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身前一定要通告自己的前进路线,动身与抵达的日期。且在前进过程中留下记号,以便救援人员寻找。
9.寻找食物。
(1)沙漠中的动物常见的有黄羊、野驴、狼、狐等。较易猎捕的动物是野兔和各种鼠类,在植物茂密的地方一般都有它们的踪影。野兔可用枪或设套捕捉,鼠类则以设套为主。冬季在向阳的半固定沙丘,可寻找鼠洞,捕食冬眠的鼠类。但注意不可在疫区捕猎。
(2)可食的植物有:沙枣、沙拐枣(又称头发草)、沙蓬(又称沙米)、小根蒜、肉苁蓉、锁阳等。其中沙枣树所结的黄色、酸甜的果实,在西北沙漠地区最为普遍,最易识别,且可生食。
(3)还可捕捉蜥蜴、蛇,饮野骆驼奶,采食植物的根茎,作为食物。
(4)必须指出的是,只有在充足的饮水条件下,才能进行猎捕动物、采集食用植物的活动,否则体力消耗过大。
10.沙漠避暑。沙漠中白天的地表温度通常在40—50℃左右,最高可达80℃。在沙漠中,阴影处的气温可比阳光直射处低7—8℃。白天应尽量利用岩石凸出部、干河沿或汽车等阴影遮蔽,避免阳光直射。若能挖一个沙坑,上覆以雨布等物,既遮挡了太阳的直射,又能减少炎热的地表沙传导的热量。躲避阳光时,采取坐姿较卧姿每小时可减少排汗液150g。因为坐着比躺在地上受阳光辐射小。
“沙漠中暑”是非常严重的病症,死亡率很高。特征是体温非常高,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此时应将患者抬至阴凉处,脱掉衣服,向患者身上泼凉水,同时,不断向患者全身扇风降温。当患者清醒后给他喝凉盐水。
11.沙漠露营。在沙漠露营和在其他地区露营还是有区别的。通常要注意两点:一是营地要选在避风的地方,又要防止流沙的掩埋,这类地方往往是在沙丘之中的平地上;二是营地万万不可扎在红柳、胡杨树等植物附近,因为在有植物的地方,往往寄生着一些有毒的虫子,如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有一种“塔里木蜱”,通常生活在红柳和胡杨树下,这种“蜱”携带一种病毒,人一旦被咬后,往往会引发一种致命的病(塔里木出血热),在十几小时内死亡。
在冬季,不会有大风,也没有咬人的毒虫,露营地点的选择也比较随意。冬季的夜晚非常寒冷,即使用双层帐篷,帐内也会结很厚的霜。在沙漠中有许多枯死的树木,在最寒冷季节也可自己动手打造“火炕”,也就是挖一席之地,在上面烧火,然后用沙子掩埋,人睡在烧热的沙子上。
12.躲避沙暴。风沙的运动有其固有的运动规律,万一在沙漠中遇见沙暴,首先要凭目力的观察选择逃避的方向,只要避过风的正面,大都能化险为夷。同时,千万不要到沙丘的背风坡躲避,否则有被沙暴埋葬的危险。正确的做法是把骆驼牵到迎风坡,然后躲在骆驼的身后。
【成功范例】
1959年,美国人维瑞尔和妻子罗娜驾车带着6个孩子去沙漠旅行。
维瑞尔一家人没有在人们常往来的道路上行驶,却插到一条小路上。他们的去向事先没有通知任何人,汽车走出600米就无路可寻了。维瑞尔试图拐弯时,车撞到了一块大石头上,碰坏了水箱,水开始向外流。当车行驶了16公里后,水箱里的水就开始沸腾了。全家人此时既无饮用水也无食品。这时头脑清醒的罗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孩子们在汽车的遮荫处休息;与丈夫将两条毯子裁成条状,组成了“SOS”的求救信号;卸下照后镜放在地上,借用阳光的反射向空中的飞机发求救信号;将备用的车轮胎浸透了油以便随时点燃作为求援信号,将4个轮胎罩放在地上准备采集清晨的露水;白天丈夫和孩子们的嘴唇及皮肤上的水泡都被涂上口红,并将孩子们的身体埋在较阴凉的沙子里,还将他们的脸用东西盖上,然后将自己也埋在沙子里,剥去树皮吸吮树液;中午气温高,孩子们脸上的皮肤晒破了,夫妇俩就将收集在水壶里的尿用破布抹在孩子们的脸上借以降温;他们让孩子们吃一盒无毒的淀粉糨糊充饥,将仙人掌切开放在火上烤,吸水滴借以止渴。3天后,救援队发现了他们的求救信号,他们终于成功脱险。
▲身陷沼泽、流沙
【自救措施】
1.行走过程当中一旦发觉双脚下陷,应该立即把身体后倾,轻轻跌躺,并尽量张开双臂以分散体重,增大浮力。不要放下背包或脱下外衣,这些东西可以增加浮力。
2.如果有手杖,可插在身体之下的沙中,也可将手中的水壶、雨伞放在身下。
3.躺着不动,等同伴抛绳子、皮带、棍子过来,把自己拖出来。自己乱动不但帮助不大,而且会很快精疲力竭。
4.移动身体时一定要小心谨慎。每做一个动作都要缓慢进行,让泥或沙有时间流到四肢下面。快速的移动会使泥或沙之间产生空隙,把身体吸进深处。
5.如果只有自己一人,朝天躺下后,应轻轻拨动手脚下面的泥土,用仰泳的姿势慢慢移向硬地。
▲掉进冰窟
【急救措施】
1.首先,要保持镇静,要使尽全力爬上冰面,否则很快会冻得浑身无力,无法再爬上来。
2.爬上冰面时,双手要不断划水,双脚踩水,使身体浮起来,并用力打碎身前的薄冰,找到足以支撑身体的冰面。身体呈水平位置逐渐爬上冰面,滚动着向岸边移动。
3.救助他人时,应先大声呼救。然后,要注意选择较为结实的冰面,最好用能抓住的衣物等或手,全力将落水的人拉上来。
4.回家后,第一件事是喝一大碗热姜汤,以驱走身体的寒意,防止重病的发生。
▲水草缠身
【自救措施】
1.首先要镇静,切不可踩水或手脚乱动,否则就会使肢体被缠得更紧,或在淤泥中越陷越深。
2.静下来后,游泳者再用仰泳方式(两腿伸直、用手掌倒划水)顺原路慢慢退回。或平卧水面,使两腿分开,用手解脱水草。
3.随身携带小刀,可把水草割断,或像脱袜那样把水草从手脚上捋下来。
4.一旦自己无法摆脱时,应及时呼救。
▲身陷漩涡
【自救措施】
1.在河道突然放宽、收窄处和骤然曲折处,水底有突起的岩石等阻碍物,有凹陷的深潭,河床高低不平等地方,容易出现漩涡。
2.有漩涡的地方,一般水面常有垃圾、树叶杂物在漩涡处打转,一旦发现,应尽量避免接近。
3.如果已经接近,切勿踩水,应立刻平卧水面,沿着漩涡边,用爬泳快速地游过。
4.漩涡边缘处吸引力较弱,不容易卷入面积较大的物体,所以身体必须平卧水面,切不可直立踩水或潜入水中。
▲高原反应
【自救措施】
1.对高原病患者而言,给氧及降低高度是最有效的急救处理,若有休克现象,应优先处理。
2.将病人移至无风处,立即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同时严禁大量饮水。
3.若疼痛严重,可服用镇痛剂。如仍不能适应,则需降低高度,直到患者感到舒服或症状明显减轻之高度为止。
4.一般而言,出现高原反应的患者降低至平地后,即可不治而愈。
▲发生雪盲(参看第三章§§§第二节紫外线眼炎)
▲遭遇龙卷风
龙卷风是一种强大的风暴,是最剧烈的大气现象。龙卷风的旋转速度估计达每小时620公里,在地面,龙卷风的直径通常仅25—50米,但毁灭性是巨大的。所过之处除最坚固的建筑物外,一切都将被吸进空中。龙卷风的声音听起来像纺纱陀螺或机车发出的声音,在40公里外都能听到,移动速度达每小时50—65公里。
龙卷风大部分发生在美国西部大草原、密西西比河谷地以及澳大利亚地区,我国较少见。
【自救措施】
1.躲进地下室或地窖。
2.如果没有地下室,可进入一个小房间,并远离窗户。要牢牢关紧面朝旋风刮来方向的所有门窗,而相对的另一侧门窗则全部打开。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屋内外的气压得以平衡,建筑物内外压力的失衡会导致崩塌,仿佛“爆炸”。
3.可以躲在坚实牢固的家具下面,但不要在重家具下面。
4.不要停留在任何车辆内,风暴可能会将其掀上半空。
5.留在屋外易受随风乱飞的杂物的伤害或被卷向空中。
6.在开阔的旷野遭遇龙卷风,看准它行进的方向,避开它的路线,与其路线成直角方向转移,躲避在地面沟渠中或凹陷处,平躺下来,用手遮住头部。
▲遇到沙尘暴
一般而言,沙尘暴是指携带大量尘沙的风暴,多发生在沙漠或半干旱地区。
【主要症状】
1.容易出现眼部异物。
2.易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
【应对措施】
1.沙尘暴天气出门,要注意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防止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系统造成损伤。
2.风沙过来时,立即转身背对风沙。
3.不要在楼房、广告牌和老树、枯树下长期逗留。
4.尽量少骑自行车。在大风天气中,顺风或逆风不会对骑车人造成太大危险,但是侧风向时,很可能被刮倒。
5.走路、骑车少走高层楼之间的狭长通道。因为狭长通道会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在通道中会加大。
6.驾驶轻型车注意安全。轻型车在高速行驶时可能被大风掀起,要在车上放一些重物,或慢速行驶。
7.房间保持一定湿度。
▲遭遇海啸
海啸是由海底激烈的地壳变化引起的海洋巨浪。当海啸发生时,海水陡涨,突然形成几十米高的“水墙”,惊涛骇浪向陆地席卷而来,所到之处一片废墟。
【自救措施】
1.地震是海啸的“排头兵”,如果感觉到较强的震动,就不要靠近海边,远离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2.因为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船只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从船上撤离。
3.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专家提醒】
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千万别急着驶回岸边。
附录一:急救药箱的配置
▲家庭急救药箱
一般须配备以下药品:
1.呼吸系统常用药:用于治疗感冒、平喘、解热、止咳、祛痰等。
2.消化系统常用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建议使用老少妇婴均适用的药物。
3.止痛药: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牙痛、痛经、关节痛、肌肉痛等。
4.抗过敏药:用于各种过敏症、药物过敏反应等。分内服和外用两类。内服药物建议使用无嗜睡副作用的药物。
5.抗菌药:用于创伤、皮肤感染等。
6.防晕车晕船药。
7.防暑、降暑药。
8.镇静药:用于镇静、失眠等。建议使用副作用较少、均适用的药物。
9.外伤用药: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
10.外用软膏、眼药水。
12.个人应急药品。
根据家庭成员具体情况,配备老少妇婴和特殊病症的药物。例如:冠心病、哮喘、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和小儿常用药等。季节变换时,也要不断补充调整存药。
▲家庭急救装备
一般需要装备以下药物和器材:
1.创可贴和止血贴。
适用于包裹小的伤口,尤其在手指、脚趾上的伤口,方便压迫止血。创可贴要有很好的透气和防水性能,止血贴有很好的止血功能。
2.消毒棉球或棉签。
外涂药膏或消毒液时使用,另外棉签还可作为压舌板使用,用于观察患者口腔内情况,并可用于压舌催吐。消毒棉球还可用于施救人员双手消毒。
3.消毒纱布。
最好是单独包装的,可用于覆盖较大的烧伤、切伤、擦伤、感染性伤口。它既不像棉花一样有可能将棉丝留在伤口上,移开时,也不会牵动伤口。
4.胶布。
用于粘贴纱布,把其固定在伤口上,氧化锌胶布则可以固定绷带。对于皮肤过敏者可使用纸胶布,不会刺激皮肤。
5.绷带。
绷带具有弹性,用来包扎伤口和压迫止血,不妨碍血液循环。2寸的适合手部,3寸的适合脚部。同竹枝、木条等一同使用,可用作固定骨折、脱臼的患肢。
6.三角绷带。
又叫三角巾,具多种用途,可在紧急时做成三角悬带,承托受伤的上肢,或用来固定敷料或骨折处等。并可当作止血带用。
7.安全扣针:固定三角巾或绷带。
8.橡皮管。
用于肢体包扎时加压止血,注意:绑扎后每隔一小时松开10分钟左右,以免肢体由于缺血坏死。
9.剪刀。
用来剪开胶布或绷带。紧急情况下也可用来剪开衣物
10.镊子。
用于取出异物。最好是外科止血钳,因为其钳头活动度较大,并有固定和钳夹止血功能。紧急时可以利用身边的物件,如修眉毛的夹子等。镊子还可以代替双手夹取消毒棉球和纱布,或者除去伤口上的污物等。
11.消毒药水。
用于消毒器械和伤口。3%碘伏是一种高效能的消毒液。75%的酒精可用于一般伤口的消毒,消毒杀菌效能不及前者;具有易燃性,可以用来涂抹在器械上烧灼消毒;发热时可于稀释到50%以下涂在身上作为降温之用(此时用家中的白酒亦可)。
12.火柴或打火机。
可以用于烧灼器械消毒。
13.体温计。
测查患者体温,使用前要甩至35℃以下,一般夹于腋窝下5—8分钟取出观察。对于昏迷病人或小儿则需用到口腔与直肠温度计。
14.生理盐水或洗剂。
准备几个独立小包装或中型瓶装的0.9%生理盐水,用来清洗伤口。需要注意的是,开封后用剩的应该扔掉,不要再放进急救箱。如果没有,可用未开封的蒸馏水或矿泉水代替。洗剂用于治疗虫咬和荨麻疹,可缓解瘙痒症状。
15.肥皂或洗手液。
用于清洁伤口和洗净双手。
16.冰袋和毛巾。
冰袋或浸了冷水的毛巾既可用于冷敷降温,如淤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心脑血管意外等,控制关节的内出血,达到快速消肿的目的,也可用于退热,置于腋下、颈部、腹股沟处。紧急时可用冰箱内的冰块填塞入塑胶袋中使用。
17.个人应急药品。
根据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冠心病、哮喘、糖尿病患者的常备药品。
18.手电筒。
可以作为紧急照明用。推荐使用户外头灯,可以戴在头上,方便解放双手干活;除照明功能外,还有闪光功能,能防止黑暗中事先看不见的碰撞,在夜间的公路上尤其适用。也可为晕倒的人做瞳孔反应。
19.个人防护用品(橡胶手套、口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