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别太把男人当回事
28559000000019

第19章 幸福是一种感觉(2)

几年后惠惠的娘去世,惠惠悲痛欲绝昏过去数次,但泪水依旧没当着众人的面流过。朋友们劝她:痛痛快快哭一场吧,那样会好受些。惠惠不点头也不摇头,听完了依旧不哭。

这些年各自都忙,见面很少。电话中惠惠总是主动通报:“我还是一个人,还是不哭……”说着她咯咯地笑,我听了就有点儿不是滋味,鼻子酸酸的,有一回忍不住劝她:“女人,还是别忘了哭泣。”她好一会儿才缓缓地回答:“其实,我也想哭。”

现在,惠惠终于哭了。她说在打电话之前,她流了半碗眼泪。起因很简单:她的邻居生了个孩子,刚满月。那天孩子睡了,当妈的估摸着孩子暂时不会醒,便锁了门去买菜。岂料她前脚走跟着孩子便醒过来,哭得惊天动地。惠惠又是敲门又是报警弄得大汗淋漓,两个民警火速赶到撬开门冲将进去,一把抱起孩子,哭声戛然而止,孩子冲着满屋子人咧嘴一笑。惠惠不由得泪水盈眶。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这才叫生活!

回到家惠惠泪如泉涌。哭够了她才想起跟我打电话,告诉我哭过的感觉真好。她说她想嫁人了,想当母亲了,叫我等着吃喜糖……末了惠惠很富有哲学味地感叹:女人哪,不管多忙,不管多累,不管多烦,不管多乐,都别忘了哭泣。

不知足者常乐

人人都说:知足者常乐。我常常想找到达句话的根源何在,却一直未能如愿以偿。

我曾经非常相信这句话,也渴望享受一番知足之乐。比如推荐工农兵上大学那阵,我自知经不起祖宗三代的调查,便连名也不报,自以为已算是个小知识分子,余下的主要任务是刻苦改造世界观,大学读不读也就罢了。这么一来,心里还真平静了一段时间。还有一回,不知怎么爱美之心大发,竟悄悄和几位女友一起去照化妆相,然而尽管表情严肃、目不斜视,还是被批得体无完肤。从此便“知足”于“三分长相”,不再作“七分妆扮”的梦想……

知足是知足了,却并不怎么乐得起来。大学上不了,业大课本总忍不住弄了来翻翻;那张惹事生非的化妆相还是藏在了箱底;萝卜干下饭吃过多次,窃以为还是山珍海味可口;绿农蓝裤穿过不少,却仍旧喜欢看孔雀开屏……

古往今来,多少人信奉着“知足常乐”。住茅草房,认了,休提高楼大厦;粗茶淡饭,认了,不想鸡鸭鱼肉;包办婚姻,认了,哪管他爱情不爱情;受苦受难,也认了,但求来世转个好运……一年年一代代,好多人就这么打发岁月,安排人生,平衡心理。

人们也许不知道,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人们,往往不止是知足,简直就是“老子天下第一”了。幸亏总有人拼死突围,寻觅广阔光明的天地。他们跳出了个人的圈子,将个人的不知足融汇于整个人类的不知足之中,代表着人类要开拓要向前的进取思想,去唤醒因长期知足而变得麻木迟钝的人们。这种不知足产生的能量是难以估计的。蔡伦不知足,摒弃竹简造出纸来;哥伦布不知足,硬是从茫茫大海中觅得一块新大陆;爱因斯坦不知足,才有了可以长期受用的“相对论”。如今活跃在我国各条战线上的改革者、建设者,也正是由于不知足而奋起的。中国女排若以一次世界冠军为足,就不可能有“四连冠”、“五连冠”的殊荣;白云山制药厂若以完成任务为足,则没有今天家大业大贡献大的局面。于是,一批又一批不知足者,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列,成为新浪潮的弄潮儿。

坐井观天的青蛙,一旦爬上井台,发现桃红柳绿,天大地广的大千世界,那种暂时的、可悲的知足感就会被击得粉碎。于是向稻田进发,下水塘旅行,直至荣获捉害虫冠军称号。这正是以不知足开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不断享受到其中的乐趣。

如今越来越多的小人物也开始不知足了,这是好现象。初出茅庐的青年人,敢于自荐当厂长;高中毕业的大姑娘,自筹资金去经商;离休退休的大爷大娘,也上大学、跳交际舞;人到中年的知识分子,抛开“万事忧”的惆怅,攻下一道道难关……人们在不断完善自我,充分体现人生的价值。

若是有更多不知足者崛起,则中国幸甚。

不知足者,常乐也。

樱樱的鞋

女友樱樱对鞋的选择极其严格,从质地到款式到颜色到牌子,无不仔细考究。她的家里有专职鞋柜三个,分门别类放着她的上百双靓鞋,其中又以皮鞋为主。

樱樱穿鞋又以穿皮鞋最为挑剔,她得意地说她把穿皮鞋作为一门艺术。不仅讲究外形,而且注重感觉。“感觉最重要,”她翘起脚对我说:“穿着一定要舒适透气利于行。”她的脚也确实争气,脚型好,脚背高,一绷一个直,许多普普通通的鞋穿在她脚上都好看有型。走起路来一阵风,还带响。

对于我等不甚讲究,穿着双新鞋就喜滋滋满街乱跑,樱樱自然很有些不屑,便时时教导我们,要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算是免费培训了我们,从此穿起鞋(特别是皮鞋)来,也就多少有些往艺术那儿靠。

但那天樱樱突然哭着跑来诉苦,说她的先生如何脾气贼臭如何不讲道德如何夜半不归。我说,哎呀,平时不是挺般配挺恩爱吗?怎么说闹就闹成这样?樱樱哽咽道:那全是表面现象。都好几年了,就这么貌合神离。怕人笑话,总不肯说,死要面子活受罪。

我一时低头无言。忽地看见樱樱脚上的白皮鞋,心里有些亮堂,便叫她不妨把穿鞋的艺术运用到婚姻上去。不管旁人看着怎么好,以自己的感觉为准。樱樱却连连摇头,说是婚姻这双鞋不合脚也得穿下去,她认了。

后来看见樱樱,还是穿着盖世靓鞋。只是不提婚姻那双鞋如何,脸上有掩不住的憔悴。

让心海藏个小秘密

一个人活在世上这么些年,难免有几件羞于启齿、不便于启齿或无须启齿的小秘密放在心里封存,轻易不愿拿出来。偶尔翻出来回味,细细咀嚼,清香淡雅,甜蜜苦涩,忧郁哀愁……什么滋味都有。末了还是收拾好,重新放进记忆深处,照样过日子,对身边至亲至爱的人也不一定诉说。任它自生自灭,不妨碍他人,不耽误大事。我想,隐私这东西不过如此而已。

说起来,“隐私”这词儿是不大中听,远没有“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无私无畏”叫得响,尤其在早些年,号称私字一闪念都不能放过,又如何容得下隐讳的私事、私情、私心等等呢?但即便如此,隐私也依然存在。只是人们得小心翼翼地护住那点儿可怜的隐私,弄不好隐私成了“新闻”,被加油添醋、无限扩大,满世界都知道。当事人有嘴说不清,干着急,因此而受冤受屈想不开一死了之也是有的。

照我看,隐私不是阴谋诡计,不是藏污纳垢,也不是狡猾的洪水猛兽。比如:少年时曾对一个异性同学生出爱慕之心,接连几个月心神不定,终于写了平生第一封情书:或是读大学时有过一段难舍难分的师生恋,直到毕业才分手,从此天各一方;也许某次漫长、寂寞的旅途中遇到了一位风度翩翩、谈吐不俗的陌生男子,告别时竟觉得莫名的惆怅;要么是工作中鬼使神差爱上了才华横溢、已是有妇之夫的同事,好不容易才挣扎出感情的漩涡……种种事情过去了却没有消失,都会在心里留下痕迹、留下创伤、留下教训,或是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和深深的眷念。这样的小秘密纯属个人私事,大可不必现身说法,向天下人宣告。人生路上坦途少坎坷多,曲里拐弯,登高爬低是常事,泥潭、陷阱和沼泽地也难保不遇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隐私这类无伤大雅的小秘密,让它朦朦胧胧存在心里也不失为一景,世人尽可以宽容一些,何苦如临大敌,明察暗访,非要闹出个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然后置隐私于死地呢!

有人说即使允许有隐私权,夫妻间也不适用。如果连同床共寝的伴侣都是人心隔肚皮,藏着掖着,还有什么真情可言!这话听起来挺理直气壮,其实保留隐私权并不影响爱人之间的真诚相待、两情相悦。况且有些事但说无妨,不说或许更好,既是隐私权在手,开不开口说出来就要由隐私的主人来决定了。

再美满的夫妻也应该是两个相交的圆,既有共同的天地,又能体现个人的意愿,这才是真相知真潇洒。倘若成了同心圆,看似高度一致,实则重叠相交,总有一方是没了自我的,一辈子只说“我随你”,脑子不用想事也没有个性,岂不跟没活过差不多。

有一点儿隐私不要紧,只是不要发酵膨胀沤出心病来,最好能自我保存,自我化解,自我消失。平时占据心海一角,平静无大波。若是口里说这不过隐私罢了,实际上却充塞心胸、耿耿于怀,怨天尤人,难以终日,便是超出了隐私的范围。至于把那等伤人利己、抢劫越货的勾当也视作隐私,就纯粹是搅浑水别有图谋了。

我心里也时时有些隐私的。旧的消失了又有新的出现。当然不会四处张扬,却也不独自埋藏,常常跟几个知己倒个痛快,再往心里放。信得过的朋友不单是听众,还是评论家、参谋长,又发议论又出主意,断不会胡乱公开。结果隐私还是自己的,不过从友情中得了慰藉,长了知识,心里也不再憋得慌。

至于别人的隐私,我可不去打听。好友向我袒露秘密,我也绝无传播义务。有那个闲工夫去多管闲事,真不如看看书、听听歌、写写文章赚点稿费。人活一世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瞬间,要干的事实在太多,精力又十分有限,怎能不分个主次白白耗去时间。有人闲来无事专爱刺探他人隐私,然后不辞劳苦广为宣传,且年年月月乐此不疲,给人添乱讨人嫌且不提,就是他自己,费时费力做不讨好的事,反耽搁了自个儿走求知、经商、发财、进取的正道,也真划不来。

不知道有没有人从不曾有过一丁点儿隐私,真要能那样固然坦诚、透明到家了,但人生又似乎少了点波折和情趣。而且本该成为隐私的东西大曝光于天下,只怕有人窃喜、有人利用、有人趁机陷害,到头来弊多利少。所以我说倒不如珍惜自己和别人的隐私权,让心海中除了这隐秘的一角之外,都荡漾着晶莹闪亮的碧波……

把快乐写在脸上

君子似乎天生一张笑脸。见人总是甜甜地笑,好像心里有天大的快乐,怎么也藏不住,非得写在脸上。

我跟君子不熟,偶然相见,面对她一脸真诚的快乐,自然也跟着乐起来。有人说,快乐是会“传染”的,这话不由你不信。

后来我才知道,君子有足够的理由愁眉苦脸不快乐。她从小没了娘,跟着爹在乡下饥一顿饱一顿地过日子。好不容易读完中专,在城里有了工作,成了家,爹又中风瘫痪了,躺在床上靠人侍候。君子的先生偏偏是跑推销的,一个月没多少天在家,老的小的吃的喝的,全靠君子一个人操持。但君子不喜欢四处诉苦,她请了个保姆照顾老爹,把孩子往幼儿园一送,照样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周末假日是她最忙的时候,她居然还能腾出空来,把老爹背到楼下见见阳光,顺带让孩子坐在草地上画画。

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君子绝对是于干净净整整齐齐,再加上满脸笑意,给人的感觉是整一个快乐女子。有一回我问她:“挺难吧?”她立即明白了,说:“还好。多少人比我还难呢,不都过来了吗?只要这样一想,心里就平静了。”在君子的生活中,的确没有什么特别快乐的事,更谈不上大喜狂喜,但她那份愉悦是实实在在,沁入心底的。她觉得日子跟过去比好多了:爹的病虽难治愈,但能得到及时治疗,有所好转,就足以让人欣慰;孩子眼看着一天天长大,活泼健康,也令人开心;夫妻俩虽说聚少离多,却因为有彼此的牵挂而倍添温馨和乐趣;自己呢,虽然是累一点忙一点,但过得充实;尤其是她能把不算高的收入安排得妥妥帖帖,略有节余,不仅全家称赞,她自己也很有满足感。这么一来,快乐就自自然然地写在了她的脸上。

让君子想不到的是,她的快乐还给地带来了意外的收获。那便是朋友和友谊。亲朋好友、街坊邻里都喜欢这个快乐女子。人们见了她,往往不自觉地受到感染,也把快乐写在脸上,公布于众。

有些女人正好相反,原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却硬是一脸苦相,非要把自己弄成个祥林嫂第二不可。如果谁动了恻隐之心,听她滔滔不绝说来,到头来就会发现:不过如此!不外乎是每个人都曾遇到过的小波折小矛盾,到了这种人眼里便成了不可逾越的高山大海。还有些人备受生活的厚爱,按理说该快乐得要死要活,却从来没有个笑模样,冷冰冰地拒人于千里之外。仿佛只要露了点快乐在脸上,那份快乐就会从此消失殆尽,尽数落到他人手中。

殊不知,快乐这东西十分神奇。只要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它便具有生生不息、繁衍滋长的能力。快乐之花开在他的脸上,快乐的种子可以播种在我和你的心田、当然,这片心田须具备适合于快乐生长的土壤。

想过情人节

在我很可以把情人节过得热闹纷繁的年龄,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情人节”。那时中国传统的正月十五虽有东方情人节的意思,我们过起来却只是吃吃元宵罢了,并不敢奢望“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一类浪漫情节,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勇气,也不大足的。

说句不大谦虚的话,当时我也算是纯真可人的姑娘,也不乏男同胞喜爱,但偶尔收到的礼物多是笔记本、小手巾,从没有人送花儿什么的示爱物。好在众人彼此彼此,也就安然了。

这些年新节日多了起来,有的不过变个法子海吃一顿,似乎没多大意思。但从西方传来的情人节却很让人心动。你想想那摇曳的烛光,那飘香的玫瑰,那并肩挽手的对对情侣,那花前月下的绵绵情话,构成了一幅幅多么温馨美丽的爱情图画。谁见了不巴巴地希望自己也成为画中人呢!

我认识的一位女士,她先生在香港工作。不管多忙,情人节他是必定回广州的。前年情人节那天他坐直通车归来,事先叫夫人接车。车站广场人山人海,他夫人正翘首张望,突然有一束硕大无比的玫瑰花出现在人海之上。也许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夫人认定举起那束花的是自己的先生,便直朝那束花挤过去。果然,他俩相会在那束鲜艳欲滴的玫瑰花下。他俩什么也没说相拥着走出车站。无数羡慕的眼光久久地追随着那束红玫瑰。

我于是也在内心深处渴盼一束红玫瑰,也想过那个一年一度的情人节。儿子不知怎么像是看透了我的心思,去年情人节前夕竟然提醒他爸爸买一束玫瑰花作为礼物。我先生听了不以为然,很中国化地表示宁愿更实际些做一桌美味佳肴,全家人高高兴兴吃个痛快。我想想先生也说得有理,就自动放弃了接受献花的想法。

情人节那天我像平常一样走进家门,想不到迎面的桌子上竟有一朵红玫瑰向我灿烂地笑。儿子出其不意地跳到我跟前,满脸正经地告诉我,这朵花是他代爸爸送给我的。因为好菜要吃,鲜花也要送。

不瞒你们说,那是我见到过的最美的一朵玫瑰花。从此后,叫我怎能不想过情人节!

秋夜如水

那是一个深秋的晚上。起风了,凉飕飕地让人感到十分舒服。广州的秋天是最可爱的。

我因家中装修,一批书籍(其中包括我的拙作散文集)无处安身,便向一位独居的女友求助。女友痛快得很,叫我下了班就送过去,她帮着搬运,条件是她有权把中意的书留下来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