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形楼板由主梁、次梁及平板组成。主梁位于柱或墙之间,断面比较大;次梁位于主梁之间,断面比较小;平板在主梁与次梁之间。由于主梁及次梁的布置像肋骨一样,故称为肋形楼板,如图10所示。
肋形楼板工程量往往较大,不能一次浇筑完毕,需要中途停歇(超过2小时),势必要留施工缝,因此浇筑时应顺着次梁方向从一边向前进行浇筑。施工缝留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施工缝处混凝土面应留成垂直状,用木板挡住,待继续浇筑时把木板去掉,用水冲洗接缝处。
肋形楼板的梁和板应同时浇筑,只有当梁的高度大于1米时才允许将梁单独浇筑,其施工缝留在板底面以下2~3厘米处。当梁的高度超过40厘米时,应分层浇筑。
浇筑梁时,由于其钢筋密集,机械振捣较困难,可以用人工捣固配合。
人工浇筑梁的方法如下:
(1)下料。铁锹背靠着梁的侧模往下倒,在梁同一位置上的侧板两边应该一边一锹均匀下料,当梁的高度超过40厘米时,应分层浇筑。在浇筑第一层时,头遍下料应慢些,在铺好水泥砂浆的起始段开始下3~4锹混凝土后,即进行人工捣固。
(2)由两人一前一后进行捣固,一人站在浇筑混凝土前进方向一边,面对混凝土用捣扦栏挡石子,让砂浆来包裹石子;同时在梁的两侧看哪一边石子堆得多而砂浆没流过来,就先捣哪一边,捣固时捣扦往里插。另一人站在后边,面朝前进方向用捣扦靠侧板和底板的部位往回钩石子,以免石子挡住砂浆往前跑。
(3)捣固两侧时,捣扦要紧贴模板侧面。等浆充满底和侧板并往前赶后,再在前面被赶的浆上继续下料,捣固人员紧跟着往前捣,待下料延伸至一定距离再回过来重复两遍,等该混凝土灌满至分层厚度时,再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完毕后接着浇筑第二层。
(4)接着连续下料,下料的延伸距离略比第一层短些,以形成阶梯形。
(5)下料过程中,捣固人员要在侧板两边捣固,使浆充满侧板并被带到面上,等下满第二个分层厚度,即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继续第二个分层浇筑的方法,直至阶梯达到板面。
(6)重复整个过程,使阶梯不断向前推进最后到达梁的一端,直至浇筑完毕。
(7)在梁端主次梁节点等钢筋密集的部位,可用小型振捣棒或在棒端焊上8毫米厚扁钢片制成的剑式振捣器进行振捣。但这种振捣棒的效率低,同时钢片不易过长,所以当梁高时,靠下部的混凝土不易振捣出浆来,这时,还必须加强人工捣固,才不至于出现蜂窝麻面。
人工浇筑板的方法如下:
(1)用小车或料斗卸料。其操作要点是:①卸在小拌板上,再用人工铺料。②用小车直接下料,必须防止钢筋变位,因此运输道路不能太高,一般比混凝土板高出15~20厘米较为合适。③由塔吊送料斗到浇筑地点,直接向浇筑点卸料;倒混凝土的地点应在主梁外和没有上层钢筋的地方,不可集中卸在边角或有弯起筋的楼板处;然后用铁锹两旁铺平。
(2)浇筑混凝土板时,其虚铺厚度应比板厚略高些,这样经过振捣密实后才能与要求厚度相符。
(3)当已浇筑的楼板具有一定的工作面后即开始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振捣的方向宜与浇筑方向垂直,来回振捣。
(4)肋形楼板的厚度多在100厘米以下,一般振一遍即可密实,但通常为了平整混凝土表面,可将振捣器快速拖拉一遍,拖拉的方向与第一遍振捣的方向垂直。肋形楼板面积较大,可专门配置一台底盘面积较大的振捣器进行两遍表面平整,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增加平整度。
(5)楼板厚度达到标高时,及时回收木橛头,妥善填补空洞。
(6)经常检查侧模、底模及支撑系统有无裂缝、变形沉陷。严重漏浆时应作必要的补救。
(7)板面经振捣器振捣完毕后,紧接着用长木抹子抹平。
(8)养护。混凝土的覆盖物可使用草席、麻袋、砂、锯末等,同时要定期洒水,保持其湿润,若用薄膜覆盖,在覆盖前应充分淋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