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曼德拉的传奇人生
2857300000031

第31章 自由之路无坦途(3)

然而,非洲人国民大会不得不面对一个难堪的局面,自从南非当局解禁相关组织以来,黑人之间的内斗越来越严重。由于黑人之间支持的派系不同,非洲人国民大会的支持者与其他组织的支持者之间不断发生冲突,仅1990年下半年,因为冲突而伤亡的人数就达到7000多人,触目惊心。

尽管各组织之间积极协商,呼吁支持者冷静、克制,但冲突事件仍然屡禁不止。面对这一事件,当局处理冲突的方式有待改进,很多时候正是由于警察的突然介入,导致冲突扩大化。

经过非洲人国民大会相关人员的走访调查,发现这是政府的一个阴谋——利用黑人之间的争斗,削弱、限制非洲人国民大会的发展。

为了减少冲突事件,揭露政府的阴谋,曼德拉要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以尽早解决黑人之间的冲突问题。其中,曼德拉提出禁止在公共集会游行中携带武器,追究参与暴力冲突、枪杀黑人群众的警察的法律责任等要求。

很快,政府对非洲人国民大会的要求作出回应,并宣布十条反暴行动计划。其中包括警察在处理冲突中不得随便使用枪支、加强警方人力物力等。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冲突事件不断减少。

民主南非大会

1991年12月,德克勒克总统宣布,根据非洲人国民大会与政府代表的谈判约定,关于制定新宪法的谈判将于12月20日至21日举行。

经过充分论证和反复磋商,南非各民族的19个党派于1991年12月20日组成民主南非大会,简称科德萨,正式开始制宪谈判。

12月20日,民主南非大会在约翰内斯堡召开,这标志着南非和平进程进入实质性的制定宪法谈判阶段。

经过与会代表的激烈较量,最终达成一致,各方一致同意成立5个工作小组,就各自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谈判。根据制定的方针,这5个工作小组各自分配任务,主要有:负责营造自由的政治气氛、负责制定制宪原则、负责过渡时期的安排、负责处理黑人家园问题和负责监督其他4个工作小组的进展情况。

经过紧张的准备和筹划,这5个工作小组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就与会的各种问题达成协议,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与会的积极成果标志着南非已经处于政治过渡阶段。

1992年1月,曼德拉提出1992年实现南非制宪议会民主选举。只是,他的这一提议没有获得允许。德克勒克的行事风格一向很谨慎,他决定在1994年以前不会举行公民投票。

政治方面的事情,很多时候都让人捉摸不透。

1992年2月20日,德克勒克总统在议会上突然宣布3月17日举行白人公民投票活动,投票的内容是:你是否支持总统进行的旨在通过谈判制定一部新宪法的改革?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准备一场公民投票,这有点政治赌博的意味。然而,面对以曼德拉为首的非洲人国民大会的压力、政府内部其他派别的压力,德克勒克不得不铤而走险。

很明显,德克勒克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次投票,得到更多的总统权力,以此证明他的地位并未削弱。

投票的过程虽有波折,但总体顺利。投票时间定在3月17日7点至19点。一大早,投票站前面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种现象在南非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尽管此时是夏天,天气炎热,但热情参与的白人们冒着高温排着长队等着投上自己神圣的一票。包括德克勒克总统、曼德拉在内的很多人都对选民的热情感到惊讶。

投票结束后,投票委员会开始了紧张的统计。当投票的结果出炉后,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首先,投票人数前所未有地多,在南非大约有500万白人,有投票资格的白人公民有320万,参加投票的人数超过280万,占公民总数的87%。

其次,投赞成票的人特别多。投票前,很多新闻媒介、社会力量,甚至是总统本人,都未料到能够得到超过69%的支持率。

结果已经很明显,大部分白人对德克勒克总统的改革持赞成态度。曼德拉随后向德克勒克表示祝贺。

黎明前的黑暗

5月16日,根据前期协商,民主南非大会召开了第二次会议。与会的各方在武装力量、黑人家园、财政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然而,在主要问题上出现僵局——制宪机制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各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分歧,国民党主张制宪机构设立上下两院,与会各方平摊上院席位,拥有制宪、修宪和批准宪法的权力,而且对大选产生的下院有否决权。而非洲人国民大会则主张一院制,拒绝两院制尤其是上院对下院的否决权。

在后期的谈判过程中,曼德拉表示,非洲人国民大会可在票数问题上作出让步,但政府得寸进尺,在涉及有关地方政府的条款时加大了中央的决定权。这种谈判态度引起曼德拉的反对,最终发生争执,谈判不欢而散。

6月17日夜晚,平静的约翰内斯堡的博伊帕通镇,突然出现一伙来历不明的人,他们手持利器,见人便砍,一时间血肉横飞,无辜的路人惨遭杀害。

据报道,在短短两个小时内,有48人被残杀,其中大部分是无力抵抗的妇女和儿童。

惨案发生后,曼德拉强烈要求政府和国际社会调查这起恶劣事件。关于这起恶意案件的始作俑者,很多人认为是德克勒克及其政府所为,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证明这一点。为表明立场,非洲人国民大会先是宣布中止谈判,继而退出民主南非大会。

当然,中止谈判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几天之后,曼德拉给德克勒克写了一封信,重申非洲人国民大会的立场,希望通过谈判解决目前危机,同时呼吁政府当局采取真诚态度,打破僵局。

德克勒克总统接到这封信后,表示愿意通过谈判解决危机,并决定于7月4日前作出答复。与此同时,政府开始着手调查凶案、捉拿凶手,经过秘密调查,逮捕了几十名与屠杀事件有关的嫌疑犯。

9月26日,曼德拉与德克勒克进行谈判,并达成一致意见。当局接受非洲人国民大会提出的三项条件,150名政治犯在11月全部释放,双方还就制宪机构以及新宪法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然而,恰在此时,长久以来的黑人之间的暴力冲突问题的调查结果出来了,大量的证据显示,冲突事件的发生与警察的行为有很大关系。在此之前,政府曾多次保证,减少并控制暴力冲突。

这一调查结果直接揭开政府的虚伪面具,德克勒克总统的谈判信誉和改革形象又一次遭到损坏。为重新树立形象,德克勒克总统将25名高级军官解职,其中包括6名将军。

曼德拉的“包袱”

人无完人,曼德拉同样如此。

经过一连串的事件,曼德拉出狱后带来的崇拜和光环渐渐在群众中散去。非洲人国民大会的一些成员开始对曼德拉的领导作风和实际行为提出质疑。在这些方面,曼德拉表现得明显与形势不合拍,甚至像一个年迈的老人一样。有很多人担心,曼德拉在具体的谈判过程中,为了达成协议不再坚守立场,或是为了赢得政府的支持而放弃一些非洲人国民大会的原则。尤其是在对待温妮的一些事情方面,更让人质疑。

1991年5月,因为涉嫌一宗绑架案,温妮被判处6年监禁。尽管被保释出狱,免于牢狱之苦,但她从此声名狼藉。非洲人国民大会的领导层,碍于曼德拉的面子,一直未对她进行内部处罚,让她依旧任社会福利部长一职。

在后来的非洲人国民大会内部的选举中,温妮落选了。根据规定,她不能再担任社会福利部长一职。可是,此时的曼德拉刚结束28年的监狱生活,还处于极高崇拜的光环之中——他利用自己的威信和影响力,将温妮重新安置在这一职位。

这种明显违反规定的行为让一些非洲人国民大会的领导人非常担心,他们担心曼德拉会迷失自己,变得骄横,毁掉自己辛苦建立的光辉形象。为避免这一切的发生,应该及早摊牌。1992年4月,当初曾为温妮出庭辩护的证人再次招供,声称当时为了保护温妮而向法庭撒了谎,经过报道后,温妮的声誉再次遭到沉重打击。

不可否认,温妮的所作所为已经成为非洲人国民大会和曼德拉本人的包袱。经过慎重考虑,曼德拉于1992年5月作出了痛苦但明智的决定,宣布与温妮分居。很快,温妮失去了她的社会福利部长一职。

在随后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曼德拉心情沉重地说了一句话:“诸位,我希望你们能理解我正在经受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