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发明家
28669800000005

第5章 小发明概述(5)

(1)应当根据创造发明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去掌握和搜集信息。搜集的内容有:国内、外公开的新技术、新发明的资料,国内外专利索引,各种新发明、新产品说明书;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举办的发明展览会的有关资料、报道;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造发明比赛项目的有关资料与报道;市场需求和人们的消费情况;人们对一些日用品的使用意见;发明格言,青少年发明的故事,创造发明的新方法等。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展思维,启迪智慧,触发发明灵感,提供创造构思。

(2)要一边调查考察,一边整理记录,把得到的信息整理成资料、卡片。用做笔记的方式,摘录原始资料,写提要,记心得,列索引等。对摘录的信息资料要注明出处,以便备查。这些积累的资料、卡片、笔记将成为你创造发明的思维宝库。

三、随时记录深入研究

发现一个新问题,有了一个新构思,如果不及时把它记录下来,很快就会忘掉,再要重新把它回忆起来便很难。因此,随时随地做记录,也是创造发明所必须做的事。

做记录,就是要求把平发现的问题、涌现出来的各种构思,随时动手记录在笔记本上,把迸发出来的发明火花保留下来成为日后创造发明的“火种”。随时随地做记录,是世界上所有发明家的习惯。所以,大家应该随身携带笔记本,把见到的有关特殊现象,发现的新问题,脑子里产生的新构思,听到一切与创造发明有关的信息,全部记录下来。久而久之,你们的笔记本就会成为你们创造发明的最好的智囊和帮手,使你们得到意外的收获。爱迪生搞发明,就有良好的记录习惯。每当一个新主意出现在脑子里,他总是立即写在笔记本上。他的笔记本有匆匆记上的字句,也有奇妙的设计草图。为了发明白炽灯,他就写了上万页的笔记。奥地利的洛伊在研究药物时,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脑里突然有个主意,但没有及时记录下来,到了早晨就再也想不起来了。第二天半夜,那个想法,突然又出现了,他高兴得连忙写了记录,早上到实验室照着做实验,成功解决了神经冲动的化学媒介作用的难题。

记录是为研究服务的。随时做好记录还不够,还要对记录进行及时的研究,从中选择最有实用价值、最容易突破的关键课题。德国的欧立希记录了许多阅读资料。一次他从记录的一篇文章中知道,非洲流行着一种昏睡病,当锥虫进入人的血液大量繁殖后,人就会长时间昏睡而死。药品“阿托什尔”可以杀死锥虫,救活病人,但病人常常会双目失明。对此,欧立希进行了研究:阿托什尔是一种含砷的药品,能否改变一下这种药品的结构,使它只杀死锥虫,而不伤害人的视神经呢?发明的课题就这样提出来了。19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诺贝尔正在为硝化甘油炸药的极易爆炸和不便于运输而大伤脑筋。困惑中,他信手翻阅笔记,忽然一段文字吸引了他:“硝化甘油从容器里滴入含有硅藻的地上,随即凝结……。”于是,他产生一个想法:“何不把硝化甘油和硅藻土混合起来?由此,他发明了便于运输的安全炸药。记录信息给研究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四、面向实际选好课题

发明什么?是发明者遇到的首要问题。怎样解决“发明什么”这个难题?最好的办法是了解实际。

(1)面向身边事物。仔细分析青少年发明的获奖作品,大部分都来自身边的事物。我们身边的事物,诸如家庭中的日用品、学习用品、办公用品等并不都是十全十美的,生产这些物品的方法也不一定都是最佳的,它们或多或少地存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例如,挂衣服的衣架,一阵风吹来,衣架连同衣服会被吹到地上;自来水笔吸墨水时,笔杆上会被墨水沾染;停水时,忘记关闭水龙头,水来时造成“水患”……这样的事情简直太多了。如果有人能想办法克服上面各种物品存在的缺点,那么发明的课题就会源源而来。

(2)面向市场。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他们是否都十全十美呢?不一定。只要你有发明欲望,开动脑筋,留心观察,就会有所发现,这些商品会向你发出发明课题的信息。1989年,浙江省瑞安中学组织学生参加在瑞安市举办的国外小商品展览会。这些有创造心理的学生留心观察,发现有的商品外形不美观,结构不合理,功能太单调,使用不方便等缺点,于是进行了再创造的思考和实验。有的把门窗的防风钩以螺丝定位改为插闩定位,有的把夜光门锁移植到荧光秤星、荧光羽毛球上……。不仅在市场,即使旅游,你也常常会有感而发,想出个发明课题来。

(3)面向文献。专利文献或科技作品常常引起人们思维的“共鸣”,启发你产生新的设想。1845年英国人斯旺阅读一份斯塔尔关于电灯的英国专利文献,读后才思大发。他在考虑如何制造碳丝白炽灯。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在1860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只碳化灯丝的电灯。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在实用性和商业价值上都远远超过斯旺发明的电灯。而爱迪生的发明是在他阅读和研究了斯旺发表在美国的《科学美国人》杂志上的文章,得到启示后才制作成功的。参阅有关专利文献和资料,选择发明课题快速、有效,成了人们选择课题的重要途径。在选择发明课题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1)在选择发明课题的目标要专一。在我们周围有许多题目都可以成为发明课题。但是,青少年搞发明,一般都是利用课余时间。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去搞许多发明。因此,只能选择一个有价值、容易完成的课题,目标专一地进行构思,收集有关信息资料,进行制作、实验,才会容易取得成功。

(2)要从简单易行的做起。小发明课题的选择,应着眼于“小”字,从小突破,从简突破,从身边的事物突破,逐步提高难度。小发明从小作品做起,容易成功,有利于提高信心,积累必要的经验。

(3)选择课题要从可能性出发,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骛远。小发明是青少年自己的创作活动,它的产品或作品不仅需要小发明者自己去构思、设计、制图,而且还要自己去制作试验,最后做成实物。因此,一定要考虑到自己是否具备完成这项发明的能力、设备和经费等条件。

五、确定目标制订方案

选好了小发明的课题后,就应确定小发明达到的目标,并着手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按照制订的方案去执行,实现小发明的构思、设想,制作小发明的实物作品。

一般说来,制定实施方案有以下六个步骤:

(1)列出明确的发明目标,确定这个目标的具体要求;

(2)分解目标。把已确定的目标分解成一些小目标,拟出为实现每个小目标所必须解决的每一个小问题;

(3)广泛收集与发明目标有关的情报资料,并进行仔细的研究,找出它的特征和缺点,分析借鉴,扩展思维,由此及彼,推陈出新。

(4)形成构思。为实施每个小目标和解决每一个小问题寻找可行的途径和办法。把可行的途径和办法进行组合、构思,设计出这项小发明的总体实施方案。

(5)对总体构思、设计方案进行深入思考,反复补充和修正,使之更加完善。

(6)按实施方案的步骤,做出样品,进行实验。以实践的结果对发明的目标进行检验,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例1:带套子的雨鞋

(发明者:日本小学六年级学生对田惠利子)

发现课题:遇到刮风下雨天,上学时雨水灌进雨鞋里。湿了袜子,又湿了脚,雨鞋里还发出“扑哧、扑哧……”的声音,实在难受。

确定目标:在雨鞋上加个套子。

分解目标:套子该怎么做?用什么材料?尺寸大小?雨鞋上该相应做些什么改进?

形成构思:

(1)用防水布料做两个套子。套子上端缝上橡皮带,下端粘上尼龙搭扣;

(2)在雨鞋上相应地粘上尼龙搭扣;

(3)下雨天时,把套子安装在雨鞋上,雨水再也不会灌进鞋里去了;

(4)不仅雨天有用,干农活或爬山,还可用来挡泥沙或防虫咬。冬天还可用来防寒。

(第七节)小发明的意义

一、发明创造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人们进行发明创造的过程。毛泽东同志说过:“人类总是不断地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地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一精辟论述指明了发明创造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