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积极人生的思考
28654700000017

第17章 态度是成功的原动力(1)

在生活的海洋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有风暴袭击和暗礁的潜伏。我们不仅要坦然地面对这一切,而且,要以乐观态度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做好每项具体的工作,那么,人生中的任何即难险阻都能战胜。态度是最强的自我驱动力,在通向成功道路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不要苟求十全十美

完美欲作为人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天性,必须与生活找到结合点,把它安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才能防止原本美好的完美欲,不至于变成人生无法承受的奢侈,不至于变成一种幻境。

快乐不在于完美,而在于严格区分缺憾与惩罚:既不因自己的缺憾而惩罚别人,也不因别人的缺憾而惩罚自己,更不用自己的缺憾来惩罚自己。

1.无法承受的奢侈

有一次,约翰要在客厅里钉一幅画。请邻居来帮忙。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钉钉子,邻居说:“这样不好,最好钉两个木块,把画挂上面。”

约翰遵循他的意见,让他帮着去找木块。

木块很快找来了,正要钉的时候,邻居突然说:“等一等,木块有点大,最好能锯掉点。”于是便四处去找锯子。找来锯子,还没有锯两下,“不行,这锯子太钝了,”他说,“得磨一磨。”

邻居家有一把锉刀,锉刀拿来了,他又发现锉刀没有把柄。为了给锉刀安把柄,他又去学校园边的一个灌木丛里寻找小树。要砍下小树。他又发现那把生满老锈的斧头实在是不能用。他又找来磨刀石,可为了固定住磨刀石,必须得制作几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条。为此他又到校外去找一位木匠,说木匠家有一现成的。然而,这一走,就再也没见他回来。

最后,至于那幅画,约翰还是一边一个钉子把它钉在了墙上。下午再见到邻居的时候,是在街上,他正在帮木匠从五交化商店里往外抬一台笨重的电锯。

一篇杂志介绍某位外国球星说,他家里的一切都必须整洁干净,一尘不染,只要哪个地方有一粒灰尘,他就会坐立不安。他的衬衫必须严格按照标上色标的直线来分门别类地放置,他甚至完美到只允许冰箱里的可乐成双成对,多出的那一罐必然遭受抛弃之厄运。

文章说,这位万人瞩目的球星正是通过将生活中完美习惯推及球场,因而才踢出了“出神入化、美妙绝伦的任意球”。

这话也许没错,但是对普通人来说,这段文章只能说明完美是凡人享受不起的奢侈,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完美是一句极具诱惑力的口号,却也其实很可能是一个漂亮的陷阱,将我们陷进里面的泥塘,我们却以为是席梦思软床。我们就是这样跌进完美自身所造成的误区里,只不过这种误区常常是以漂亮的面貌现身,以美好的未来开始作为引导,然后逞强、虚荣接踵而来,心理上渐渐地磨出了老茧,而自己浑然不知。

2.完美不同于完美欲。

完美欲是人类自身在渐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特点,或者说一种天性。应该说,这没有什么不好。

如果没有这种天性,那么人现在也许还在树枝上爬。

但是完美欲作为人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天性,必须与生活找到结合点,把它安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才能防止原本美好的完美欲,不至于变成人生无法承受的奢侈,不至于变成一种幻境。

我们必须明白,真、善、美是人世永恒的话题,但是正因其永恒,也显得如此朦胧。如果说真诚和善良还有着近似的标准的话,那么美完全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甚至说一个人有一个标准也不为过。

即使是那些大家都公认为美的东西,也有一个认识角度的问题。

人生中楚楚动人是一种美,就像水仙花一样,但是以“用”的眼光来看,它无论怎样妖冶妩媚,却是结不出果实的虚幻。

美玉做的船和桨,美则美矣,划船的时候完全用不上;金玉做成的弓,美则美矣,作战的时候完全用不上。品德纯洁完美的人。往往不是拨乱匡时的人才,也无法成就圆满的人生。

而向日葵既能开花又能结实,象征着人生所不可缺少的存在形式。把完美用到艺术的追求上,而清醒地活在现实中,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很多年轻人在没结婚时,众里寻他千百度,挑了又挑,个头儿、长相、学历、家庭、财产……尽善尽美。总幻想着有个最美好的罗密欧或朱丽叶在等着自己,偏偏可能是在挑选和等待的时间里害了自己。

结了婚。完美的恋人的形象打了折扣或彻底破灭,又开始新的一轮完美追求;生了孩子,幻想着孩子不是天才,起码要出人头地,不能再像自己一样委屈了自己。于是,让孩子从小学钢琴、学绘画、学外语……要上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名牌的大学,将来还要出国留学,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积攒下为孩子所用的一切钱……自己年轻时未竟的宏伟蓝图,尽情勾画在孩子的身上和心上。但这一切可能都完美无缺地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吗?

失去的就一定能够补回来吗?丢了初一,一定会在十五找补回来吗?将弦绷紧在自己和孩子的身上,会出现什么样的结局呢?万一不是理想的结局,心理能承受得住吗?

多少人就是这样没有迂回也没有变通地追求完美,而不知道及时而适时地调解自己的心态,心理可能在一瞬间脆弱地垮掉的,一辈子就是这样在完美的误导下非常不完美地结束了。

承认不完美是做人的代价,这是上帝告诉我们的。《圣经》记载,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人类互相残杀掠夺,世间充满强暴、仇恨和嫉妒。

上帝看到人类的种种罪恶,十分愤怒,决定用洪水毁灭这个已经败坏的世界,只给留下有限的生灵。上帝告诉诺亚说:“去用歌斐木打造一艘方舟吧,因为人类犯下的错误,我将惩罚毁灭他们。”

诺亚十分伤心,他问:“如果知道他们会因犯下错误而被毁灭,当初您为什么不直接派天使下来人间?”

上帝回答说:“不,天使太完美了,太完美就没有了进步的可能,不完美是做人的代价,也是做人的本质。”

上帝能够创造世界,也许全凭了他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倘求完美,他就该让人类永生,让美丽与和谐永恒,让善良与正义万岁,让丑恶从来不曾出世。他就不该创造花开花落、死死生生。他就该让空间无边无际,让时间无始无终,让生机无穷无尽,让发展无限可能。

但上帝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是破坏他的根本逻辑的。

因此,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才都被划上了一道缺口,因此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有人才貌双全,可是感情路上却是风雨泥泞;有人富可敌国,可是儿女不孝;有人家庭和美,又为钱财而伤头脑。

如果我们一定要追求十全十美,那只能是一种无法承受的奢望。

3.成功不需要完美。

一般人都有一个误解,认为那些成功的事或人都是完美无缺的。实际上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许多成功与快乐不仅不十全十美,甚至连这方面的想法都没有。

在美国,独立宣言是十分重要的一份历史文献,其地位也许仅仅次于联邦宪法。其原件珍藏于华盛顿国家档案馆。

可就是这样一份神圣的国宝级文件,其中竟有两处人为留下的缺憾。

原来,当年这份文件成稿以后,大家发现其中遗漏了两个字母。但是当时人们并没有重新抄写一遍,只是在行间打上脱字符号,把这两个字母加了上去。在上面签字的有56名美国精英。

《独立宣言》文字简约,篇幅也不长,重新抄写一遍并不难做到。但是56名精英务实而又不拘小节的人,并没有因此认为这样做有辱这份赋予国家自由的文件的圣洁,他们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就迅速地为了内容而奋斗去了。

在他们眼里,这种细枝末节的不完美不会影响问题的实质,也不值得为此浪费宝贵的精力。

世界上在细节上完美的文件不计其数,可是成为国宝的又有几份呢?

美籍华人科学家崔琦是1998年的诺贝尔奖得主。

他在有些人眼里简直是“怪人”:远离社会活动和政治舞台,从不喜欢抛头露面,而是整天泡在书本中和实验室内。就在诺贝尔奖桂冠加顶的当天,他还如常在实验室里忙碌。

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不要说工作在这样一个高科技研究的前沿领域,就是用一个生活在美国的普通知识分子的标准来衡量,崔琦也不能说是完美的,因为他居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电脑盲”。

他研究中的仪器设计、图表制作,全靠他一笔一画完成。一旦要发电子邮件,他都请秘书代劳。崔琦的理论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了,我没有时间赶上!

让我们再来看一些世界级成功者成功之前的表现吧,会发现比他们更有理由快乐,也更有理由成功。

有一个人出生于一个殖民地国家,成长在一个信奉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的家庭。他自幼腼腆、羞怯、循规蹈矩。13岁的时候,依父母之命与一个不识字的女孩子结了婚。16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第一个孩子不满一岁就夭折了。

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平庸无奇,少年时代曾经尝试打破素食习惯改善健康状况,但终于半途而废。19岁的时候,他到伦敦求学,但宗教准则的约束使他在新的环境里无所适从。

他在学校里取得了律师资格以后,回国开始从事律师业务,但第一次替人打官司就因为临阵怯场而砸了锅。半年后,他回到家乡,在父兄的资助下维持,但仍然毫无起色。

他就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

我们可以说,成功者都曾经有不完美的一面,哪怕是在他们后来取得重大成就的领域里,也是如此。他们的成功不过是将完美化作了追求的过程。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在大学时表现并不突出,化学成绩曾经在22人的班级中排第15名;牛顿在小学的成绩一团糟,数学曾经不及格;《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大学时因文学课成绩太差而被退学,老师认为他既没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意愿;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在华盛顿大学选读英文时,写了一个剧本参加各个班之间的比赛,结果连参赛资格都没有。

畅销书《出埃及记》的作者尤里斯,高中毕业时英文曾经补考3次才算通过。

写过超过100本西方小说,发行逾200万本的美国作家刘易斯·阿莫,在第一本书写出来之后,被出版商拒绝了350次。后来他成为第一位被国会颁发特别奖章的美国小说家,确认了他杰出作家身份。

柴可夫斯基悲剧性的婚姻几乎使他濒临自杀的边缘,但他写出了那首不朽的《悲怆交响曲》。

迈克尔·福布斯,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业发行刊物之《福布斯》杂志的总编辑,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却被校报的编辑部拒之门外。

业伯拉罕·林肯加入南北战争时是上尉,战争结束时,却被降级为普通士兵,因为上司认为他指挥不了一个排。

生活中的成功者,往往并非是拥有别人所不及的天赋。他们与普通人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善于把不完美的一切尽可能地利用起来而已,尽可能地实现圆满。

有一次,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欧利·布尔在巴黎举行一次音乐会。在饱含深情的演奏过程中,小提琴上的A弦突然崩断了。

安心享受今天的阳光

我们应以能活在所能活的这一刻而感到满足。不论生活有多繁琐,工作有多忙乱,不论担子有多重,我们每个人都能耐心、安详地活到太阳下山。而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证严法师说:所谓凡夫心,是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分别心。

在一个寂寞的秋天的黄昏,无尽广阔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蹒跚地赶着路。突然,旅人发现薄暗的野道中,散落着一块块白白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人的白骨。

旅人正在疑惑思考之际,忽然从前方传来惊人的咆哮声,随着一只大老虎紧逼而来。看到这只老虎,旅人顿时明白了白骨的原因,立刻向来时的道路拔腿逃跑。

但他迷失了方向,竟然跑到一座断崖绝壁的顶上。在无计可施之中,他看到断崖上有一棵松树,并且发现从树枝上垂下一条藤蔓。于是旅人便毫不犹豫,马上抓着藤蔓垂下去,可谓九死一生。

然而这只老虎并不甘心即将到嘴的一顿美餐居然失之交臂,懊恼地在崖上狂吼着,不肯离去。

旅人凭着这藤蔓的庇荫,终于逃脱生命危险,暂时安心了,但是当他朝脚下一看时,不禁失声惊叫起来。原来脚下竟是波涛汹涌底不可测的深海,怒浪澎湃着,而且在那波浪间还有三条毒龙,正张开大口等待着它的堕落,旅人不知不觉全身战栗起来。

他恐怖地抬头一看,自己赖以求生的藤蔓的根部,爬出了两只白色和黑色的老鼠,正在你一口我一口地开始撕咬藤蔓。旅人拼命的摇动藤蔓,想赶走老鼠,可是老鼠一点也没有逃开的样子。

但是他每摇动一次藤蔓时,从松树枝上筑窝的蜂巢里就有蜂蜜流出来,一滴一滴从上面落下来,落在旅人的唇边。由于蜂蜜太甜了,旅人完全忘记如今正处于危险万分的死怖境地,完全沉浸在甜蜜之中。

这只是一个佛教中的譬喻,生活中没有如此鲜明的际遇对比。可是我们却看到,很多人每天都在类似的境况之下,因为昨天的烦恼或者明天的恐惧,而把今天的快乐倒掉。

在英语中,不论是快乐还是幸福、愉快、陶醉,都统统用一个happy来表示,其中的差别。让每个人自己去体会。而我们汉语中,快乐是快乐,幸福是幸福,二者的境界是不同的。

而且,无论是快活还是快乐,都有一快字,就把人生一切乐事的飘瞥难留,清清楚楚地指示出来。

著名的古罗马诗人贺瑞斯有一首诗说:

这个人很快乐,也只有他能快乐,

因为他能把今天,称之为自己的一天;

他在今天里能感到安全,能够说:

“不管明天怎么糟,我能够享受今天。”

悲观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几天甚或几个月以前的事而懊恼,另一种是为了几天甚至几个月以后的事情而担心。结果,不论是懊恼还是担心,都把他们压迫到精神崩溃的地步。

结果怎么样呢,到处挤满了被昨天和明天压垮的病人。而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只需要奉行一句话就能把自己拯救出来,马上过上一种快乐而自信的生活。

这句话只有六个字:只活在这一刻。

在现在的这一刻,我们每个人都站在两个永恒交会之点——已经永远永远的过去,以及延伸到无穷尽的未来。谁都不可能活在这两个永恒之中,一秒钟也不行。

然而,有多少人虽然也向往阳光下的惬意,既不是守财奴,也不是工作狂,却仿佛被一把无形的皮鞭抽打着,脚步匆匆,不能有一刻停息。

在他们的天空里,阳光永远都在明天,因为他们舍不得享受今天。一种理想主义的信念,让他们执著地把今天的阳光都存储起来,然后设定一个密码:明天。

但是世事无常,在某一天,生命的弦说不定会戛然而止,手里攥着一生的积蓄,会因无人提取而永远沉入黑暗。

所以,我们应以能活在所能活的这一刻而感到满足。不论生活有多繁琐,工作有多忙乱,不论担子有多重,我们每个人都能耐心、安详地活到太阳下山,而这就是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