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家税收概述
一、国家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行使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组织财政收入的形式。
税收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税收与国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政府机器赖以存在和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税收的主体是国家;第二,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征收的;第三,税收作为一种财政收入,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范畴,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征税的过程,就是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从社会成员手中转变为国家所有的分配过程。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征收的,法律的强制力构成了税收的强制性。纳税是纳税人的法定义务,不依法纳税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无偿性。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
(3)固定性。一般指国家在征税之前通过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征税的范围、标准和环节等,非经国家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意改变。税收的固定性,使征纳双方都有遵照执行的法律依据,它保证了国家有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税收的固定性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的必然要求。
税收的这三个特征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是同一社会形态下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标志;是一切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同特征;也是鉴别一种财政收入是不是税收的基本尺度,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的才是税收,否则就不是税收。
三、税收制度构成要素
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管理工作规程,也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准则。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是指各税种的基本法规中都必须规定的内容,通常包括:
(一)纳税人
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指税法所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称纳税主体。纳税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所谓自然人是指公民或居民个人,即可以独立享受民事上的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个人;所谓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够独立行使法定权力和承担相应的法定义务的社会组织,如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等。它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与纳税人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个概念是负税人,负税人一般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有的税收由纳税人自己负担,纳税人本身就是负税人。有的税收虽然由纳税人交纳,但实际上是由别人负担的,纳税人并不是负税人。
(二)课税对象
又称“征税对象”,它表明对什么东西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是课税客体。每一种税都有自己的纳税人,同时也都有自己的课税对象,课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
与课税对象直接有关的要素有税目和计税依据。一般来说,课税对象是比较笼统的,它只说明这种税的征税范围的一般外延界限。因此,每一税种的税法都从质和量两方面对课税对象给予更进一步的具体要求。对于课税对象在质方面的具体化,把它称为税目,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反映了征税的范围和广度。对于课税对象在量方面的具体化,把它称为计税依据,计税依据是计算应纳税额的根据,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以征税对象的价值或价格,即金额为计税依据;另一种是以征税对象的数量或重量为计税依据。
(三)税率
税率是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税额的主要尺度,体现征税的深度。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是发挥税收这一经济杠杆作用的主要手段。我国现行的税率分为以下四种:
(1)比例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目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采用的都是比例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计税金额按数额多少分成若干级距,对每个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应税所得额每超过一个规定的级距,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收。目前,个人所得税就采用这种税率。
(3)定额税率。是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税额。它是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税率的表示形式不用百分比而是用固定金额,一般适用于以量计收的税收。
(4)超率累进税率。是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目前,土地增值税采用这种税率。
(四)纳税环节
纳税环节是对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的课税对象,选定应该交纳税款的环节。例如工业品从生产到消费要经过工业生产、商业批发和商业零售等环节;农产品要经过农业生产、商品采购、商业批发和商业零售等环节。对于不同的税种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环节交纳税款。
(五)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缴纳税款的期限。每个税种都要明确规定纳税期限,这是税收的固定性所决定的,在确定纳税期限时,主要依据经济部门和课税对象的特点,以及税额的多少等因素。
(六)减税免税
减税免税是在税收工作中,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鼓励或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减税免税能够使国家的税收制度按照因地制宜和因事制宜的原则,更好地贯彻税收政策,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国家在减税免税办法中,采取了以下一些具体措施:
(1)规定减税免税的项目。减税是从应纳税额中减去其中一部分税款。免税是对应征税全部免征。
(2)起征点。税法规定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课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起征点的就按全部课税对象的数额征税。
(3)免征额。是在课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全部课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部分。课税对象未超过免征额的,不征税;超过免征数额的,则对超过的那一部分征税。
(七)违章处理
违章处理是指国家对有违反税法行为的纳税单位和个人,按照税法规定所给予的处罚。它是税收强制性特征的具体体现。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主要有偷税、抗税、漏税、欠税等几种情况。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手段逃避纳税的行为。抗税是指纳税人有意欠缴税款或者拒绝遵守税收法规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漏税是指纳税人无意识而发生的漏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欠税即拖欠税款,是指纳税人不按规定期限交纳税款的违章行为。针对上述违反税法行为,可根据其情节轻重,分别采取加收滞纳金、批评教育、处于罚金乃至追究刑事责任等处罚。
四、我国现行的主要税种
为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我国对税收制度进行了几次重大改革。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新的税收制度。这次税制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内容最深刻的一次改革,是新中国税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现行税收体系中共有税种24个,它们是:
(1)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屠宰税、筵席税共计18种税。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工商税种。
(2)由海关机关负责征收的:关税、船舶吨税两种。
(3)由财政机关负责征收的:农业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共4种(从1996年1月1日起改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
其中,目前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其他外国组织和外籍人适用的税种有14种。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现行的税收制度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具体来说,有这样几个方面:要巩固和完善已出台税种及其有关政策;要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要完善个人所得税;要完善地方税体制。目前的重点是制订遗产税和赠与税,开征证券交易税。这些改革待条件成熟后将陆续出台。
§§§第二节 流转税
流转税是指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流转额包括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其中商品流转额是指商品的销售收入额或购进支付金额;非商品流转额是指各种服务性行业、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所取得的营业收入额。流转课税的特点与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有密切联系。对什么商品征税、税率多高,对商品经济活动都有直接影响,易于发挥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除少数税种实行定额税率外,普遍实行比例税率,计算征收简便,而且透明度较高。流转课税一直是我国税制结构中的主体税种。现行流转税制是由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关税组成。
一、增值税
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环节的新增价值为课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增值税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流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税种,1954年在法国首先实行。我国为了适应生产的发展从1980年试行了增值税,在1982年12月颁发的《增值税暂行办法》规定从1983年1月1日起,在工业生产部门中的农业机具、机器机械、缝纫机、自行车、电风扇等项产品中试行。1984年又扩大到钢材、西药、印染绸缎等项产品中试行增值税。1993年11月26日国务院第十二次常务会议发布第134号令,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1993年12月25日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决定自1994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增值税,对商品的生产、批发、零售和进口普遍征收增值税。
增值税同其他税种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以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所谓增值额,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相当于产品价值中扣除在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的余额。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这是增值税最基本的特点。
第二,征税范围广泛。不仅可以在整个工业生产领域内全面实行增值税,而且还可以向前延伸到商品批发、零售以及各种服务等领域,也可以向后延伸到农业生产领域。总之,整个商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各环节都可以普遍地实行增值税。
第三,收入稳定。当市场经济中发生企业改组、兼并和分解现象时,不会影响增值税总税额的变动,可以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这是因为增值税是对应税产品的增值额征税,无论是全能厂还是专业化厂只要有增值就征税,而且是多增值多征、少增值少征、无增值不征。
第四,税负合理。增值税不因商品生产和流转环节的变化而影响税收负担,同一商品只要是最后的销售价格相同,不论其生产经营的环节是多是少,税收负担始终是保持一致的。因此增值税具有税负合理这一特点。
第五,连续征收或称道道征收。增值税对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的每个环节,道道征税,普遍征税,对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起普遍调节作用。
增值税的税制要素:
(一)纳税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
这里的“单位”是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其他企业和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这里的“个人”是指个体经营者及其他个人。企业租赁或承包给他人经营的,以承租人或承包人为纳税人。
增值税的纳税人按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可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规定如下:(1)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2)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的。另外,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视同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二)征税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均应缴纳增值税,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销售货物是指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如果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或销售代销货物等行为,只要从购买方取得货币、货物或其他经济利益的,都视同销售货物,应缴纳增值税。加工是指受托加工货物,即委托方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受托方按照委托方要求制造货物并收取加工费的业务。修理修配是指受托对损伤和丧失功能的货物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原状和功能的业务。进口货物是指报关进口的货物。
(三)征税对象
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销售货物和应税劳务的增值额,也就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额。然而由于新增价值是一个难以准确计算的数据,因此,在增值税的实际操作上采用间接计算方法,即:从事货物销售以及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要根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按照规定的税率计算税额,然后从中扣除上一道环节已纳增值税款,其余额即为纳税人应缴纳的增值税税款。这种方法同样体现了按增值因素征税的原则。
(四)税率
增值税实行比例税率,分17%、13%和零税率三档。
(1)基本税率为17%。一般纳税人销售或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税率为17%。
(2)低税率为13%。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下列货物,税率为13%。
①粮食、食用植物油;
②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
③图书、报纸、杂志;
④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
⑤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
1994年在新税制的运行中,经实践证明,少数税率为17%的货物税负较高,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对农业产品、金属矿采选产品、非金属矿采选产品增值税税率由17%调整为13%。
(3)零税率。纳税人出口货物,增值税税率为零。但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除此之外,对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应纳增值税规定其征收率为6%,征收率与税率作用相同,但它不属于税率。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
1.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如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1)销项税额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