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诗词精典
2855700000026

第26章 宋词精典词文欣赏(3)

词的下片由景生情,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灭亡,引起无数后人的感慨。沧海桑田,往事俱逝,只有秋草、寒烟仍旧。结句再用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收起全词,点明题旨。六朝亡国的教训,不能不吸取呀!寓意深远,发人深思。

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晏几道

读前须知

这首词抒发了春残花落,留春无计的感伤。

原文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①。碧楼帘影不遮愁②,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③,到处登临曾费泪。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④!

注释

①艳粉娇红:本为女子脂粉,代指美人,这里喻花之美。②碧楼:犹玉楼,楼阁美称。这里指词人住地。不遮愁:挡不住看到落花引起的春愁:既愁花落,也愁自己青春逝去。③错管:有多管之意,是词人自怨自悔,其意是说花落花残人力无法阻止,惜春伤春岂非多事!表面看似怨悔,实为感伤。④此时二句:化用崔敏童《宴城东庄》"能向花前几回醉,十千沽酒莫辞频"(据《唐宋词鉴赏辞典》)与晏殊《鹊踏枝》"门外落花随水逝,相看莫惜尊前醉"句意,表达自己深沉的惜春伤春之情。金盏,精美的酒器。

赏读

上片第一句直怨东风无情,吹得"艳粉娇红"纷纷坠地,这种惨淡的景象,"我"怎忍心看下去!"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但高楼垂帘又怎能遮住红销香减的春残景象呢?这种愁情,这种景象,又岂是"今日"才有,去年又何尝不是如此!年年目睹,年年愁生,情深意苦。

下片写作者借酒浇愁,尽抒伤感之情。"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二句故意反说自己关心花落春残是多管闲事,实际上更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一片痴心。在这时候,"我"还是斟满酒杯,喝它个痛快,眼看着花儿就要落尽了,再醉还能醉几回?结尾以旷达收束,而这旷达中却包含着作者无计挽回、无法收拾的深悲和难以言表、难以抑制的情感。

清平乐·留人不住--晏几道

读前须知

这是一首写一青楼女子挽留不住情人而生怨恨的词。如一特写镜头,刻画出了一位多情善感的女子形象。

原文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①。此后锦书休寄②,画楼云雨无凭。

注释

①枝枝叶叶句:李白诗:"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②锦书:书信的美称。李白《久别离》诗:"别来几春未回家,玉窗五见樱桃花。况有锦书家,工缄使人嗟。"

赏读

词的上片刻画了一位多情的女子深情挽留自己的情人,情郎哥还是乘着醉意解开船的缆绳而去。这位女子恋恋不舍地望着这只船航行在碧波荡漾的春水之中,越走越远,消失在一片浓郁的春景中。人消失了,可绵绵的情丝并没有因此而消失。紧接着下片就写了这位痴情女子望着空荡荡的渡口不忍离去以及此刻的心理。"渡关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这两句充分表达了这位女子对情人爱得太深,离情别绪太浓,以致看到岸上杨柳的每一枝每一叶仿佛都充满了离愁。最后两句表面看来是绝情语,而恰恰是"爱之愈深,恨之愈切"的表现,正是怨极爱极的嗔怪之态。至此一位多情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周济说得好:"结语殊怨,然不忍割。"(《宋四家词选》)

这首词采用对比的手法来写,一是上片写的是对方的举动,下片写的是自己的心理,两相比较,一个情浅,一个情深,更反衬出女子的痴情;一是美丽的春景与人的别恨进行对比,春景愈浓,愈能衬托女子的多情、男子的薄情。这首词语言清丽,明白如话,情意浓郁。清代冯熙评晏几道的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高度评价了小晏词工于言情的艺术成就。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①--苏轼

读前须知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任密叶知州时,政治失意,亲人远别,思想比较低沉。从小序可知,这首词是作者在中秋之夜大醉后为怀念弟弟而写的中秋词。但在这首词中,作者不为离愁别绪束缚,流露出诗人旷达的胸襟,抒发了"人有悲欢离合"的感慨。词虽给人以伤感的情调,但词中表现出的宽阔的胸怀仍随处可见。作者问天、问月,实是问人生,在经过认真探求后,得到了人生哲理的启迪。所以胡仔以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②?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③,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④,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⑤,何时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⑥。

注释

①词题:丙辰中秋,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夜,作者那年四十一岁。子由,作者弟苏辙的字。②"明月几时有"二句:屈原有《天问》篇,李白有《把酒问月》诗,此句本此。③"琼楼玉宇"二句:琼楼玉宇,指月中宫殿。《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④起舞弄清影:用李白《月下独酌》"我舞影零乱"诗意。⑤"不应有恨"句:石曼卿有"月如无恨月长圆"对李贺诗"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趣话,见司马光《温公诗话》,作者此句与石句意同。⑥"婵娟"句:许浑《怀江南同志》诗:"唯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

赏读

这首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借咏月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叹;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

上片开头两句点明题意:饮酒赏月。明月啊,何时才把你的清辉洒向人间?我端着酒杯,深情地询问苍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二句表面是对天上宫阙有疑问,实际上是借问宫阙在问朝廷情况是怎样了。下面"我欲"三句,表面是说"我"本来是神仙境界中来的,现在想随风回到天上神仙住的"琼楼玉宇"中去,但是又怕经不住天上的寒冷。这几句实质是说,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竞争激烈,难以容身。"起舞"两句是说既然天上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好。这里所说的"人间"是指"在远离朝廷的地方作地方官,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出力。于是词人仰望明月,翩翩起舞。表达出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下片借咏月来烘托别情。前三句写皎洁的月光渐向西偏,转过红色的楼阁,斜射进窗子,照着失眠人的脸。这三句表达了词人对弟弟深切的思念之情。"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用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你也不应该对人有什么怨恨,为何偏偏在我们离别的时候圆呢?"接着三句由怨恨又转为安慰的语气:既然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皆然,那就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于是结拍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自然道出:惟愿兄弟俩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里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吧。婵娟,指月色。此句从谢庄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句蜕变而来。本词以一种豁达的胸襟,美好的境界结尾,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这样结尾,也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

这首词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虽然词中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没有脱离现实悲观失望,而是立足现在,力争向上的健康心态。这首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包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使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称赞的名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①--苏轼

读前须知

这首词"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苏轼词中具有豪放风格的代表作,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到黄州,这首词是他游览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这首词作者借古讽今,希望出现一位周瑜这样的英雄来扭转衰败的政局,自己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又得不到重用。悲凉沉郁之情在全词中回荡。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②,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③,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⑥,小乔初嫁了⑦,雄姿英发⑧。羽扇纶巾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⑩。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

①词题:赤壁,本应是三国时吴将周瑜击破曹操大军的地方,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作者所游历的赤壁矶,在黄州城外。这里借用赤壁典故兴起怀古之思。②浪淘尽:白居易《浪淘沙》词:"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搭相淘无歇日,会教山海一时平。"淘,冲洗。③故垒:旧时的营垒。④周郎:指周瑜,他在二十四岁就任吴国将军,赤壁之战,大破曹军。⑤卷起千堆雪:形容浪花卷起如雪色。李后主《渔父》词:"浪花有意千重雪。"⑥公瑾:周瑜字。⑦小乔:《三国志·周瑜传》:"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⑧英发:姿态雄俊,意气风发。⑨羽扇纶巾:羽扇,羽毛做的扇子。纶巾,丝帛做的头巾。⑩樯橹灰飞烟灭:指曹操率领的战船被火烧毁。樯,是桅杆。一本作"强虏"。神游:神魂往游。"多情应笑我"二句: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和,头发都变得花白了。酹(lèi):古代以酒洒地祭奠。

赏读

这首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二句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即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到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气魄宏大。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乱石"三句集中写赤壁景物: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雪花。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生动描写,把读者带到了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振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上文的总结。这样锦绣的山河,必然会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人物。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空间的距离缩短集中在三国时代的豪杰身上,开启下片。

词的下片刻画了英雄人物--周瑜的形象。公瑾是周瑜的字,小乔是乔公的幼女,出名的美人,嫁给了周瑜。"遥想"三句写出周瑜当年"青春得意,风流倜傥"。"羽扇纶巾"写出了周瑜的装束儒雅,也衬托出他对这次战争胸有成竹,稳操胜券。"谈笑间"二句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这次战争取胜过程,刻画出了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的形象。在轻松自若中把强敌打得落花流水,这是何等的气势!作者为何如此艳羡周瑜呢?因为作者看到国势衰微,多么渴望有如周瑜这样的人物来扭转政局呀,自己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得不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感充溢胸间。所以当词人一旦从"故国神游"中跌入现实,就不免自笑多情善思,慨叹光阴虚度,还是尽兴饮酒,以解忧愁吧。词的结尾调子低沉,但这也是作者无可奈何之举。

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雄浑,境界之宏大,前所未有。是豪放词的代表作。同时这首词第一次以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对于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读前须知

秦观是北宋婉约词人的代表,而《鹊桥仙》又是秦词中的绝作。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主旨是赞美传说中牛郎与织女的纯真爱情。

原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①。金风玉露一相逢②,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③。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④。

注释

①纤云句:一缕缕的云彩编织出巧妙的花样。飞星句:指牵牛织女两星渡过鹊桥,显露出终年不得见面的离恨。迢迢:遥远貌。暗度:黑夜里渡过天河相会。②金风玉露:秋风和白露,借指秋天。这里即指七夕。③忍顾句:不忍心回头看相会分手后从鹊桥重回去的归路。④朝朝暮暮:出宋玉《高唐赋》:"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这里指一朝一夕或朝夕相处。

赏读

起首三句,由云、星、银汉等物景展示七夕特有的抒情氛围,并将人间的乞巧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特征表达出来,语言练达凄美。接着用强大的反差艺术地评价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胜过千百万人间夫妻的终日厮守。高度肯定牛郎、织女的爱情价值,借用高爽的秋风与纯白的露水来烘托二人的高尚纯洁的情操与品格。

换头三句写相逢时的缠绵柔情,陶醉在梦境中,害怕分别的复杂心情。"忍"字写出了无限辛酸,难分难舍。结语最有境界,是高度凝炼的名言佳句,成为跨越时代、跨越国度的永恒的爱情价值标准。

词的上下两片都是在无限的悲恨中孕育无限欢乐,象行云流水自由舒卷又波阑层出。写景、抒情、议论说理融化一炉。语言清新自然,悲哀中有欢乐,欢乐中有悲哀,刹那间见永恒,平易中见真情。艺术上有特殊成就,意境深婉为婉约之精,董士锡《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少游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冯煦说:"淮海、小山(晏几道),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秦观

读前须知

这是一首伤春之作,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产生的细微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

原文

漠漠轻寒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①。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②。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

①漠漠:无声而迷蒙貌。无赖:无聊,意指情绪因无依托而烦闷。穷秋:晚秋,夏历九月。②自在二句:梁启超评为奇语。

赏读

上片写室内情景。开头两句点出时间、地点和人物。女主人公无言独上西楼,但觉寒气袭人,感觉不象春天的早晨,反而与清冷的秋晨差不多。其中"无赖"不仅写天气不如人意,也包括她百无聊赖的心境。"淡烟"句以画屏概括山水烟霞的环境,"幽"字还写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巧妙的借画屏景色寄托愁思。

下片写室外。"飞花"、"细雨"形容梦和愁,花谢花飞,随风飘扬,给人闲散无牵挂的印象,细雨朦朦一片迷离,正如闲愁无边无际。"宝帘闲挂小银钩",女主人公这一行动细节写尽了她百无聊赖的神情和不知如何排遣是好的满怀愁闷。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词的字面和意境与词人所要表达的思绪和感情极为和谐完美统一。全词中心在过片一联:"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词人运用比喻手法,把物的特点和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花的飘忽不定,梦的渺茫难寻,人的爽然若失,靠一"轻"字统一,雨的连绵不断,愁的千丝万缕,人的无名怅惘,又统一在"细"字里,使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情思合成一个和谐的浑然境界。

花犯·梅花--周邦彦

读前须知

这是一首咏梅词。写这首词之前,作者正在地方上做官,写词的时候,他已经准备离任他往了。客中孤寂,梅花曾是他的唯一知己,如今却又要舍它而去,心情实在难过。由此又想到自己近年来行踪不定,宦情冷落,颇多身世之感,于是借梅花抒发情怀。

原文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①。露痕轻缀,凝净洗铅华,无限佳丽②。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宴喜③。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④。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⑤。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⑥。相将见、脆丸荐酒⑦,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⑧。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