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呼吸机时,应注意报警系统是否出现高压或低压显示,高压报警多为通气导管系统梗阻,常见于气管内分泌物堵塞或管道扭曲,低压报警多为通气导管泄露,气源不足,常见于气路断开或漏气,应及时处理。
§§§第七节 急腹症的护理
一、概述
急腹症是指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需要紧急处理的腹部疾患的总称,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一旦延误诊断、抢救不及时,就可能给病人带来严重危害和生命危险。可分为炎症性、腔器穿孔性或破裂性、脏器梗阻性或绞窄性、脏器扭转性、出血性、损伤性六种类型。由于病理变化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异。需急症手术者应积极协助医师完善术前准备,如:备皮、合血、各种生化检查、禁食,有休克者应积极抗休克处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防治并发症。诊断未清楚前禁止使用止痛剂。如疑有肠穿孔或肠坏死,则应禁止服用泻药和灌肠,在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的同时,应加强病人和家属的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恐惧;(2)疼痛;(3)体液不足;(4)自理缺陷;(5)潜在并发症——出血;(6)潜在并发症——感染;(7)知识缺乏:急腹症相关知识。
二、护理
1.恐惧
【相关因素】
发病急、病情重,从未患过此类病。
疼痛、出血。
诊断未明确,对死亡的恐惧。
环境刺激,如病室、抢救病人、手术室。
与各种诊疗性检查、手术有关。
【主要表现】
病人自诉恐慌、忧虑、心神不安、哭泣、感到孤立无助,希望亲人的陪伴。
担心生命受到危险,希望尽快摆脱目前的处境,得到安全、有效、及时的诊治。
活动能力减退,冲动性行为和疑问增多。
全身颤抖,肌张力增高,易激动,注意力分散。
【护理目标】
能说出恐慌的来源。
病人适应治疗环境。
主诉恐惧感减轻,舒适感增强。
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及各种检查。
【护理措施】
病人入院时热情接待并及时安置床位,立即通知医师为其诊治。
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避免各种不良刺激。
对病人的恐惧表示理解和同情,鼓励其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并耐心倾听,给予帮助。
操作轻柔,尽量减少引起病人恐惧的医源性因素。
加强心理护理,详细介绍治疗、护理、检查的目的以及手术的必要性,使病人对诊治充满信心。
避免在病人面前谈论病情的严重性。
【重点评价】
病人对本病的认识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
恐惧感是否较前有所减轻。
病人能否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病人对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是否理解、配合。
2.疼痛
【相关因素】
组织创伤、炎症。
组织缺血、缺氧。
体位不适、局部受压过久。
癌瘤破裂,脏器穿孔、扭转、梗阻。
【主要表现】
主诉疼痛不适。
病人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多汗、呻吟、哭泣、表情痛苦等。
活动受限,被动体位,保护性体位。
【护理目标】
病人自诉疼痛减轻或能耐受疼痛。
病人能运用非药物性减轻疼痛的方法。
病人能识别某些引起或加重疼痛的因素,并能主动避免。
病人能描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
【护理措施】
病人主诉疼痛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给予舒适的体位、同情安慰病人、让病人做深呼吸。
观察病人疼痛的性质、程度、时间及发作规律、伴随症状诱发因素。
提供清洁、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
按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早确诊,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处理,但在明确诊断前禁用强镇痛药物。
【重点评价】
疼痛的转归。
疼痛的诱因、加重因素、伴随症状。
病人能否运用某些基本非药物性的止痛措施。
3.体液不足
【相关因素】
禁食、呕吐、出汗、胃肠减压。
脏器破裂出血。
肠梗阻致体内液体重新分布。
液体摄入不足。
【主要表现】
精神萎靡、多汗、脉速、心率快。
皮肤弹性差、脱水貌。
尿量减少、尿色深黄。
呕吐频繁、呕血、黑便。
血压下降,脉压变小,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休克。
护理目标 病人维持正常的体液平衡,表现为生命体征平稳,尿量大于30mL/h。
【护理措施】
按医嘱为病人静脉输液,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必要时输血浆或全血。
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为补液提供有效的依据。
观察记录病人尿色、量,必要时记录每小时尿量。
有胃肠减压者应及时抽吸出胃内液体和气体,并观察记录胃液色、量和性质。
注意观察病人皮肤、粘膜情况。
根据病情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每0.5-1小时1次,并进行记录。
【重点评价】
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有无电解质紊乱。
出入水量是否平衡。
尿量、尿比重是否正常。
4.自理缺陷
【相关因素】
体力和耐力降低。
疼痛和不适。
意识障碍。
【主要表现】
病人精神差,活动无耐力,生活起居完全或部分不能自理,依赖家属或医护人员协助。
病人不能自己独自翻身、更换体位。
因害怕疼痛而不敢活动、更换体位。
【护理目标】
病人卧床期间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病人不出现不活动的并发症,如褥疮、便秘等。
病人在帮助下可以进行活动。
病人能独立进行躯体活动。
病人能恢复到最佳的生活自理水平。
【护理措施】
评估病人自理缺陷的程度。
为病人提供有关疾病预后的信息,指导和鼓励病人最大限度地完成生活自理。
协助卧床病人完成洗漱、进食、排便及个人卫生。
预防病人不活动的并发症:(1)保持肢体功能位置。(2)协助翻身,防止局部受压过久。(3)定期用红花酒精按摩骨突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发生。(4)适当使用气圈、气垫床等保护性措施。(5)鼓励深呼吸,防止肺部并发症。
【重点评价】
卧床期间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是否发生不活动的并发症。
自理能力的恢复程度。
5.潜在并发症——出血
【相关因素】
开发性腹部损伤。
腹腔脏器破裂、穿孔。
血管损伤。
【主要表现】
病人烦躁不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呕血、黑便。
伤口出血。
面色苍白、出冷汗、脉速、血压下降、表情淡漠等休克先兆。
【护理目标】
出血减少或停止,生命体征平稳。
外伤所致出血得到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
【护理措施】
严密观察记录病人呕血、便血、伤口出血的色、量,协助医师积极处理。
给予输液、止血、输血治疗,观察止血药物的疗效。
监测病人血压、脉搏、呼吸,每15-30分钟1次,注意有无突发的剧烈腹痛、腹胀明显加重等异常情况。
尽量减少搬动病人,保持适宜体位,防止窒息或加重休克。
给予氧气吸入,观察病人末梢循环情况。
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及时清除血迹,减少或消除不良刺激。
同情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重点评价】
止血措施是否安全有效。
出血量是否减少或控制。
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是否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6.潜在并发症——感染
【相关因素】
开放性损伤。
各种穿刺、注射、检查等侵入性操作。
各种引流管、手术切口。
【主要表现】
穿刺、注射部位红、肿,甚至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发热,体温高于38.5℃。
伤口红、肿,愈合延期。
口腔炎、泌尿系感染的症状。
【护理目标】
穿刺点、注射部位无红、肿,无分泌物。
伤口按期愈合、拆线。
未发生口腔炎、泌尿道逆行性感染。
感染得以及时治疗。
【护理措施】
接触病人前后均用消毒水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为病人执行各项治疗、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有引流管者,应每天更换引流袋,防止管道扭曲、受压,保持引流通畅。
禁食、发热、持续胃肠减压者,应用生理盐水或朵贝液口腔护理,每天3次,防止口腔炎的发生。
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适当进行室内活动,做深呼吸,防止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留置导尿管者应用0.1%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或抹洗外阴,每天3次。
加强皮肤护理,多汗者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被,经常变换体位,按摩骨突部位,防止褥疮的发生。
按医嘱使用抗生素。
监测体温,每天3次,发热者应增加测量次数并及时给予降温处理。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补充足够水分,必要时输注白蛋白、同型血浆,增强病人抗病能力,促进伤口愈合。
【重点评价】
体温有无异常。
各种穿刺点,注射部位、手术切口是否红、肿,有无脓性分泌物流出。
是否有口腔炎、泌尿系感染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
§§§第八节 急性腹膜炎的护理
一、概述
腹膜是很薄的浆膜,可分为相互连续的壁腹膜和脏腹膜。壁层腹膜覆盖腹腔内面,由 体神经 支配,痛觉敏感,定位准确,腹前壁腹膜受刺激可引起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脏层腹膜覆盖内脏表面,由植物神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末梢)支配,对牵拉、膨胀、压迫等刺激敏感,疼痛为钝痛,定位差,多局限于脐部。当膈肌部位的腹膜受到刺激时,通过膈神经的反射,可引起肩部的放射痛。
网膜指和胃相连的腹膜结构,包括小网膜和大网膜等。大网膜有丰富血液供应和淋巴管网,活动度大,能移动到所及的病灶处将其包裹、填塞,局限炎症,修复损伤。
腹膜腔是壁腹膜和脏腹膜共同围成的不规则的潜在腔隙,在男性是密闭的,在女性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
网膜囊是位于胃和小网膜后的盲囊,经网膜孔与腹膜腔相通。网膜囊上部在平卧时是腹内空隙最低的部位,因此在弥漫性腹膜炎时患者应采用半坐卧式,以防止腹腔内脓液引流入网膜囊,形成该处较隐蔽的脓肿。
腹膜是双向的半透性膜,水、电解质、尿素及一些小分子能透过腹膜。正常情况下,腹膜渗出少量浆液(约100~200mL),起润滑和减少脏器间摩擦的作用。急性炎症时腹膜分泌大量渗出液可稀释毒素和减少刺激。其中的巨噬细胞能吞噬细菌、异物和破碎组织,具有防御功能。腹膜还具有很强的修复和再生能力,所分泌浆液中的纤维蛋白沉积在病灶周围可造成粘连,一方面阻止感染扩散,促进伤口愈合和炎症的局限;另一方面也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同时由于体液的大量渗出,可导致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腹膜有强大的吸收功能,可吸收大量渗液、血液、空气和毒素。腹膜炎时,大量毒素被吸收可引起感染性休克。腹上部腹膜的吸收能力较下部强,故腹部炎症及手术后的病人多采取半卧位,使有害液体流至下腹部,以减轻腹膜对有害物质的吸收。
腹膜炎分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
原发性腹膜炎较少见。腹腔内无原发性病灶。细菌经血运或淋巴道等途径进入腹腔,病原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儿童多见,机体抵抗力低下时易发生。
继发性腹膜炎最常见。常继发于腹腔内器官穿孔,腹内脏器炎症扩散等。病原菌以大肠杆菌最多见,一般为多细菌性混合性感染,故毒性剧烈。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① 腹痛:疼痛程度与发病的原因、炎症的轻重、年龄、身体素质等有关。一般为持续、剧烈,病人多不愿改变体位。以原发病灶处蔓延至全腹,往往在原发病灶处较显著。
② 恶心、呕吐:早期常见症状。早期因腹膜刺激,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吐胃内容物;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频繁,吐胆汁或粪样肠内容物。
③ 体温、脉搏:早期体温可正常,以后因毒素吸收常发热和脉搏加快。出现脉率加快而体温反而下降,提示病情恶化。
④ 感染中毒症状:严重时出现全身中毒表现,甚至感染中毒性休克。
⑤ 腹部体征
望:明显腹胀,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腹胀加重是病情恶化的一项重要标志。
触: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即腹膜刺激征。
叩:鼓音,膈下游离气体,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或移动性浊音阳性等。
听: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⑥ 直肠指诊:直肠前窝饱满及触痛
2.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X线:可见膈下游离气体或肠袢胀气等。
B超:可显示腹腔积液,并有助于原发病诊断。
腹腔穿刺及腹腔灌洗:根据穿刺液或灌洗液检查协助诊断和判断原发病。
应询问相关病史、外伤史及手术史,即往史和目前身体状况。
三、护理
1.主要护理问题
疼痛:与腹膜炎症刺激或手术有关
体液不足:与丢失过多有关
低效性呼吸型态:与腹痛腹胀有关
体温过高:与腹腔内感染、毒素吸收有关
潜在并发症:感染中毒性休克、盆腔脓肿、膈下脓肿
2.一般护理
① 禁食、胃肠减压:可减少消化道内容物继续流入腹腔,减少毒素吸收,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② 半卧位:有利于炎症局限和引流,有利于呼吸和循环。
③ 补液:遵医嘱输血输液,补充热量和营养。
④ 应用抗生素: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⑤ 镇定、止痛、吸氧:诊断不清时暂不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⑥ 病情观察: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尿量及腹部体征变化等。
3.手术后护理
① 卧位:半卧位。
② 禁食和胃肠减压:胃肠功能恢复后可拔除胃管,渐恢复饮食。
③ 补液及营养:维持水电酸碱平衡,补充营养,并应用抗生素。
④ 引流护理: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并观察记录引流液情况。
⑤ 严密观察病情
⑥ 其他:及时止痛,早期活动。
§§§第九节 阑尾炎的护理
一、急性阑尾炎
1.概述
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多发生于青年人。
阑尾管腔阻塞系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导致阑尾管腔阻塞的原因为:①淋巴滤泡明显增生;②粪石;③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等;④阑尾管腔细,开口狭小,系膜短。
细菌入侵造成的阑尾炎,其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根据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过程和病理解剖学变化,可分为四种类型: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③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④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炎发作分三个阶段:
炎症局限 形成阑尾周围脓肿,以后炎症逐渐被吸收。
炎症扩散 阑尾炎症未及时控制,可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或感染性休克等。
炎症消退 单纯性阑尾炎经治疗后,炎症消退,无解剖学上的改变;但化脓性阑尾炎经治疗,炎症消退后可遗留阑尾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粘连扭曲,炎症易复发。
2.临床表现
症状 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反应及发热,乏力,胃脘部或脐周不适等全身表现。
体征 右下腹固定压痛,通常位于麦氏点;腹膜刺激征包括腹肌紧张,反跳痛(Blumberg征)和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阑尾脓肿时右下腹可扪及压痛性包块.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直肠指诊等可检出阳性体征。
3.检查与诊断
实验室检查 多数病人的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影像学检查 阑尾穿孔,腹膜炎时,腹部X线平片可见盲肠扩张和气液平面.B超,CT扫描有时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
诊断要点: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右下腹部(麦氏点)有固定压痛.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影像学检查可协助确诊。
4.其他类型
新生儿急性阑尾炎 因临床表现不典型,故早期诊断较困难,穿孔率和死亡率较高.诊断时应认真检查腹部体征.处理原则为早期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