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像他们那样——感恩·责任·忠诚
28564700000025

第25章 忠君忠国,流芳百世(5)

“是,我是叫江竹筠,不过我那个筠,是竹字头下面加一个平均地权的筠,你们不要弄错了。”就这样,经江姐这么一改,竟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叱咤风云的千古英名。在狱中,特务头子徐远举知道她是川东临时工委联络员、川东地委委员,对川东云阳、奉节、巫溪、巫山等县党组织和游击队的情况十分了解,便想从她那里得到消息。于是,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徐远举及其手下日夜不停地审问江姐。他们用夹手指、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等酷刑折磨她,但江姐毫不屈服。特务头子沈养斋亲自出马,他下令将一根根的竹签,从江姐的手指尖钉进去,每钉进一根竹签,就用冷水把痛晕的江姐泼醒,然后再钉。面对残酷的敌人,江姐咬紧牙关,毫不畏惧:“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残忍的手段用完了,江姐胜利了。她手上滴着鲜血,脚上戴着铁镣,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艰难而又坚定地朝女牢走去……渣滓洞十六间男牢房和两间女牢房内的二百多名狱友,见江姐每天遭受折磨,对她既牵挂,又钦佩。他们集体创作了一首《灵魂颂》,赠给了江姐。《灵魂颂》中写道:“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1949年,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狱友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虽然不知道国旗的图案,她们仍然含着眼泪,商议绣制这面代表着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可能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1949年11月14日,江姐与其他三十名狱友被敌人带到荒无人烟的山坡。特务们事先已在集中营内的一个废墟上挖好了大坑,准备了镪水,企图毁尸灭迹。

江姐明白自己即将为革命献身,于是她将千言万语凝聚成两句响亮的口号:“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同行的狱友也振臂高呼,激昂的口号响彻云霄。刽子手们不知所措,还没等江姐他们到达预定的刑场,就射出了罪恶的子弹。中华民族的优秀女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姐和其他革命战士都倒在了血泊中。江姐牺牲了,但她那钢铁般的意志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她的精神、她的人格和她的事迹将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粉身碎骨我不怕——董存瑞

1948年,董存瑞所在的部队准备攻打热河的隆化城。敌人在隆化城周围修建了许多碉堡,他们躲在碉堡里向外扫射,使我们的部队无法前进。只有炸掉这些“拦路虎”,部队才能继续前进。经过深思熟虑后,连长决定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爆破组,并由董存瑞负责。连长命令他们炸掉位于隆化中学北边火力异常凶猛的四个炮楼和五个碉堡。董存瑞代表大家表了决心:“我们就是死后化为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我军的机枪像一阵飓风突然刮起,作为“开路先锋”的爆破组就在这股火力的掩护下出动了。董存瑞夹起炸药包,一挥手,就向前冲了出去。战友郅顺义和其他几个战士也紧跟着冲了出去。接近碉堡的时候,敌人的火力集中在了董存瑞的身上。他趴在地上,斜着眼睛望了一下,四周被子弹打得尘土飞扬。敌人见他卧着不动,还以为他死了。就在这一刹那,他向郅顺义猛一挥手,郅顺义就立刻领会了,接连投出两颗手榴弹。刚听到响声,董存瑞就从烟雾里冲了上去。他冲到碉堡跟前,敌人的机枪又响了起来,他机警地伏在两个枪洞的中间。接着,他迅速地把炸药包放在碉堡上,拉响了导火线,随即翻身滚了下来。只听见一声巨响,一股黑烟冲向天空,第一个碉堡被炸飞了。董存瑞被爆炸声震得头脑发昏,耳朵里嗡嗡作响。这时,战友孙有德也把第三个碉堡炸掉了。三声巨响之后,我军的号兵站在小丘上,在烟雾中吹起了冲锋号。嘹亮的号声响彻云霄,敌人见势不妙,仓皇逃走了。这时,一面红旗摇了起来,连长带着队伍勇敢地冲了上去。就在战士们离隆化中学越来越近的时候,敌人的机枪突然像狂风暴雨般扫射过来。这突如其来的火力把战士们压在一座小土坡下面,根本冲不出去。经过仔细观察,战士们发现,那些子弹是从桥上射过来的。那座桥建在隆化中学围墙外的干河上,桥的两边都有围墙,顶上还有盖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坚固的碉堡。

现在,这座桥形碉堡成了我军最大的阻碍。连长瞪着眼,果断地说:“二排去爆破!”一个战士夹着炸药包,勇敢地冲了上去。他在地上匍匐着前进,那些子弹在他周围跳动。他丝毫没有停留,专心地往前爬。忽然,他的头重重地趴在了地上,挣扎了一下,然后就一动也不动了。“连长,我去!”爆破手李振德喊着。

连长沉默了一下,咬着牙点了点头。李振德向前滚去,他在地上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地爬行,他用这种方法迷惑敌人,巧妙地前进了几十米。但是,密集的子弹还是打中了他,他也趴下了。战士们都屏住呼吸,焦急地注视着他。就在这时,他突然又挣扎着向前爬去。为了尽快接近那个碉堡,他径直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他的身体抖得非常厉害,力量也快用尽了。离碉堡只有十米左右了,他继续挣扎着,用左手把自己的上身支撑起来,准备用右手把手榴弹投出去。这时,几颗子弹打中了他身上的炸药。“轰隆”一声,李振德牺牲了,碉堡上的机枪也不响了。见此情景,土丘下的战士们一跃而起,怒吼着冲了上去。突然,碉堡里又吐出了火舌,战士们还是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去,很多人还没有到达碉堡,就被敌人的机枪射倒了。其他人都不得不退回到了土丘下。

连长把嘴唇都咬出了血,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想不出任何好的办法。这时,董存瑞主动请缨:“连长,我去炸掉它!”连长望着他,摇了摇头说:“我派别的同志去。”

董存瑞不解地问:“为什么?”“你一连炸掉了好几个碉堡,先歇一会儿!”连长严肃地说。这时,团部来了紧急的命令:“友军已从东南角突进了中学,但在院中被阻,你们必须在十五分钟内,从东北角插进中学,支援友军,全团马上就要进行总攻了!”董存瑞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为了友军,为了胜利,就算是刀山他也要爬过去。他紧握着拳头,用坚定的目光望着连长,说:

“隆化没有解放,我军爆破任务就没有完成,连长,让我去吧!”连长爬过来,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董存瑞立刻感到一股热血在他的身上沸腾了起来。连长轻轻地说:“小心点!”“连长,我去掩护他爆破!”董存瑞的战友郅顺义向连长请求道。他有自己的打算:假如董存瑞没有完成任务,他可以继续完成任务。连长答应了。“同志们,扔手榴弹!”董存瑞呼喊着,他夹起炸药包,纵身一跳,从手榴弹的烟雾中冲了出去。郅顺义带着手榴弹,也在同一时刻跳了出去。董存瑞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扫射得更紧时,他就伏在那里不动。这样一来,子弹扬起的烟雾便很好地掩护了他。就在敌人转移射击目标的一刹那,他迅速地爬行了好几米。敌人的机枪又朝着他射过来,子弹打中了他的腿。他不顾疼痛,咬着牙继续朝碉堡爬去。敌人的子弹像雨点般落下来,董存瑞的周围立刻尘土飞扬,他仅仅靠着一点凹地,暂时隐蔽了自己的身体。那个碉堡离他虽然不到四十米,但这时每寸土地都落下了密集的子弹,就是鸟儿也飞不过去,更何况是人呢!董存瑞知道,硬闯是不行的,必须用智慧来寻找出路。他对郅顺义喊道:

“扔手榴弹,让我冲上去!”手榴弹在敌人的碉堡前炸开了花。董存瑞乘着黑烟跳进了干河,郅顺义也顺势跳进了干河前面的壕沟。这时,碉堡上的敌人已经无法打到董存瑞了,因为他已经钻到了碉堡的底下。这座建在干河上的桥形碉堡,离河床有一人多高。它非常坚固,手榴弹摧毁不了它,机枪也打不透它。敌人倚仗着这点优势,做着垂死的挣扎。董存瑞两次把炸药包放在桥沿上,却都滑了下来。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碉堡。他急得四下打量,想找一根木头做支架,却没有发现任何可以支撑的东西。眼看着进攻的战士们一个个倒在敌人的枪口下,董存瑞露出了坚毅的目光。他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毅然拉开了导火线。他用尽全身力气,喊道:“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随着火光一闪,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战士们一跃而起,冲进烟雾,扑向敌人。红旗在隆化中学升起来了,残余的敌人投降了,隆化解放了。师长带领战友们来到桥形碉堡前,脱下帽子,默默地向董存瑞致敬!

1948年5月25日,人民会永远铭记这个特殊的日子。在这一天,英雄董存瑞用他的生命擎起了人民解放的大旗!东北人民解放军为了表彰董存瑞的英雄事迹,追认他为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后来,隆化中学也改为存瑞中学,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战士。他的事迹永远流传了下来。朱德亲自为他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志愿军勇士——黄继光

1949年冬,不到20岁的黄继光第一批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农会,后来又当了亡民兵。不久,抗美援朝战争拉开了帷幕,1951年3月20日黄继光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1951年7月,参加完短期军训的黄继光便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来到了朝鲜前线。由于缺乏实战经验,他被分配到连部当通讯员。

他除了干好通讯员的工作,还经常向老战士们学习手榴弹、手雷、自动步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他肯吃苦,肯动脑筋,不久,就能熟练地使用各种武器了。

黄继光在新兵中表现突出,连长很欣赏他。恰好,连里要进行一次攻防演习,连长便想借机考察一下这个一心想杀敌立功的通讯员。演习安排在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黄继光的任务是传达命令。“黄继光!”“到!”一声响亮干脆的回答。

“立即去三排传达命令,实施向敌人侧后迂回战术,强攻敌人阵地,十五分钟拿下山头!”“是!”黄继光流利地复述完连长的命令,转身弯腰向三排方向跑去。只见他一会儿疾跑,一会儿隐蔽,在开阔地带利用仅有的几棵马尾松作掩护匍匐前进,动作十分麻利。到了一条小河跟前,黄继光突然停住了。河上还有一座小桥,黄继光看看河水,又看看小桥,决定从小桥上过去。可是还未到桥头,他又停下了脚步。他想起来,如果是实战,这座小桥肯定是最显眼的目标,要不被炸掉,要不被敌人的火力封锁。于是他果断地下了河,把枪支弹药高高地举过头顶,在水里小心地朝前走。很快,他就向三排传达完了命令,顺着原路跑了回来。回到原地,黄继光却发现连长所在的指挥所找不到了,他四下张望,经过迅速而周密的思考分析,准确判断出了新的指挥所的位置。

等他简洁有力地向连长汇报完任务的完成情况,连长拍了拍他的肩膀,夸奖道:“好样的!”随后又详细地指出了他在行动中的一些不足。黄继光听了连长的总结,下定决心,以后要更加努力地训练,多向老兵请教经验,自己也要多思考多总结。

1952年2月,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到了五圣山前的“78l”高地。黄继光本以为数月的艰苦训练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他多么盼望着真枪实弹地打一仗啊,远在家乡的母亲可还在等着他的捷报呢。可是,领导却安排他跟副指导员吴保生一起随后勤部队转移到五圣山后面去。黄继光沉不住气了,他找到副指导员主动请战。副指导员耐心地向他讲解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说部队就像一块手表,而战士就像一颗颗小螺丝钉,每一颗螺丝钉都很重要,少了哪一颗,手表都无法运转。黄继光这才安下心来,决定踏踏实实做好“螺丝钉”。他对工作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在认真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后,还经常帮助其他战友做事。在后勤这个看似平凡的岗位上他同样做得很出色,其间还荣立了一次三等功。在大家的一致推荐下,他还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