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积极人生的思考
28654700000037

第37章 口才是成功必备的素质(4)

无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向政客学习这一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使你在师范学校教授的就是演讲与口才,或者是某营销机构的讲师,都应该明白政客“口技”的优势和独到的功能。因为他们最清楚没有什么“真理”可言,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他们就是为理想、为真理奋斗的人,他达到了目的就是“真理”战胜了谎言;反之,就是谎言战胜了真理,这种思维方式是政客式的思维方式,它曾让政客们百家争鸣,奔走呼号,也使政客骇人听闻,大吹大擂,对此不必有太多的担忧。

首先,你讲的话无论怎么动听多么迷人,税务官也不会要求你们纳税,能雄辩滔滔是二十世纪末的艺术,噤若寒蝉是受迫害、受压迫的标志,无论你有多大的收获,也不会有人认为这是属于非法收入,只有“语言”的投资,才可以称得上有投入就一定会有产出。对现在的企业家、金融家来说,有投入就会有产出已成了谬误。

其次,你也不要担心不能兑现甜言蜜语。其实,没有多少语言是需要兑现的,越是美丽的语言越难兑现。这个难字并非是你做不到,是他找不到要求兑现的机会,你愿意为别人摘下满天的星星,可谁会因为你的许诺而提出摘星星的要求呢。所以你不必害怕自己落个“口惠而实不至”的坏名声,因为只有口惠没有实,华丽的语言、“浮夸的语言,并不存在可能的“实”。“语言”的魅力就在“难”字上,它“难”倒的人不是夸大其辞的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难倒的是所有的人。政客都是最好的投资商,滔滔不绝的好听的话,将为你赚得更多的实惠。

以世界人民最信赖的、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亚伯拉罕·林肯为例,这个1809年诞生在肯塔基州霍金维尔附近山林中一所圆木盖成的简陋木屋里的男孩,虽然出身贫寒,但最终成了美国第16位总统,成为了伟大的民主主义政治家,并签署了著名的《解放宣言》,被人们称赞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他生平第一次的政治演说就是为了当选伊利诺斯州制宪会议的议员,为了实现愿望他对自己的同胞说:“我是贫民亚伯拉罕·林肯。我的主张像一支古老歌曲一样简短,我拥护建立国家银行,赞成改良内政制度和实行保护关税”。实际上在他当上总统后并没有做到这些,也没人要求他去做,可人们仍然喜欢他称他是“诚实的亚伯”、“我的最善良的朋友”等等,而且是“最有学问、最有智慧的朋友”。

这个一再谦虚的表示自己是出身贫寒的总统的林肯,也遇到过贫民的挑衅。一次在前往华盛顿的路上,当专车途经匹兹堡时,弗里敦镇的一个挑煤工人在人群中大声喊道:“亚伯!人家说你是全国最高的人,但是我不相信你比我高。”林肯回答说:“你到这儿来,让我们比比看。”这个穿着劳动服、满身灰垢的工人穿过人群走上前来,和总统背对背地站在一起——他们正好一样高,群众立即欢呼起来。林肯用比身高的办法巧妙地化解了一些普通人对他的不满,让这些群众得到了某种心理上的满足,他能体会出把这个机会给一个挑煤工人的意义。

1863年7月1日,联邦军在葛底斯堡大会战中击败南军,扭转了战局。同年11月19日葛底斯堡举行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林肯应邀发表演说。全文只有十句话,用了三分钟时间。当一个摄影记者手忙脚乱地做好准备时,林肯正讲到“民有、民治、民享”,而演说也到此结束,这位记者甚至没有来得及摄下这个有意义的镜头。这篇号召为自由而献身的演说引起了轰动。美国报纸说他过去演讲时语病百出,可这次完全出人意料,称演说“感情深厚,措辞精练、朴实、优雅,行文完美无缺”,堪称演说的典范,是一篇誉满全球的演说词,将“永垂青史”。

美国前任总统比尔·克林顿,生于阿肯色州,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曾在英国牛津大学进修,当过律师。原先属民主党自由派,曾是民主党自由派领袖富尔布赖特的“信徒”,从政后,长期担任阿肯色州州长。80年代初竞选州长后,感到原先一套过激的政策主张不合潮流,逐步由自由派转向温和派,并于1990年担任温和派主宰的“民主党领导委员会”主席。1992年大选,正逢美国经济衰退,人民要求改变经济现状之机,他打起了要“变革美国社会”的旗帜,提出了“重建美国”和“人民第一”的口号,以温和的中间路线赢得了选民的支持而坐上总统宝座,结束了共和党连续12年垄断白宫的局面。

他的两大主要社会改革目标——医疗保健计划和福利改革,却因涉及各方利益而受到共和党保守派和各处利益集团的反对,迄今仍在国会搁浅。尽管美国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克林顿并未履行其竞选中对中产阶级许下的诺言,反而使他们的收入下降。

美国早期的总统亨利·哈里森,在竞选时,也是不谈政策,只提出蛊惑人心的口号,如“选上哈里森,一天就有两块钱,还有烤牛肉”等等,结果却在就职典礼时感受风寒,后转为肺炎,一病不起,在职仅一月即病故,成了第一位在白宫去世、死于住所的总统。没人指责他们是骗子,因为此一时、彼一时,政治家们都精于此道,只担心功夫不到家。

美国年龄最大的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靠半工半读完成大学学业;爱好体育和戏剧,在学生中有一点口才被同学选为新生代表,在一次与校方发生的冲突中,他起草请愿书,并递交学校董事会,迫使院长辞职而大出风头。

1932年,整个西方世界已陷入经济危机的深渊,美国所受的打击最严重,刚走出校门的里根想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当时他很想进入戏剧界或电影界,但又苦于无门路,只好暂时在洛厄尔公园当水上救生员,挣些路费再到别处找工作,挣到一些钱后,他先到芝加哥一些大电台求职,却都没有成功。后来他父亲建议他到附近的一些小电台碰碰运气。刚好衣阿华州达文波特市的WOZ电台要招聘一名播音员,由于里根在大学读书期间当过体育播音员,很快便被录用,月薪100美元,在此工作一段时间后,便被调往梅得因市的wHO电台(属全国广播公司网的一个电台),除播音外、还进行采访并为报纸撰稿。由于他的音色雄浑而宏亮,并善于在麦克风前绘声绘色地转播比赛实况,很快就成为中西部有名的体育新闻广播员,四年的电台广播工作,使里根的口才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里根认为,总统的职务主要是掌管大政方针,不须事必躬亲,他只抓重大决策,避免介入问题的细节。他处事机智,思想敏锐,但并非才智出众。据报道,他的知识面较窄,消息也不太灵通,处理国内外事务缺乏应有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十分倚重智囊,在作出决定之前,通常都要与顾问和部长们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有时也会听取部下的意见,包括反对意见。处理问题时喜欢先由助手提供一页简明的“微型备忘录”,内容分四段:问题焦点、事实、分析、结论或建议,然后由他作出决定。他有时也很固执,对于助手的意见往往听不进去,甚至心血来潮,在外交谈判中突然提出事先未曾讨论过的问题,助手们提心吊胆,怕他会捅出漏子,闹出笑话来。

他思想保守,有时言词激烈,但行动较谨慎,处理问题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必要时能对反对者进行妥协,有人称他为“现实主义的保守主义。”例如,他在竞选总统时批评卡特政府同苏联签订的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有“严重缺点”,但他担任总统后,却谨慎地遵守该条约。上台前,他攻击卡特政府同中国建交是“出卖台湾老朋友”,扬言要恢复同台湾的“官方关系”,但就任以后说“我肯定不是一个僵硬的教条主义者。我忠实地信仰某些重大的原则。”但是“如果以温和的方式行事意味着更为明智和有效,我肯定是个温和的人。”

无论美国的哪位政治家,要想爬上总统的宝座,往往都是在“和平与繁荣”的口号下,对选民作出种种许诺,如向妇女许诺当选后要给幼儿保育拨款,对老人答应取消社会保险金收入的限制,加强环保,改善医疗条件,不增税,平衡预算,提高教育质量等,总之一条,让他做总统就有幸福美好的明天,专拣好听的说,要搞政治必须学会这一套,否则行不通,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善于表达才是真本领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交往都必须借助语言这种工具,成功的交往,大概都少不了成功的语言。语言不是有效地帮助你,就是无形地阻碍着你,因而语言显得越来越重要。怎样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本领将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

科学技术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使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冷漠,但是人也需要被自己的同类认同。仅仅是为了这一点,迫使他们走出自己窄小的天地与他人为交往而交往,不管是什么形式的交往都必须借助语言这种工具,成功的交往,大概都少不了成功的语言。语言不是有效地帮助你,就是无形地阻碍着你,因而语言显得越来越重要。怎样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本领将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

1.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言。

睿智的语言可以为你增加一道美丽的光环,让你的形象更加光彩夺目,人做任何事都可以贪图省力、简单、不动脑筋,唯独说话不可“偷懒”,否则将会得不偿失。在任何时候都要牢记话要想着说,不可抢着说,最容易说的话,你费了最大的劲才讲出来,那一定会使你增色不少。相反,最难说的问题,你用最简单的话回答了,那也会让他人对你刮目相看,把复杂化为简单,变简单为复杂,都要你动一下脑筋,这并非简单的玩语言,而是智慧的结晶,是追求语言的魅力。这些语言,可能反映了你的个性,或反映了你的睿智,或你的品质,所以语言的魅力就是你的魅力,这样的语言往往为你增添了不少的光彩,最起码不会让人失望。

举个有趣的例子。法国画家奥拉斯·韦尔纳在勒芸湖边速写,有两个外国女青年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也在速写。其中一个女青年走过来看着他画,并谈了些自己的看法,老画家认真地听着,彬彬有礼地向她致谢。

第二天,在一艘船上他又碰到了这位女青年。这位姑娘对他说:“先生,你是个法国人,你肯定认识伟大的画家奥拉斯·韦尔纳,听说他就在这艘船上,请你指给我看看。”“小姐,你想见见他吗?”“喔!我想见他。”“呃,小姐,您已经认识他了,因为昨天上午你给他上了一堂绘画课。”

2.做任何事都有个“道理"。

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关系和不平等的关系,都是有其“道理”的。因为这个“道理”的存在,人们对一些歧视、特权或不公正,往往已经默许了,所以这个道理在很多时候都是至关重要的。有了“道理”可以畅通无阻,没有“道理”则会寸步难行,路就是“道”,依靠的就是一个“理”,所以有理走遍天下,不善言理的人往往视说话为畏途,而那些办事能力强的人,也就是那些会说话会讲理的人。其实这个“道理”就是行得通的依据,会找依据的人才能行得通。

以前有个国王,他向全国颁布了一条法令,不管谁犯了罪,只要他说出三条驳不倒的真理,就可以获得宽恕。

有一天,一个士兵犯了罪,该当处死。武士抓住他,把他押到法庭上。

“你知道新颁布的法令吗?”法官问。

“知道”士兵回答。

“你能说出三条驳不倒的真理吗?”法官问。

“能”士兵回答。

“那你就说吧!”法官命令道。

于是士兵说道:

“如果有人对你说我生来就坏,你不要相信”。

“对,是这样。”法官表示同意,“一个人不会生来就坏的”。

接着士兵说出第二条真理:

“如果有人对你说我现在很高兴,你不要相信。”

“确实没有哪个人处在你这种境地会很高兴的。”法官同意道。

接着士兵又说:

“如果有人对你说,我现在跑了还会自动返回来,你不要相信”。

“你说得对,”法官肯定说,“没有哪个人刚刚逃出虎口,又会重新投进去的,你的这三条真理无法驳倒。”

结果,士兵被释放了。

3.现代哲人。

我们在介绍语言学的时候,非常强调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这是有道理可讲的,也是完全不用讲道理的。希望讲道理的人就认认真真地读,不需要讲道理的人,你就一笑了之。让新观念冲击你的大脑,激活你的思维,为游戏人生而游戏一番,自知乐趣是什么,我们不主张有什么深刻的意义,只期望有良好的感觉和实际的效果。这里讲的往往不是真理,而是谬误,也无意让读者发现真理得到真理,只是为了给你一种说法,表示对没有掌握“真理”的人,表达能力较差的人,没有“语感”的人,希望人人都有一种“说法”,人人能受欢迎。或者受每一个人的欢迎,就像人们曾经问朱哈:“真理的位置在哪儿?”朱哈说:“难道还要确定真理的位置吗?真理无所不在!”

爱因斯坦常到大学去讲授相对论。有一次,在去讲课的途中,司机对他说:“博士,我听过你的课大概有30次了,我已经记得很清楚了,我敢说,这课我也能上哩!”

“那么好吧,我给你一个机会。”爱因斯坦说:“现在我们要去的学校,那里的人都不认识我,到了学校,我就戴上你的帽子充当司机,你就可以自称爱因斯坦去讲课了。”

司机准确无误地讲完了课。正当他准备离开时,一位教授请他解答一个复杂的问题,司机想了一下说道:

“这个问题简直太简单了,我很奇怪你竟然要问我,好吧,为了让你明白它是多么容易,我现在就请我的司机来给你解答!”

善于表达即是灵活机动

在演讲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呈情,比如:某个听众突然提出反对意见,挑三拣四,企图打乱,演讲者的全盘计划。这时,只要你能灵活机动的发挥自己的口才能力,就能顺利地应付评论和挑剔的听众。

只要你能灵活机动的发挥自己的口才能力,就能顺利地应付评论和挑剔的听众。

1.如何精明地回答难题。

首先,仔细听清提问。其次,重复或解释一遍问题以免听众没听清。走开并将目光移开提问者,这样他就不会成为关注的中心。然后,作为表达者,你可以采用下列的方法:

①回答这个问题;

②将问题抛还给提问者;

③问问听众中有谁能回答。

如果提问者还坚持要谈论或提问,你可以巧妙而镇定地说:“现在让我们给其他人提问的机会。”或“我得在规定的时间内讲述完整,所以我得将发言继续下去,我希望以后能有机会讨论更多的问题。”

2.如何顺利地应付反对意见。

有的人在一群人面前发言时,表现出欢迎批评的勇气。这种情况看起来非常有趣,它照例会招来听众的评论——不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听到赞同的意见,发言者会情绪大涨、洋洋得意,自信“我已将他们团结在我周围”。

但有时,某个听众偏偏会提出反对意见,挑三拣四,打乱演讲者的全盘计划。

比如,在某高校,一个著名的政治评论家进行了一场演讲。她引用了许多观察材料,并对国际政治事件做了精辟的分析。当演讲结束时;她让听众提问。一个坐在前排的人举了手,他站了起来,直视着评论家的眼睛,大声地说:“那又怎样!”

评论家目瞪口呆。她问那提问者:“什么,什么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