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成功的道路崎岖不平,“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然而,“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智者慎终如始,当事业即将成功时,显得更加冷静;当荣耀来到时,想到高处不胜寒的危机,想到强中还有强中手、长江后浪逐前浪的必然。于是戒骄戒躁,稳健地走好每一步。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一失”,有可原谅的,也有不可原谅的。有时“一失”,可以从头再来,能起到“吃一堑,长一智”的作用;可有时“一失”便会造成永远的痛失,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所以,司马相如说“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未形”。老天爷常常是不给人一次犯错误的机会的,一次错误,就带来死亡,带来毁灭。
一、立足未稳心已乱的闯王李自成
1.在挤压下顽强生存
人言我当为天子,不意一败至此。
——李自成
李自成干事业比高迎祥、张献忠起步晚,但他是个有心人,当别人鸣锣开张后,自己也立马挂起了招牌。
1627年,陕西发生严重灾荒,田地颗粒无收。但官府仍向农民催逼租税,终于激成民变。农民王二,纠合饥民几百人,打进澄城,杀死知县张斗耀。第二年,王嘉胤在府谷县起义,高迎祥在安塞县起义,王左挂在宜川县起义,张献忠在延安府起义。短时间内,几十支农民起义军相继发动,成千上万的饥民卷进了反明的势力圈子。
明朝这时候的第一把手是朱由校,他当然不会把江山拱手相让,于是派兵镇压。起义军从陕西进入山西,转战大河南北。由于起义军大都单独作战,因而容易被官军各个击破,几位重要首领在转战过程中阵亡。高迎祥联合张献忠、马守应、罗汝才等部,突破官军的包围,从渑池渡过黄河,经豫西、湖广北部,绕到陕南。但又遭到官军围攻,高迎祥等误入兴安县(今陕西安康)车箱峡,被困无法突围。
李自成也在被围之中,面对被剿的危境时,他选择诈降,用财货贿赂官军,得以出峡攻下白水等县,进入终南山。不久,起义军攻下陈州、荥阳,队伍发展到了几十万人。
李自成在强大的明朝势力的镇压与其他势力的挤压下艰难生存着。到了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朱由检上台管事时,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向陕西挺进,在兴安(陕西安康)地区和延绥巡抚陈奇瑜率领的数倍于起义军的明军相遇。经过几昼夜激战,起义军终不能摆脱敌人,被死死困在兴安的峡谷之中达两月之久。时值雨季,大雨绵绵,起义军粮草殆尽,救兵无望,病伤惨重,无力再战。如再僵持下去,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李自成召集众将商量对策,决定再次采取贿赂陈奇瑜手下官兵的手段,使其消极厌战,然后假称投降,欺骗明军,以达保存实力、伺机再起之目的。
这一策略,果然奏效。陈奇瑜看到明军官兵疲惫不堪,不想再战,而起义军又表示愿意投降,能够不战而胜,招抚李自成,有何不好?于是,欣然接受了起义军的投降条件,下令明军立即停战,并部署附近州县允许起义军驻扎,给以必要的粮草供应。这使起义军获得了休整之机。不久,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连闯7个州县,脱离了险境。陈奇瑜则因受骗上当,围剿无功,而被罢除官职。
第二年,朱由检命洪承畴、朱大典率领大军,分别从陕西、山东出发,两面夹击起义军。各路起义军领袖集会河南荥阳,共同商讨破敌之计。老回回主张北上,直捣明朝老巢北京;张献忠不同意老回回的意见,主张西进陕西。互相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这时,李自成说:“过去我们各自独立作战,势单力薄,形不成铁拳,很容易被明军各个击破。兴安一战就是一个例证。”“那怎么办呢?”有人问。李自成认为,首先,我们必须树立起联合作战的思想。其次,在战略战术上要分兵进击,避敌主力,打其虚弱,互相支援,联合作战。目前,由洪承畴指挥的陕西明军力量较强,且作战经验丰富,应暂时避开,只作战略牵制;而由朱大典指挥的东部明军力量较弱,比较好打;我们可佯称主力北进,造成敌人错觉,实则把主力指向实力较薄弱的东部明军。与此同时,南、北、西三面也应部署一定力量,以牵制敌人,保证东部作战的胜利。
李自成的高明和谋略,得到大家的赞同。当即作了兵力部署,由高迎祥、李自成等率领起义军主力东进,一举突破了明军的东部防线,连克数城,突入安徽,杀奔明朝皇帝的老家凤阳,焚毁皇帝的祖坟,表示了誓必推翻明朝的决心。此后,张献忠率部往东,进攻庐州(今安徽合肥)、安庆,高迎祥和李自成西走归德(今河南商丘),攻克许多州县后,又回到陕西。他们屡败明朝派去的军队。可是,不久高迎祥不幸中伏,被俘牺牲。大家推李自成为首,袭用高迎祥闯王的称号,转战于陕西、四川各地。1638年在川北梓潼,李自成战败,士卒溃散,李自成仅率刘宗敏等十八骑突围,隐伏于陕西商洛山中,暂避官军锋芒。
1639年夏,张献忠在湖北谷城再度起义,李自成也出山招集部众,重建自己的团队。张献忠在湖广、陕西、四川等地转战多年后,1644年末在四川成都称帝,定国号为大西。李自成在进军到崤函山区时,又被明军打败,他带领随从五十骑突围……
2.圈地圈国圈人心
征敛重重,民有偕亡之恨。
——李自成
李自成并不是一开始就以为自己可以当皇帝,当眼看着自己的事业越来越大的时候,他的目光投向了皇帝的宝座。实现这样的目标,可得举起“替天行道”的旗子,把人心调动起来。
河南是土地高度集中的省份,明朝诸王的庄田几乎占全省土地一半,农民非常贫困。李自成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来到河南,大批饥民穷民涌到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的力量很快就发展强大起来。占永宁(今洛宁),下宜阳,军队发展到10万人。第二年正月,李自成攻破洛阳,杀福王朱常洵,发福王府金银及富室窖藏赈济贫民,向民众宣布:“王侯贵人剥穷民视其冻馁,吾故杀之,以为若曹。”这使得远近饥民从者如流,李自成的兵势更加强盛。
除饥民穷民外,这时还有一些读书人也参加了农民军,其中最重要的是河南杞县诸生李岩和卢氏举人牛金星,此外还有宋献策。他们劝李自成收拢民心,严明军纪,延揽人才,以夺取天下。李自成使用他们为谋士,凡一切军政大事,都与他们计议,并有所采纳。这些人的依附,对李自成的兴亡有重要影响。
李自成在河南明确地提出“均田免粮”、“五年不征”、“平买平卖”等口号,同时实行“劫富济贫”的政策。农民军勒令那些锦衣玉食的大官僚、大地主交出粮食和财物,然后把没收的粮、钱,分给穷苦的百姓。农民军还打开官府的粮库、金库,开仓放赈,救济饥民。这些措施,解救了许多群众,当时在人民中流传着很多歌颂李自成的民谣,如:“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此后农民军走到哪里,“免粮”口号也就宣传贯彻到哪里。此外,李自成又曾在河南、南阳、汝宁三府四十余州县之内,“抚流亡,通商贾,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河南的小股农民武装先后归附李自成。原与张献忠合作的有实力的罗汝才也来投奔,左金王(蔺养成)、革里眼(贺一龙)等也来相合。于是李自成的兵马更扩大了,崇祯十四年达到50万,第二年号称100万。
明军的主力过去是对付张献忠,现在不得不对付李自成了。崇祯十四、十五年间,明军曾连续几次集兵往河南会战,企图消灭李自成,但是都遭到了失败。李自成先后取得新蔡之战、襄城之战、朱仙镇之战、郏县之战等的巨大胜利,杀死及收降明军十几万人,遂占有河南全省之地。从此明军对李自成便无能为力了。
李自成又统兵南进湖广。崇祯十五年十二月,破襄阳、荆州,十六年正月,破承天(今钟祥),并移檄黄州(今黄冈),数月之间,湖广北部(今湖北)各州县皆在控制之下。
李自成把荆襄地区作为自己的根据地,改襄阳为襄京,自称新顺王。又建立中央和地方军政制度:在中央,设内阁,置上相、左辅、右弼,成立六政府,六政府各设侍郎、郎中、从事等官。
基地是事业的物质与精神的保障。李自成意识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散兵游勇式的打法,不会有多大出息。要把规模搞上去,就得建立自己的基地,以基地为中心,扩大势力,拓展面积。
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天,李自成召开了高阶将领会议,决定先取关中建立更大的基地,然后攻占山西,进捣北京。正在这时,朱由检又命陕西总督孙传庭为督师,总理陕西、山西、河南、四川、湖广、贵州及江北军务,领兵出关,向李自成进攻。这是明军孤注一掷,对农民军所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了。李自成率大军北上。九月,在河南郏县和明军对垒,时大雨连旬,自成以轻骑切断敌人粮道,乘明军乏食自乱攻之,斩杀四万余人。孙传庭大败退守潼关。于是李自成亲领大军西征,十月破潼关,孙传庭战死。十一月克长安,占有今陕西全省,并分兵取得今宁夏银川及甘肃兰州、武威、张掖等地。
第二年正月,李自成以长安为西京,国号大顺,改元永昌。设天祐殿大学士,增置六政府尚书,政权组织比荆襄时期有了扩大。大封诸将,授刘宗敏、刘体纯等160余人为侯、伯、子、男等爵。开科取士,改八股文为散文。又严定军令:有一马乱行列者斩之,马腾入田苗者斩之。又造新历,铸“永昌”钱等。此外,李自成还镇压地主豪绅,杀明工部尚书南居益及其族父南京吏部尚书南企仲等24人。又责令官绅富民出钱充军饷,凡官绅“九卿五万,中丞三万,监司万两,州县长吏半之”,一般富民则“多三、四十两,或三、五两”。这时李自成的兵力,有步兵40万,骑兵60万。
3.动什么不能动感情
闻他是为一个爱姬。
——李自成
李自成攻占北京后,为招降明将吴三桂,命令手下人将他的爱妾陈圆圆绑架,同吴三桂玩起心理战。这是关于李自成与吴三桂结怨的一种说法。第二种说法是,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占有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并把吴三桂的父亲吴骧拷打了一顿,激怒了吴三桂。还有一种说法:吴三桂在农民军进入北京时是采取观望态度,当他看到农民军追逼赃银而各地明朝残余势力正在酝酿反扑时,就决定投降清军,引清军入关,共同镇压农民军。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李自成,到底是为了女人,为了父亲,还是为了人民?人们更相信吴梅村《圆圆曲》中描述的“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情景。
陈圆圆,本名陈沅,是苏州的一名青楼女子,因色艺双绝而芳名远播。她曾嫁过一次人,传说中还曾与大才子冒辟疆相爱。但她的精彩人生之后才开始。陈圆圆本被国丈田弘遇花了20万两银子购买欲献于崇祯,但志大才疏、出名勤奋的崇祯不愿沾上这个尤物,把陈圆圆退货到田家。后来,在歌舞宴席上,吴三桂被陈圆圆迷得神魂颠倒,答应“大难来时先保护田家”,终于抱得美人归。
吴三桂本来想与李自成合作,毕竟李是汉人,可是李竟然夺了他的女人,“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立刻视李自成为仇人,势不两立!这时候吴三桂手上有10多万兵力,镇守在山海关。
吴三桂眼睁睁看着爱妾身陷敌手,生死不明,十分忧急。万般焦虑中,他想到与关外的清军合作。虽然此前双方是战场上的对手,但此刻别无他法,也顾不了那么多,只要能赶跑李自成就行。况且明朝皇帝已在景山上上吊身亡,大明江山濒临崩溃,必须借助外力平定内乱才能保住明朝江山。于是他主动去与摄政王多尔衮谈判,然后带领10万明军与多尔衮合兵一处,浩浩荡荡穿过山海关,直扑向关内。
李自成在城上督战,突然大风刮起,飞尘满天,过了一会才散开,他看见城下有无数辫发兵与自己的起义军拼杀,而督兵的将军都是红顶花翎,不禁失声叫道:“这是满洲兵,如何到此?”他看阵势打不过人家,急忙收兵退回,在撤退中丢了数万条人命。
满洲兵怎么来的?情敌吴三桂借来的呗。为了报夺爱之仇,什么臭棋、毒棋他都要试一试的。这一试,把还没战稳脚跟的李自成又赶出了北京城。
李自成傻就傻在不懂男人心,没有管好手下人,什么都可以动,不该动吴三桂的女人。关于李自成攻进北京,北京人的态度,以及他在北京的影响,我们过去看到的更多的是“正如报道”,如: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人们捧来热茶、点心,有的还在家门口摆设了“永昌皇帝万岁”的香案,青烟袅袅,扶摇而起,庆祝农民军的胜利。又如:开仓散粮,并允许农民认回被地主霸占去的土地,以实现“均田免粮”的主张,深受人们感激。
但除了欢迎与感激的人外,还有多少反对与仇恨的人?李自成的军队在做具有正面影响的事同时,还做了多少有负面影响的事?
追赃助饷,打击面过宽,明朝报名投顺的文武官员3000余人,除掉授官职的,上至勋戚大臣,下至杂流武弁,多不能免。甚至对不缴款者进行拷打,仅由刘宗敏收拷的大小官僚即有一两千人,由其他将领收拷的官吏又不知多少人。刘宗敏制造夹棍5000副散发各营,夹人无不骨碎。据目击者记载,刘宗敏“庭中三院,夹者几百人”,“每日早将已死者用竹筐抬出,每筐三两人”。农民军追赃助饷之举,在明朝官僚中谈虎色变,以致不能争取更多的人拥戴新政权,反而促使更多的人去反对新政权,这对农民政权的稳定是很不利的。
李自成放兵入城,不知道管教和训练,以至难以驾驭。据记载,农民军“初入城,止城上有之,法甚严”,可是很快“兵入城,街坊胡同无不至者,但不抄掠”。在白天军士纪律还比较好,一到夜间则不行了,“至夜则以防奸细为名,将马兵拦截街坊出路,兵丁斩门而入,掠金银,淫妇女,民始苦之。每至夜皆然。”这说明一度“秋毫无犯”的优良作风,入了城后,农民军逐渐不能保持了。
李自成入宫,看到一个漂亮宫女,以为是长公主,就想纳为妃妾,经太监说不是长公主,他将她赏给自己的一位爱将。刘宗敏是个很不尊重女人的家伙,在起义是曾杀掉自己的妻子,以表示决心,他说:“古人说的妻子如衣服,衣服破碎了,尽可改制。”这样的人来到京城,当然要享受一番,他住进勋戚田弘遇宅,选了几个美女放在屋里,他只知向明朝勋戚大臣追赃助饷,而于时政大局则茫然无闻。至于大学士牛金星及吏部尚书宋企郊等人,则是整天忙于筹备登基大典,开科取士,往来拜客,结纳私人,而于天下大势,也同样弃置不问。这样,农民军上下松弛,全为眼前的胜利所陶醉,将军事斗争置诸脑后,斗志渐不如前,战斗力也下降了。
4.圈子里没有几个有用的人才
不如且图西安,再图后举。
——李自成
大顺政权没有巩固与维护,与缺少“主政型”人才有关。所谓主政型人才,是指了解情况、统筹全局、能够制定战略方针的人才,例如刘邦有萧何,李世民有房玄龄,朱元璋有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