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诗词精典
2855700000005

第5章 楚辞精典诗文欣赏(2)

《离骚》中的自我形象又具有深刻内在的人性因素。他逼真的再现了实际生活中诗人坎坷困顿的悲剧命运。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的追求构成了屈原人性因素的主要内容。他是与黑暗势力坚决斗争的无畏勇士,又是孤高不群、桀骜不驯、坚持节操、不同流俗的人格典范,更是一个恪守志节、视死如归,以生命殉理想的志士。其神性因素只是他自我形象的表层特征,是为表现他对理想的热烈追求服务的。

《离骚》想象丰富,比兴奇特,文辞华丽,语言优雅,句式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全诗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色彩。

东君--《九歌》

读前须知

这首诗见于《九歌》,是祭祀太阳神的乐歌。诗中的太阳神既有从容潇洒、威武雄壮的气概,又具有与楚国人相同的憎恶秦国的思想感情,是一个具有浓厚人情味的神灵形象。

原文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①。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②。

縆瑟兮交鼓,箫锺兮瑶簴③。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④。

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⑤。

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蔽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沦降⑥,援北斗兮酌桂浆。

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注释

①扶桑:神话中的树名,日出前、日落后所栖。暾(tūn):日出光明之貌,此指太阳。②憺:安。③縆(ɡēnɡ)瑟:急张瑟舷。交鼓,相对击鼓。萧:""的假借字,击。瑶,"摇"的假借字。簴(jù):悬挂钟、磬的木架。④篪:古代竹制乐器。灵保:降神之巫。⑤翾(xuān):小飞轻扬之貌。翠:翠鸟。曾。通"",举起翅膀。展诗:展开诗章来唱。会舞:合舞。⑥弧(hú):木弓。这里指天上的弧星。反:返身。沦降:散坠。此指以矢射天狼星,使之降坠。

赏读

传说中,东君--太阳神居住于东方"晹谷",栖息在数千丈高的神树"扶桑"上。出巡时,便驾上六龙,乘坐雷车,冲天而起。

诗的前四句是巫者启程迎日的歌唱。扮东君的巫者,在黎明时骑着马安稳的走在邀日神的路上。从"驾龙辀兮乘雷"至"观者憺兮忘归"是对日神出行豪迈场面和他的微妙心理的描写。他在对自己壮观的出行感到自豪的同时,升到天空之后又留恋起自己的居室,不愿出巡,却又被祭坛的声色所迷。使日神具有了浓厚的人情味,拉近了与世人的距离,他既是威武神异的,又是平易可亲的。从"縆瑟兮交鼓"到"灵之来兮蔽日",写人们吹管去弦迎接日神到来的情景。热闹非凡的场景,表明人们对日神到来的切盼之情,而日神终于到来,云霞与从属之神蔽日的描写,交侍了迎神的结果,又反衬出人们迎神的热烈情景。从"青云衣兮白霓裳"至篇未,写日神为民除害的豪壮之举。他向专主"侵掠"的罪恶之神--天狼发出挑战,而且一羽中的,大获全胜,他端起北斗开怀畅饮的行为描写,更表现出他豪壮的英雄本色。

这首诗中日神东君的形象既具有普通人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从容潇洒,神勇豪放的英雄气概。它杀死了属于"秦之分野"的天狼星,使日神东君具有了和楚国人同样的憎恶秦国人的感情。这首诗想象丰富,结构错落,而且具有曲折完整的情节。

国殇--《九歌》

读前须知

这首诗见于《九歌》,是一首祭祀为国牺牲的将士的诗。诗歌虽然叙写了一场失败的战争,却非常突出的表现了楚国将士勇猛威严的英雄气概。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对后世深有影响。

原文

操吴戈兮披犀甲①,车错毂兮短兵接②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③,左骖殪兮右刃伤④。

霾两轮兮絷四马⑤,援玉枹兮击鸣鼓⑥。

天时怼兮威灵怒⑦,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⑧。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⑨!

注释

①吴戈:吴地所产的戈。取其锋利。犀甲:犀甲:犀牛皮甲。②毂(ɡǔ):轮轴。③躐(liè):践踏。行:行列。④骖:车驾外侧的马。殪(yì):倒地而死。右:右骖。⑤霾:埋。絷(zhí):绊住。⑥玉枹(fú):玉饰的鼓槌。⑦怼:落。一作"坠"。⑧惩(chénɡ):悔恨。⑨魂魄毅:一作"子魂魄"。

赏读

楚国自楚怀王后期,曾与秦国多次交战,结果都是秦胜而楚败。虽然连遭败绩,可楚人复仇情绪却更加强烈。这首祭歌就反映了楚国将士同仇敌忾的情绪和忠勇的爱国精神。

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了战斗的激烈场面,将士英勇拼杀的情景。诗人先从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近景写起,然后展示出战争全景,通过描写敌人强大,来展示楚人的奋勇。接着利用局部特写,表明战争的失利,表现楚将的英勇无畏。最后又是对战后战场全景的描绘。诗的前半部分由分到总的两次描写,有声有色的表现出战场的悲壮惨烈。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场失败的战争,是楚国当时政治、军事形势的真实反映。诗的后半部分正面抒发对为国牺牲将士的歌颂之情。赞美他们慷慨出征,死而无悔,生命终结而精神不倒,可杀不可侮的高尚节操,诗人设想他们在死后也将成为鬼雄。

这首诗句式整齐,节奏铿锵有力。全诗全用白描手法,明白直露。它所采用的以敌人的强大反衬将士英勇的写法,常被后世人效法。

橘颂--《九章》

读前须知

这首诗见于《九章》。《九章》包括屈原《惜颂》、《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篇诗歌。除《橘颂》外,其它各篇均作于屈原被流放之后,反映被放逐后的生活,表现诗人对楚国腐朽的政治集团的抨击,和诗人对改革楚国政治的渴望。《桔颂》是咏物诗的肇始之作。诗人借对桔树品格的赞美,表现自己坚定的人生信仰和高尚的道德追求。

原文

后皇嘉树①,橘来服兮②。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一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③,圆果抟兮④。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⑤。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⑥。

苏世独立⑦,横而不流兮⑧。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原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⑨,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⑩,置以为像兮。

注释

①嘉:生。②服:习惯、适应。③曾:通"层"。剡(yán):锐利。④抟(tuán):东西揉成球形。此指桔果长得一团又一团。⑤姱:美。⑥廓:空寂。求:同"逑",匹偶。⑦苏:通"疏",疏远。⑧横:栏木。此喻矜持自束。流:放纵。⑨淑离:即"陆离",美好的样子。淫:过分。⑩伯夷:古代清高守节的贤人。置:同"植"。

赏读

《橘颂》一般认为是屈原早期的作品,是一首咏物言志的诗。依据《周礼·考工记》的说法,"橘生淮北为枳",橘树只适宜生长在南方,如被移植到淮北,那么它的果实就发生变异。这首诗通过对橘树美好品质的赞美,寄托诗人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追求。显现出诗人超拔不群的性格特征。

诗人笔下的橘树,既有外形之美,也有内在之美。在外形上,它有梗直而有文理的树干,有碧绿的叶,洁白的花和金黄的果,茂盛挺拔光艳绚烂。他的内质洁白,具有怀道立德的品性。外在美与内质美的结合,橘树成了一个美好而无丑态的形象。在对橘树进行直观描绘之后,诗人转入了橘树品格的进一步赞美,主要揭示橘树具有"苏世独立"和"深固难徙"这两个品质。橘树志向高远,不同流俗,扎根故土,谦虚谨慎,极少过失。诗人把橘树的自然习性升华成壮丽美好的人格精神。最后诗人把自己和橘树相联,把自己的志向理想和橘树的精神相比附。表示愿以橘为师,与橘为友,象橘树一样具有伯夷叔齐那样孤高的气节。

这首诗体物细腻,对橘树的描写形神兼备,所寄之情与所咏之物和谐一体。南宋刘辰翁称赞这首诗是咏物之祖。

涉江--《九章》

读前须知

这首诗见于《九章》,着重记述诗人被放逐江南的历程和痛苦悲壮的心情,抒写了作者艰苦卓绝、矢志不渝坚持真理的崇高精神品格。

原文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①,冠切云之崔嵬②。

被明月兮佩宝璐③。世溷浊而莫余知兮④,

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⑤,

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⑥。登昆仑兮食玉英⑦,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⑧。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⑨。

步余马兮山皋⑩,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衰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吾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

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