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固定方式家庭可操作性较强,适合肢体多个部位的固定。在伤处皮肤上衬垫纱布等软性材料,用绷带或布条将患肢固定在小夹板上即可。夹板可由2—3cm厚的条形木板代替。
(二)石膏绷带固定。
这种固定方式一般在医院进行。用无水硫酸钙(熟石膏)的细粉末,均匀撒在特制的稀纱布绷带上,做成石膏绷带,经水浸泡后缠绕在肢体上数层,使成管型石膏;或做成多层重叠的石膏托,用湿纱布绷带包在肢体上,待凝固成坚固的硬壳,对骨折肢体起有效的固定作用。
(三)外展架固定。
适合于上肢固定。用铅丝夹板、铅板或木板制成外展架,再用石膏绷带包于病人胸廓侧方后,可将肩、肘、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病人站立或卧床,均可使患肢处于高抬位置,有利于消肿、止痛、控制炎症。
【正确判断】
病人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提示可能发生骨折。
1.受伤部位有剧烈疼痛和压痛,活动时疼痛加重。
2.受伤肢体畸形,由于骨折断端错位,造成肢体弯曲,缩短或扭转。
3.有骨摩擦音,活动时可出现骨摩擦音。
4.活动功能障碍,因骨折后肢体失去原有的支持作用。
5.局部肿胀。因骨折断端和小血管损伤出血,引起软组织损伤。
6.大出血,由于骨折损伤了血管、易造成出血。
【固定的作用】
1.避免骨折断端刺伤血管、神经、皮肤。
2.固定肢体,减轻疼痛,使病人安静。
3.便于运送,避免在搬移和转运过程中增加病人痛苦。
【方法及步骤】
这里详细介绍适合家庭急救的夹板固定法。有表面创伤者要先止血、包扎。
1.颈椎骨折固定。
(1)使伤者的头颈与躯干保持一条直线。
(2)用棉布、衣物等,将伤者颈部、头部两侧垫好,防止左右摆动。
(3)用木板放置头至臀下,然后用绷带或布带将额部、肩部、上胸部、臀部缠绕固定在木板上。
2.锁骨骨折。两腋前加适当衬垫,将绷带或叠成带状的三角巾,成“8”字形绕两肩拉紧打结,并用三角巾绕过颈部吊托前臂。
3.上臂(肱骨)骨折。先将伤肢内旋15度,在上臂内外上用2块夹板将骨折上下两端固定。腋下加垫并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用另一条三角巾将伤臂固定于胸部。
4.前臂骨折。将两块夹板分别在前臂的掌侧和背侧,加垫后用绷带固定,夹板长度要超过肘关节。然后在腋下加垫,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在胸前。
5.大腿(股骨)骨折。用夹板或木板2块平行放在伤肢外侧,其中一块的长度要从腋下到脚跟,在内外关节处加垫,将大腿、小腿、踝关节一起用绷带分段固定。脚部也可用“8”字形绷带固定,使脚和小腿成直角。没有固定材料时可采取健肢固定法,将患肢绑缚在健肢上。
6.小腿(腓骨)骨折。将夹板放在小腿外侧,夹板长度上端要超过膝关节,下端到脚跟部,在膝部和踝部加垫后用布带分段固定。在脚部用“8”字形绷带固定,使脚和小腿成直角。
7.小腿健肢固定法。将健肢移向伤肢,在两膝和两踝之间加垫,再用丝带分段固定,脚部用“8”字形绷带固定。
8.脊柱骨折。脊柱发生创伤时,常常表现为颈椎、胸椎、腰椎、尾椎骨折或错位,以及脊髓损伤,常使致残废,危及生命。
(1)使伤者的躯干保持一条直线,躺在硬担架或整块木板上。
(2)用枕头、沙袋、衣物等填塞物在颈部、头部、腰部及下肢双侧垫好塞紧,防止摆动。
(3)用绷带或布带将全身缠绕固定在木板上。
【专家提醒】
1.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先进行心肺复苏,病情有根本好转后再进行固定。
2.有伤口和出血时,应先止血包扎伤口,而后再进行固定。
3.如果骨折后肢体发生畸形,禁止整复,不要把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只须适当固定。
4.夹板要长于两头的关节并一起固定。
5.绷带、三角巾和夹板、木板等不能直接绑在骨折处,要加衬垫。
6.固定前应将肢体周围塞实垫好。
7.固定四肢时应尽可能暴露手指(足趾),以观察有否指(趾)尖发紫、肿胀、疼痛、血循环障碍等。
8.固定骨折的松紧以制动为度,过紧会影响血循环,过松达不到固定的目的。
▲伤患搬运
伤患搬运是急救医疗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现场急救后,必须把伤病人及时送往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正确的搬运对伤病者的抢救、治疗和预后都至关重要,不但可减少病人的痛苦,还有利于防止造成新的损伤,否则可能前功尽弃,使病人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方法及步骤】
(一)徒手搬运法。
1.单人搬运。
由一个救护者进行搬运,适于伤势较轻的伤者。常见的有背负法、抱持法、扶持法等。
(1)背负法。适合老幼、体轻、清醒的伤病者。
①救护者朝向伤病者蹲下,让伤员将双臂从救护员肩上伸到胸前,两手紧握。救护员抓住伤病者的大腿,慢慢站起来。
②如病人卧于地上,救护人可躺其一侧,一手紧握伤者肩部,另一手抱其腿,用力翻身,使其伏于救护人背上,而后慢慢起来。
③神志不清的伤者,可采用交叉双臂紧握手腕的背负法。这样可以使伤者紧贴救护者,减少摇动可能带给伤者的损伤。
(注意:背负法不适合脊柱骨折、胸部损伤和四肢骨折的伤者)
(2)抱持法。适于年幼、体轻、没有骨折、伤势不重的患儿,是短距离搬运的最佳方法。救护者蹲在患儿一侧,一手抱背部,一手托大腿将患儿抱起,若病儿有意识可让其一手搂着救护者颈部。(注意:脊柱或大腿骨折禁用此法)
(3)扶行法。适合伤者没有骨折、伤势不重,可以行走的情况,救护者一手扶住病人腰部,另一手抓住病人搭在救护人肩上的手臂,搀扶行走。
(4)拖拉法。如果病人较重,—人无法背负或抱持时。救护者可从病人背后将手臂插入其两腋,慢慢贴地拖出。也可用大毛巾将患者包好,然后拉住毛巾的—角将其拉走。适合火灾现场搬运。
(5)爬行法。救护者骑跨跪于伤者上方,将伤者双手套在救护者颈部,使病人的头、颈、肩部离开地面,救护人双手着地,拖带爬行前进。适合狭窄空间和火灾现场。
2.双人搬运。
(1)椅托式。两名救护者面对面分别站在伤者两侧,各伸出一只手在伤者大腿下相互握紧,另一只手搭在对方救护人肩上,支托伤者背部。
(2)拉车式。适于意识不清的伤病者。一人站在病人背后将两手插入病人腋下,抱入怀中;另一人站在伤者膝盖一侧或两膝之间,抱住双腿。两人一前一后步调一致将伤者抬起运走。(注意:颈、腰椎骨折病人禁用此法)
(3)杠轿式。适用清醒伤病者。两名救护人面对面蹲于伤者背后,各自用右手紧握左手腕,左手再紧握对方右手腕,组成手座杠轿。伤员两手臂分别置于救护人颈后,坐在手座杠轿上。两救护人同时慢慢站起,先迈外侧脚,保持步调一致。
(4)平托式。两名救护者站在病人同侧,分别托住病人的胸腹部和双下肢,使病人身体与地面平行,平稳移出。
3.三人搬运。
适合胸椎、腰椎骨折的伤者。(注意:颈、腰椎骨折病人必须三人以上同时搬运,托住头颈、胸腰、臀部和腿部)
(1)同侧平托式。三名救护者在伤者同侧单膝跪地,一人托住肩胛部,一人托住臀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双下肢,三人同时站立把伤者平行抬出。
(2)异侧运送式。三人同时单膝跪地,两名救护者在病人一侧,分别托住肩、腰、臀部、膝部,第三名在另一侧,伸出两臂在病人臀下握住对方救护人的手腕,三人同时站立抬起伤者。
4.多人搬运。
(1)两侧平托式。当救护者超过三人时,分别站在伤者两侧,动作统一,步调一致,平托移出。
(2)异侧运送式。三名救护者站在伤者的一侧,分别托住病人头、肩、腰、臀、膝部,第四名位于另一侧伤者臀部位置。四名救护员同时单膝跪地,同时站立抬起伤者。
(二)担架搬运法。
主要指铲式担架搬运。
1.两名救护人,同时在伤者健侧单腿跪下,分别平托伤者的肩胸部和下肢,把伤员抬起,轻轻抬到或翻到担架上。
2.伤者躺好后,用衣服、被子等物把空间垫好,以免晃动。冬季要防冻保暖,夏季要防暑遮荫。
3.伤员的头朝后,便于后面抬担架的人随时观察伤员的表情。
4.搬运颈椎、脊椎损伤病人。
对于头颈部骨折、脊柱骨折、大腿骨折、开放性胸腹外伤等病人,必须要有多名救护人员协同搬运并运用器械,才能防止因搬运不当而造成的伤残或死亡。
(1)脊柱受伤后,不要随意翻身、扭曲。
(2)搬运伤者的必须为硬担架,硬木板、门板均可,且不能衬垫棉被等柔软物品。
(3)参加搬运的救护者不能少于3人。
(4)上下担架的方法有两种:
①搬运者三人并排单腿跪在伤员身体一侧,同时分别把手臂伸入到伤员的肩背部、腹臀部、双下肢的下面,然后同时起立,始终使伤员的身体保持水平位置,不得使身体扭曲。三人同时迈步,将伤员放置或平滚到硬板担架上。发生或怀疑颈椎损伤者应再有一人专门负责固定头颈部,防止病人头颈部摆动和扭转。救护者起立、行走、放下等搬运动作必须一致。
②搬运者三人分别单腿脆在伤员两侧,一侧一人平托伤者腰臀部,另一侧两人分别托住肩背部及双下肢,仍要使伤者身体始终保持水平位置,不得使身体扭曲。
(4)放在硬板担架上以后,必须将其身体与担架一起用三角巾或其他布类条带固定牢固,尤其颈椎损伤者,头颈和躯干两侧必须放置沙袋、枕头、衣物等进行固定,制颈椎各方向的活动,然后全身用三角巾等与担架围定在一起。
(5)颈椎脊椎受伤的病人对温度的感知和调节能力差,所以冬季要注意保暖,用热水袋热敷时要用厚布包好。夏季注意降温,以防止发生高热,
(6)有大腿骨折者,要将伤肢用木板固定后再用担架搬运,以防止骨断端刺破动脉。
5.在没有担架时,可用椅子、门板、毯子、衣服、大衣、绳子、竹竿、梯子等自制简易担架。
(1)用木棍。用两根长约7尺的木棍或竹竿平行放置,中间用绳索来回交叉缠绕。
(2)用上衣。没有绳索时,用上述木棍或竹竿两根穿入两件上衣的袖筒中即成。
(3)用椅子。两把靠背椅靠背部分对接,用绳索固定对接处。用于伤者坐姿搬运。
(4)用毛毯。一根木棍放在毛毯中央,毯子对折,包住另一根木棍。将折叠处缝合固定。
(三)车辆运送法。
1.车辆搬运受气候影响小,速度快,能及时送到医院抢救,尤其适合较长距离运送。
2.轻者可坐在车上,重者可躺在车里的担架上。
3.病人在车上应横卧,身体与前进方向成垂直角度。
4.重伤患者最好用救护车转送。
【真实案例】
案例一: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一位女医生腰椎被楼板砸伤,当时几个群众救援人员过来后,直接将她拖了出来。女医生当时虽处于半昏迷,但她仍能意识到自己的伤势,她知道此时千万不能随意搬动,但嘴里已说不出话来。后来经过抢救,女医生虽保住了性命,但变成了高位截瘫的病人。
案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