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功教师必知的22条军规
2858400000027

第27章 教师的可持续发展(1)

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专业发展,才能获得教育对象的尊重,为学生所敬仰,从而获得应有的教育效果。

时代呼唤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

一、教育改革及其实践的不断深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则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改变上。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其要求。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场攻坚战。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带给我们这样的感悟:课程改革的最大制约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需要提高教学能力,需要转变教育行为等,而传统的在职培训、学历达标等继续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一挑战的需求。

二、教育理论探索的不断深入发展

教育理论的发展大概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多样化发展阶段和今天的深化发展阶段。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由赫尔巴特开始,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使教育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我国“五四”之前的学校教学,也深受赫尔巴特教学思想的影响。

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的出现是在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学、法律学、政治学等经验学科也迅速发展。这些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对教育学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教育学不仅从这些学科中吸取有关的研究成果,而且也逐渐利用社会学所常用的实证方法和心理学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使教育学不再仅仅是根据一定的理想和规范去考察教育,而是从教育事实出发,对其进行客观地分析和研究,从而使教育学向着实证的社会科学转化,在科学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智力的开发和运用成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发展经济的主要因素,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新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教育理论的深化发展。同时,由于科学的综合化发展越来越趋于主导地位,教育学也日益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在理论上逐渐深化,在内容方面更加丰富。再加上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产生和发展,为教育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所以,各国的教育理论在不同的思想体系指导下,都有新的发展,都进一步深化。

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化发展为教师的教与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法指导,但同时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研究能力回归实践者。这便是教育理论不断深化发展给教师专业成长带来的挑战。

三、心理学的发展及与教育的结合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心理学是揭示人的心理活动发展规律的学科,是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之一。社会发展规律和年青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制约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

我国教育学与科学心理学的结合大概经历了这样的历程。建国初期受前苏联心理学影响较大,全面学习前苏联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经验,批判桑代克的理论及心理测验技术。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开始结合教育实际进行研究,研究范围包括:学习心理、德育心理、智育心理、学科心理、学生的个别差异等方面,并于1963年出版了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目前,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发展较快,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并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心理学在教与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方法论作用。

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使今天的教师在了解教育规律、学习规律等的基础上,在教学方面得心应手,但是新的理论的学习和活学活用却是对教师,尤其是固定模式教师的考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瓶颈。

四、现代社会的变化

(一)现代生活从简单走向复杂

当一个社会的发达程度不是很高的情况下,生活往往是非常简单的。人们可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单调和缺乏色彩的生活。现代社会则不同,现代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化,越来越多样化。有人将现代社会概括为专家社会,也就是说,离开了专家,在现代社会中就无法生存。面对复杂的现代生活,也许只有专家才能把握生活的某个方面或某个领域的复杂内容,才能提供处理某个方面或某个领域的复杂生活事件的合适方法。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十分强调专家的作用。如生活中的饮食营养,过去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可以了,但现在人们吃什么,怎么吃,这里面有很多的道理。这就需要食品或营养的专家来指导。教育亦是如此,也迫切需要教育专家来解决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与困惑。于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专业成长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从慢到快

在一个发展程度很低的社会里,人们常常面临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活,而且是节奏非常缓慢的生活。生活的变化少,人们仅仅依靠生活习惯就能适应。然而,现代社会则不同,它节奏快且富于变化。

我国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人们常说的“代沟”问题。“代沟”就是指老一代拥有一套价值准则、行为规范、生活方式,而新一代人随着社会的变化,掌握的是一套新的价值准则、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那么,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之间便有了差距、隔阂、矛盾和冲突。现在,由于社会变化节奏加快,过去的代与代之间的代沟已经移到了一代人的内心上。现代人原来已经适应了一套东西,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又接受了一套新的东西,可原有的一套旧的东西又没有去除,那么这种代沟是教师必须超越的,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不可逾越的屏障,且教师需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以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

(三)现代人的生活从被动走向主动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实际上人们每时每刻都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但是在发展水平不高的社会里,人类的力量很渺小,掌握和改变自然、社会、人生的力量很弱,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在现代社会里,人的主动性越来越强,人可以改造自然、社会、自身,即人控制周围环境乃至于控制自己的力量越来越强大。现代生活的这种变化势必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主动实现自身的成长,以适应现代生活,从被动走向主动。

实现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有很多种途径,总的来说,“阅读”能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教学反思”能挖掘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度;“校本培训”能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宽度;“科研”能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教育信息化”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支点;而“教师的自我管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

一、阅读——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

早在1835年,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中就指出教师首先要自我完善。“教师必须明确地认识到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决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去教育别人;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自我教育,才能诚心诚意地去教育学生。”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离不开读书。读书是教师提高自身教育专业素质的前提,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一)中国教师阅读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