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棣最有谋
28528400000022

第22章 势如破竹,南京登基——靠着兵权夺取天下

一开始,朱棣的“靖难”策略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即由北至南,一步步征服天下。起事之初,凭借自己雄厚的军事力量和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朱棣很自信的以为,稳扎稳打的策略必能成功。 事实也确实按照朱棣的预测发展着,只不过在山东出现了一块硬骨头,朱棣不仅没能攻下山东,而且还损兵折将,伤了元气。山东攻坚战可以说是朱棣南下策略的一个转折点。

朱棣大败李景隆之后,一路南下追击。贪生怕死的李景隆在南逃途中躲进了山东济南城。尾随而至的朱棣,即刻命人包围济南,并准备拿下济南城打通南下的通道。靠着稳扎稳打的攻坚战,朱棣从北平一路南下,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几乎没有太多的阻碍,就顺利的来到了山东济南。此时的朱棣对于权力的渴望几乎让他几经癫狂,按照这样的速度,他很快就可以到达南京城了。 然而,藩王和皇帝之间毕竟还隔着一条很难逾越的鸿沟,岂是如此容易便能跨越的。在山东,朱棣遭遇了南下以来最不利的战事。 朱棣率大军包围济南,本以为济南就是他囊中之物,可谁知在此,朱棣经遇到了对手。面对燕军围城,当时的山东布政司参政铁铉和李景隆北伐的参将盛庸迅速组织了城内仅有的6万兵马,并决定要和朱棣拼死一战。 铁铉和盛庸的防御很是坚固,朱棣围城三月竟然没能破城而入,这让朱棣异常恼火。为了攻破济南城,贯彻自己稳扎稳打的靖难策略,朱棣下令运来了大批火炮,准备对济南城进行轰炸以求破城。 看着正对济南城的一排排火炮,朱棣脸上露出了必胜的微笑。他转身走进大营中,准备着静候佳音。谁知,火炮刚刚打响,外边便没了动静。正当朱棣纳闷之时,一个士兵慌忙来报。朱棣听完后,迫不及待的跑到阵前一看,城楼上到处挂着木牌,每一块木牌上都写着“高皇帝神主之位”。 见此情景,朱棣立即下令停止炮轰。他心理当然明白,倘若自己下令攻下了济南城,那自己就成了乱成贼子,这是“十恶不赦”的重罪啊!而且除此之外,还要被扣个不忠不孝的大帽子,那么,自己千方百计找的”靖难“由头就会毁于一旦。权衡利弊之后,朱棣做出了明智的决策。 谁知,一介书生铁铉见此招灵验,便立即乘胜追击。他派了手下将士,开始向燕军邀战,朱棣按兵不动,他们便不停的叫骂,而且叫骂之声简直是不堪入耳。 听到帐外,激烈的叫骂声,朱棣实在难以压制心中的火气,但是对此又毫无办法。铁铉又时常出其不意的出城骚扰袭击燕军,朱棣对此实在是筋疲力尽,狼狈不堪。 朱棣在前方打仗,他的谋士们在后方也没闲着,正当朱棣陷入困境之时,接到了道衍和尚送来的书信。朱棣见信打开一看,信中写到:师老矣!请暂回北平以图后举。意思也就是说将士们已经疲乏了,还是先回到北平在做打算吧! 朱棣在山东屡屡被南军大将铁铉和盛庸顽固纠缠,在此过程中,燕军损失颇为惨重,一时之间,朱棣也没有好的克敌计策,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带领大军撤回北平。 回到北平后,朱棣和他们的谋士们便开始思忖新的作战计划。此次济南遇挫,让朱棣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开始意识到,争城争池的拉锯战对于自己南下并不是一个万全之策,因为争夺城池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得到和失去也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毕竟自己的终极目标是南京,因为,只要占领南京,就能号令天下。所以,朱棣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作战部署。 由于当时在整个大明朝中,朱棣的军事实力最强,而且他发动靖难之役,这就使得朝廷中很多宦官们开始纷纷倒向燕王一边。趁着战争混乱之际,一批宦官纷纷逃到北方来投靠朱棣。 从他们的口中,朱棣得知如今的朝廷,把大部分兵力都用来抵挡自己南下,京城南京正是防守薄弱的时候,很适合“乘间疾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朱棣和自己的谋臣道衍和上姚广孝开始讨论新的作战方案。

道衍不愧是朱棣的第一谋士,他给朱棣的建议就是“勿下城邑,急趋京师。

京师单弱,势必举”。在道衍的建议和催促下,朱棣决定采用轻骑奇袭的战略,绕道山东,逼近徐、淮,一路绝不打攻坚之战,直扑南京而去。 建文三年七月,朱棣率军进攻河南彰德,守将赵清起初不肯投降,对燕王说,你进入京师后,只要给我颁个圣旨,我就会乖乖地赶过去,对你惟命是从,只是现在还不敢降。听到赵清的说辞,朱棣吃下了一颗大大的定心丸。 朱棣并不是愚笨之人,他明白赵清的态度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立场,所以自己及时放弃攻坚战是非常明智的。只要自己占领南京,一声令下,天下城池就会不攻自降,自己何苦还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呢? 改变了军事策略的朱棣,又恢复了往日的神勇,他率领着大军,取道山东和河南省的交界处南下,连破东阿、汶上,一路势如破竹。过徐州,经临淮,燕军的策略是绝不打攻坚之战,能攻则攻,攻不下则绕着走。很快,兵临南京城下。 建文四年五月二十日,扬州城不战而降。南京危矣。二十多天后,六月十三日,守金川门的谷王朱橞和李景隆,开门投降,南京沦陷,朱棣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南京是大明朝的京师,在普通臣民心中,南京就应该是大明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所在地,谁占领了南京,谁就拥有号令天下的无上权力。朱棣终于占领了自己渴望已久的南京,他的权力欲望终于将要成为事实了,每每想到这些,朱棣心中总是激动的无以平复。 俗话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朱棣在南下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失败,但是最终还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从而做出了“突袭”的正确策略,一举攻下南京。 朝中文武眼看着国都南京已经为朱棣所控制,所以,第二天,投降的朝中文武及诸王纷纷以个人名义上表劝进,请求朱棣即位。 靠着自己的兵权,朱棣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权力梦。回想起自己南下的整个过程,朱棣无不庆幸自己及时的调整了军事策略,否则恐怕很难活着走进南京城了。 看着觐见的群臣,一个个都请求自己登上帝位,朱棣心中是激动的、喜悦的。从离开南京前往北平的那一刻起,朱棣就常常幻想,什么时候自己能够风风光光的回来,成为整个大明朝的主宰。这么多年的蛰伏,为的就是这一天啊! 高兴归高兴,朱棣并没有得意忘形,他要让天下人觉得我朱棣登上帝位是众望所归。所以,面对诸臣的上表,朱棣严词拒绝,并称自己只有周公之意,并无称帝之心。紧接着,前来上表劝进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恳请朱棣顺应民心。朱棣见时机已到,便答应了。 六月十七日,朱棣的登基大典如期举行。此时,在等待和煎熬中过了四年的他,虽然数夜未眠,却毫无倦容,亢奋不已。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最后还是朱棣胜利了,在南京城的混乱中,建文帝不知所踪。

““谋权”术”抓住关键,快速解决问题 朱棣南下之初,由于没有认清事情的关键,而陷入了攻城略地的枝节之中,还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后来他及时调整策略,走出了细枝末节的纠缠,抓住了事情的关键,那就是占领南京,找出关键之后,朱棣率军直扑南京,快速的占领了南京城,成为了号令天下的大明新主。朱棣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抓住了事情的关键,倘若他仍旧执着在攻城上,那么最后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擒贼先擒王,只有抓住事情的关键之处,才能快速出击,一举达到目标。抓不住关键所在,就会无休止的纠缠于细枝末节,不仅会浪费不必要的精力,还会离自己的初衷越来越远。遇事,先抓关键,理清主次顺序,然后有目的的针对关

键点,集中力量迅速出击,快速解决问题。如此一来,便能够节约不少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