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家庭急救手册
28656800000011

第11章 常见急症的急救(6)

3.发作前后要有专人照料,防止外伤等。

4.病人失听、失语时,让病人静卧,家人或医护人员用语言鼓励他做发音动作等。

5.必要时可以吃点医生开的镇静药,或给予适当的针灸。并让其安静入睡。

6.癔病过后,要多关心病人,开导病人,以防再次发作。

▲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一组精神病,根据国际精神分裂症试点调查(IPSS)资料,一般人群中精神分裂症年发病率在0.2‰——6‰之间。

分裂症好发于青壮年,多发于16—40岁之间,无器质性改变,为一种功能性精神病,患者一般无意识和智能方面的障碍。精神分裂症病程多迁延并呈进行性发展,如早期发现应尽早给予合理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为乐观。

【急救措施】

1.家人对病人要加倍关怀和照顾,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他们情感上和心理上的支持。

2.要带着病人主动就医、及时治疗。对家人的病情不要隐瞒,更不要搞烧香、求神、拜佛等迷信活动。

3.患者房间设置简单、整洁,不要有刀具、绳索、农药等危险品。特别是抑郁症患者要保持高度警惕。

4.患者的生活要有规律,定时休息、起床。鼓励患病的家人参加文体活动。

5.督促病人按时服药,不要让患者自已由保管药物。

6.坚持药物治疗,不要因为副作用或症状减轻而自行停药。

§§§第五节 小儿常见急症

▲新生儿窒息

【急救措施】

1.清理呼吸道。胎头经阴道娩出后应立即清拭口腔内的羊水和粘液。然后将窒息的新生儿仰卧于台上,应注意避免胎头过度屈曲及仰伸。用吸管或吸痰器迅速轻巧地在一分钟内将口、鼻、咽喉部粘液吸出。千万不可强烈刺激咽部,以防引起呼吸暂停。苍白窒息行气管内插管。在尚未彻底清理呼吸道前绝不允许施任何刺激促其呼吸,否则可致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

2.抢救同时应擦干胎儿头面及周身羊水,注意保温。低温可降低新生儿生存能力,影响复苏。

3.轻度窒息儿,呼吸道通畅后,抢救者用手指轻弹其足跟,针刺人中、十宣穴,常可诱发自动呼吸。

4.在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人工呼吸,同时给氧,直至建立自动呼吸为止。比较有效的人工呼吸是“口对口”的方法。即用无菌纱布2—4层置于新生儿口上,救护者右手第四、五指将小儿下颌角钩起,同时拇、食指在吹气时捏其鼻部(闭合鼻孔)左手协助胎口开启,吹气后立即放开捏鼻之手指,左手轻压胸部,协助排气。一吹一压,周而复始,每分钟30次,直至呼吸恢复。口对口人工呼吸无效时改用行气管内插管、加压给氧人工呼吸。

5.重度窒息儿多有酸中毒,经清理呼吸道及人工呼吸后无明显好转者,应纠正酸中毒。可给予5%碳酸氢钠3~5毫克/千克体重加在10~25%葡萄糖10毫升内,5分钟经脐静脉慢注。切忌快速注药。否则,脑脊液pH值改变过快可导致呼吸抑制。

【专家提醒】

1.禁用酒精、冷水浇注,或倒提新生儿双腿拍击臀背部等可增加颅内出血的不科学的抢救方法。

2.注意吹气时口不可用力过度,以防引起肺泡破裂。

3.适合成人及小儿的节律性胸外心脏按压或腹部人工呼吸的方法对肺通气作用不大,且有增加胎儿损伤的可能,最好不用。

▲新生儿黄疸

黄疸是指因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皮肤及巩膜黄染。

新生儿黄疸分为三种: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

【正确判断】

观察黄疸一定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如果屋子里光线暗或在黄光灯下就会看不清。在较大儿童或成人如有黄疸是疾病的表现,而新生儿出现黄疸,应辨别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一)生理性黄疸。

一般不用特别治疗。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1.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出现较早,持续较久,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

2.黄疸有一定限度,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

3.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

4.婴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二)病理性黄疸。

如果黄疸出现太早、上升得太快,或持续的时日太久,都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造成的原因有母子血型不合(可以是ABO或Rh血型不合)、血肿块、重症感染、蚕豆病造成的溶血、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以及代谢性疾病等。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黄疸持久,足月儿黄疸时间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3周,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黄疸程度重,连同足底、手心的皮肤也发黄。

皮肤呈金黄色,伴大便颜色变淡或呈灰白色如油灰状,同时小便深黄。

5.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皮肤黄染。

6.在皮肤黄染期间,婴儿伴有体温不正常、拒奶、少哭、多睡、呕吐、腹泻、两眼凝视、尖声哭叫以及抽搐等异常情况。

病理性黄疸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

(三)母乳性黄疸。

约占母乳喂养的0.5—1%,目前认为这类母乳中含有一种物质,对胆红素的结合过程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胆红素自肠道吸收。其表现为生理性黄疸迟迟不退,在第2周末黄疸反达高峰,历时1—2个月才退清。暂停母奶2—3天,黄疸会明显减轻。再哺母乳,黄疸可能会稍微升高,但无须停喂母乳。目前尚无文献报道母乳引起的黄疸会伤害到宝宝。

【急救措施】

1.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处理。

(1)生后较早开始进食可以使胎粪较早排出,而且建立肠道的正常菌群,从而减少胆红素自肠道吸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

(2)需要注意的是,吃奶不好、饥饿及便秘可能使生理性黄疸加重延长。

(3)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2.如果怀疑病理性黄疸,要密切观察。

注意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状。

3.母乳性黄疸不必停喂。

有1%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的持续时间可能会较久。可停喂2—3天,黄疸会很快下降,以后仍可继续喂哺母乳。

▲新生儿高热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不成熟,在过分保暖、患感染性疾病或是在炎热的夏天喂水不足时,均可以引起发烧,而发烧过高时还可引起抽风。

【急救措施】

1.当新生儿体温在38℃以下时,一般不需处理。当在38—39℃之间时,可将孩子襁褓打开,暴露在室中,通过皮肤散热降温,或枕冷水袋降温。一旦体温下降就应去除降温措施,防止矫枉过正。

2.对39℃以上高热的小儿,可用75%的酒精加一半水,用纱布蘸着擦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及四肢等处,可退烧。

3.每隔2小时给孩子喂5—10毫升白开水或白糖水。

4.严禁服用小儿退热药品。临床上经常发现服退热药而引起新生儿青紫、贫血及便血、吐血、肚脐出血甚至脑内出血的现象,有的因不能及时抢救而死亡。

5.及时找出高热的原因,对症治疗。

6.高热后的新生儿易发生便秘,可用肥皂条沾水塞入肛门,不要给孩子服泻药。

▲小儿高热

儿童腋下温度超过39℃时称为高热症。腋温37.5—38℃时为低热,超过39℃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持续高热对身体损害很大,应及时查明原因或纠正高热症。

急救关键是根据病因进行抢救。病因不明前不要轻率用退热药和抗生素,以免掩盖病情,反而贻误急救时机。高热持续40℃以上而不下降者,高热出现惊厥、谵语或休克者,明显外伤引起的高热者,都应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急救措施】

1.卧床,安静休息,供给充足水分。

2.补充能量,口服0.9%盐水加白糖水,防水电解质紊乱。

3.温水擦浴,用30—39℃温水擦四肢,50%酒精擦胸、背和颈部,或用1%冷盐水灌肠。婴儿每次100—300ml,儿童500ml。

4.冷湿敷法,用冷水或冰水浸透毛巾敷于头面部和血管丰富处如腘窝(膝窝)、大腿根、腋窝、颈部,每10—15分钟更换1次。

5.冬季可保暖,夏季要避风。

6.针刺及手导引风池、大椎、合谷等穴。

7.药物治疗。

▲新生儿呕吐

新生儿的呕吐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全,胃容量小而呈水平位,胃入口处括约肌较松,因此,容易发生呕吐,尤其在喂养不当时更容易发生。但是很多新生儿疾病,包括先天性畸形等,常常首先出现的症状也是呕吐,因此必须对它重视,以免延误对各种疾病的及时诊断,失去治疗的机会。

发生呕吐的日龄、呕吐次数与呕吐性质、呕吐内容物、全身情况及腹胀等,对于鉴别呕吐原因有一定价值。

【分类及措施】

1.如果吐出物象泡沫样或含少许咖啡样物,全身情况尚好,胎粪排出正常,无腹胀,分娩时有产程过长或窒息的新生儿,可能因吞入过多羊水引起,待羊水吐尽后,呕吐自然停止。呕吐严重时须用导管抽出胃内容物,并用生理盐水洗胃。

2.对于因难产、高位产钳、吸引助产等引起分娩损伤的和有窒息的新生儿发生呕吐,需谨防颅内出血,这时常伴有嗜睡、突然尖叫、抽筋、前囟饱满等神经系统症状,全身情况亦较差。

3.出生不久,或刚开始吃奶,一吃即呕吐,无胎粪排出或排出量极少时,常常有可能为胎粪粘稠引起梗阻,或消化道畸形所致原肠梗阻。由胎粪粘稠引起的,灌肠后大便通畅即解除。消化道畸形可有食道闭锁、十二指肠闭锁、肠旋转不良、无肛门等情况,除呕吐和无胎粪(或极少)排出等共有症状外,如梗阻位置较高,则呕吐频繁,腹胀不明显,或上腹胀而下腹空虚;梗阻在十二指肠以下的,呕吐物含胆汁;梗阻位置低的,呕吐发生较晚,呕吐物中可有粪便,腹胀明显。对这类畸形的患儿,应尽量争取早日手术治疗。

4.出生1—2周后发生呕吐,全身情况很好的,常常因喂养不当引起。小儿食量已增加,而母奶不足或牛奶过稀时,小儿饥饿,吸奶时咽下大量空气,或人工喂养时奶头开孔过小、过大,牛奶不充满奶头,都可以让小儿吞入空气,当咽入的大量空气从胃内排出时便发生呕吐。此外,牛奶过热、过冷、量过多或吸奶后翻动小儿等也会引起呕吐,有时呕吐可呈喷射状。只要注意喂养方法,吸奶后竖抱起小儿轻拍背部,待至嗳出吞入空气后再半卧,就不会发生呕吐。由于贲门松弛引起的呕吐,吸奶后予以竖抱,日龄稍大后,牛奶中加些奶糕,使奶液变稠厚些,能减少呕吐,随着日龄增长,能逐步恢复。如果胃出口(幽门)处肌肉痉挛,乳汁不易通过,也会发生呕吐,吸奶前给予解痉药物会有效。因新生儿的胃游离度和活动度大,进食后会发生胃扭转而呕吐,可于吸奶后身体稍抬高或取右侧卧位加以预防。对于小儿喂饱后不久吐出少量乳汁,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吐后不啼哭,亦不伴有其他任何症状和体征,通俗称为“溢奶”,属于正常现象。

5.出生2—3周后开始呕吐,每天数次,逐渐频繁并发展为喷射性,每次进食后半小时左右就发生剧烈呕吐,吐出量有时比进入量还多,吐出物无胆汁,吐后食欲仍正常,因长期持续呕吐而逐渐消瘦的,可能为先天性幽门肥大性狭窄。本病在男婴多见,进食时在腹部可见到胃蠕动小,有时在右上腹可摸到像橄榄大小的硬块即是肥大的幽门,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6.如果小儿经常发生便秘,3—5天排便一次,而且必须经常灌肠才能排出,否则就出现明显腹胀、呕吐,这时应考虑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能,应由医生进一步通过X光摄片等明确诊断,随后进行根治性手术。

7.新生儿在胎内、出生时、出生后都很容易感染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呕吐可以为这些疾病的症状之一,因此,新生儿任何时期出现呕吐,伴有上述这些疾病的相应症状,或全身情况差时,应及时就诊治疗。

总之,引起新生儿呕吐原因很多,只有排除各种先天性畸形等外科疾病、感染性疾病,再结合小儿全身情况,才能考虑是否由于喂养不当所引起,否则容易延误治疗,甚至影响生命安全。

▲新生儿出血症

【急救措施】

1.尽量使病儿安静卧床,少搬动。

2.维生素K每天1—3mg,连续肌肉注射3—5天。

3.不用配血型,用成人新鲜血5—10ml,一次肌肉注射。

4.胃肠出血者可暂禁食,可输血或血浆纠正贫血、休克。

5.胃肠不出血者应早喂食,可促进肠内菌群生长,有利于维生素K的合成。

6.脐部出血应包扎消毒以防感染。

§§§第六节 女性常见急症

▲倒经

倒经指一些女性在月经来潮前1—2天,或者正是经期时,或者于行经后出现周期性有规律的鼻出血或吐血的现象,多伴有月经量少或无月经。由于这种鼻出血或吐血的现象是随着月经周期有规律地出现,又常常引起月经量少或不行经,似乎是月经向上逆行,所以祖国医学把它称为倒经。

现代医学认为,鼻黏膜与女性的生殖器官两者之间有生理方面的联系,鼻黏膜的某些特定区域对卵巢雌激素的反应较为敏感以致出血;祖国医学则认为是由于血热气逆所引起,平时性情急躁爱生闷气,以致肝气不舒,肝火内盛;或平素嗜食辛辣食品等都可发生倒经现象而出现鼻出血或吐血。

【急救措施】

1.出现鼻出血或吐血时,可让病人坐在椅子上,头向后仰、用冷水毛巾敷于前额和鼻梁骨上。

2.也可以用手指分别按压鼻翼旁开0.5公分凹陷处的迎香穴。

3.同时服中西药物进行调理止血。

4.积极进行病因治疗,调理身体,使月经恢复正常。

▲外阴损伤

由于意外跌伤,如高处跌下,会阴恰巧骑跨在硬性物件上,或暴力冲撞、猛烈落地等引起,临床表现大多有疼痛及出血症状。

【急救措施】

有条件的可进行妇科检查,以便于了解损伤情况。

1.外阴浅表损伤,出血量不多,局部清洁,加压止血。

2.外阴裂伤较深,出血量多,局部清洁,加压止血,注射止血剂,转院处理。

3.小血肿表现无裂伤,加压止血,24小时内局部冷敷,以后改热敷。用枕垫高臀部,观察血肿情况,若无变化经处理后,血肿可逐渐吸收。

4.大血肿且伴继续扩大现象,应防引起巨大血肿,在清洁创口,压迫止血时,有条件可给止血补液,并立即转院处理。

▲阴道损伤

阴道的外来损伤除外伤史外,大多由于性交不当造成,前驱原因有阴道发育不全,在哺乳期和绝经期由于内分泌改变,阴道组织变脆,粗暴性生活,易发生阴道疾病等。

【主要症状】

阴道出血,在性交中或后发生阴道血,甚至可大出血导致休克,伴有剧痛,多发生于第一次性交或绝经期。

【急救措施】

1.因跌伤引起的阴道损伤,如果出血量不多,可先用消毒纱条塞阴道压迫止血,再进一步检查治疗。

2.性交所致阴道破裂,大多在家中发生,需急送医院急诊检查出血部位并就裂伤范围进行止血,一般采用缝合法及阴道填塞法。

▲阴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