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诗词精典
2855700000015

第15章 汉魏六朝精典诗文欣赏(9)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①。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②。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③。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释

①客:指冯著。东方:指广州,冯著被署为广州录事,大历十二年(777)再来长安应试。广州在西安南部偏东。②买斧:这是诗人代冯著说的。要采薪就得买斧,喻要求得官职就得来长安应试。③冥冥:形容造化默默无语的情态。飏飏:形容乳燕翩翩飞翔态。

赏读

开头两句中,"客"指冯著,诗人以灞陵这个隐士居所来暗比冯著从长安东来,犹有隐士风度。接下来诗人以俏皮话暗用"采山"之典,说冯著此来长安为发财,实寓谋仕不遇。再用"买斧"之典吐冯著不快。诗人自问自答,为冲淡友人不快而故用诙谐打趣之语。为下文劝勉做好开场。接着诗人以"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这两句春景来劝志冯著不要因暂时失意而不快,要相信自己,向往未来,希望是有的,末二句以反问勉励友人,盛年未逾,大有可为。

诗人以坦荡的胸怀对待不期而遇的失意朋友,在充分理解其遭遇的前提下,对朋友进行体贴入微的积极劝勉。诗句语调诙谐,情意深长,读来生动活泼,犹如小河淌水,清新明快,曲折蜿蜒,回味无穷。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

读前须知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思乡的乡愁之诗。诗人晚宿盱眙,见景生情,道出孤苦寂寥的旅途乡愁。

原文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①。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②。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③。

注释

①逗:止,投宿。淮镇:指盱眙县,因其濒临淮水。②冥冥:昏暗貌。③秦关:指长安,诗人故乡。客:指诗人自指。

赏读

"落帆"与"停舫"前因后果,暗扣题中"次"字,既在淮河小镇,"驿"本不该有"孤"意,诗人旅途行至此地,举目无亲,虽有人而不识,所以诗人认为处于人烟并不稀少的驿也"孤"了。接下二句更令人感到孤单:呼啸的长风吹起波浪翻腾,淡淡夕阳静静西沉。"夕"应题目,又在点明羁旅之人最怕的时刻来了。三四句叙写,既是对诗人孤独感的推进渲染,又和尾二句对比。"人归"、"雁下"时刻,诗人独对"山郭暗",自赏"芦洲白";夜深人静,诗人自然更为孤独。紧接着诗人把怀乡之情和盘托出:如此思乡,还能入睡吗?只好听那远处的钟鸣了。

诗人以眼前之景来描写自己羁旅的惆怅,并以景物来加深这种哀愁,层层渲染,然后以对比突出孤独难禁的思乡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读前须知

此诗虽题为送人,然而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异域他乡奇丽风景描绘上,展示给读者的是浓郁的异域风光,加之语意豪壮,雄浑壮美,传为千古名篇。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①。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②。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③。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④。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⑤。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⑥。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⑦。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⑧。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①八月:指农历八月。②千树句:是以梨花喻雪。③罗幕:丝罗制的帷幕。④角弓:饰有兽角的弓。不得控:因手冻僵,拉不开弓弦。铁衣:铁甲。⑤翰海:大戈壁,大沙漠。阑干:纵横交错。惨淡:昏暗无光。⑥中军:指军中统帅所居营帐。饮:请饮。归客:指武判官。胡琴句:指各种乐器齐奏。⑦掣:牵引,拉拽。冻不翻:意为红旗被冻住,北风吹来,也不翻卷飘舞。⑧轮台:唐羁縻都督府名,在今新疆米泉县境。

赏读

这首诗营造了一个奇丽的异域风光图,只在尾部道出送人归京之意。

首先我们看诗中奇景。这里风力奇壮,竟然把柔韧的白草吹折,如此劲风还带来漫天如花飞雪;雪更奇,秋天八月就漫天飞舞;飞雪挂树,尤如枝头盛开的梨花,多么新奇;雪奇又在于似有人意,还要进屋寻暖,以至遇暖而化沾湿"罗幕";雪之奇盛,竟塞满"天山路"。写风奇雪奇是为写冷之奇而服务。天冷至奇竟令"狐裘不暖",让人觉得"锦衾薄";冻得"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在冷天穿"铁衣"更觉"冷难著";天气寒冷竟然可以冻凝万里长云;天冷旗冻,劲风狂吹都不翻动。戈壁坚冰也是称奇,错综杂陈高达百丈;万里长云本已为怪,竟还黪淡又要凝住;这里连音乐都奇,是用胡琴、琵琶、与羌笛奏来,此为写奇。

风吹白雪,尤如梨花盛开,多么亮丽;白雪银冰配以珠帘罗幕、狐衾锦衾、角弓铁衣,再加上万里凝云点缀本已很鲜丽丰富,又加进红艳夺目的旗帜,使此景更鲜丽、更丰满。

诗人写奇丽景致是为写与友人的奇深友情,雪天送友人,依依难舍,友人已经远去,还望着友人留下的马行足迹发呆,其情深切,结句意味幽远。

这首诗写"奇丽"风光,语句豪壮、音调铿锵有力,气势雄浑壮美,风格奇丽,写深挚友情,造语直白而尾意幽长,发人深思,让人联想。不愧为千古传唱绝句。

寄左省杜拾遗--岑参

读前须知

此诗虽然为寄时任门下省杜甫之作,但诗中却饱含讽刺和抑郁难平的悲愤之情。

原文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①。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②。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③。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④。

注释

①联步二句:叙述两人共朝情景。联步,同行。丹陛,宫殿前涂红漆的台阶。分曹,分官署。当时杜甫在门下省,在宣政殿左掖;岑参在中处任右补阙(谏官),在宣政殿右掖。紫微,紫微星座,天子之座,指皇帝设朝的宣政殿。②天仗:皇帝临朝时的仪仗。③白发二句:悲叹自己年华逝去,只看到别人青云直上。④圣朝二句:表面是赞美朝廷没有缺点错误,之间为讽刺朝廷堵塞言路,谏官不能进言。阙,同缺。

赏读

此诗先写诗人与杜拾遗同官早朝,接以议论,述说心中悲苦及深刻的讽刺意义。

首联写两人共朝情景:两个人"联步"同行,走向殿前台阶,按官署不同"分曹"而立大殿之上,等待面圣。这是从诗人早朝场景中截取的一个典型场面进行的细致描写。此句写的平淡,语义明了。

颔联则泛写诗人日日早朝的状态。诗人早出晚归,毫无收获,只是带回一身的"御香"之气。此句也是造语平淡,不见生气。这样的早朝,诗人颇觉无味,因此语句也写得枯燥。

颈联中诗人借花落、鸟飞来描述自己的悲苦境地,从而抒发诗人愤愤不平之恨。满头白发而一事无成,见花落而感年华逝去,怎能不悲伤。青云高高在上还不满足,还羡慕鸟飞起飞落的自由自在。以此与诗人对比,诗人境况更是悲哀,这是诗人看别人青云直上的愤愤难平之叹。

尾联为诗人对当时时事的品评之词。"圣朝"是赞词,而此赞与下文"无阙事",表面是颂扬当朝盛事,而实为反语。事无完美,怎难毫无缺憾?既"无阙事"当然"谏书稀",而实质上,作者说谏书稀,不是因为"无阙事"而是因为言路被堵塞。"自觉"虽承上势而来,而意义深远,表面说明一种因果关系,实则揭示朝廷只知享乐,自满为大的情况。

诗人所叙早朝之事令人觉得枯燥无味,而讽刺意义深婉。"自觉"者为谁,虽未言而胜于言,力道深厚,讽刺有力而切中要害。

兵车行--杜甫

读前须知

"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见《资治通鉴》卷216)。当时杜甫在长安,他利用乐府民歌的形式,缘事而发,遂作此诗,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原文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①。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②。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③。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④。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⑤。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⑥。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⑦。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⑧。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⑨。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⑩。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注释

①辚辚:车轮滚动声。萧萧:马鸣声。行人:被征之人。②耶:父亲。走:前往。咸阳桥:又名中渭桥,在秦咸阳城正南渭水上。③阑道:即拦道。干:冲上。④过者:指诗人。但:只。点行:按照征兵名册征召兵勇。⑤或:有的人。北防河:原注,开元十五年,以吐蕃为边害,诏陇右、河西兵集临洮,朔方兵集会州,至冬初无寇而罢。营田:屯田,在边地平时种田,战时打仗。⑥里正:唐制百户为一里,里设里正。与裹头:说明年纪幼小要由里正代裹头。⑦武皇:汉武帝,借汉喻唐。唐人称太宗为文皇,明皇为武皇。⑧山东:太行山之东。唐都长安,河北诸道均为山东。荆杞:荆条杞柳等野生植物。⑨无东西:不成行列。⑩秦兵:指关中百姓,古属秦地。长者:尊称杜甫。敢:怎敢。今年:天宝十年。休:停止征调。关西卒:即秦兵。信知:确实知道。比邻:邻居。青海头:青海湖边,在青海省东北,唐军与吐蕃多次在此作战。烦冤:怒而含冤。啾啾:鬼哭声。

赏读

诗一开始,浓墨重彩描绘出一幅震人心弦、催人泪下的送别图。兵车隆隆,战马咴咴,一队队被抓来的壮丁,换上戎装,佩上弓箭,在官吏们的押送下奔赴前线。征夫们的爷娘妻子在队伍中寻找亲人,扯着亲人的衣服,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行人扬起的灰尘,遮天敝日,连横跨渭河的咸阳桥都看不清了。千万人的哭声直冲云天,回荡在天际。这样的描写,给读者视听以强烈的刺激,集中展现了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使人触目惊心。接着诗人用"道旁过者"的问与"行人"的答,揭露这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十五被征兵,四十还在戍边,无数边关将士战死,边庭血流成海,广大的内地人烟断绝,田园荒芜,荆杞丛生,满目凋零。这一切灾难都是统治者"点行频"造成的,诗人一针见血的把矛头直接对准最高统治者,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心情。接着诗人用五言句式既表达了征夫们的沉痛哀怨,也表达了压抑太久不吐不快的急切心情。作者从抓丁、逼租两方面,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的灾难。"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嫁比邻,生男只能战死沙场,这是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反映了人民心灵上受到的严重伤害。结尾几句以凄凉低沉的色调和开头人声鼎沸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鬼泣人哭是"开边未已"造成的苦果。至此,诗人那饱酣的激情得到了充分发扬,对穷兵黩武的罪恶也揭露得淋漓尽致。

这首叙事诗寓情于叙事中,前一段对眼前事直接描叙,后一段用往昔事代人叙言。诗人激切奔放,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始终融汇在全诗中,诗人焦虑不安、忧心如焚的形象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在遣词用字上这首诗也非常传神。"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扶老携幼的情形,留恋、悲怆、愤恨、绝望呼天抢地的动作神态,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另外,民歌手法的运用,也使诗歌变得明快而亲切,增加诗的感染力。

丽人行①--杜甫

读前须知

这是一首采用乐府民歌形式反映现实生活的新题乐府诗。这首诗暴露讽刺了杨氏兄妹骄横气势和荒淫无耻的行径,揭露了玄宗后期政治的腐败。

原文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②。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③。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④。

头上何所有?翠为衱叶垂鬓唇⑤。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极稳称身⑥。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⑧。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⑨。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⑩。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注释

①丽人:美人,泛指贵族妇人。这里指杨贵妃和他三个姐姐。②三月二日:唐人以为这一天为上巳日,人们要到水边斋戒沐浴,消灾求福。后成为游春节日。水边:指曲江池。③态浓:姿态浓艳。意远:神情娴雅。淑且真:端庄而不做作。骨肉:高矮肥瘦。匀:匀称,适中。④蹙金句:用金线绣的孔雀银线绣的麒麟。⑤圔叶:古代妇女发饰圔彩上的花叶。唇:边。⑥腰衱:衣后襟。⑦就中:其中。云幕:绣有云彩的帷幕。椒房:原指皇后寝宫,用花椒粉和泥涂壁,后代称皇后。亲:后妃亲属,指杨贵妃的姐姐韩国、秦国、虢国三人。这里以二概三。⑧紫驼之峰:即珍贵名菜驼峰。翠釜:翠玉装饰的锅。水精:水晶。行:送。鳞:鱼。⑨犀箸:犀牛角的筷子。厌饫:饱腻。久未下:筷子久久不下。鸾刀:亦作銮刀,柄上饰有鸾铃上的刀。缕切:细切。纷纶:繁忙。⑩黄门:宦官。飞鞚:飞奔的马。鞚,马勒头,代指马。不动尘:形容道路整洁,马行平稳,灰尘也不起。八珍:许多珍美菜肴。哀吟:乐曲宛转、缠绵、优美。杂遝:多而乱。要津:重要渡口,也指重要职位。这是双关语,既说杨氏队伍填满了道路,也指杨氏党羽占据了朝廷权要位置。后来鞍马:指杨国忠。逡巡:徘徊徐行,大模大样。轩:指厅堂。锦茵:彩色地毯。杨花二句:暗喻杨国忠和他堂妹虢国夫人通奸事。《资治通鉴》二百一十五卷有二人通奸记载,古人有杨花入水化为白蘋的说法,认为二物同出一源。杜甫用如雪的杨花覆盖白蘋暗示二人通奸事。青鸟:西王母的侍者。衔红巾:男女偷情常用红巾作信物,这里用衔红巾为影射。炙手可热:热得烫手。形容杨国忠气焰气盛。势绝伦:权势无人能与伦比。

赏读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二年的春天。唐玄宗因宠幸杨贵妃而使杨家兄妹飞黄腾达,获得显赫地位。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当上右丞相,杨贵妃的大姐被封为韩国夫人,三姐为虢国夫人,八姐为秦国夫人。她们倚仗杨贵妃的权势作威作福,过着腐朽糜烂的生活。

诗人首先写水边踏青丽人人数众多,意态娴雅,体态优美,衣着华丽。通过丽人服饰的豪华表明丽人非等闲这辈,然后用"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点明丽人之中有声势显赫的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并用她们来影射整个上层贵族骄奢淫佚的风习。"紫驼"四句美食美器与久未下箸形成对比,说明贵妇人们已厌倦了山珍海味。诗人又用皇帝赐送八珍来写贵妇人的得宠。"后来"六句写杨国忠飞扬跋扈和荒淫无耻。

这首诗选取简短的场面和情节,采用正面咏叹的方式,运用精工细腻的笔触,揭露了杨氏兄妹的骄纵荒淫。表面上看只是叙事,实际上却处处含有讽刺之意。全诗语言清丽,寓庄于谐,具有民歌特色。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

读前须知

这是一首咏怀诗。抒发了诗人以稷、契自许的处世态度,忧国忧民的怀抱和耻于钻营的高尚情操。同时又是一部史诗,真实地描绘了安史之乱前的社会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对统治阶级进行强烈谴责,对人民表示深切同情,对国家安危表现出极大忧虑。

原文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①。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②。

居然成圠落,白手甘契阔③。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④。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⑤。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⑥。

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⑦。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⑧。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⑨?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