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学
28678900000004

第4章 心脏运动疾病的护理(3)

二联律是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是每两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见下图);如此类推。连续发生两个期前收缩称成对室性期前收缩;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室性期前收缩称室性心动过速。同一导联内,室性期前收缩形态相同者,为单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形态不同者称多形性或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2.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简称室速。连续3个或3个以上室性早搏形成的异位心律,称为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

心室率100—250次/分,节律可略不规则;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s,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P波与QRS波问无固定关系,形成房室分离。

3.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ventricularflutteandventricularfibrillation)简称室扑和室颤,是指心室有多个异位起搏点发出冲动,引起心室快而不协调的收缩,是最严重的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其结果是心脏无排血,心、脑等器官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注停止,出现阿一斯综合征或猝死,是临终前循环衰竭的表现。室扑是一种介于室速与室颤之间的异位心律,往往迅速转为室颤。

【心电图】

心室扑动①出现均匀的波幅较大形状相似的正弦波图形,频率为150—250次/分;②基线消失,QRs—T互相融合而难以区分;③持续时间短暂,很快转变为室颤。

心室颤动为QRs—T波群完全消失,形态、频率、振幅完全不规则的波形,频率为250—500次/分。

七、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i4culai’block)又称房室阻滞,是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者有部分或所有冲动不能传导至心室。按阻滞程度可分一度、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0.20s,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1)二度I型:又称文氏阻滞或莫氏I型。

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后脱漏QRs波;周而复始。

(2)二度Ⅱ型:又称莫氏Ⅱ型。

PR问期恒定不变(可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1)P与QRS间无关,各有其节律;

(2)心房率〉心室率。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应用及护理

一、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是VaughanWiliams分类法,依药物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电生理效应分成四大类(I、Ⅱ、Ⅲ、Ⅳ),其中I类再分为三个亚类(Ia、Ib、Ic)。下面简略介绍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给药途径、不良反应见下表:

二、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1)评估心律失常可能引起的临床症状,如心慌、胸闷、乏力、气短、头晕、晕厥等,注意观察和询问这些症状的程度、持续时间及给病人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

(2)注意病人的神志变化,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尤其应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及各种危急状态等。

①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可导致心源性休克,如收缩压〈10.7KPa(80mmHg)、脉压差〈2.67KPa(20mmHg)、脉搏细速,或伴有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尿量减少、神志模糊等症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做好抗休克的准备。

②心率:听心率数脉搏需测1分钟以上。①若心率〈40次/分,可能发生严重窦性心动过缓、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②若心率〉160次/分,可能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颤等;③当心音、脉搏消失,可能发生室扑、室颤、心脏骤停等,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做好抢救准备。

③心律(心电监护):对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必须进行心电监护,护理人员应熟悉监护仪的性能、使用方法和观察结果。特别要密切注意有无引起猝死的危险征兆,如频发性、多源性、成联律的室性早搏或室性早搏落在前一心搏的T波上(RonT现象)、室上速、房颤、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提示有潜在猝死的危险;室速、室颤、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有随时猝死的可能。一旦发现立即通知医生,并进行抢救,如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电复律或配合临时起搏等。

2.起居护理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病人,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避免饮浓茶、咖啡,避免过度劳累等。当病人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对交感神经的刺激。保持大便通畅,切忌排便过度用力,尤其是心动过缓者避免屏气用力,以免兴奋迷走神经加重心动过缓。

3。饮食护理指导病人正确选择食谱。应选择低热量、低脂、易消化、清淡、富营养的食物,且少食多餐。忌饱食、刺激性饮料、吸烟、酗酒等。、合并心力衰竭及使用利尿剂时应限制钠摄入及摄入含钾丰富的食物,以减轻心脏负担和防止低钾血症诱发心律失常。

4.对症护理

(1)胸闷、心悸的护理:①休息、活动与卧位:当心律失常发作出现胸闷、心悸时应限制其活动,嘱病人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对交感神经的刺激。休息时采用高枕卧位、半坐卧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病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使不适加重;②吸氧:根据缺氧程度、心功能状态及心律失常类型调节氧流量。心功能状态较好,若缺氧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如室扑、室颤)可高流量吸氧。

(2)晕厥的护理:严重的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早搏、室速、室扑、室颤使心搏量突然降低,脑组织一时l生缺血、缺氧而发生阿一斯综合征。其护理措施包括:①立即让病人平躺于空气流通处,将头部位置放低;②松开衣领、腰带;③肢体保暖;④吸氧;⑤做好电复律等急救准备。

5.用药护理严格按医嘱给药,口服药应按时按量服用,若漏服时不补服,以防中毒反应发生。静脉注射时速度应缓慢,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测并防止血压过低。奎尼丁对心脏毒性较严重,可致心室内传导减慢(Q—T间期延长)、血压下降、室速等。利多卡因有中枢抑制作用,剂量过大可引起震颤、抽搐、甚至呼吸抑制和心脏停搏。胺碘酮因含碘,长期应用后可影响甲状腺功能和角膜碘沉着。

6.心理护理焦虑、烦躁、恐惧情绪不仅加重心脏负担,更易诱发心律失常,必须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安慰。说明心律失常的可治性,稳定的情绪和平静的心态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对进行心电监护的病人,需加强床旁巡视,多陪伴,以减轻恐惧心理。

7.健康教育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及防治知识。

(2)嘱病人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劳累、情绪激动、饱餐、摄入刺激性食物、感染等。

(3)有晕厥史的病人避免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有危险的工作,有头昏、黑嚎时立即平卧,以免晕厥发作时摔伤。

(4)嘱病人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心动过缓病人避免排便时屏气,以免兴奋迷走神经而加重心动过缓。

(5)说明继续按医嘱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擅自改用其他药物。教会病人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嘱有异常时及时就诊。

(6)教给病人自测脉搏的方法以利于自我监测病情;对反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危及生命者,教会家属心肺复苏术以备急用。

三、中医护理概要

1.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眩晕、厥证等范畴。

2.其发病多因素体禀赋不足,年老久病,七情失调,外邪及毒物侵扰,致使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邪实闭阻血络,心脉不畅而引起。

3.其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脾、肾、肺、肝、胃等脏腑关系密切。其病性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所致;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气凌心及瘀血阻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本病临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

4.观察脉象变化。如脉率快速型心律失常,可见一息六至之数脉,一息七至之疾脉,一息八至之极脉,息九至之脱脉,一息十至以上之浮合脉。脉率过缓型心律失常,可见一息四至之缓脉,一息三至之迟脉,一息二至之损脉,一息一至之败脉,两息一至之夺精脉。脉律不整型心律失常,脉象可见数而中止,止无定数之促脉;缓而中止,止无定数之结脉;脉来更代,几至一止之代脉,或见脉象乍疏乍数,忽强忽弱。

5.辨病与辨证施护相结合。阵发性心动过速者,多见脉率快速型心悸,多属心虚胆怯,痰热上扰,或肾阴不足,心血亏虚型;重症房室传导阻滞者,多见脉率过缓型心悸,多属心气不足,甚或心阳虚衰,瘀血阻络型;房颤者,各型可见,多属气阴两虚,或心肾阳虚,或瘀阻脉络。

6.心律失常属气阴两亏者,可给服生脉饮,每次10ml,每日3次;属心脾两虚者,可给服归脾丸,每次6g,每日3次;属阴虚火旺者,可给服知柏地黄丸,每次6g,每日3次;若阴虚而火热不明显者,可改服天王补心丹,每次6g,每日3次;或朱砂安神丸,每次6g,每日1次;属心阳虚者,可酌情选用心宝、宁心宝等。

7.针刺选穴:取郄门、神门、心俞、巨阙等穴,并随证配伍,以达安神宁心之效。

8.苦参煎剂:苦参、益母草各20g,炙甘草15g,水煎服,适用于心悸而脉数或促者。

9.本病病势缠绵,应坚持长期治疗,获效后亦应注意巩固疗效,可服人参等补气药,改善心气虚症状,增强抗病能力。

心脏性猝死的护理

一、概述

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死亡。患者过去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导致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等。心脏骤停是临床上心脏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应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如能及时而正确的抢救,不少病人可以获救,若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力,常导致死亡。

冠心病及其并发症为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30%预示冠心病猝死危险性较大,心肌梗死患者频发性与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有发生猝死的危险。除冠心病以外,病毒性心肌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瓣膳病、先天性心血管病、传导系统病变、先天性与获得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不明原因的心室颤动等因素均可导致猝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时心肌血流量恒定减少、心肌代谢变化与电稳定性丧失有关。左室心肌因长期处于压力超负荷状态,以及缺血损伤后细胞电生理异常,也易发生心室颤动。心室颤动导致心脏骤停,使组织严重缺血缺氧,导致代谢障碍,细胞死亡。若心跳停止后4—6分钟,大脑细胞产生不可逆的死亡,心脏节律和传导受抑制。

二、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