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什么是家庭急救处理
家庭急救处理,就是日常生活中,当人们遭到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时,在专业医护人员还没有到达现场或送到医院之前,对于伤患者给予的紧急性、临时性的救护工作。
为了将紧急事件的危害降至最小程度,每个家庭都要有相应的急救准备,包括安全知识、防范意识、心理准备、急救技能和急救装备(包括药品和器械)等。
§§§第二节 家庭急救准备
一、心理准备
急救成功的要诀是:冷静+爱心+急救技能。
第一:冷静。危急情况发生时,首先要冷静,平稳的心理素质可能成为你挽救家人、孩子或他人生命的决定因素,丰富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代替不了良好的心理力量。
第二:爱心。有时,人的生命只在一瞬,而“第一目击者”往往就在伤患者身边,做个有爱心的救助者吧,您的帮助可能会给他人第二次生命,也可为病人日后的恢复赢得宝贵时间。
第三:急救技能。如果您已经具备了上述两条,那么,学习一些急救技能会使您的救助行为更趋完善。
二、消除安全隐患
家庭安全隐患一般包括火灾隐患、用气用电隐患(包括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有毒物质贮存与使用隐患、装饰污染隐患、用具隐患(如刀具、电钻等)等。平时要注意细心查看,尽可能排除这些潜在的危险,并对可能出现的危险状况进行必要的预防和急救准备。
三、预先制订居家逃生计划
1.平时要熟悉住宅所在楼层的结构及各条逃生路径,并随时做好迅速撤离的准备。
2.预先应与家人模拟灾害一旦发生时,应循什么途径逃生,以及到约定会合地点。
3.熟悉所住楼层内的安全及消防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四、家庭急救箱
急救箱,是家庭急救中非常重要的装备,是实施急救的必要条件,尤其是有老年人和小孩的家庭,急救箱尤其重要。如果您经常外出旅游,可以另外配备一个旅行急救箱。
五、个人急救卡
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准备一张可以随身携带的急救卡,写上携卡人的姓名、年龄、血型、病史、亲属电话等,以方便救护人员及时了解情况。
六、家庭急救注意事项
1.不要惊慌失措。遇事慌张,于事无补。如慌慌张张用手拉拽触电者,只能连自己也触电。首先应该切断电源,用木棍等绝缘体使病人脱离电源再行救护。
2.不要自作主张。比如急性腹痛,过量服用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腹泻病人在未消炎之前乱用止泻药,会使毒素难以排出,肠道炎症加剧。如果不知道如何急救,最好什么也不做。平时注意积累一些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
3.正确判断病情的缓急程度。遇到危重病人,先看病人是否还有心跳呼吸,瞳孔和意识状况如何。如果心跳呼吸已停止,则应马上做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而不能急于包扎止血。发生窒息或噎食,应迅速就地抢救。
4.不能随意搬动病人身体。万一发生意外,家人往往心情紧张,乱叫病人,猛推猛摇病人,其实,最好原地救治,切忌随意搬动,特别是脑出血,脑外伤,急性心肌梗塞,骨折病人更忌搬动。
5.就近送医。急救之时,时间就是生命,应该就近送医院,特别是病人呼吸心跳濒临停止时,更不宜送较远处的大医院,小医院完全有能力进行初期急救,急救后病情相对稳定再转送上级医院。
6.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要饮水。不少人误以为给病人喝点热茶热水会缓解病情,实际上毫无必要。烧伤病人不宜喝开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应禁食禁水,尤其是昏迷者,更不能硬灌饮料,否则容易误入气管,引起呛咳、窒息。
7.并非所有急重病人都要平卧。如急性腹痛者应屈膝以减轻疼痛;心性哮喘病人应两腿下垂采取坐位,以免增加肺脏淤血和心脏负担,略伏在椅子背上更好;胸腔积水病人半坐半卧比较好。昏迷病人应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肺部;脑出血病人可以平卧,头部抬高。
8.外伤不能马虎包扎。特别是铁钉等造成的小而深的伤口,应立即清洁伤口,注射破伤风血。
9.止血带不要长时间结扎。应每隔一小时松开一会儿,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10.腹部外伤脱出的内脏(小肠)不要还纳,以防感染。应立即用干净纱布覆盖,迅速送医。
11.敌敌畏、敌百虫中毒忌用热水或酒精擦洗,以防促进毒物吸收。应立即脱去污染衣服并用冷水将病人擦拭干净。
12.发生关节扭伤或肌肉拉伤时,不能立即热敷。局部软组织(肌肉、血管及韧带)出血或渗血时,如果按揉或热敷伤处,不但不能使血肿消退,反而会加重患部的损伤,致使伤处血管扩张,增加出血量。应用冷水湿敷患处,3—5天肿痛减轻后再进行热敷。
§§§第三节 家庭急救的几个步骤
步骤一:快速呼叫救护车和医生
当突发性疾病和意外伤害发生时,在专业医护人员来到之前,原则上一定要依照正确的医学理论,采用准确的医疗方法,给予病人适当的应急处置。才能达到赢得时间、减少伤残、挽救生命的目的。在各种紧急场合下,有的施救者虽有一定的急救知识,但是在理论,器械和方法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尽快地与医生取得联系,接受正确的治疗指导,在现场急救中极为重要。
▲必须牢记的电话号码
在紧急情况下为了得到及时救助,请务必记住下列电话号码:
1.火警: 119
2.报警: 110
3.医疗急救:120
4.亲属电话号码:
4.邻居电话号码:
5.辖区内派出所的电话号码:
6.附近医院急诊的电话号码:
7.熟悉医生的电话号码:
可将上述号码贴在家中显著位置,方便家人和其他救护者施救。
▲呼救电话讲什么
因为是呼救电话,所以语言必须精练、准确,重要的一定要讲清楚,无关的话不讲,以免耽误宝贵的时间。电话中一般要讲清以下几点:
1.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
2.病人目前最危急的状况,如神志不清、昏倒在地、心前区剧痛、大出血、呼吸困难等,以及发病和受伤的时间、过程、用药情况,是怎样发生的?何时发生的?如果必要,可以说明过去的病史与本次发病有关的部分。
3.病人家庭或发病现场的详细地址和电话号码,以及等候救护车的确切地点,最好指明一两个标志性建筑或其他显著标志。
4.意外灾害事故还需说明伤害性质、受伤人数等情况。
急救医生根据上述呼救内容,携带急救药品装备,准确及时赶到现场,迅速救援。
▲做一个有爱心的施救者
如果您是一个有责任心和同情心的施救者,应在医护人员来到前做到:
1.首先简明扼要,准确客观地描述一切,不要加入自己的主观预想或意见。
2.使救护人员立即明白您和病人的处境。以便通过电话指导您进行正确的现场急救。
3.打开大门或通道,以免开门时离开患者。如果患者是幼儿,一刻也不要离开。
4.如果患者昏迷,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心肺复苏,直至医生到来。
▲积极自救
意外伤害如果发生在夜晚、旷野或倒塌的建筑物内等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受伤后立即争取得到他人的帮助是自救的重要的措施之一。
如果距离较近,可以大声呼叫。如果距离较远,白天可用晃动的衣物,或用手表表盘对阳光的反射呼叫救援。夜晚可用手电筒,打火机,手机的光亮和声响吸引救援。
如果受伤者被困在翻入沟内的汽车中,可按照国际通用的呼救信号“SOS”的规律鸣笛,闪动车灯吸引经过车辆的救援。
如果被困在地震后倒塌的建筑物,塌方后的矿井、隧道中,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可用砖头,石块按照国际通用呼救信号“SOS”的规律,有节奏地敲击自来水管,暖气管,钢轨发出声响吸引外部救护者的注意。但是这种敲击不宜过重,这样即可节省体力也可防止因敲击震动过大引起更大的塌方。
步骤二:正确判断伤患程度
一、伤患程度由生命指征决定
人类的四大生命指征为: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
它们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支柱,缺一不可,不论哪项异常也会导致严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时某些疾病也可导致这四大体征的变化或恶化。因此,如何判断它们的正常和异常,已成为每个家庭成员的必备知识和技术。危急情况发生后,医生到来前,救护人员对患者生命四大体征认真观察,做出正确判断,有利于发现疾病的安危和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
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证实,心跳由于各种伤病因素骤停后,呼吸也即终止,脑组织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心跳停止3秒钟即发生头晕;10—20秒钟即发生昏厥,血压下降;40秒钟出现抽搐,摸不到脉搏;呼吸骤停60秒钟后,大小便失禁,体温下降,甚者生命终止等。可见呼吸、脉搏、体温、血压这四大生命体征,在正常情况下,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互为作用,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维持生命;而在人体异常情况下,它们也会互相影响,继之发生危险症候群,甚者危及生命。
二、“先救命,后救伤”
在意外伤害和突发急病的现场,作为参与救护的人员不要被当时混乱的场面和危急的情况所干扰。沉着镇静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在短时间内做出病情判断,本着“先救命,后救伤”原则首先对病人的“四大生命指征”进行观察判断,然后再检查局部有无创伤、出血、骨折等变化。生命指征的具体检查顺序如下:
三、各项生命指征的检查步骤
▲意识程度
要正确判断患者的脑功能,就要查看患者的意识是否清醒。
1.呼叫患者观察其反应:
(1)在病人耳边呼叫。
(2)切勿摇动病人身体。
2.正确判断患者的意识清晰度:
(1)如果耳边呼叫有反应,可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姓名、电话、如何受伤等。
(2)如果耳边呼叫没反应,则可轻掐其大腿内侧观察其反应。
(3)如果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有回答,并且回答正确,则判定为意识清楚。
(4)如果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有回答,但回答一下子又陷入昏迷,则判定为意识模糊。
(5)如果轻掐其大腿内侧有反应。再问其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果仅能回答部分,则判定为意识模糊。
(6)如果轻掐其大腿内侧没有反应,则判定为意识不清。
3. 依据情况采取急救措施。
(1)查看病人所处位置是否安全,是否需要搬移。一般情况下尽量不要搬移,尤其是出现了头颈部创伤。
(2)如果伤者受伤时的姿势是面朝下,则必须极小心地将其翻过来。
(3)如果确定患者意识不清后,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具体方法见步骤三)。
▲呼吸
查明病人的意识程度后,接着检查呼吸情况,呼吸是呼吸道和肺的活动,是人体内外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必要过程。正常人的呼吸节律均匀,深浅适宜。
1.使气道畅通。
病人在丧失意识后,往往舌根后坠,导致气道阻塞。立即将患者仰卧安置在桌面、楼板、地面等坚硬平面上,采取适当方法使舌根离开咽后壁,保持气道通畅。
方法有两种:(1)仰头抬颈。病人去枕,救护者位于病人一侧,一手置病人前额向后加压,另一手托住颈部向上抬颈。(2)仰面举颏。救护者位于病人一侧,一手置病人前额向后加压,另一手四指置于下颏外的下颌骨上,将颏部上举,使下颌尖和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注意勿压迫颌下软组织,以免压迫气道。举颏法适于疑有颈部受伤的患者,它不需伸长患者的颈部。
2.检查呼吸情况。
在气道开放以后,需在10秒内判定患者有无呼吸,可通过三种方法来确定:(1)观察患者胸腹是否有起伏。(2)听口鼻是否有气流音。(3)用面颊感觉口鼻有无气流。
3.正常呼吸频率。
成人每分钟呼吸15—20次。儿童20—50次/分,儿童的呼吸频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逐渐到成人的水平。呼吸次数与脉搏次数的比例为1∶4。
4.呼吸频率的改变。
(1)呼吸增快(>24次/分):正常人见于情绪激动、运动、进食、气温增高。异常者见于高热、肺炎、哮喘、心力衰竭、贫血等。
(2)呼吸减慢(<10次/分):见于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麻醉剂、镇静剂使用过量,胸膜炎等。
5.依据情况采取急救措施。
上述检查完成后,应注意识别无效呼吸、喘息及气道阻塞后呼吸。如果患者自主呼吸有效,将患者侧卧置于恢复体位,有助于保持气道通畅。如确定病人不能自主呼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具体方法见步骤三)。
▲脉搏
脉搏是生命指征检查的第三项,提示患者的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心脏舒缩时,动脉管壁有节奏地、周期性地起伏叫脉搏,正常脉搏次数与心跳次数相一致,节律均匀,间隔相等。
1.测量脉搏的方法。
(1)成人最容易触摸到脉搏跳动的地方为:(1)手腕部的桡动脉:位于手腕的拇指根下。(2)颈部的颈动脉:位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3)大腿根部的股动脉:位于大腿上端,腹股沟中点稍下方。
(2)1岁以上的小儿,颈动脉搏动最易触及。
(3)1岁以下小儿,由于颈部短而圆胖,颈动脉很难迅速找到且有可能压迫气道,可摸肱动脉或股动脉搏动。
2.正常的脉搏。
正常成年人心率为60—100次/分,大多数为60—80次/分,女性稍快。新生儿正常心率为120—170次/分钟,儿童80—130次/分,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另外,白天由于进行各种活动,血液循环加快,因此脉搏快些,夜间活动少,脉搏慢些。
3.异常的脉搏。
(1)脉搏增快(≥100次/分):生理情况有情绪激动、紧张、剧烈体力活动(如跑步、爬山、爬楼梯、扛重物等)、气候炎热、饭后、酒后等。病理情况有发热、贫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2)脉搏减慢(≤60次/分):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甲状腺机能减退等。
(3)脉搏消失(即不能触到脉搏):多见于重度休克、多发性大动脉炎、闭塞性脉管炎、重度昏迷病人等。
4.依据情况采取急救措施。
当患者脉搏消失时,要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具体方法见步骤三)。
【专家提醒】
1.对于危重病人无法摸清脉搏时,可将耳紧贴患者左胸壁听心跳。
2.对无反应、无呼吸的患者,常常心率减慢或无心率,因此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反复摸找脉搏上,延误抢救时机。
▲体温
人正常体温是比较恒定的,但因种种因素会有变化,但变化有一定规律。
1.体温正常值及测量方法。
(1)口测法:先用75%酒精消毒体温表,放在舌下,紧闭口唇,放置5分钟后拿出读数,正常值为36.3—37.2℃。此法禁用于意识丧失的病人和婴幼儿。叮嘱病人不能用牙咬体温计,只能上下唇啜紧,不能讲话,防止咬断体温计和脱出。
(2)腋测法:此法不易发生交叉感染,是测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腑窝顶部,用上臂半体温表夹紧,嘱病人不能乱动,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3)肛测法:多用于昏迷病人或小儿。病人仰卧位,将肛表头部用油类润滑后,慢慢插入肛门,深达肛表的1/2为止,放置3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5—37.7℃。
正常人的体温在24小时内略有波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生理情况下,早晨略低,下午或运动和进食后稍高。老年人体温略低,妇女在经期前或妊娠时略高。
2.体温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