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武侠世界的游戏规则
28520100000013

第13章 佛教中的"般若"(一)

“般若”在佛经中意为智慧,在佛教中有很重要的位置,佛教徒认为“般若”的力量是世间最伟大的。

佛教思想的核心是觉悟,自觉觉他,烦恼痛苦。要能够做到这一点,达成觉悟的境界。戒、定、慧是修习的不二法门。佛教认为:戒是修持戒律,获得禅定,可得大果报;定是修持禅定,获得智慧,亦可获得大果报;慧为修持智慧,心地澄清,可得大解脱,从此脱离生死苦海,不再坠入轮回。

台湾证严法师说:“天堂和地狱都是用心和行为造成的。不要怕天堂和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有人点明灯去光明,其实真正的光明在我们心里。佛前的等不必刻意地去点,要紧的是点燃我们的心灯。”

佛教禅宗一派认为佛性即心性,从意译的角度来说,心性也即智慧。证严法师一番话说明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智慧之根。每一个人都有佛性,只是有的人知道自身具有,有的人却不知道而已。当众生能够充分感觉到自身的慧根,也即感到自身佛性的存在,般若(智慧)的力量就可以使他发现自身的佛性,从而通过修行而达到彼岸极乐世界,即涅盘境界。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经三天三夜,最后一天清晨,东方明星出现时,才恍然悟得宇宙人生的彻底究竟永恒真理,是原来如此,法尔如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这就是一切法空,寂灭涅盘。由此而悟道成佛。如果没有智慧,释迦牟尼是无法悟得如此彻底,极乐的彼岸世界是无法到达的。

佛教是极为重视智慧的,能称为佛,是即能使自己觉悟,又能使他人觉悟,智慧圆满,功德无量的觉者或智者。

“觉”有觉悟、觉察两重意义:觉察烦恼,使之不为害于人,有如世间普通人觉察那些东西为害,能躲避一般,所以为觉察,叫一切智;觉知各种事物原理,而能了了分明,就像睡梦之中觉醒一样,称为觉悟,这也叫一切智。

佛教的理论中,只要能断除烦恼,悟彻心性本源,就可能成为佛。

佛祖释迦牟尼就是这样一位获得了大智慧的人,明白人的心性本源是人具有的智慧,这种智慧是世间任何其他旁的东西所不能将它夺走。人一旦获得了更多的智慧,慢慢地便会觉悟到自我存在的伟大。宇宙世间及万物一切莫不会有其生,则有其死的一天。凡是一切有形的物体都可以灭亡,独独只有智慧可以摆脱有形世界的物质束缚,跨越时间与空间限制,长久地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