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家庭急救手册
28656800000033

第33章 意外事故急救(5)

(1)遇水燃烧物品着火后,不能用水和含水的泡沫灭火,因为遇水燃烧物品的化学性质活泼,能置换水中的氢,产生可燃气体,同时释放出热量。如金属钾、金属钠遇水后,能置换水中的氢,产生的热量达到氢的燃点。其他如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铝粉、镁粉等都有类似情况。

(2)有的物品遇水后产生可燃的碳氢化合物(气体),同时放出热量引起燃烧、爆炸。如碳化钙遇水产生乙炔气,三丁基硼遇水产生丁醇。

上述两类物品着火后,主要用干砂土扑救。

(3)氧化剂中的过氧化物与水反应,能放出氧加速燃烧。如过氧化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钙、过氧化钡等。起火后不能用水扑救,要用干砂土、干粉扑救。

(4)硫酸、硝酸等酸类腐蚀物品,遇加压密集水流,会立即沸腾起来,使酸液四处飞溅。如发烟硫酸、氯磺酸、浓硝酸等,宜用雾状水、干砂土、二氧化碳灭火剂扑救。

(5)有的化学危险物品遇水能产生有毒或腐蚀性的硫酸、硝酸等酸类腐蚀物品,遇高压密集水流,会立刻沸腾起来,使酸液四处飞溅。所以,发烟硫酸、氯磺酸、浓硝酸等发生火灾后,宜用雾状水、干沙土、二氧化碳灭火剂扑救。

(6)有的化学危险物品遇水能产生有毒或腐蚀性的气体,如甲基二氯硅烷、三氧甲基硅烷、磷化锌、磷化铝、三氯化磷、氯化硫等遇水后,能和水中的氢生成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气体。

(7)粉状物品如硫磺粉,有机颜料、粉剂农药等起火,不能用加压水冲击,以防粉末飞扬,扩大事故。可用雾状水。

(8)比重小于1,且不溶水的易燃液体有机氧化剂发生火灾,不能用水扑救。因水会沉在液体下面,可能形成喷溅、漂流而扩大火灾。

上述(5)(6)(7)(8)类的物品发起火,宜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

3.禁用泡沫灭火器的物品。

一部分毒害品中的氰化物,如氰化钠、氰化钾以及其他氰化物等,遇泡沫中酸性物质能生成剧毒气体氰化氢。因此,不能用化学泡沫灭火,可用水及砂土扑救。

4.禁止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物品。

(1)遇水燃烧物品中锂、钠、钾、铯、锶、镁、铝粉等,因为它们的金属性质十分活泼,能夺取二氧化碳中的氧,起化学反应而燃烧。这类物品起火后,目前只通用干砂土扑救,也可以用1211灭火器扑救。

(2)易燃固体中闪光粉、镁粉、铝粉、铝、镍合金氢化催化剂等,也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专家提醒】

要禁止站在下风方向和不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等防毒面具,扑救无机毒品中的氰化物、磷、砷的硒的化合物及大部分有机毒品火灾。

▲汽车火灾的扑救

【急救措施】

汽车火灾时,重点扑救驾驶室和油箱部位。

1.汽车发动机着火:

(1)迅速停车,驾驶员和所有乘车人员立即下车。

(2)切断电源。

(3)取下随车灭火器,对准着火部位的火焰正面猛喷,扑灭火焰。

2.汽车车厢货物着火:

(1)驾驶员应将立即汽车驶离人员集中场所,停下,迅速下车。

(2)取下随车灭火器扑救,如果一时无法将火扑灭,应劝说周围群众远离现场,以免发生爆炸事故,造成无辜者伤亡。

(3)扑救的同时迅速向消防队报警。

3.汽车在加油过程中发生火灾:

(1)驾驶员不要惊慌,立即停止加油,迅速将车开出加油站。

(2)用随车灭火器、加油站的灭火器或衣服毯子等将油箱上的火焰扑灭。

(3)如果地面有流散的燃料,应用灭火器或沙土将地面火扑灭。

4.汽车在修理时发生火灾:

(1)修理人员应下车或钻出地沟。

(2)迅速切断电源。

(3)用灭火器扑灭火焰。

5.汽车被撞倒后发生火灾:

由于撞倒车辆零部件损坏,伤亡会比较严重。

(1)如果车门没有损坏,应打开车门让乘车人员逃出,以上两种方法也可同时进行。

(2)车门如果打不开,救助人员可协助车内乘客从窗户爬出。

(3)利用扩张器、切割器、千斤顶、消防斧等到工具配合消防队救人灭火。

6.停车场发生火灾:

一般应视着火车辆位置,采取扑救措施和疏散措施。

(1)如果着火汽车在停车场中间,应在扑救火灾的同时,组织人员疏散周围停放的车辆。

(2)如果着火汽车在停车场的一边,应在扑救火灾的同时,组织疏散与火相连的车辆。

五、火灾烧伤的处理

可参考本章烧烫伤的处理。

【急救措施】

1.立即脱离火源,离开密闭和通风不良的现场。

2.脱掉着火的衣服,或用棉被等盖住火焰,窒息灭火,也可卧倒滚动压灭火苗。千万不要带火奔跑和呼叫,以免引起头面部烧伤和呼吸道吸入性损伤。也不要用手拍打。

3.火焰熄灭后也应脱去衣物,以免衣服上的热力继续作用,使创面加大加深。

4.如果衣服与烧伤的皮肤粘在一起,切不可硬行撕拉,可用剪刀从未粘连部分剪开慢慢脱掉。

5.镇痛。轻度烧伤者,可口服止痛片。重度烧伤者,可肌肉注射止痛药剂。

6.保护创面、防止感染。对烧伤的创面一般不作特殊的处理。

7.小面积烧伤可用自来水进行冷疗。将创面浸入水中,热天可在水中加冰块,或用冷水浸湿的毛巾等敷于创面,冷敷时间不少于半小时。然后用清洁的布料或敷料覆盖创面,防止再次损伤和污染。不要弄破水泡,局部忌涂药物或油膏,可口服抗菌素。

8.受伤后口渴时,不要随意大量饮用白开水或其他饮料,尤其儿童伤员更需注意此点。

9.烧伤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但对呼吸和心跳暂停者,先在现场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待呼吸和心跳恢复后,再送医院。

§§§第十三节 爆炸伤

爆炸是一种突发的恶性事故,都是意外的、突发的、猝不及防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极其严重,而且是多人同时遇难,需要全体动员紧急救护,减少伤亡和损失。

【分类及症状】

根据爆炸的性质不同,造成的伤害形式多样,严重的多发伤占较大的比例。

1.爆震伤。

又称“冲击伤”,距爆炸中心0.5—1.0米以外受伤,是爆炸伤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损伤。爆炸物在爆炸瞬间产生高速高压,形成冲击波,作用于人体生成冲击伤。冲击波比正常大气压大若干倍,作用人体造成全身多个器官损伤,同时又因高速气流形成的动压,使人跌倒受伤,甚至肢体断离。爆震伤的常见伤型有听器冲击伤、肺冲击伤、腹部冲击伤、颅脑冲击伤。

主要症状有:①耳鸣、耳聋、耳痛、头痛、眩晕。②胸闷、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窒息。③腹痛、恶心、呕吐、肝脾破裂大出血导致休克。④神志不清或嗜睡、失眠、记忆力下降,伴有剧烈头痛、呕吐、呼吸不规则。

2.爆烧伤。

爆烧伤实质上是烧伤和冲击伤的复合伤,发生在距爆炸中心1—2米范围内,由爆炸时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火焰造成。严重程度取决于烧伤的程度。

3.爆碎伤。

主要症状有:①爆炸物爆炸后直接作用于人体或由于人体靠近爆炸中心,造成人体组织破裂、内脏破裂、肢体破裂、血肉横飞,失去完整形态。②由于爆炸物穿透体腔,形成穿通伤,导致大出血、骨折。

4.有害气体中毒。

爆炸后的烟雾及有害气体会造成人体中毒。常见的有害气体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

主要症状有:①由于某些有害气体对眼、呼吸道强烈的刺激,爆炸后眼、呼吸道有异常感觉。②急性缺氧、呼吸困难、口唇发绀。③发生休克或肺水肿早期死亡。

【急救措施】

急救原则:先救命、后治伤。

1.立即组织幸存者自救互救,并向120、110、119报警台呼救。

2.保持伤者呼吸道通畅。迅速设法清除气管内的尘土、沙石,防止发生窒息。

神志不清者头侧卧,体质呼吸道通畅。

3.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已发生心脏和肺的损伤时,慎重应用心脏按压技术。

4.就地取材,进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伤员注意保持脊柱损伤病人的水平位置,以防止移位而发生截瘫。

5.如果炸伤眼睛,不要揉擦和冲洗,因为爆炸伤造成的损害和一般眼伤不同。可滴入适量消炎眼药水,或不作处理。

6.如果炸伤四肢,要迅速用双手为其压住出血部位的上方止血。如果大量出血,则应用橡皮止血带扎住出血部位的上方,抬高患肢,然后清创处理。止血带每30分钟要松解一次,以免患部缺血坏死。

§§§第十四节 拥挤踩踏

在空间有限而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如体育场馆、商场、影院、狭窄的街道、楼梯等地主,遇有突发情况,容易发生踩踏事件,对此国内外有过不少惨痛的教训,如麦加朝觐2004年2月踩踏事件造成500人死伤;2006年1月又死亡362人;2004年2月5日北京市密云灯会的踩踏事件造成37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事故原因】

可能导致踩踏事故的原因有:

1.人流较为集中时,前面有人摔倒,后面人未留意,没有止步。

2.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发生停电、火灾等事故,或听到爆炸声、枪声,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踩踏。

3.人群因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而出现骚乱,易发生踩踏。

4.有的人因好奇心驱使,蜂拥到人多拥挤的地方,造成不必要的人员集中而踩踏。

【自救措施】

1.任何情况下,都要首先听从救援人员的指挥,有序疏散,因为他们最熟悉现场所有安全出口的位置和状况。

2.发现大量慌乱人群向自己方向涌来,应迅速避开,如果来不及逃离,可立即蹲在附近的墙角下,等人群过去后再离开。

3.如果已处于混乱拥挤的人群中,要双脚站稳,抓住身边一件牢固物体(栏杆或柱子),但要远离店铺和柜台的玻璃。

4.原地不动并非适合所有的情况,当现场救护人员指挥大家疏散,或没有可以抓附的物体时,可随人群前进,千万不要逆人流前进。

5.进入通道未必是最安全的。足球场、大型商场等地方,除了出入通道,还应该观察是否有其他逃生途径。如体育场内最安全的地方是球场草地。

6.在行进中,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两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形成一定空间,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微微向前弯腰,但身体不要前倾,也不要屈腿降低重心,即便鞋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否则极易被推倒。如果带着孩子,要把孩子抱在胸前。

7.一旦被人挤倒在地,要设法靠近墙壁并面向墙壁,无法靠墙时,尽可能让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保护好头、颈、胸、腹部,同时张大嘴呼吸。

§§§第十五节 压埋伤

建筑物倒塌、施工材料倾泻、泥石流爆发时,可能将人体部分肢体或全部身体埋住,造成压埋伤。

【主要症状】

出血、骨折、窒息、呼吸心跳骤停,甚至死亡。

【急救措施】

1.立即挖出伤员,搬动伤者身体时要细心,动作要轻、准、快,严禁用力拉拽,避免再度受伤。如果伤者全部身体被埋,应尽快使伤者的头部暴露出来。

2.救出伤者后,立即清除口鼻中的泥土、砂石、血块、痰液等,松解衣带,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使伤员安静平卧,头偏向一侧,防误服呕吐物。

4.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者,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5.发生大出血应立即止血;

6.骨折的伤员要用夹板或代用品固定,然后运送至医院。如果怀疑颈椎骨折,搬运时需要有3名以上的救护者,一人扶住伤员头部并稍加牵引,同时头部两侧放沙袋固定。

7.有条件时及早输血、输液。

8.伤员清醒后喂少量盐开水。

§§§第十六节 地下室遇险

地下室、防空洞、贮藏室等地下建筑由于通风条件差,其空气成分与外界大气成分有很大差别。离地面越远、通风越差,特别是地下室贮藏物发生腐烂或火灾时,不良空气足以致人昏迷。

地下建筑中的气体成分、比例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三方面:①氧气含量显著降低;②二氧化碳含量增高;③其他有毒气体的产生。

人若进入氧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增高的地下建筑内就可能引起缺氧窒息,或吸入有毒气体而中毒。

【主要症状】

主要是缺氧窒息。一般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软弱无力,相继有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呼吸逐渐急促,变得快而浅。随着缺氧的加重,意识逐渐模糊,全身皮肤、嘴唇、指甲处呈现明显的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病人陷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困难,缺氧窒息而死亡。

【急救措施】

1.首先使患者脱离中毒环境,转到地面上或通风良好的地方,再做其他急救处理。

2.在救援人员进入地下建筑前,一定要测试一下空气成分,若在紧急情况下,没有现成的仪器,可取一根蜡烛点着,用绳索慢慢地吊入下面,从火着、火灭来判断情况,依现场情况采取措施。

3.根据测定情况,决定是先进入或是先通风(可用鼓风机等),切忌盲目入内,既救不了别人,又害了自己。

4.经过通风处理后,救护人员方可入内救人。但为了保障安全,仍须使用安全绳、导引绳等,有条件时可佩戴防毒面具。

5.进入地下建筑内后,救援者若感到头晕、眼花、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返回,以免中毒。即使佩戴防毒面具,也应严格计算时间,切勿大意。

6.救出的人员,应立即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松开衣领、内衣、乳罩和腰带等。对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或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必要时注射呼吸中枢兴奋剂。对心跳微弱已不规则或停止者,同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注射肾上腺素等。

§§§第十七节 枪弹伤

【主要症状】

枪支造成的损伤都有开放性伤口,如贯通伤,有入口和出口,盲管伤只有入口。枪弹穿入伤的伤口通常较小,较整齐,但伤情往往较重,尤其是腹腔,可造成较广泛的多脏器伤。如果存在出口,伤口通常较大,因为子弹射入呈旋转状,通道组织挫伤和出血也较多。

【急救措施】

1.应先紧急处理子弹射出的伤口,尤其在胸部。

2.用大块衬垫或粘贴膏包住子弹穿出的伤口以止血或预防感染。如果伤在胸部,应该用一块不透气的东西比如塑料布盖住伤口。最后包扎固定。

3.对穿入伤做同样处理。

4.使伤者处于舒适的姿势,并保持安定。监测伤者呼吸与脉搏;预防休克。

5.如果能找到子弹,应送交有关部门。

§§§第十八节 辐射损伤

【治疗措施】

微波辐射的救治重在预防。微波对人体的损害是多方面、多层次效应的综合结果。因此,目前无特效药物,一些高新技术药物有一定疗效。可按一般医疗常规进行对症治疗。

1.使出现症状的人员尽快脱离微波环境,疗养休息。

2.注意营养、补充维生素,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3.形成良好生活习惯,注意心理健康。

§§§第十九节 动物咬伤

▲猫咬伤

猫的口腔中有一种螺旋体,这种螺旋体两端(或一端)弯曲成钩状,故称为钩端螺旋体。人被猫偶尔咬伤,即会染上这种螺旋体而致病。有的猫也会染上狂犬病毒,其后果就更严重。

【主要症状】

被猫咬伤后,伤口局部红肿、疼痛,严重的可引起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或蜂窝组织炎,出现全身毒血症,皮肤、内脏出血,黄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