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健康专家
28669600000008

第8章 饮食与健康(3)

人体胃中的胃酸能帮助消化食物,平时胃中有酸性物质,对胃没有什么影响,这是因胃壁有黏膜作为屏障可起保护作用。如果青少年时期多吃酸梅粉(精),胃中的酸会明显增高,儿童的胃粘膜薄弱,抵抗不了增高酸性物质的侵蚀,黏膜会被腐蚀,易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当然溃疡病产生的机理较复杂,但较长时间胃酸增高是引致溃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有关专家建议,预防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应从少年儿童开始。

25.牛奶不宜空腹喝

牛奶是一种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食品。儿童常喝牛奶对其生长发育有很大帮助。不过如果不注意喝牛奶的时机,那么牛奶就不能充分发挥其营养作用。如在空腹时喝牛奶,喝进去的牛奶如同流水一般,在肠内的停留时间减少,因而只能够作为能量被消耗掉,这样很不经济。因此,喝牛奶前,最好先让孩子吃一些淀粉类的食物,如面包、饼干、馒头等,然后再喝牛奶,这样牛奶在胃内能够停留较长时间,与胃液发生充分的酶介作用,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可以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

26.零食不宜随便吃

青少年常吃的零食,一般有以下几种:水果类、硬果类(花生、桃仁、瓜子等),糖果类(包括各种蜜饯)和小糕点冷食等。这些食品都能补充孩子们身体不足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B族、钙、磷、铁等。孩子们生长发育很快,要求大量的营养物质,而他们胃容量又很小,又活泼好动,因此吃零食既可及时补充热能,又可补充一部分不足的营养素,从这个角度来说,零食还是可以吃的。而目前的问题是:①孩子因贪吃零食而严重影响了吃饭;②没有节制;③不讲卫生;④不会辨别是否过期。由于没有解决以上四个问题,吃零食就会有损孩子健康。

27.罐头不宜多吃

尽管各地、各厂家的罐头种类繁多、原料不一,但在制作过程中的工艺都是相同的。为达到色味俱佳及长期贮存的目的,罐头中都要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人工合成色素、香精、甜味剂、防腐剂等。这些人工合成物,对成人健康影响不大,但是,对青少年来说,则是有影响的。由于青少年的发育并未成熟,身体各组织对化学物质的反应及解毒功能较成人显著低下。因此,食用的罐头太多,则会加重脏器的解毒排泄负担,甚至还可因某些化学物质的逐渐积蓄,而引起慢性中毒。

28.滋补药不宜多吃

有不少父母们不惜花钱购买滋补药,希望孩子长得健康、聪明。一些广告宣传过分强调滋补药的作用,忽视它们的副作用,使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是滋补药品,孩子吃得越多越好,结果事与愿违。例如,维生素C一直被认为是无毒药,可以预防治疗坏血病,保护心肌,预防衰老,对治疗许多疾病都是有益的,但如果摄入过多的维生素C,会造成血液凝固性提高,易使血栓形成,并抑制胰岛素的生成,使血糖升高,诱发或加重糖尿病,还会使某些传染病和过敏性疾症恶化。专家们认为,任何一种营养素过多,都会造成相反的结果。这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9.忌吃生的河鱼

肝吸虫卵在河塘的螺蛳体内发育成尾蚴,并寄生在鱼体内,若吃了生的河鱼,肝吸虫就会进入人体发育成虫,可使人体产生胆管炎,甚至发展成肝硬化。据某医院对胆管类患者调查统计:其中爱吃生鱼片者,约占60%,肝硬化患者中,爱吃生鱼的占50%。

30.忌生吃螃蟹和龙虾

生螃蟹带有肺吸虫的囊蚴虫和副溶性弧菌,龙虾则是肺吸虫的中间寄主,生吃螃蟹和龙虾后,肺吸虫进入人体,会造成肺脏损伤,严重者会使肠道发炎或肠道水肿充血。

(第六节)四季饮食与健康

一、春季饮食

早春时节,气温仍较寒冷,人体为了御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来维持基础体温。所以早春期间的营养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应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时补充能量物质。由于寒冷的刺激可使全身的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致病,因此,早春期间还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兔肉和豆制品等。上述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氨酸,而蛋氨酸具有增强人体耐寒的功能。

春天,又是气候由寒转暖的季节,气温变化较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芹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加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也应食用,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这类食物有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

祖国医学还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而多吃酸味的食物,会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饮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此外,春季是蔬菜的淡季,但野菜、山菜其生长期早于一般蔬菜,而且富含维生素,可采摘食用,以补充一般蔬菜的不足。

1.春季养肝:鸭血、鸡肝、食醋和酒

春天万物复苏,人体的新陈代谢也逐渐旺盛,此时,只有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机制,才能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

春季养肝以食为先。要注意全面营养,宜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少食动物脂肪性食物,按时就餐,消化功能差时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保证营养的摄入。新鲜熟透的水果,有益于健康。鸡肝味甘而温,可补血养肝,是食补肝脏的佳品,较其他动物肝脏补肝的作用更强,且可温胃。以味补肝首选食醋,醋味酸而入肝,具有平肝散瘀,解毒杀虫等作用。

初春时节寒气较盛,肝阳难以开发,如能少量饮些酒,则可利用其走窜推动的作用,使肝中阳气升发。鸭血性平,营养丰富,可养肝血而治贫血,是保肝最佳食品之一。菠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作用,如做汤加上动物血,可治疗肝气不舒。

2.春食野菜好处多

春季转眼之间就要到了,各种野菜长得蓬蓬勃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野菜也成为时尚之举。野菜的吃法很多,可清炒,可煮汤,可做馅,营养丰富,物美价廉,殊不知野菜在抗癌方面也有一手。

(1)蒲公英

其主要成分为蒲公英素、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苦素、果胶、菊糖、胆碱等。可防治肺癌、胃癌、食管癌及多种肿瘤。

(2)纯菜

其主要成分为氨基酸、天门冬素、岩藻糖、阿拉伯糖、果糖等。如纯菜叶背分泌物应对某些转移性肿瘤有抑制作用。可防治胃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

二、夏季饮食

夏季天气炎热,不宜吃燥热食品,这是人们容易注意到的,但饮食不可贪凉,则往往被忽视。特别是夏末秋初,气候炎热而多湿,市场上新鲜时蔬种类繁多,而且夏季冷饮市场品种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此时容易放纵口腹,过食生冷。尤其是现在,很多孩子吃了过多的冷饮容易咳嗽、闹肚子。

冷饮比胃里的温度低,过冷的东西进入胃里,会导致胃黏膜血管急剧收缩、痉挛,造成胃黏膜严重缺血,致使胃酸、胃蛋白酶等明显减少,使胃的消化能力、杀灭细菌能力、免疫能力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容易引发胃部不适或导致胃病。儿童的胃肠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过多地食用冷饮或过冷食物更容易造成他们的胃黏膜损伤,这是近年来儿童期胃病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孩子的营养无法保证,体质就会下降,所以经常吃过冷食品或饮品的孩子,更容易生病。为了防止冰箱成为孩子的疾病之源,必须让他们节制饮食,尽可能少食或不食过冷的食品或饮品,在冰箱中存放过的熟食,要先经过高温加热或煮过以后再食用,以防止沾染病菌。另一方面由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细菌最容易繁殖,污染食物,加之高温季节饮水量大增,使胃酸稀释,杀菌作用锐减。因而,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饮食有关。

夏天要特别预防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大多为鸡、鸭、鱼、肉、蛋、乳及剩饭、剩菜、凉拌菜等,主要是因加工不当、未彻底灭菌或食物遭污染、未充分加热所致。预防食物中毒,除了保证正确的加工方法,彻底灭菌以外,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是至关重要的。腹泻是夏季的常发病、多发病,其中感染性腹泻大多是由于吃了不干净食物引起的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发生以恶心、呕吐、腹泻为主的急性胃肠炎。对急性胃肠炎,如果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也可起到预防的作用。

夏季人的睡眠比较少,休息不好,食欲就不佳,同时由于出汗多,易损耗掉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所以防病的关键在于机体营养平衡和注意饮食卫生。因此,要在保持体内营养平衡和水与电解质平衡的前提下,加强饮食营养补充,补充足身体的消耗,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在饮食结构上选用产热量小而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电解质的饮食较为适宜,一定要做到两个“补充”。由于夏季人体营养消耗大,代谢机能旺盛,体内蛋白质分解加快,常处于蛋白质缺乏状态,所以,要常吃些富含优质蛋白质,而又易于消化的食品,如蛋类、鱼类及含脂肪少的肉类、豆制品、牛奶等。在夏天人体维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标准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而维生素B1、B2、C乃至维生素A、E等,对提高耐热能力和体力有一定作用。因此,在夏季,可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西瓜、甜瓜、水蜜桃、李子、杨梅等,这些都富含维生素C。另外,还需多吃些含维生素B的粮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食品,也可适当口服一些酵母片。

夏季饮食既不能只图一时凉快,贪食生冷而使腹中受寒,也不能过食大辛大热(如火锅)、油炸燥热的食品,以免产生内热而耗伤津液。在调味方面可用醋、大蒜、生姜、芥末等酸、辛、香等作料,起到清瘟杀菌、解毒和增强食欲的作用。夏天做菜可适当咸一些,因为出汗比较多,带走的盐分也多;另外,大量喝水也会冲淡胃液,所以,菜中适当多放些盐来补充盐分是必要的。但是,要防止摄入过多的盐,尤其是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的病人,更不能放松对盐的限制,应控制在每日10克以内。夏季可吃点生姜,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对心脏、血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使心跳加速,血流循环加快,汗毛孔张开,汗液排泄通畅,对防暑有一定的好处。

由于大量出汗,不仅体内水分不断丧失,而且体内盐分也大量排出,因此,夏季要及时补水补盐。

一般而言,水分的补充最好是少量、多次,这样可使体内排汗减慢,减少人体水分的蒸发量;钠的补充,要看出汗多少而定,如果一个人工作8小时,出汗量不超过4毫升,则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8克食盐就可以了,若出汗量超过6毫升,则需要另从饮料中补充;钾盐的补充为每日2片钾片,每片钾片含钾25毫克正合适,还可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或豆制品、海带、蛋类等。

三、秋季饮食

秋天,暑往寒来,气候逐渐由热变凉,人体阳气开始潜藏于内。秋季气候变化较大,作为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人来讲,在饮食上要顺应这种变化,并进行适当调整,注意以下三个阶段的不同。

初秋,尽管暑热未退,“秋老虎”颇凶,但在解暑降温的同时,要适当减少冷饮以及寒凉食物的摄入,俗话说“秋瓜坏肚”,对各种瓜类宜少食,以防损伤脾胃阳气。初秋正值古人所称长夏季节,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由于湿易伤脾,可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以致出现食欲不振,因此,应适当加入扁豆、豇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煮粥食用,以助脾胃运化。另一方面,炎热而又潮湿的气候,极适于病菌繁殖,兼之人体胃肠功能经盛夏消磨,处于一年四季中的低谷期,饮食稍有不慎,即可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故要把好食品卫生关,严防病从口入。入秋之后,可适当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如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等,以补充人体在夏日的消耗,但要注意,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大量进各种肉食,会增加脾胃负担。根据“秋宜平补”的原则,宜选择既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禽蛋、奶制品、豆类以及山药、红枣、莲子等。俗话说“秋藕最补人”,可将糯米灌入藕眼中食用。

仲秋,伴随自然万物干枯萎黄,人体常有“津干液燥”的征象,如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对此,应从饮食上进行调理,注意预防秋燥。根据“燥者润之”和“少辛增酸”的原则:一是适当多吃能够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甘蔗、柿子、香蕉、荸荠、橄榄、百合、银耳、萝卜、鳖肉、乌骨鸡、鸭蛋、豆浆、乳品等。二是酸甘化阴,宜进食带有酸味的食品,如葡萄、石榴、苹果、芒果、杨桃、柚子、猕猴桃、柠檬、山楂等。另外,应少吃辛辣的食物,尤忌大辛大热之品,以防助“燥”为虐,化热生火,加重秋燥。秋天尤其提倡食粥,最好是将上述润燥之品与粳米或糯米同煮,既可补充营养,又能除燥。

晚秋,气温逐渐下降,在加强营养,增加食物热量的同时,要注意少食性味寒凉的食品,并忌生冷。为预防冬季多发的咳喘之类呼吸系统疾病,除注意选食上述具有补肺益气功效的食物外,还可用1~3个核桃肉(连紫衣)与1~3片生姜同嚼服食。对于需要在冬季进补的人来讲,此时是调整脾胃,打“底补”的最佳时期,作为底补,芡实是最好食选,可用芡实、红枣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或用芡实炖牛肉等食用,即能达此目的。经过底补,脾胃健运,入冬就可放心进补,以此抵御严寒。

四、冬季饮食

冬天的日常膳食,可适当增加些“肥甘厚味”的食品,但不宜过多。到了冬季,人体的消化机能比春季、夏季、秋季均为活跃,胃液分泌增多,酸度增强,食量增大,这反映了冬季机体对热能需要的增加。当机体处于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平衡,就必须增加体内的代谢率,从而增加对食物的需要量,特别对脂肪性食物的吸收较好,摄食适量的脂肪有较好的抗寒耐冻作用,但不宜过多,以防发生高血脂症和肥胖病。

冬季饮食的营养特点,即增加热量,在三大产热营养素中,蛋白质的摄取量可保持在平常的需要水平,热量增加部分,主要应提高糖类和脂肪的摄取量来保证。矿物质应保持平常的需要量或略高一些。增加热量可选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维生素的供给,应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可多食萝卜、胡萝卜、土豆、菠菜等蔬菜及柑橘、苹果、香蕉等水果,同时增加动物肝、瘦肉、鲜鱼、蛋类、豆类等以保证身体对维生素的需要。

调好冬季“饮食钟”。冬季寒冷,人们食欲多有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冬季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体在冬季所需的能量与其他季节的差距并不大,因为人体的“激素钟”在寒冷气候下,运转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