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统计处近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与以前相比,香港女性越来越独立,独居女性越来越多,收入还压倒独居男性;同时,香港家庭里“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也渐渐出现被颠覆的趋势。
香港女性的教育程度、劳动人口参与比率和收入的增长幅度都比男性高。当中以独居女性的增幅最明显,由1991年的78万人上升至去年的127万人,增幅达62%;但同期独居男性只增加18%,共有162万人。
数字显示,收入较高的女性倾向独居。她们每月收入中位数高达15万港元,较独居男性的14万港元,高出7%。数字又显示,在剔除外籍家庭佣工人数后,女性劳动人口在过去10年增加了29万人,达1489万人,增幅近三成。
此外,女性的教育程度比男性有较大的改善,与10年前比较,曾受大专以上教育的女性比例由94%增至去年的151%,增幅近六成。
由于经济不景,“回归家庭”操持家务的男性人数,去年高达122万多人,较1996年的7690多人增加近六成。
与此同时,女性却争相走出家庭,失业率虽然高,但留在家里操持家务的女性只轻微上升不足1%,远低于男性的比率。但就业女性人口却由1996年的每100个家庭有64名女性,增至去年的68名。
对于这种现象,专家分析认为,由于香港经济转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找到工作,因此女性已渐成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大受冲击。
同时,女性因受教育程度提高,在工作上取得的成绩不俗。该报告披露,女性担任经理、专业人士、辅助专业人士者较5年前大增。如担任经理及行政人员的女性,1996年只有18万名,去年却增至24万名,上升1/3;1996年只有8600名女性担任辅助专业人员,去年却增至1万人。
至于晋身雇主阶层的女性,去年有43286人,较1996年增加了18%。男性晋身雇主者,5年内只轻微增加了12%。
专家分析称,香港经济转型,较多有职位空缺的行业都较适合女性出任,估计男性因为难找工作,或新工作薪酬未必较妻子更佳,故协调之下,改由女性外出工作,这说明香港男士渐趋务实,实在是可喜的现象。
在过去20年间,香港女性首长级公务员由1981年的35人,飙升至去年的280人,增幅达7倍;同期首长级男公务员的增幅却只有四成。女大专生的人数亦在过去10多年,急升近2倍,去年共有44000多名女性大专生,但同期男性大专生的增幅却不到两成。
香港女性顶起香江半边天,加上多年来男女比例不均,女性人口较男性少,更有“天之骄女”之称。不过,随着回归后大量内地妇女来港与丈夫团聚,令女性人口反超男性。
女性与男性的人口比例,由1986年的1∶106,下降至去年的1∶095;适婚年龄的女性较男性多出许多。加上近年不少港男纷纷往内地娶妻,港女在工作方面虽然强如往昔,但在感情方面却行情看跌。这令香港女性在感情关系上重新为自己定位。
男女感情在近年间已起了微妙的变化,新一代的香港女人在感情或婚姻关系上已不再只为追求“长期饭票”。恋爱的最终目的不一定为了组织天长地久的家庭,而是要在关系中享受爱情,甚至追求性的满足。好胜的香港女人对伴侣的要求愈来愈高——要男伴温柔体贴、精神上能沟通、会细心倾听自己偶尔发的牢骚;金钱物质反倒是次要,因为大多数女性都经济独立,收入甚至比男人还多。
女性亦不再受传统思想所束缚,女高男低的“姐弟配”十分普遍。香港娱乐圈亦有不少现成的例子。较早期的有本地才女白韵琴与律师谢伟俊,有歌星王菲与谢霆锋;有美人关之琳与模特黄家诺。以前年轻男子找上年纪大兼有点身家的妇伴,会被人讥笑。但时至今天,女人都光明正大地要追求快乐,懒得管闲言闲语。
沪港两地女性穿透沪港两地女性,可能是全中国最会穿衣打扮的,她们的翩翩丽影,已成为两大都会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
上海女性天生丽质,长身玉立,皮肤白皙,已占了几分优势,她们秉承了上海女人讲究穿衣打扮的深远渊源,打扮较香港女性更显姿整和女性化。她们恪守中国女性传统,重视头面功夫,头发打理得紊丝不乱、吹梳得十分讲究,脸部化妆也十分仔细,粉底、眼影、胭脂、唇膏,全套都到位。
香港女性推崇自然简约的风格,其实是一种经过修饰的自然简约,十分花功夫,事实上一点也不简约。她们推崇古铜色的阳光肤色,为此不惜花功夫日光浴和去健康中心做健美。
如果说,上海女性的淑女式打扮较香港女性略胜一筹的话,那么,香港女性的上班族行政打扮,则堪作日本之外的亚洲女性的楷模。
上海女性比较容易忽略一些细节,香港女性重视细节强于对衣服本身的挑选;她们一定会重视内衣和外衣的色调是否一致,内衣一定不能透视或有痕迹显示在衣服外(透视装另外),她们对皮鞋和袜子的搭配所花的心思,一定不亚于衣服的搭配。
上海女人照镜的顺序,是从头到脚。
香港女人从镜中审视自己的次序,是从脚到头。
上海女人对首饰情有独钟。
香港女人对手表的挑选十分讲究,舍得下大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