练、短器械对练、长与短对练、单与双对练、单与软对练、双与软对练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双匕首进枪、对刺剑等。
徒手与器械对练:一方徒手,另一方持器械进行的攻防对练套路,如空手夺刀、空手夺棍、空手进双枪等。
集体演练
集体演练是集体进行的徒手、器械或能手与器械的演练。在竞赛中通常要求6人以上,可变换队形、图案,也可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搏斗运动
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练习形式。目前武术竞赛中正在逐步开展的有散手、推手、短兵3项。
散手: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推手: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掤、捋、挤、按、采、肘、靠等手法,双方沾连黏随,通过肌肉的感觉来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劲将对方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短兵:是两人手持一种用藤、皮、棉制作的短棒似的器械,在16市尺(约5.33米)直径的圆形场地内,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劈、砍、刺、点、斩等方法进行决胜负的竞技项目。
武术比赛规则
国际武术比赛的规则如下:
武术套路
1.武术套路时间规定
长拳、南拳和刀、剑、枪、棍的自选套路:少年组、成年组不得少于1分20秒,儿童组不得少于1分钟。
太极拳:5~6分钟(到5分钟时,裁判应鸣哨提示)。
其他项目:单练不得少于1分钟,对练不得少于40秒。
集体项目:不得少于3分钟。
2.武术套路评分标准
拳术设其他传统拳,即流行于各地、除规则规定的自选拳术内容以外的拳术(如形意、八卦、意拳、八极、地躺、醉拳等)、南拳、各式太极拳3项。器械设长、短、软、双器械4项。对练设1项,2~3人均可,男、女可混编。比赛在长14米、宽8米的地毯上进行。
套路比赛各项高低采用裁判评分的办法。各项比赛的最高得分为10分,评分和扣分标准如下。
刀、枪、剑、棍、南拳、太极拳评分、扣分标准:动作规格的分值为6分;劲力、协调的分值为2分;精神、节奏、风格、内容、结构、布局的分值为2分。扣分时根据不符合要求的程度,分别给予扣分,每次扣0.1分以上,有些严重不符者,最高1次可扣2分。
其他项目评分标准:姿势正确、方法清楚得4分;劲力顺达、动作协调得3分;风格独特、内容充实得2分;精神贯注、节奏分明得1分。
对练评分标准:攻防合理、方法准确得4分;动作熟练、配合严密得3分;内容充实、结构紧凑得2分;意识逼真、风格突出得1分。
散手
1.使用规则
禁击部位:后脑、颈部、裆部。
得分部位:头部、躯干、大腿、小腿。
禁用方法:用头、肘、膝和反关节的动作进攻对方;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用腿攻击倒地方的头部;用拳连击对方头部。
2.得分标准
以下情况得3分:在一局比赛中,一方第一次下台,另一方得3分(水上擂台则对方胜1局);用转身摆腿击中对方躯干部位,而自己站立者得3分;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即刻站立者得3分;使用勾踢将对方踢倒而自己站立者得3分。
以下情况得2分:一方倒地,站立者得2分;用腿法击中对方躯干者得2分;一方被强制读秒1次,另一方得2分;一方受警告1次,另一方得2分。
以下情况得1分:用手击中对方得分部位者;用腿击中对方头部和腿部。
3.胜负评定
散手比赛为单败淘汰赛,每场比赛为3局2胜,每局净打3分钟(女子为2分钟),中间休息1分钟。
如被重击倒地不起达10秒或虽能站立但知觉失常,判对方为胜方;一场比赛中,被重击强制读秒达3次,判对方胜;在一场比赛中,3次有效使用3分动作者为胜方;每局比赛结束,依据边裁判员评判结果,得分高者为该局胜方。
4.竞赛礼节
介绍运动员时,运动员向观众行抱拳礼;每场比赛开始前,运动员相互行抱拳礼;宣布结果时,运动员交换站位,宣布后,双方行抱拳礼,再同时向台上裁判员行抱拳礼,裁判回礼,然后和对方教练员行抱拳礼,教练员回礼。
武术风云人物
李小龙(中国)
李小龙,伟大的武术技击家,世界武功片电影表演家,截拳道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