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积极人生的思考
28654700000003

第3章 心态是成功的关键(2)

弟弟呢?居然成了一位享誉世界的银行家,拥有东南亚相当分量的山林、橡胶园和银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们都成功了。但为什么兄弟两人在事业上的成就,却有如此的差别呢?

兄弟相聚,不免谈谈分别以来的遭遇。哥哥说,我们黑人到白人的社会,既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干,惟有用一双手煮饭给白人吃,为他们洗衣服。总之,白人不肯做的工作,我们黑人统统顶上了,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事业却不敢奢望了。例如我的子孙,书虽然读得不少,也不敢妄想,只有安分守己地去担当一些中层的技术性工作来谋生。至于要进入上层的白人社会,相信是很难办到。

看见弟弟这般成功,做哥哥的,不免羡慕弟弟的幸福。弟弟却说:“幸运是没有的。初来菲律宾的时候,担任些低贱的工作,但发现当地的人有些是比较愚蠢和懒惰的,于是便接下他们放弃的事业,慢慢地不断收购和扩张,生意便逐渐做大了。”

以上是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心态控制了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自己的视野、事业和成就。

有两位年纪70岁的老太太,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有什么样的想法。于是,她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上有名的山。就在最近还以95岁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70岁开始学习登山,这乃是一大奇迹。但奇迹是人创造出来的。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是他思考问题的方法。一个人如果是个积极思维者,实行积极思维、喜欢接受挑战和应对麻烦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胡达·克鲁斯老太太的壮举正验证了这一点。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态度了。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则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的。

控制好心态好人生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不控制好自己的心态是很容易犯错误的,尤其是当变化来临之时,当我们的人生遇到大的转折之时,我们就更应该控制好自己的心态。

西方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位住在海滨的哲学家,一天突然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他想横渡大海,去海的对岸看一看。他是一位逻辑学家,经过冷静地冥思苦想,他理智地归纳出了这次航海的各种不同的理由,结果他发现他不应当去的理由比应当去的理由更多:他可能晕船,船很小,风暴可能危及他的生命;海盗的快艇正在海上等待着捕获商船,如果他的船被他们捉住了,他们就会拿走他的东西,并把他当奴隶卖掉。这些理由和判断表明他不应该作这次旅行。

然而,这位哲学家还是作了这次旅行。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想法已变成了一种心态在左右着他的行为。心态不断地对他的理智说:“朋友,这件事在推理上虽有些令人生畏,但情况也许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坏。你常常都是一个幸运儿,这次也不例外。”心态的力量牢牢地控制住了这位哲学家,以至于后来,如果不进行这次航海,他就会坐立不安,甚至可以说,会成为他人生的一大遗憾。心态终于战胜了理智,他扬帆起航了。正如他理智所判断的那样,他成了海盗们的战利品。

这个悲剧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一个观点:

行为跟着心态走!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常常会受到心态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受到心态的控制。让我们以李白的两首诗为例。李白这两首诗都是写乘船路过三峡的,一首是《上三峡》,另一首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早发白帝城》。《上三峡》这样写道: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在李白的眼里,巫山险峻夹着青天。他认为旅途十分艰难,水路总也走不完,青天总也看不全。这船的速度太慢了,似乎根本就没有行走,他认为自己的两鬓都快变白了。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和认识呢?就是因为受其心态的影响。李白当时的心态是忧郁的,他处在悲观而凄凉的心情之中,因为此时他正被流放夜郎。

而另一首《早发白帝城》却是这样写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时,李白从白帝城出发,顺江而下,路过三峡。他认为他是从彩云环绕的白帝城出来的,一千里的路程只需一天就能到达。巫山两岸的猿声还在耳边回响,轻舟就越过了万座山。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和认识呢?这也是因为受其心态的影响。李白此时的心态是乐观的,他处在欣喜和欢乐的心情之中,因为赦令传来,他不被流放了。

同样是乘船路过三峡,时间相隔仅几天,三峡的风景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为什么李白对三峡的印象和认识却迥然不同呢?也许有人会说,因为上三峡时李白看到了巫山的险峻,看到了行舟的缓慢,而下三峡时李白看到的是彩云,看到的是轻舟。重要的问题就在这里:为什么李白上三峡时只看到了那些景象,而下三峡时又只看到了这些景象呢?这一切都是由李白的心态决定的。有一句话说得十分深刻:“人们看到的永远是自己希望看见的东西。”李白心态乐观时,看见了乐观的景色;心态悲观时,就看见了悲观的景色。这就是心态对人的认识的影响。

我们说成功需要勇气和信心,它有助于我们去面对所处的困难和挑战,调动起我们的一切能力。然而,当我们对某件事做决定时,心态就一定要平和宁静。此时我们不需要勇气和信心,也不需要所谓的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而只需要把心态调整到一种恰当的状态。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就是一种心平气和、不急不躁的和谐状态——既不自卑也不自负,既不犹豫也不冒进,既不积极也不消极;既不能像李白上三峡时的心态,也不能像他下三峡时的心态。只有在这种心态之下,我们才能敏锐地观察出客观问题的特点,才能准确地判断出事情的变化,才能够真正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但是,如果我们的心态调整不到这一状态,我们对外界形势的判断就会受主观心态的影响,就不能够做到客观,其结果往往判断失误,给自己造成极大的损失。

《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曹爽夺了司马懿的兵权之后,常常与天子一道带领御林军出城打猎。一天,曹爽和往常一样与天子一起在城外打猎,司马懿却乘机发动了政变,控制了都城。形势发生了变化,这时应该怎样来审时度势呢?曹爽征求弟弟的建议,弟弟说:“司马懿狡诈无比,连孔明都斗不过他,我们兄弟更不是他的对手了,不如自己绑着自己前去请罪,这样就可以免于一死。”这时,有人从城里逃了出来。曹爽问城里的情况,从城里逃出的人告诉他:“城里控制得似铁桶一般,司马懿带兵把守着洛浮桥,恐怕城是回不去了,应该早定大计。”恰在此时,曹爽的得力谋士桓范骑马急急赶到,他对曹爽建议道:“司马懿已发动了政变,将军为什么不请天子去许都,调外兵来讨伐司马懿呢?”如果曹爽调整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客观形势,不难看出此时情况的特点:一、司马懿发动政变主要是针对自己来的,他要夺回兵权;二、司马懿这个人狡诈无比、心狠手辣,他一定会斩草除根,置自己于死地。如果分析出了客观情况的这两个特点,曹爽就应该发现桓范所提出的建议是十分英明正确的,但遗憾的是曹爽不能够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一个和谐的状态,他因心里牵挂着自己的妻儿老小而不能心平气和地去分析客观局势,他处在一种沮丧惊慌的心态之中。桓范进一步建议道:“这里离许都不过半天的路程,许都城里的粮草足足可以坚守数年。现在将军的其他军队就驻扎在附近,呼之即来,大司马的将印我也从城里带来了。您应该马上采取行动应对变化,否则就晚了。”这时曹爽的认识和判断仍被自己沮丧惊慌的心态所左右,他说:“大家不要催逼我,让我细细思考一番。”

一夜过去了,曹爽思考了一整夜。那么,他是怎样思考的呢?他是按照自己希望的思路思考的,他希望是这样一个结果。于是他就按照这个结果思考下去。他完完全全被自己糟糕的心态所控制,根本做不到冷静客观。于是,他做出了这样一个选择:“我不愿意起兵与司马懿对抗。我愿意弃官,只做一个富家翁就足够了。”这是一个审时度势之后的决定吗?不是,绝对不是。这只是曹爽心里的一个希望,他希望这样一个美好的结果:既保全了身家性命,又保全了荣华富贵。然而,希望不能代替现实,心态也不能代替审时度势。后来,曹爽一族皆被司马懿所杀。

曹爽为什么会是这种命运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曹爽性格优柔寡断所致。但曹爽为什么会优柔寡断呢?如果他知道自己及全族将被司马懿所杀,他还会不会优柔寡断呢?他会不会按照桓范的建议行动呢?其实,曹爽并没有优柔寡断,他一夜之间就做出了一个决定,而且是一个重大的决定,他一点都不优柔。所不同的是,他这个决定不是建立在审时度势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自己的愿望之上的。

那么,为什么曹爽不能够审时度势呢?

原因就是他存在着一种以弃官来保全富贵的侥幸心理,这种心态左右着他、控制着他,使他不能够客观认识到自己的真实处境。因为他认识不到,所以尽管桓范的建议十分正确,他也不会采纳。由此可见,心态对一个人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的影响真是太重要了。

有一句俗语:情人眼里出西施。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情人被心态左右了,他的认识水平和判断力完全向心态屈服了。他爱意浓浓,对心爱之人一往情深,此时,他看见的一切都是自己希望看见的。于是,即使对方再丑,在情人的眼里,她也像西施一样美丽动人。

然而,我们决策之时,一定不能够“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到冷静客观、不急不躁、无爱无恨、无悔无怨。这样,我们才能认清客观形势、分析出情况的变化,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倘若我们的心态调整不好,纵使变化就在眼前,我们也看不清楚。

我以前的一位司机是个四川人,干活任劳任怨,为人也挺仗义,是一个不错的小伙子,但就是心态不好,太急躁,开起车来左窜右窜,非常快。我发现了他的这一缺点,便对他说:“你的心太急,要多注意一点,否则要出事。”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他开车追尾了。我狠狠地说了他一通,并告诉他,如果不能控制自己这一急躁的心态,将来还会出事。他争辩说自己明明踩了刹车,但就是刹不住,他怀疑刹车系统有问题。于是,他到修理厂将刹车系统彻底检查了一遍,结果是毫无问题。其实,这并不是车的问题,而是他心态的问题,他急躁的心态影响了他对车速和车距的判断。由于这小伙子除了这一毛病之外,实在不错,我就把他请到办公室谈了谈心。我跟他讲,为什么一个人心里有急事的时候,总会觉得车速太慢?为什么一个人不愿去某地又非去不可的时候,总会觉得车速太快?原因就在于心态影响了他的认识和判断。我希望他能控制自己的心态。

然而,这次追尾过去仅仅一个月后,他又一次追尾了,情况比上一次还要严重。我哭笑不得,他也十分内疚,说他控制不了自己的心态,并主动从公司辞了职。

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不控制好自己的心态是很容易犯错误的,尤其是当变化来临之时,当我们的人生遇到大的转折之时,我们就更应该控制好自己的心态,否则,我们就会对客观情况的变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会抓不住问题的症结所在,就会把内心的愿望误认为是客观的现实。如此一来,我们就不能真正地去审时度势,就会对情况做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为。于是,一步走错步步错,我们的人生就会陷入更大的困境。

心态是人生的双向门

心态是横在人生之路上的双向门,人们可以把它转到一边,进入成功;也可以把它转到另一边,进入失败。

所以,智商高不如心态好,只有好的心态才能调动智商向着成功的方向迈进。

某山城有一家纺织厂,经济效益不好,工厂决定让一批人下岗。在这一批下岗人员里有两位女性,她们都四十岁左右,一位是大学毕业生,工厂的工程师,另一位则是普通女工。就智商而论,这位工程师的智商无疑超过了那位普通工人,然而,她们对待下岗的态度却大不一样,也就是说,在下岗这件事上,她们的心态大不一样,而正是这种不同的心态决定了她们不同的命运。

智商高的女工程师下岗了!这成了全厂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纷纷议论着、嘀咕着。女工程师对人生的这一变化深怀怨恨。她愤怒过、她骂过、她也吵过,但都无济于事。因为下岗人员的数目还在不断增加,别的工程师也开始下岗了。然而,尽管如此,她的心里却仍不平衡,她始终觉得下岗是一件丢人的事。她的心态渐渐地由愤怒转化成了抱怨,又由抱怨转化成了内疚。她整天都闷闷不乐地呆在家里,不愿出门见人,更没想到要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孤独而忧郁的心态控制了她的一切,包括她的智商。她本来就血压高,身体弱,她忧郁的心态又总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下岗这件事上。她内心一直都在拒绝这一变化,但这一变化又实实在在地摆在了面前,她无法解脱。没过多久,她就带着忧郁的心态和不低的智商孤寂地离开了人世。

另一位普通女工的心态却大不一样,她很快就从下岗的阴影里解脱了出来。她想别人既然能生活下去,自己就也能生活下去。她还萌生了一个信念——一定要比以前活得更好!从此以后,她的内心没有了抱怨和焦虑,她平心静气地接受了现实。说来也怪,平心静气的心态让她变得聪明起来,她发现了自己以前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的长处,这就是她对烹调非常内行。就这样,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她开起了一个小小的火锅店。由于她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她经营的火锅店生意十分红火,仅一年多,她就还清了借款。现在她的火锅店的规模已扩大了几倍,成了山城里小有名气的餐馆,她自己也确实过上了比在工厂时更好的生活。

一个是智商高的工程师,一个是智商一般的普通女工,她们都曾面临着同样一个困境——下岗,但为什么她们的命运却迥然不同呢?原因就在于她们各自的心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