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学
28678900000013

第13章 冠心病的护理(2)

临床上,常需考虑与炎症动脉病变(如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等)及先天性动脉狭窄(如主动脉、肾动脉狭窄等)相鉴别。炎症性动脉疾病多具有低热、血沉增快等炎症表现,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发病年龄轻,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

六、治疗

1.降血脂药物

(1)消胆胺(Cholestyramine)为阴离子交换树脂,服后与胆汁酸结合,增加胆固醇与胆酸的排泄而降低血胆固醇,用法:4-5g,口服,每日3次,副作用,胃肠道反应较明显。

(2)安妥明(Atromide,clofibrate)降低血浆甘油三酯作用较降胆固醇为明显,其主要作用为抑制甘油三酯的合成。用法:0。25-0。5g,口服,每日3-4次,副作用,除恶心、腹泻外,且可引起肝功损害,血清GPT增高,故服用时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安妥明衍生物非诺贝特0。1g,口服,每日3次;诺衡300mg,口服,每日3次;能保持降脂作用,而副作用明显减少。

(3)烟酸(Nicotinicacid)有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肝脏产生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化为低密度脂蛋白进入血循环而降低胆固醇,用法:0。5-1g,口服,每日3次。服用后常有皮肤潮红、搔痒或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并可引起血尿酸增高、血糖增高及肝功能损害,因此宜在进餐时服用,开始用小剂量(0。1-0。2g),以后逐渐增加,并定时检查肝功能、血糖及血尿酸。

烟酸肌醇酯(InositolHexanicotinate)吸收后在体内逐渐水解出烟酸而发挥作用,用法:0。2-0。4g,口服,每日3次,副作用较少,但血脂调节作用也较烟酸为低。

(4)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fattyacid)不饱和脂肪酸在食用玉米油,豆油及红花油中含量较高,可抑制小肠对脂质的吸收,以及胆汁酸的再次吸收,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临床上所用以亚油酸乙酯为主的复方如益寿宁、血脂平及心脉乐等。

(5)藻酸双酯钠有明显降低甘油三酯及胆固醇作用,可抑制动脉壁脂质的沉着和结缔组织的增生,并有抑制凝血酶活性和血小板聚集作用。

(6)中草药泽泻、茶树根、月见草及花粉等均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作用。

2.抗血小板药物

(1)阿斯匹林该药的乙酰基和环氧化酶的结合后,可抑制花生四烯酸变为前列腺素H2及G2,使血小板不能产生TXA2,但另方面亦同时抑制动脉壁产生PGI2,若用小剂量(0。1g/日)阿斯匹林则可降低血小板聚集而轻小影响PGI2的产生。

(2)潘生丁可抑制腺苷进入血小板,使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增高,延长血小板寿命,如和阿斯匹林合用,对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协同作用,用法:25-50mg口服,每日3次。

(3)抵克立得(Ticlid)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较阿斯匹林为强。用法250mg,口服,每日1次,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和造成的动脉循环障碍。宜短期服用,有出血倾向者不用。

七、护理

1、恢复期或缓解期的病人仍需充分休息居室应清静,避免噪声;可适当活动,但不能做剧烈运动,要避免疲劳。

2、合理膳食,要清淡、易消化、低脂低盐饮食。饮食总热量不应过高防止超重,应避免进食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奶油、肝、脑、肾等内脏和骨髓、鱼子、蛋黄、椰子油等。超重者应减少每日总热量,并限制糖类食物。饮食宜清淡,多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豆类及其制品等,并尽可能以豆油、菜油、麻油或玉米油作为食用油。严禁暴饮暴食或过饱,可少食多餐。

3、保持乐观、松弛的精神状态,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发怒。

4、保持大便通畅,大便时切忌用力。

5、戒烟、少饮酒;不饮浓咖啡和浓茶,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6、用药要针对病情,不宜过多;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突发时,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病情不缓解可再次含药。

7、冠心病患者应随身携带家中备有上述急救药物,以便发病时自己或家人能及时取到并服用,应定期到医院做健康检查。

心绞痛的护理

一、概述

心绞痛(anginapectoris)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最基本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和(或)痉挛。在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有很大的储备力量,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可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扩张冠状动脉,使心肌供血增加。当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管腔狭窄或扩张性减弱时,一旦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如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等使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心肌对血液的需求增加,冠脉不能迅速充分扩张,导致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引起心肌急剧、暂时缺血缺氧,即发生心绞痛。这种痛觉多反映在与自主神经进入水平相同脊髓段的脊神经分布的区域,即胸骨后及两臂的前内侧与小指,尤其是在左侧。

心绞痛的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

此外,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扩张症、冠状动脉栓塞等也可引起心绞痛。

临床上分为:

(1)劳力性心绞痛:因运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经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疼痛常迅速消失。劳力性心绞痛可分为三类:①初发劳力性心绞痛,病程在1个月以内;②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病程稳定且在1个月以上;③恶化型劳力性心绞痛:同等程度劳累所诱发的胸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突然加重。

(2)自发性心绞痛:胸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同劳力性心绞痛相比,其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并且不易为硝酸甘油所缓解。无心肌酶检查改变。

①卧位性心绞痛:指患者在卧位、安静状态下引起心绞痛发作。卧位性心绞痛的发作均是由于心肌耗氧量增加,并非心肌供血量减少所致。

②变异型心绞痛:临床表现与卧位型心绞痛相似,但发作时心电图示有关导联ST段抬高,与之相对应的导联则ST段压低。由于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痉挛而导致心肌穿壁性缺血,易并发AMI或猝死。

③中间综合征:亦称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指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发作历时较长,达30分钟到1小时以上,发作常在休息时或睡眠中发生,但心电图、放射性核素和血清学检查无心肌坏死的表现。本型疼痛其性质是介于心绞痛与心肌梗塞之间,常是心肌梗塞的前奏。

(3)梗塞后心绞痛:在急性心肌梗塞后不久或数周后发生的心绞痛。由于供血的冠状动脉阻塞,发生心肌梗塞,但心肌尚未完全坏死,一部分未坏死的心肌处于严重缺血状态下又发生疼痛,随时有再发生梗塞的可能。

(4)混合性心绞痛:劳累性和自发性心绞痛混合出现,由冠状动脉的病变使冠状动脉血流贮备固定地减少,同时又发生短暂的再减损所致,兼有劳累性和自发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有人认为这种心绞痛在临床上实甚常见。

二、临床表现

1.症状稳定型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为:

(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偶伴濒死的恐惧感。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持续时问: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3~5分钟内渐消失,一般不超过1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1~5分钟缓解。

(4)伴随症状:发作时伴有表情焦虑,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2.体征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有时出现第四心音或一过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三、诊断与治疗

1.检查诊断

(1)心电图检查静息心电图约有半数患者为正常,亦可出现非特异性ST—T改变。心绞痛发作时常可出现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出现心肌缺血性的sT段压低,T波可由直立变为平坦、双向或倒置。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sT段抬高。必要时可作运动负荷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

(2)放射性核素检查利用放射性铊或锝显像可显示灌注缺损或消失区域,对心肌缺血诊断极有价值。

(3)冠状动脉造影可使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得到清楚的显影,对冠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器质性狭窄的诊断和定位十分准确。但此检查有创伤性,不宜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4)有典型心绞痛发作病史,含服硝酸甘油缓解,结合年龄、冠心病易患因素、心电图检查可建立诊断。发作不典型者,诊断主要依据硝酸甘油的疗效和发作时的心电图改变,不能诊断者,可多次复查心电图或负荷试验,或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诊断仍有困难者,可考虑行放射性核素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

2.治疗

治疗原则是改善冠状动脉的血供和减轻心肌耗氧量,同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1)发作时的治疗

休息: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药物治疗:发作较重时,选用作用较快的硝酸酯制剂。这类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从而缓解心绞痛。

(2)缓解期的治疗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积极治疗及预防诱发或加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预防心绞痛的发作,可单独选用、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

(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符合适应证的心绞痛患者可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4)外科治疗对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经冠状动脉造影后显示不适合介入治疗者,可考虑作冠脉搭桥术。

四、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心绞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含服硝酸甘油或休息后能否缓解。

(2)心电监护: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心电监护,应重点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观察心电图,及早发现心肌梗死的征象,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处理。

(3)检测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的变化,了解是否心肌梗死发生。

2.起居护理保持病室安静,温湿度适宜,避免受凉。保证充足的睡眠。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活动量以不引起不适为宜。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3.饮食护理选择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并含有丰富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进食不宜过饱。多食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4.用药护理心绞痛发作时,立即给予硝酸甘油1片(0.5毫克)舌下含服,服药3~5分钟后疼痛仍不缓解,可再含服1片硝酸甘油。对于心绞痛发作频繁或服用硝酸甘油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遵医嘱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但滴注时速度宜慢,以免造成低血压,并嘱患者不可擅自调节滴速。如果用药后感头昏、头胀、面红、心悸等反应,为药物使头面部血管扩张所致,告诉患者以解除其顾虑。用药后注意询问患者疼痛变化情况,并监测心电图。

5.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心绞痛发作的诱因,避免情绪过度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6。健康教育

(1)坚持按医嘱给药,自我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外出时应携带硝酸甘油以应急,在家中,硝酸甘油应放在易取的地方。硝酸甘油遇光易分解,故应放在棕色瓶中,不宜贴身保存,最好每半年更换一次新药。

(2)掌握心绞痛发作时的缓解方式,病情有变化时,如疼痛加重、次数增多、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或含硝酸甘油药片不能缓解时,应立即就医。

(3)指导患者避免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如过度劳累、情绪过度波动、饱餐、寒冷刺激及用力排便。戒烟酒。

(4)合理休息和活动。劳累或过度活动可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心绞痛,活动量适当,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一旦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休息。

(5)对原发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积极治疗。

五、中医护理概要

1.本病可归属中医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

2.多由胸阳不振,阴寒、痰浊、瘀血等痹阻心脉而致。

3.本病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三脏有关,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多属本虚标实证。

4.合理安排作息,顺应四时气候变化。室内环境宜舒适、整洁,通风良好。

5.心脉痹阻者饮食忌寒凉及油腻炙博之品;痰浊者不宜食过甜食物,以免助痰生湿;可进食行气活血的桃仁粥、木耳汤等,多食萝卜、杏仁、橘子等蔬菜瓜果;气阴两虚者饮食选富有营养的益气养阴之品,如参芪粥、山药粥等;心肾阳虚者饮食宜进温补之品,一般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之食品,少食过酸、生冷、油腻之物,饮食不宜过咸。

6.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探视,避免精神刺激。

7.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以免诱发心阳暴脱。

8.胸痛严重或频繁发作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及时给予吸氧,并严密观察病情。若出现疼痛加剧伴心慌、气短、口唇发绀且手足冰冷应立即吸氧,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9.中药:心脉痹阻者可服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加减;胸痛剧者可加三棱、莪术、沉香各1g,研成细粉吞服;气阴两虚者可服益气养阴之生脉饮或补心气、养心阴之中药(如太子参、黄精、麦冬、天冬等);心肾阳虚者可服用温阳补肾之金匮肾气丸、参附汤等中药,煎剂宜温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适用于气滞痰阻血瘀患者;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每日3次,适用于心阳不足、痰瘀内阻者。

10.针刺:心脉痹阻者可针刺心俞、巨阙、膻中、内关等穴,痰阻者加丰隆或肺俞,血瘀者加膈俞或血海穴,每日1次,也可揉擦涌泉,按摩内关、合谷、膻中、三阴交、足三里等穴;气阴两虚者针刺内关、间使、膻中、足三里、神门、三阴交等穴,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0~15分钟,提插2~3次,每日1次;心肾阳虚者针刺心俞、肾俞、内关、足三里、阴陵泉、水分等穴,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20分钟,提插与捻转配合,每日1次。

11.疼痛控制后可适当活动,促进经脉中的气血畅行,以利于身体康复。

心肌梗死的护理

一、概述

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是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