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他心头的忧虑消除了,小夫妻俩和好如初,相亲相爱,他们还把亡友之母接来同住。
路易斯·密得说:“也许在很久以前,有人伤害了你,而你却忘不了那件不愉快的往事,到现在还痛苦不堪,那就表示你还继续在接受那个伤害。其实你是很无辜的,你要了解到,你并不是世界上惟一有这种经验的人。赶快忘掉这不愉快的记忆,只有宽恕才能释放你自己,让你松一口气。”
曾经有三位前美军士兵站在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前,其中一个问道:“你已经宽恕了那些抓你做俘虏的人吗?”第二个士兵回答:“我永远不会宽恕他们。”第三个士兵评论说:“这样,你仍然是一个囚徒!”
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意图报复的人,最后伤害的只会是自己。
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一位大臣的孩子,这位大臣在年轻时曾经把画家的父亲欺诈得心碎而死去。这孩子在画家的作品前流连忘返,并且选中了一幅,画家却匆匆地用一块布把它遮盖住,并声称这幅画不卖。
从此以后,这孩子因为心病而变得憔悴,最后,他父亲出面了,表示愿意付出一笔高价。可是,画家宁愿把这幅画挂在自己画室的墙上,也不愿意出售。他阴沉着脸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的报复。”
每天早晨,画家都要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这是他表示信仰的惟一方式。
可是现在,他觉得这些神像与他以前画的神像日渐相异。
这使他苦恼不已,他不停地找原因。然而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跳了起来:他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大臣的眼睛,而嘴唇也是那么的酷似。
他把画撕碎,并且高喊:“我的报复已经回报到我的头上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若心存报复,自己所受的伤害会比对方更大。报复会把一个好端端的人驱向疯狂的边缘,报复还能把无罪推向无尽的深渊,而以德报怨将会感化他人从善。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国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喜人;而楚亭的人则疏于管理,结果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国的人觉得失了面子,有一天乘着月色,偷跑进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梁国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给边县的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
宋就对他们说:“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反过来再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梁国的人听了宋就的话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楚国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比一天好,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国的人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
楚国边县县令听到亭卒的报告后,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敬佩,于是把这件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即表示自责。以此酬谢。从此,两个敌国变成友好邻邦。
拿破仑在进军意大利后的一次战斗中夜间巡查岗哨,发现哨兵睡着了。拿破仑会怎么做?他在那里站了半小时、哨兵突然醒了,叩头请求饶命。拿破仑说:“艰苦作战,可以谅解。但是一时的疏忽会断送全军。下次要注意了。”
伟人在对待别人的过失时,总以宽大为怀。人无完人,马会失前蹄,真诚的理解和慰藉是起死回生的良药。
对待他人的错误与伤害能够做到以德报怨,是心胸宽广的体现。宽恕他人错误的同时,也就等于让自己的心灵解脱。
信守诺言就是价值
人际交往中最忌讳开“空头支票”。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不会得到人们的信赖。人们一旦对你失去信任感。便不会放心地将重任放在你身上,许多工作的开展也会因此而受阻。
人际交往中最忌讳开“空头支票”。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不会得到人们的信赖。人们一旦对你失去信任感。便不会放心地将重任放在你身上,许多工作的开展也会因此而受阻。
杰弗逊有个好朋友,他们从小时候就认识了,也一直来往密切。他时常为杰弗逊推荐书籍,或者尽力为杰弗逊做事,被呼来唤去的,从无怨言。杰弗逊在他面前很随便,他则说杰弗逊穿成人衣服,却是个小孩。
那一年他搬家了,新年时他邀杰弗逊到他家做客,杰弗逊答应了。但是新年那天轮到杰弗逊在学校值班,上午杰弗逊打电话给他,他知道杰弗逊值班的事后,问杰弗逊还能不能去,杰弗逊回答说下午过去。
下午,一个同事到学校时看见杰弗逊要走,就说:“我们打会儿网球再走吧!”杰弗逊有事,他说只玩一会儿。经不住他说,杰弗逊技痒,就玩了起来。光顾玩把时间忘了。杰弗逊从学校出来时,天快黑了,他只好回家了。
后来,杰弗逊一直想找机会向朋友解释,但是不知怎么搞的,拖了很长时间,时间长了就懒得再提这件事了。觉得反正不是外人,何必计较礼节呢。后来,就慢慢地忘了。
后来,杰弗逊有事求于朋友时再次想起了他,他在电话里对杰弗逊很冷淡。杰弗逊问原因,他说:“问你自己吧。”
杰弗逊试着重提新年的事情,他说:“像那样轻慢别人的话,你还能有救吗?”他气呼呼地说那天他和妻子推掉了所有的事情,仅仅为了杰弗逊的到来,就从早到晚地竖着耳朵听每一阵上楼的声音,但杰弗逊到底没去,而且之后连一个电话都没打。
他说得杰弗逊脸上不住发热,杰弗逊解释说,他从来没有把他当外人,他以为他们的距离很近,就把这件事很随便地处理了。那个朋友说杰弗逊是一个没有信用的人。为了让杰弗逊知道诺言这个很平常的词,他决定不再理杰弗逊。
因为失去朋友,杰弗逊才知道诺言的重要性。
不要开“空头支票”。“空头支票”不仅仅给他人增添无谓的麻烦,而且损害自己的名誉。华盛顿曾说:“一定要信守诺言,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这位先贤告诫他人,因承担一些力所不及的工作或为哗众取宠而轻诺别人,结果却不能如约履行,是很容易失去他人信赖的。
因为当对方没有得到你的承诺时,他不会心存希望,更不会毫无价值地焦急等待,自然也不会有失望的经历。相反,你若承诺,无疑在他心里播种下希望,此时,他可能拒绝外界的其他诱惑,一心指望你的承诺能得以兑现,结果你很可能毁灭他已经制定的美好计划或者使他失去寻求其他外援的时机。
如此一来,别人因你不能信守诺言而不相信你了,也不愿再与你共事,那么,你只能去孤军奋战。有些人在生活或工作上经常不负责,许下各种承诺,而不能兑现承诺,结果给别人留下恶劣印象,如果承诺某种事,就必须办到,如果你办不到,或不愿去办,就不要答应别人。
成功的人会注意承诺这个细节。他不会轻易去承诺某一件事,即使有把握,也不会轻易承诺。
古人说“一诺千金”,做人绝不能因为不信守诺言而失信于人。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
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
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原则,也是一个人品行的反映,遵守诺言的人处处受到人们的敬重,我国古代俞伯牙和钟子期被奉为“知己”,关于他们的故事更是信守承诺的典范。
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小村庄中的一个樵夫的家里,年轻的钟子期垂危,年迈的父母守着病榻。
“儿再不能对父母尽孝心了。儿死后,只请父母将儿埋在马安山那边的江边。”钟子期握着父亲的手说。
“儿啊,为什么一定是那里,那儿离家有20多里呀!”母亲流着泪问。
“为了守信、守约。”钟子期微弱的声音说,“父母知道,去年中秋,儿在那里遇到伯牙兄,临别时约定。今年中秋,伯牙兄要来我家,我说,到时候我去江边接他……不能活着去接,死了也要到江边,要信守诺言……”
“我儿,伯牙乃是晋国士大夫,去年是公事路过,今年怕是不能前来了。晋阳城到这里是几千里呀……”父亲说着抚摸儿子的手。
钟子期说的是去年中秋的事。晋国士大夫俞伯牙奉晋主之命外出办事。回晋时走水路,八月十五之夜船行到汉阳江口,就停泊在岸边。
俞伯牙在船上弹琴时发现有人偷偷欣赏,就把这人请到船上。这人就是青年樵夫钟子期。交谈中,俞伯牙发现钟子期对他珍贵的古瑶琴的来历十分了解,且对琴理十分精通,欣赏弹奏也十分内行。俞伯牙想着高山弹奏,钟子期就听出“巍巍乎志在高山”;想着江河弹奏,他就感叹“汤汤乎志在流水”。在这里遇到知音,俞伯牙激动异常,当时就同钟子期结为兄弟。两人谈心直到天亮,都觉得意犹未尽。
俞伯牙邀钟子期过些天到晋阳去,钟子期说:“如果答应了贤兄,我就必须履行诺言。万一父母不允许我去,我岂不成了言而无信?我不敢随随便便答应了后来再失信……”
俞伯牙感叹后,决定明年来看望钟子期。
“仁兄明年什么时候来到?”钟子期问。“昨夜是十五,现在天亮了是十六,来年,我就是八月十五或十六来到,最晚不超过八月二十。爽约失信,我就不是君子。”俞伯牙说。
钟子期说:“既然如此,来年的八月十五、十六,我就将在这里江边接你!”
一转眼,到了次年。俞伯牙算计了日子,向晋主告假。
晋主怀疑俞伯牙要另投别国,就迟迟没有答应。
俞伯牙想着上年的约定。再算算日子,心想,宁可丢官,绝不能爽约失信,于是,收拾好行装就启程了。
一路行来,陆路转水路,正好在八月十五日夜里,水手报告离马安山不远。俞伯牙依稀认得这就是去年停船遇见钟子期的地方。
俞伯牙心情激动地站立船头四处张望。可是,没有望见钟子期的身影。“去年是弹琴相遇,大约子期贤弟是在等我的琴声吧?”俞伯牙这样想着,就坐在船头弹奏起来。可是,从月在中天直弹到东方露红,并没有钟子期来迎接。
跟从的人有的知道俞伯牙到这里的目的。就说:“大人,一年前的约会,谁还能记得?只有大人能不远数千里赶来,还一天都不晚。”
“我了解他。定是家中有不能脱身之事,我们去他家,”俞伯牙说着就起身。
走出十余里,俞伯牙迎面遇到一龙钟老者,在问路的交谈中知道他就是钟子期的父亲。俞伯牙向老人说明了来意。
老人流着眼泪向俞伯牙叙说了钟子期临终时的请求。最后说:“你来的路上,离江边不远的新坟,那……那就是他……他在那里接你啊!”
俞伯牙闻言,大叫一声昏倒在地。
俞伯牙醒过来后,跟着钟父来到新坟之前,不禁放声痛哭。他将瑶琴取出,盘膝坐在坟前挥泪弹琴,泪水随着琴声就像泉涌一样。一曲弹完,俞伯牙双手举琴往坟前的祭台用力摔去,珍贵的瑶琴被摔得粉碎。
俞伯牙向坟墓喊道:
“贤弟啊,你接我,我来了。我来了!我来了……”
像钟子期这样临终不忘自己的许诺,死后还要“守约”,确实难能;像俞伯牙这样宁可丢官也要履行与朋友的约言,也确实难能可贵。后世传说他们可贵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遵守承诺为君子,诚信待人显人品。一个信守承诺的人,才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而一个视承诺为儿戏的人,自然不会得到别的信赖。孔子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而有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向别人许下了诺言,就必须用行动去履行,因为诺言是一种不变的誓言,值得我们用一切去捍卫。我国流传千古的“高山流水”的故事,就是遵守承诺的典范!
亲和力让人更加亲近
亲和力让人萌发亲近的愿望,亲和力使得即使是陌生人也会“一见如故”。人们总是喜爱与谦和、温良的人交往,而不会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置于一个威严与喜爱卖弄“权威”的人之下。
一个浑身上下透出亲和力的人,与一个整天板着脸的严肃之人相比,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希望自己的交往对象是前者。
亲和力是一种难得的个人魅力,它能唤起人们的爱心,并使人愿意与之交往。
林肯,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的品行已成为后世的楷模,他是一位以亲切、宽容、悲天悯人著称的杰出领袖。
在林肯的故居里,挂着他的两张画像,一张有胡子,一张没有胡子。在画像旁边的墙上贴着一张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
亲爱的先生:
我是一个11岁的小女孩,非常希望您能当选美国总统,因此请您不要见怪我给您这样一位伟人写这封信。
如果您有一个和我一样的女儿,就请您代我向她问好。要是您不能给我回信,就请她给我写吧。我有四个哥哥,他们中有两人已决定投您的票。如果您能把胡子留起来,我就能让另外两个哥哥也选您。您的脸太瘦了,如果留起胡子就会更好看。所有女人都喜欢胡子,那时她们也会让她们的丈夫投您的票。这样,您一定会当选总统。
格雷西
1860年10月15日
在收到小格雷西的信后,林肯立即回了一封信。
我亲爱的小妹妹:
收到你15日前的来信,非常高兴。我很难过。因为我没有女儿。我有三个儿子,一个17岁,一个9岁,一个7岁。我的家庭就是由他们和他们的妈妈组成的。关于胡子,我从来没有留过,如果我从现在起留胡子,你认为人们会不会觉得有点可笑?
忠实地祝愿你的
亚·林肯
次年2月,当选的林肯在前往白宫就职途中,特地在小女孩的小城韦斯特菲尔德车站停了下来。他对欢迎的人群说,“这里有我的一个小朋友,我的胡子就是为她留的。如果她在这儿,我要和她谈谈。她叫格雷西。”这时,小格雷西跑到林肯面前,林肯把她抱了起来,亲吻她的面颊。小格雷西高兴地抚摸他又浓又密的胡子。林肯对她笑着说:“你看,我让它为你长出来了。”
亲和力让人萌发亲近的愿望,亲和力使得即使是陌生人也会“一见如故”。人们总是喜爱与谦和、温良的人交往,而不会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置于一个威严与喜爱卖弄“权威”的人之下。
欧阳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醉翁亭记》是他作品中最为出色的文章之一。
欧阳修在滁州当太守时,经常去琅琊山游玩,与琅琊寺的住持和尚智仙谈诗论文,成了至交。智仙在山道旁盖了一座亭子,请欧阳修前去参加落成典礼,欧阳修将该亭命名为“醉翁亭”,并在亭子里写了一篇《醉翁亭记》。
晚上欧阳修回到府衙后,亲自将写好的文章抄写了六份,招呼两个衙役说:“把我这篇文章分别贴到各个城门口去,一个城门贴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