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ELlsA检测血清弓形虫IgG、1gM。②取血或体液直接涂片找病原体。③易感动物(鼠、免)接种或组织细胞培养分离病原体。④PcR检测弓形虫DNA。孕妇应进行血清学检查.妊娠初期感染弓形虫者成终止妊娠,中后期感染者应予治疗。
【预后】
轻型或亚临床型预后良好,新生儿期出现症状者25%死亡。母孕20周前感染者应终止妊娠。
六、新生儿衣原体感染
新生儿衣原体感染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衣原体是必须在活细胞内生恬、增殖的一类独立微生物群.包括4个种族,其中与新生儿感染有关的主要是cT。本病主要通过性传播,是西方社会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a新生儿CT感染主要是在分娩时通过产道获得,剖宫产出生的婴儿受染的可能性很小.多由胎膜早破病原件上行而致。
新生儿衣原体感染以结膜炎、肺炎最常见,其他包括中耳炎、鼻咽炎及女婴阴道炎。①衣原体结膜炎:CT是新生儿期结膜炎中的最常见病原苗,暴露于病原体者有l/3发病,潜伏期通常为5~14天,很少超过19天。分泌物初为浆液性,很快变成脓性,眼睑水肿明显,结膜充血、略增厚。由于新生儿缺乏淋巴样组织.故无沙跟典型的滤泡增生,但可有假膜形成。病变以下穹窿和下睑结膜明显。角膜可见微血管翳,但失明罕见。②衣原体肺炎系结膜炎或定植于鼻咽部cT下行感染所致。多在生后2—4周发病,早期表现为上呼吸遭感染症状-不发热或有低热。严重者可见阵发断续性咳嗽、气促或呼吸暂停,肺部可闻及捻发音。如不治疗病程常迁延数周至数月。胸部X线表现较临床症状为重,主要表现为两肺充气过度、伴双侧广泛间质和肺泡浸润,支气管周围炎,以及散在分布的局灶性肺不张。x线改变一般持续数周至数月消散。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50%~70%肺炎患儿嗜酸性粒细胞>300x10/L。
根据典型的结膜炎和肺炎症状,鲒合胸片,并行下列实验室检测,可明确诊断c①眼下穹窿、下睑结膜刮片行姬姆萨或碘染色找胞浆内包涵体;②从刮片标辛=接种组织细胞培养中分离cT、取肺炎患儿气管深部分泌物、或鼻咽部抽吸物培养可提高阳性牢;③直接荧光抗体(DFA)法、酶免疫测定(EIA)检测CI抗原.④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性lgM抗体,效价≥1:64ed诊断意义,特异性lgG抗体II通过胎盘,故第2次复查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才有诊断价值。
七、先天性梅毒
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syphilis)又称胎传梅毒,是胎儿从母体获得的梅毒螺旋体病。患梅毒的孕妇于妊娠6周即可将梅毒螺旋体经胎盘传给胎儿,致成先天性梅毒,受孕胎儿中30%为死胎、死产、流产。2岁以内为早期先天梅毒,超过2岁为晚期先天梅毒。早期病变较后天梅毒为重,但不发生硬下疳,晚期较轻,心血管受累少,骨骼及眼、耳、鼻受累多见。
【诊断】
(一)病史母亲患梅毒,并可能有流产、死产或早产史。胎盘较大,苍白。
(二)临床症状
1.早期先天梅毒严重者可发生早产,一般生后3周才出现症状。
(1)发育营养差,皮肤松弛,貌似老人,如有低蛋白血症可全身水肿。
(2)皮肤粘膜损害常见有斑丘疹,手掌、足底脱皮、脱发,甲沟炎。口角、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皮肤可有放射性裂纹及瘢痕。
(3)梅毒性鼻炎:有浆液脓血性分泌物,鼻塞,呼吸及吮乳困难,重者可损及鼻骨,致成日后鼻根下陷呈马鞍鼻。
(4)骨骼损害表现为骨软骨炎、骨膜炎而引起肢体疼痛、不能活动,发生梅毒性假瘫。
(5)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有时可见持久性黄疸。
2.晚期先天梅毒
(1)皮肤粘膜损害:可发生结节性梅毒疹、树胶肿,上腭及鼻中隔穿孔,马鞍鼻。
(2)骨骼:胫骨中部肥厚向前凸出呈马刀胫,梅毒性关节炎使膝关节肿胀、积水或强直。
(3)郝琴生征:即郝琴生齿(门齿下缘狭窄呈半月形缺损)、实质性角膜炎和神经性耳聋。
(4)神经系统损害可见于1~10岁的患儿,表现为偏瘫、强直、智力障碍、癫痫等。
3.先天潜伏梅毒无临床症状,但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三)实验室检查
1.梅毒螺旋体检查
(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在皮肤损害处刮取组织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直接涂片,用暗视野镜检可见活动的梅毒螺旋体。
(2)免疫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的梅毒螺旋体。
2.梅毒血清试验
(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本试验敏感性高但特异性较低,易发生假阳性,故一般做为筛选和定量试验用,以观察疗效、复发和再感染。
如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以及血清不加热反应素玻片试验(usr):此3种试验操作简单,但前者需用显微镜读取结果,且对一期梅毒敏感性不高,后2种是vdrl抗原的改良,但rpr用肉眼即可读出结果,操作更为简单。
(2)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以梅毒螺旋体作抗原来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抗体,此法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一般用作证实试验。但检测的抗体即使患者经过充分治疗,血清反应亦仍为阳性,故不能用以观察疗效、复发和再感染。所用试验有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fa一abstest)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2种。
3.梅毒华氏补体结合试验和康氏沉淀试验近年来已被上述新的试验方法代替,仅有些边缘地区应用。
4.脑脊液检查梅毒性脑膜炎的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可高达500×106/l以内,球蛋白增高,vdrl试验阳性,胶体金试验阳性。
5.x线检查长骨骨膜增厚,骨质疏松,干骺端可有破坏。
【鉴别诊断】
皮肤损害应与天疱疮、疥疮、药疹等鉴别。梅毒性鼻炎应与鼻白喉鉴别,假性瘫痪应与坏血病、佝偻病、骨结核鉴别。
【治疗】
(一)青霉素为首选。普鲁卡因青霉素g,5万u/(kg?d),肌注,共10~14天。苄星青霉素5万u/kg,一次肌注,有神经梅毒者不用。为防止赫氏反应,首次剂量宜小,为3~5万u/次。
(二)其他抗生素如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每日剂量为20~30mg/kg,共10~14天。其他新型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亦可使用。8岁以上患儿也可用四环素。
【预防】
(一)早期诊断并彻底治疗。
(二)产前保健对疑似患者及早进行血清学检查,争取于妊娠:周前进行彻底治疗以避免胎儿受染,即使妊娠后期进行青霉素治疗,也可使先天梅毒发病率下降。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亦称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寒冷和(或)多种疾病所致,主要表现为低体温和皮肤硬肿,重症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早产儿多见。
【病因和病理生理】
l早产儿和保温不足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生理特点是发生低体温和皮肤硬肿的重要原斟。①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环境温度低时、其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调节功能差t使体温降低。②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_F脂肪少,皮肤薄,血管丰富,易于失热。环境温度低时散热增加,导致低体温。躯体小、.总液体含量少,体内储存热量步,对失热的耐受能力差-寒冷时即使有少量热量丢失,体温便可降低。④棕色脂肪是寒冷时产热的主要物质,腋下含量较多其次为颈、肩胛间、中心动脉、肾和肾上腺周围。胎龄越小含量越少,代偿能力有限。正常状态下棕色脂肪不产热,腋温一肛温差(TA-R<0;寒冷时氧化产热使局部腋温升高,TA*≥O;重症新生儿因棕色脂肪耗尽._rAR<0。因此,腋温一肛温差(h—R)可作为判断棕色脂肪产热状态的指标。⑤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为成人3倍),其熔点高,低体温时易于凝固出现皮肤硬肿。因此,基于上述特点,在寒冷或保温不足时则易出现低体温和皮肤硬肿。
2.某些疾病严重感染、缺氧、心力衰竭和休g等使能源物质消耗增加、热卡摄人不足,加之缺氧又使能源物质的氧化产能发生障碍,故产热能力不足,即使在正常散热的条件下、也可出现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严重的颅脑疾病也可抑制尚来成熟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散热大于产热,出现低体温甚至皮肤硬肿。
3.多器官功能损害低体温及皮肤硬肿,口丁使局部血液循环淤滞,引起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导致皮肤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出现水肿。如低体温持续存在和(或)硬肿面积扩大,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加重,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
【临床表现】
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或重症感染时。多于生后l周内发病。低体温和皮肤硬肿是本病的主要表现。
l一般表现反应低下,吮乳差或拒乳、哭声低弱或不哭,活动减少,心率减慢.也可出现呼吸暂停等。
2低体温新生儿低体温指体温<35℃。轻度为30~35℃;重度<30℃,可出现四肢甚或全身冰冷。
3皮肤硬肿即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按之似橡皮样感,呈暗红色或青紫色,伴水肿着有指压凹陷。硬肿常呈对称分布,其发生顺序依次为:下肢一臀部一面颊斗上肢斗全身。硬肿面积可按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部及腰骶部14%、臀部8%及双下肢26%计算。严重硬肿可妨碍关节活动,胸部受累可致呼吸困难。
4多器官功能损害重症可出现休g、DIC、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肺出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检测血常规、动脉血气和血电解质、血糖、尿素氮、肌酐、DIc筛查试验。必要时可做ECG及x线胸片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有保温不足或可诱发本病的疾病,体温降低和皮肤硬肿即可诊断。依据体温及皮肤硬肿范围可分为轻度:体温30℃~35℃、皮肤硬肿范围<50%;重度:体温<30℃、皮肤硬肿范围>50%,常伴有器官功能障碍。应与新生儿水肿和新生儿皮下坏疽相鉴别。
1新生儿水肿常见于①局限性水肿:常发生于女婴会阴部数日内可自愈。②早产儿
水肿:下肢常见凹陷性水肿,有时延及手背、眼睑或头皮,大多数可自行消退。③新生儿Rh溶血病或先天性肾病:水肿较严重,并有其各自l临床特点。
2新生儿皮下坏疽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多见于寒冷季节。有难产或产钳分娩史。常发生于身体受压部位(枕、背、臀部等)或受损(如产钳)部位。表现为局部皮肤变硬、略肿、发红、边界不清楚并迅速蔓延,病变中央初期较硬以后软化,先呈暗红色以后变为黑色.重者可有出血和溃疡形成,亦可融合成大片坏疽。
【治疗】
1复温目的是在体内产热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环境温度(减少失热或外加热),以恢复和保持正常体温。
(1)若肛温>30℃,TA-R≥0,提示体温虽低,但棕色脂肪产热较好,此时可通过减少散热,使体温回升。将患儿置于已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一般在6~12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体温。
(2)当肛温<30℃时,多数患儿_TA-R<0,提示体温很低,棕色脂肪被耗尽,虽少数患儿TA一R》0,但体温过低,靠棕色脂肪自身产热难以恢复正常体温,且易造成多器官功能损害,所以只要肛温<30.7度.一般均应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进行外加温。每小时提高箱温0.5~l℃(箱温不超过34℃),在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然后根据患儿体温调整暖箱温度。在肛温>300C,TA-R<0时,仍提示棕色脂肪不产热,故此时也应采用外加温使体温回升。
若无上述条件,也可采用温水浴、热水袋、火炕、电热毽或母亲将患儿拖在怀中等加热方法。
2热量和液体补充供给充足的热量有助于复温和维持正常体温。热量供给从每日2lOkj/kR(~kca|/kg)开始,逐渐增加至每日419~50214/kg(100t20k~t/kg)。喂养困难者可给予部分或完全静脉营养。液体量按02~r~Ad(1mi/kcat)计算,有明显心、肾功能损害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液体入量。
3控制感染根据血培养和药敏结果应用抗生素。
4纠正器官功能紊乱对心力衰竭、休g、凝血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和肺出血等,应给以相应治疗。
预防:
①及时治疗诱发冷伤的各种疾病。
②尽早开始喂养,保证g足的热量供应。
③注意保暖:产房温度不宜低于24℃,生后应立即擦干皮肤,用预热的被毡包裹,有条件者放置暖箱中数小时,待体温稳定后再放入婴儿床中,若室温低于24“C,应增加包被;小早产儿生后应置于暖箱中,箱温为中性温度,待体重>180%在室温下体温稳定时.可放置于婴儿床中;在转院过程中应注意保暖。
【护理】
1.皮肤护理
患儿应放入非感染病房,治疗应集中进行,复温后要注意保暖。应经常更换体位,每2h翻身1次,因患儿皮肤弹性差,护理不得当很容易造成皮肤破损而引起感染。大小便后应用温水洗净臀部,并涂甘油或石蜡油。护士指甲不宜过长,以免抚触时损伤婴儿皮肤。
2.口腔护理
患儿抵抗力差,若不注意口腔卫生,易并发口腔炎,鹅口疮等,为了防止此类并发症,应用生理盐水或2%NB冲洗口腔,再涂甘油保护,2次/d。
3.喂养
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紧张性,从而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的分泌,进而吸收食物的能力增强。在抚触最初期患儿如需人工喂养,应仔细耐心,多喂葡萄糖水以加速黄疸消退,注意奶温及喂奶速度,避免呛咳、窒息。应先用滴管吸入,每2h喂1次,鼻饲的患儿每4h1次。注奶后应注温水2mL以免堵塞管腔。随着抚触的治疗,患儿消化和吸收功能均得到提高,故可以逐渐加大喂奶量。为确保患儿摄入足够的热量与水分,提高机体代谢能力与改善微循环,促使患儿体内复温,应对具有吞咽能力和吸吮能力的患儿尽量给予母乳喂养。
4.输液护理
对不能吸吮的患儿可用鼻饲管注入或注射器滴入,同时应给予输液以改善微循环。输液速度一般3~5滴/min。为防止肺水肿的发生,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亦不易过慢,以防引起针头堵塞。应减少穿刺次数,可使用头皮静脉留置针,严密观察有无静脉炎的发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以腹胀、呕吐和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肠壁囊样积气为x线特征的一种严重疾病。90%发生于早产儿,同时伴有肠壁积气和门静脉积气者死亡率高选86%。
病因和发病机制:
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l早产儿胃肠道功能不成熟早产儿胃酸分泌少,胃肠动力差.蛋白酶活性低,消化道粘膜通透性商,消化吸收和局部免疫反应低下,因此,在感染、肠壁缺血缺氧、不适当的肠道喂养等致病因素作用下易导致肠道损伤引发N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