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智者为王
28645900000033

第33章 不能胜寸心——先智后愚的不幸与悲哀(4)

第二天天刚亮,慈禧怒冲冲地进了皇宫,把载湉带到藏台幽禁起来,接着下令废除变法法令,又命令逮捕维新变法人土和官员。变法经过103天最后失败。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康广仁、杨深秀在北京菜市口英勇就义了。

3.设置谋取权力的圈套

据我的意见,不如暂行停战,与他议和,若他肯就我范围,何妨得休便休,过了一年是一年,且到将来再作计较。

——袁世凯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曾下令抽调北洋6镇的军队由陆军大臣荫昌率领“赴鄂剿办”。但荫昌根本指挥不动这支由袁世凯训练起来的军队。而袁世凯虽然在1908年底被摄政王罢官后回到原籍“养病”,但他在各省督抚,甚至在皇族内阁总理奕劻等人中,仍然有很大影响。因此,朝廷中立刻出现了起用袁世凯的呼声。同时,西方某些对华势力看到清朝的统治大势已去,他们的驻华使馆不断传出“非袁不能收拾”的话。在这种形势下,清政府不得不又发布上谕,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表明要重新起用袁。

但老谋深算而又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却以两年前摄政王载沣罢他的官的同样理由——“足疾”未愈,而拒绝出任湖广总督。袁世凯深知当时的形势和自己的有利地位。他要抓住时机,谋取尽可能多的权力。清政府派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到袁世凯“隐居”的河南彰德促袁出山。袁世凯提出给以组织责任内阁和编制并指挥军队的全权等6项要求为出山条件。迫于当时日益恶化的形势,清政府不得不答应袁的要求,下令召回荫昌,任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全权指挥水陆各军;摄政王载沣以宣统皇帝的名义下了一道罪己诏,表示自己“用人无方,施政寡术”,并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组织完全内阁,迅即筹划改良政治一切事宜”。至此,袁世凯的要求基本达到,手握重权。

袁世凯大权在握后,没有积极地执行清朝当局的思想,镇压革命军,他知道现今革命军是杀不完的,死一起又有一起,于是制定了“改剿为抚,易战为和”的原则。他一方面命令自己的亲信大将、正在湖北前线的第一军统冯国璋率部向革命军发动猛攻,攻占汉口大智门火车站,完全占领汉口,革命军退守汉阳。另一方面,他又主动派代表与革命军谈判停战,并有意将停战日期一拖再拖。

武昌的革命党人和革命群众曾在军政府外示威,坚决反对妥协。但掌握着军政府实权的黎元洪等人则迫不及待地谋求与袁世凯的妥协。黎元洪还希望袁世凯“赞助共和”。他在给袁世凯的信中甚至表示:“将来民国总统选举时,第一任之中华共和大总统,公固不难从容猎取也。”不但如此,当时革命党的多数领导人,由于害怕帝国主义的干涉,由于他们脱离群众,手中没有力量,也急切地希望与袁世凯谋求妥协;他们甚至也企望袁世凯参加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例如,同盟会的主将、担任“湖北民军总司令”的黄兴,就致书袁世凯,竭力颂扬袁的才能,并表示只要袁参加起义,推翻清朝,“非但湘、鄂人民戴明公为拿破仑、华盛顿,即南北各省当亦无有不拱手听命者。”

袁世凯这种软硬兼施的手法,加上西方势力又出面施加压力,果然把软弱的革命党人诱进了他所布置的圈套,不少人被他的“和平”伪装所蒙蔽,主张与他妥协,以求早日结束战争,使革命早日“成功”。在汉口英租界举行的光复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上,在立宪派的策动和部分革命党人的赞同下,竟做出了“袁世凯如反正即举为临时大总统”的决议。12月18日南北和议在上海开始后,“收拾大局,非袁莫属”的妥协声浪,一阵高过一阵。拜倒在袁世凯膝下的内奸汪精卫,更是别有用心地极力主张议和,他还“故意表示清高,力争广东都督不就,甚至攻击孙中山本人有权利思想”,“当面斥孙公”,讽刺孙中山说:“你不赞成议和,难道是舍不得总统吗?”孙中山听了,非常生气。

孙中山原来对袁世凯的印象并不好,觉得此人“狡猾善变”,“可能迟滞革命行动”,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巨奸大憝”,如把建立民国的大任托给他是靠不住的,不赞同和他妥协议和。但是,孙中山又想利用袁世凯,“假如这样能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还可避免流血、结束战争。同时,孙中山对袁世凯这个“汉人”也抱有一些幻想,认为“贼(袁世凯)本汉族,人情必思宗国,而总统复非帝王万世之比,俯与迁就,冀其自新”。从这种考虑出发,孙中山主观上并不怎么反对通过议和,利用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来达到“建立民国”这一目标。于是孙中山只得与袁世凯实行妥协,于1912年2月14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代己。同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给袁世凯。

4.玩手腕把自己“扶正”

各省代表,只有三人,不足取信大众。唐使不候电商,径行允协,未免越权,本总理碍难承认。

——袁世凯

袁世凯窃取政权后,内心得意不已,他接着开始使出各种手段扫除他建立独裁统治的障碍。

一是玩军事手腕。袁世凯一面继续扩大北洋军事武装,一方面又采取裁减地方军队的办法,竭力瓦解和削弱革命党人控制的武装力量。当时同盟会在南方各省,主要是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四川等七八个省,还控制着一部分军队,特别是黄兴以南京留守的名义还掌握着十几万军队,成为袁世凯的心腹之患;在西南的云南、广西、四川等地,也还有些非同盟会系统的地方军阀控制着一部分武装。

袁世凯以分化瓦解的策略对付这些军队。对西南地方军阀,他只是采取拉拢的方法稳住他们,而集中力量削弱和瓦解革命党人手中的武装。对集中在江苏一带的由黄兴统辖的部队,他采用停发军粮、断其饷源的办法,迫其自动遣散,又散布黄兴有割据野心的谣言,迫使黄兴于1912年6月不得不辞去南京留守之职。对湖北革命党人蒋翊武、张振武的部队,则强令解散,并与黎元洪互相利用,以“蛊惑军心”、“倡谋不轨”的罪名,设计于1912年8月在北京捕杀张振武等人,制造了民国之初杀害革命党人的一大血案。对其他各省同盟会系统的军队,也是竭力裁减或遣散。到1913年3月,南方江苏、安徽、江西、四川等省被袁世凯裁减的军队达十几个师,使革命党人的武装力量大大削弱。

二是玩政治手腕。袁世凯则蔑视和破坏责任内阁制。本来,《临时约法》所规定的责任内阁制是革命党人为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而采取的一种政治制度。而袁世凯为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则竭力控制内阁,使之成为自己的政治工具。1912年3月,袁世凯上台后组织的第一届责任内阁,以唐绍仪出任内阁总理。同盟会虽在这一届内阁中占有司法、农林、工商、教育4个部,但关键性的内政、外交、陆军、海军等部则完全为袁世凯的亲信所掌握。唐绍仪担任内阁总理后,以“调和南北”为职志,对于袁世凯破坏民主的行为进行了一定的抵制。

这引起了袁世凯的忌恨,他唆使内务总长赵秉钧和陆军总长段祺瑞与唐绍仪对抗,不经唐绍仪副署,就直接发布任免命令,以致唐绍仪无法供职,愤而于同年6月辞职。仅仅3个月,第一届责任内阁即告垮台。6月底,袁世凯动用军警,以武力胁迫参议院通过陆征祥所组成的“内阁”。9月,袁世凯又随心所欲地任命赵秉钧为内阁总理。赵秉钧是袁世凯的私党,他就职后,竟将国务会议移至总统府召开,使袁世凯完全操纵了国务院。从此,责任内阁制就徒具虚名了。

袁世凯权力欲极强,历史给了他如同华盛顿一样的机会,可他拒斥民主民权,一心一意推行独裁统治。他的目标是当皇帝,做天子,好让全国的臣民都向他跪拜。可现在这临时大总统受到了种种的约束,他讨厌“公仆”,害怕“公民”。他想,要实现独裁,必先让自己变为正式大总统,然后复辟。

根据《临时约法》,应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由国会制订中华民国宪法,再根据宪法精神选举正式总统。但这却违背了袁世凯急于晋升的意愿。1913年9月,袁世凯指使其亲信梁士诒出面联合国会中的一些社团,组织了一个公民党。公民党宣布“以正式选举总统为本党政策之第一步”,为袁世凯当正式大总统摇旗呐喊。

接着,袁世凯又示意各省区军政长官通电要求先选总统后定宪法,以制造舆论。与此同时,袁世凯又对国会中的国民党议员进行分化、收买或逮捕、监禁,使一些软弱的国民党议员也成为他的表决机器。

这样,袁世凯玩弄权术,软硬兼施,终于控制了国会。国会通过先选总统后定宪法的议案,不久就通过了由宪法起草委员会制定的《大总统选举法》。10月6日,袁世凯又胁迫国会进行正式大总统的选举。这一天,袁世凯组织了数千名便衣警察、地痞、流氓等组成“公民团”,严密包围国会会场;公民党则在会场内威胁、恐吓。当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议员们在国会内受到内外夹攻,连续3次投票,袁世凯最后以2/3的微弱多数当上首任正式大总统。10月10日,袁世凯特意在紫禁城太和殿举行就职仪式,暴露了他复辟帝制的险恶用心。

5.设计了一条越走越窄的不归路

一不做,二不休,我便实行了去,看他一班乱党,究竟如何对待?

——袁世凯

识时务者为俊杰。撇开正义和道德因素不说,袁世凯在观察时局,把握机遇上,前半生成功了,但是后来却为自己设计了一条越走越窄、最后弄得身败名裂的危险之途。

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后,接着想复辟当皇帝,他首先向《临时约法》和国会发起了进攻。1913年11月3日,袁世凯胁迫内阁总理熊希龄副署,下达了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议员资格的命令。随后解散了国民党京师本部及分散在外地的国民党机关,并两次追缴了“二次革命”前后的国民党议员证书和徽章,共取消438名议员资格,超过议员总数的一半,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而名存实亡。

第二年,袁世凯正式下令取消国会,各地的自治会、省议会也随即取消。然后,他召集由他指定的官僚政客参加的“约法会议”,炮制了一部“字字皆袁氏手定”的《中华民国约法》,其中心内容就是取消内阁制,实行总统制。它规定“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大总统拥有召集或解散立法院,颁布法律,任免官员,宣告和战,统率全国陆海军,缔结条约,宣布戒严等一切大权。

这个约法还规定,撤消国务院,在总统府内设政事堂作为办事机构,政事堂以国务卿为首脑,秉承总统意旨办事。袁世凯得以把总统的权力扩大到跟皇帝相似的程度。不久,他又成立了代行立法机关职权的参政院,由袁世凯直接任命了70多个参政,通过参政院修改《大总统选举法》,这样不仅袁世凯可以终身不受限制地连选连任总统,而且可以指定继任人。至此,责任内阁制、国会制和《临时约法》等辛亥革命所留下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象征被袁世凯破坏无遗,专制独裁统治则被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袁世凯“拥共和之名,行专制之实”,成了不叫皇帝的皇帝。而中华民国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了。

为了制造所谓的“民意”,袁世凯党徒控制的参政院决定由各省分别选举国民代表,随即进行“国体”投票。投票时,各省军政长官亲临监督,会场外布满了荷枪实弹的武装士兵,会场内也安排了虎视眈眈的监视人员。国民代表只好在印有“君主立宪”的选票上写“赞成”二字,并在推戴书上签名。结果全国各区的投票共计1993张,全部拥护君主制,并一致“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大皇帝”。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发布文告,接受所谓“劝进”,正式称“中华帝国皇帝”。第二天,他在中南海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贺,大加封赏,并下令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于元旦正式登极。但是,袁世凯逆历史潮流,强奸民意,黄袍加身,还没有过足“皇帝”瘾,全国就掀起了反袁护国运动。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第二天废除“洪宪”年号。袁世凯当了83天短命皇帝终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