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能言善辩金口才全集
2854100000003

第3章 培养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别人愉快相处的谈话能力(2)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经精辟地总结出与不同身份的人交谈的办法:“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意思是:与上司说话须用奇特的事打动他;与下属说话,须用切身利益说服他。这对我们今天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针对对方的特点

《论语》上讲了这样一件事:

一次,子路问孔子:“学了礼乐,就可以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就行动起来呢?应当先听听父兄的意见才好。”接着冉有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说:“好啊,学了礼乐,就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嘛!”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公西华对此疑惑不解,就此向孔子请教。孔子说:“冉有这个人平常前怕狼后怕虎的,要鼓励他勇往直前。而子路好勇过人,有点鲁莽,应当让他冷静点。”

孔子能做到因材施教,话因人异,不愧为杰出的教育家、口才家。

与人交谈不但要看对方的身份、地位,还要看对方的性格特点,针对他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这样才有利于解决问题。比如,对方性格豪爽,便可以单刀直入;若对方性情迟缓,则要“慢工出细活”;若对方生性多疑,切忌处处表白,应该不动声色,使其疑惑自消,等等。

鬼谷子指出:“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卑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意思是说,和聪明的人说话,须凭见闻广博;与见闻广博的人说话,须凭辨析能力;与地位高的人说话,态度要轩昂;与有钱的人说话,言辞要豪爽;与穷人说话,要动之以利;与地位低的人说话,要谦逊有礼;与勇敢的人说话不要怯懦;与愚笨的人说话,可以锋芒毕露。

3重视双方年龄的差异

对年轻人,应采用煽动的语言;对中年人,应讲明利害,供他们斟酌;对老年人,应以商量的口吻,尽量表示尊重的态度。

4考虑地域的差异

解放前夕,陈毅同志在一次报告中说:“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可以预见,解放全中国已经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了!解放上海,更是指日可待!(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过不了几天(用生硬的上海话)阿拉这些土八路可以到上海白相相了!”(台下充满笑声)这样的话在那个社会环境和具体场合显得十分得体,而且出语幽默,又鼓舞人心。

对于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所采用的劝说方式也应有所差别。比如,对于北方人,可采用粗犷的态度;对于南方人,则应细腻一些。

5文化程度的差异

一个人的文化教养与理解话语的能力密切相关,这就要求说话时要善于根据对方知识水平而选用合适的话语表达。如果不看对象,随意用词,就不能取得预期的交流效果。比如,某幼儿园大班的一个小朋友,见妈妈留客人吃饭,便也拖着客人的衣角不让走。客人问小朋友有什么好“招待”的,小朋友只是瞪着眼望着。客人忙改口说:“你有什么好吃的?”小朋友这才“巧克力、旺旺饼、口香糖……”一口气数开了。这里用“好吃的”取代“招待”,正是适合了小朋友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一般来说,对于文化程度低的人所采用的方法应简单明确,多使用一些具体的数字和例子;对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则可以采取抽象的说理方法。

6兴趣爱好的差异

凡是有兴趣爱好的人,当你谈起有关他的爱好这方面的事情来,对方都会兴致盎然。同时,对你无形中也会产生好感。因此,如果你能从此入手,就会为下一步的愉快交谈打下良好的基础。

口语沟通的言语技巧

我们在日常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运用不当的口语进行沟通。沟通时如出现下列情形,即属不当的沟通,是一定要尽力避免的:

(1)突然改变话题——沟通时突然出现与主题无关的话。例如,突然冒出“今天天气很好!”令对方莫名奇妙。

(2)做不到的保证——明明做不到的事,却说“没有问题”,一旦将来被拆穿,信用就扫地了。

(3)言行不一致——说话时言行出现不协调,让对方很不舒服。例如,说是一定会帮忙,可是表情却很冷漠。

(4)问“是”与“不是”的问题——沟通时让对方只在“是”与“不是”之间选择。例如问:“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如果答:“没有!”就不易往下沟通了。应该用引导式的发问,例如,“看起来好像有什么事困扰你?”会较佳。

(5)替人决定——在沟通时,还不等对方决定如何,就代对方决定。例如说:“我看就这样办吧!”

(6)过早下判断——未充分了解对方就判断对方如何,让对方感到不快而不愿再沟通。

(7)问一连串问题——一直问对方,如“你是哪里人?”“住哪里?”“有几个兄弟姊妹?”等,让对方应接不暇而感到厌烦。

(8)不注意听对方说话——对方说话时,显得不耐烦,东张西望,对方显出不愉快时,也不理会。

(9)沟通时间过长——沟通时间过长,彼此都劳累,影响到沟通的“品质”。

(10)问对方隐私——每个人都有一些不愿告诉别人的隐私,沟通时如果不慎问起,对方不愿回答,不宜追问。

(11)在干扰的环境中沟通——在太吵、太热、太冷、太亮、太黑等会干扰沟通的环境中谈话,彼此都不舒服。

(12)无关的第三者在场——沟通时有无关的第三者在场,说话会有所不便,应技巧性地避开,或者暂停沟通。

(13)伤感情的拒绝词——拒绝对方要有点“艺术”,如说“我愿意不要”要比“我不要”好些;秘书代主管拒接电话,说“正忙”“不在位置上”“开会”“请他与你联络”等,要比“经理不想接你的电话”好一些。

(14)前后矛盾的话——前言不对后语,矛盾的说法令对方困惑,也会怀疑发问者的诚意而影响到沟通。

(15)嘲笑讥讽的话——“你真是笨!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你很能干嘛!”“丢你自己的脸就算了,还要丢单位的脸!”

得体地安慰处在困境中的朋友

当我们认识的人遭遇不幸时,我们的反应往往不一定得体。我们常常说出他们不愿意听的话,令他们难过;他们需要我们时,我们却不在他们身边;或者,就是和他们见了面,我们也故意回避那个敏感的话题。既然我们并非存心对他们无礼或冷漠,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在其实愿意帮忙的时候有那样的表现呢?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无意中说错了一句话,巴不得能马上收回。我们怎样才能在某个人处于困难时对他说适当的话呢?虽然没有严格的准则,但有些办法可使我们衡量情况并做出得体而真诚的反应。这里是一些建议:

1留意对方的感受,不要以自己为中心。当你去探访一个遭遇不幸的人时,你要记得你到那里去是为了支持他和帮助他。你要留意对方的感受,而不要只顾自己。

不要以朋友的不幸际遇为借口,牵扯出你自己类似的经历。要是你只是说:“我是过来人,我明白你的心情。”那当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你不能说:“我母亲死后,我有一个星期吃不下东西。”每个人的悲伤方式并不相同,所以你不能硬要一个不像你那样公开表露情绪的人感到内疚。

2尽量静心倾听,接受他的感受。丧失了亲人的人需要哀悼,需要经过悲伤的各个阶段和说出他们的感受和回忆。这样的人谈得越多,越能产生疗效。要顺着你朋友的意愿行事,不要设法去逗他开心。只要静心倾听,接受他的感受,并表示了解他的心情。有些在悲痛中的人不愿意多说话,你也得尊重他的这种态度。一个正在接受化学治疗的人说,她最感激一个朋友的关怀。那个朋友每天给她打一次电话,每次谈话都不超过一分钟,只是让她知道他惦记着她,但是并不坚持要她报告病情。

3说话要切合实际,但是要尽可能表示乐观。泰莉·福林马奥尼是一家综合医院的护理临床医生,曾给几百个艾滋病患者提供咨询服务。据她说,许多人对得了绝症的人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们会说些“别担心,过一下就会好的”之类的话,但明知这些话并不真实,而病人自己也知道。

“你到医院去探望病人时,说话要切合实际,但是要尽可能表示乐观。”福林马奥尼说,“例如‘你觉得怎样?’和‘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这些永远都是得体的话。要让病人知道你关心他,知道有需要时你愿意帮忙。不要害怕和他接触。拍拍他的手或是搂他一下,可能比说话更有安慰作用。”

4主动提供具体的援助。一个伤痛的人,可能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感到不胜负荷。你可以自告奋勇,向他表示愿意替他跑腿,帮他完成一项工作,或是替他送接学钢琴的孩子。“我摔断背骨时,觉得生活完全不在我掌握之中,”一位有个小女孩的离婚妇人琼恩说,“后来我的邻居们轮流替我开车,使我能够放松下来。”

5要有足够的耐心。丧失亲人的悲痛在深度上和时间上各不相同,有的往往持续几年。“我丈夫死后,”一位寡妇说,“儿女们老是说:‘虽然你和爸爸的感情一直很好,可是现在爸爸已经去了,你得继续活下去才好。’我不愿意别人那样对待我,好像把我视作摔倒后擦伤了膝盖而不愿起身似的。我知道我得继续活下去,而最后我的确活下去了。但是,我得依照我自己的方法去做。悲伤是不能够匆匆而过的。”

在另一方面,要是一个朋友的悲伤似乎异常深切或者历时长久,你要让他知道你在关心他。你可以对他说:“你的日子一定很难过。我认为你不应该独立应付这种困难,我愿意帮助你。”

宴席上的言谈有很多讲究之处

酒席宴会是交际应酬的场所。在这些场所讲话,也应做到文明、得体;应注意戒掉粗俗、虚伪和不文明的行为和用语。那么在宴席上说话应注意什么呢?

1戒假意客套,过分劝酒

酒席上的欢快融洽,应当是以诚相待为前提。不顾别人的酒量和身体状况,一味劝别人多喝,甚至打定主意,不把别人灌醉誓不罢休,就有失待客之道了。喝酒应遵循“喝足不喝吐,喝好不喝倒”的原则,有所节制才好。

2戒感情用事,互相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