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学相长文丛-走在校园爱做梦
28674600000004

第4章 教育访谈录

邻居刘先生从美国归来,去的时候是父子二人,来的时候就成了“孤家寡人”。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教师,对于把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留在大洋彼岸的异国他乡独自求学,我真的难以置信。惊讶之余,我决定对这个邻居进行一次面对面的采访,希望能从中寻找一些异域的教育风情。

笔者:刘先生,你能描述一下你带儿子去学校报到时的场面吗?

刘先生:说了你都不相信,其实对我来说,也难以想象。我带儿子去报到的第一天就险些被拒之门外。那些“外国佬”,就是不让我进校门陪儿子报名,他们有自己的理由:孩子是自己上学的,因此排队报名、领取物品、熟悉校园都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也应孩子自己完成,如果东西太多,可以要求老师帮忙,或者是同学之间合作。不过我实在是担心一个11岁的孩子能否完成如此“重任”,就以孩子太小、语言不通为由强烈要求“护送”儿子报名,最后他们勉强答应,不过条件是报名之后,即刻出校。真惨,从未见过报名当天家长就被“驱逐”出校的,哈哈……

笔者:哦,太不可思议了,那么孩子们的上课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呢?

刘先生:开学的第一天,我一直在挂念儿子,担心他能否适应异域的教学生活。不过不到下午3点,他就背着我给他买的大书包,兴高采烈地跑回家里,我说怎么这么早回来了,是不能适应吗?儿子竟然说放学了,接下来他就开始兴奋地给我讲初来乍到的学校见闻。首先按照老师的意见,儿子六年级以前的数学不用再学了,因为他们看了儿子书包里的教材之后就做出了这一决定。然后是儿子以后上课只需背一个小书包就可以了,因为他们根本没什么教材。最后是他们在课堂上可以大声地说话讨论,甚至是大笑,并且每天至少两个小时的自由玩耍时间。这一时刻,我真怀疑自己把儿子带到这里读书是不是干了一件最愚蠢的事情。

笔者:那孩子们上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是什么呢?作业怎么样,多吗?

刘先生:其实对于一些基本的基础课程,他们也都是学的,关键是他们的方式实在有别于我们的教师“一言堂”,而是教师说一句,学生恨不能说十句,教室里像超市,老师丝毫没有我们的威严和无上权威。最令人咋舌的是那些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也太离谱。一次,看见儿子在电脑前认真地敲击着键盘,身旁放着从图书馆借来的一摞书,他最近回家不像先前那样早了,并且每次回来都抱回来一大堆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原来老师给他布置了一个“课题”——中国的过去和未来。对于这种题目,在我国即使博士也不敢随意去做,却让一个11岁的孩子去做,更可气的是没人指导,唉,搞不懂这些莫名其妙的“美国佬”。

但是经过十多天的努力,浏览网页、查阅图书、收集资料,儿子竟整理出一个像模像样的小册子,从原始社会到新中国的成立,从四大发明到神六上天……我真为儿子的成果感到骄傲,因为我在他这种年纪时,只会在老师的教导下背书。

笔者:看来那些“老美”的教育确实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有一些神奇的功效,那对于孩子们的“累累硕果”或者是成绩优良者,学校没一些奖励吗?

刘先生:当然有的,但他们从来不单单以学习成绩“论英雄”,而是综合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及协作能力等多方面,并且他们也很少以这些能力的不同而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因为,在他们看来,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潜力,每个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访谈结束,掩卷深思,感慨良深。

我似乎更加理解了奥林匹克学习竞赛上,为什么中国的神童们能屡屡摘金,而一旦面对实际地操作和创新时,又显得如此惶恐与茫然。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回首昨天的中国,展望明天的世界,我们是不是该认真审视一下我们自身的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