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站在巨人肩上-从神匠鲁班谈仿生学
28668300000007

第7章 生活中的仿生

一、在空地上种上草的仿生学启示

一位建筑师设计建造了一座现代化的办公大楼。这是建设在一大片空地上交相呼应的漂亮的大楼,建筑师超人的设计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大楼轮廓初具的时候,看到的人都已经赞不绝口了。

工程快结束时,工人们问他:“三幢大楼之间的人行道如何铺设?”

建筑师想了想说道:“在大楼之间的空地上全种上草。”

大楼主人和工人们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这是著名的建筑师的话,他们又不好反对,于是就在这空地上全种上了草。

这个夏天过后,在三幢大楼之间,和三幢大楼通往外面的草地上,已经被来来往往的行人踩出了若干条小路。这些小路有些因为走的人多,就宽些,有些因为走的人少,就窄一些,但他们蜿蜒伸展,错落有致,就像是几条树林间的小道。

到了秋天,建筑师又带着工人们来了,他让工人沿着人们踩出的路痕铺就了大楼之间和通向外面的人行道。然后在道路两旁种上了树木和花草。

每一个走在这些道路上的人都说:这几条路,是比大楼更伟大的杰作,想必你也有同感吧!

二、仿生与文身

在我国古籍中有对包括西双版纳各民族在内的“百夷”的“文身”的记载,其历史久远是从汉代开始的。在西双版纳各民族中,主要是傣族、布朗族的男子有文身的习俗。他们在腿、胸、背臂等处,用针刺各种纹饰,涂以蓝靛或胆汁等成青色而终生不褪,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据近代《车里》一书的归纳,文身的图案大体分为四类:一是动物类,有象、虎、豹、龙、马、鹿、猴等;第二类是图案,有云纹、方形、圆形、花卉等;三是文字类,有傣文佛咒和成句佛经;四是其他类,有曲线、直线、几何图形等。

关于为何文身,不仅学者们各持己见,就是文身者也说法不一。其实文身作为一种习俗,它有一个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在唐以前,汉文古籍就说越人“敬巫鬼”、“畏鬼神”。包括傣族在内的各民族的文身来源于越人的“断发文身”,其最早的原因正如《淮南子》一书所说的,这里“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人们就披发文身,以像鳞虫”,即“炎蛟龙之状,以入水,蛟龙不伤也”,这就是一种朴素的仿生,以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始状态。傣族传说中的一位男青年得到龙女的帮助,在身上刺了很多鳞状的花纹,入水时,水向两边分开,水怪也不伤害,这就把文身作为一种避邪和巫术。

在唐宋以后的一些古籍中,把文身的蛮夷分为“绣脚蛮”、“绣面蛮”和“雕题蛮”数种。明时《百夷传》云:“不黥足者,则众皆呙之,曰妇人也,非百夷种类也”。说明其时已进入父氏系社会,文身即是男女之别,又是民族之异。在文身图案中的傣文、佛碣是佛教传入和有了文字以后的发展。傣族传说是佛祖为使小和尚专心听经,以修正果而画上的花纹。这也许是为了展示男人在佛寺接受的教育,已由“生人”变成了有知识的“熟人”吧!至于一些学者和文身者所说的,文身是为了赢得女伴爱情,也许不无道理。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文身,追根溯源应是他们信鬼神的先民对某些活动如上山打猎、下河捕鱼,对有害动物或想象中的“怪物”的恐惧。后来,尚巫咒的先民认为龙虽恶、虎虽毒,他们也不会伤其幼儿,身上有了鱼鳞状和猛兽图案以及后来的佛碣,既可把自已当成“龙儿”、“虎儿”又可求得神、佛的庇佑。文身就是古代人们为了适应特殊环境,以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心态和所采取的谋略。

三、动物开启的十三条思路

1.“蚌的肚量”

当沙粒进入或将沙粒置入蚌壳内,蚌会觉得极不舒服,但又无法排除沙粒。此时蚌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悲观,而是逐步用体内营养将沙粒包围起来,使之成为乳白色或略带黄色、有光泽的圆形颗粒,即珍珠。珍珠不仅成为蚌体内和谐的一部分,而且将其取出还可作为装饰品。蚌设法适应、利用自己无法改变的环境,人也应以“蚌的肚量”去包容—切不如意、不高兴的事,使之为我而变,为我所用。

2.“懒蚂蚁效应”

在成群的蚂蚁中,大部分蚂蚁是很勤快的,寻找、搬运食物争先恐后,少数蚂蚁却东张西望不干活。当食物来源断绝或蚁窝破坏时,那些勤快的蚂蚁一筹莫展。“懒蚂蚁”则“挺身而出”,带领众伙伴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郑学益在阐述市场营销理念时用上述现象作类比:相对而言,在蚁群中“懒蚂蚁”更重要,在企业中注意观察市场、研究市场、分析市场、把握市场的人更重要,这就是所谓“懒蚂蚁效应”。

3.“鳄鱼精神”

“鳄鱼的眼泪”通常被人们常比喻假慈悲,其实鳄鱼流的不是泪,而是帮助肾脏工作的盐腺排放的多余盐溶液。有人从另一角度,取鳄鱼只知前进不知后退的特性,褒扬勇往直前的“鳄鱼精神”。著名科学家卢瑟福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被誉为“鳄鱼”,英国门德实验室门口有三座雕像:一是门德本人,二是物理学家罗索夫,三是一条鳄鱼。

4.“快鱼法则”

“大鱼吃小鱼”的市场竞争法则大家耳熟能详,可是在信息社会竞争中有时不论大小而论快慢,“快鱼吃慢鱼”的事时有发生。有人曾形容说,美国人第—天宣布某项新发明,第二天投入生产,第三天日本人就把该顶发明的产品投入了市场。加拿大将枫叶旗定为国旗的决议在议会通过的第三天,日本厂商赶制的枫叶小国旗及带有枫叶标志的玩具就出现在加拿大市场,行销火暴。作为“近水楼台”的加拿大厂商则坐失良机。人们把市场竞争中这种“不快即死”的现象称为“快鱼法则”。

5.“鲨鱼方式”

一般的鱼有储气的鳔,便于上浮与下沉。在水中游动自如,鲨鱼无鳔,只有不停地游动才能避免下沉。鲨鱼少一个生存条件,却成为“水中霸王”。一般的鱼多一个生存条件,命运却不见得怎样好,有时还被鲨鱼吃掉。有的人条件欠缺,但不畏强手,奋力拼搏,创造生存条件,结果变劣势为优势,出奇制胜,成为强者,人们将这种生存方式称为“鲨鱼方式”。

6.“鸟式就业”

在国外,在市场经济条件发达的国家,人们就业方式的变化之一,就像鸟儿觅食一样,随处“着陆”,如春夏时上门推销防晒霜、饮料,安装空调,秋冬时到火锅店、浴室谋职,季节性的临日工、计时的钟点工等新工种不断出现,这就是所谓“鸟式就业”。美国人—生平均职业流动达17次,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形势变化,国人职业流动次数也会不断增加。

7.“苍蝇突围”

美国威克教授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敞口玻璃瓶,瓶底朝光亮一方,放进一只蜜蜂,蜜蜂反复朝光亮一方飞,屡次碰壁,最后只好绝望地等死。然后放进—只苍蝇,苍蝇朝光亮的一方突围失败,又朝各种不同方向尝试,结果从瓶口溜走。“苍蝇突围”的方式值得借鉴。自古成功在尝试,成功的人也就是比别人犯的错误更多、遭受的失败更多的人。

8.“鲸吞牛食法”

读书也是有技巧可言的。在诸多方法中除了同类比较法、带题求解法、文理交替法、提要钩玄法等之外,还有一种鲸吞牛食法。对相对价值较低的书,可用鲸吞式的泛读快读,得其梗概;对相对价值较高的书,要慢读精读,含英咀华。

9.“山鹰翅膀”

当今时代是属于信息时代,日本人十分重视信息的获取,他们认为知识能力是鸵鸟的腿,要一步一步地挪动;信息情报意识是山鹰翅膀,瞬间使你进入一个新天地。日本人扇动“山鹰翅膀”,通过信息的搜集、贮存、利用,常常用比别国短得多的时间走完同样的路程。

10.“蚤跳蚁举”

跳蚤被誉为动物中的“跳高冠军”,其跳跃高度为其体长的500倍,且实验证明,跳蚤每小时跳300次,可连跳3天3夜。究其奥秘,是其腿肌弹力特别强。蚂蚁是动物中的“举重冠军”,能举起超过其体重10倍的东西。运动仿生学家根据这两种动物的特点研究跳高、举重运动员如何提高成绩,大获裨益。

11.“田鼠精神”

田鼠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法则值得我们学习,它为了觅食,常常处于强敌包围之中,一旦失去活力便意味着死亡。为了求生存,它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潜能。日本经济联合会会长,被誉为“日本经济成就的象征”的经济巨头士光敏夫大力提倡“田鼠精神”。他发现有的人在顺利时显得很神气,对什么都应付得很漂亮,一旦遇到不利形势、恶劣环境就不行了,因为他们缺乏向困难挑战的气概和生存能力。士光敏夫把这种潜能未得以充分发挥的职工称为“纯种马”,要求他们学习“田鼠精神”。

12.“豪猪距离”

人际关系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最难处理的,那让我们学学豪猪吧!豪猪冬天为了暖和而互相靠拢时,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它们身上有刺,挨得太近,身上刺得痛;挨得太远,又冻得难受。人际关系中有时也需要保持一定距离,艺术创作中更有“距离产生美”的规律,人们用“豪猪距离”来类比之。

13.“野马结局”

小时候,父母给我讲了一则这样的故事: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马的腿上吸血,不管野马怎样暴怒、狂奔,就是拿这个“小家伙”没办法,不少野马被活活折磨致死。科学家发现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极少,远不足以使野马死去,野马的死因是暴怒和狂奔。故事让我懂得,有的人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暴跳如雷,以致因别人的过失而伤害自己,自食苦果,可谓之“野马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