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可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甚至大量出血。有时先有数周或数月停经,然后阴道流血,血量通常较多;也可一开始即为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淋漓不净;也有一开始表现类似正常月经的周期性出血。出血时间一般无腹痛或其他不适,出血量多或时间长时常继发贫血,大量出血可导致休克。根据出血的特点,可将异常子宫出血分为:①月经过多(menorrhagia):周期规则,但经期延长(>7日)或经量过多(>80mL);②经量过多(hypermenorrhea):周期规则,经期正常,但经量过多;③子宫不规则过多出血(menometrorrhagia):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过多;④子宫不规则出血(metrorrhagia):周期不规则,周期可延长而经量不太多。
三、护理
1. 嘱病人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保证足够睡眠。
2. 向病人宣传康复的重要性,鼓励病人进高热量、高蛋白质、足够维生素及富含铁、易消化饮食,以改善全身状况。
3. 主动与病人交谈,向病人介绍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及效果,指导病人转移注意力,摆脱焦虑。
4. 严密观察病情,保留会阴垫,准确估计出血量,监测生命体征。
5. 注意病人有无精神委靡、食欲不振、皮肤干燥、脱发等表现,发现异常,应告知医生。
6. 严格按医嘱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指导病人正确使用性激素治疗。
妇科肿瘤的护理
一、概述
妇科疾病不同于其他疾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可患不同类型的病,如青春期、育龄期、绝经期,各自有不同的疾病特征。有的疾病与月经及妊娠有关,有时是生理和病理相类似的表现,但有区别。有些全身性恶性疾病可以向生殖器官转移,妇科的恶性肿瘤也可以向一些器官及全身转移。
妇科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和恶性肿瘤都有囊性和实性之分。根据不同的部位可以分为:外阴肿瘤、阴道肿瘤、子宫肿瘤、卵巢肿瘤和输卵管肿瘤。以子宫及卵巢肿瘤多见,外阴及输卵管肿瘤少见。
(1)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30~50岁,以40~50岁为多见,20岁以下少见。据统计约有1/3的妇女患有不同程度的子宫肌瘤,常因子宫肌瘤小,无症状,不做妇科检查而未做诊断。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小,对月经无明显影响时,可以暂时不做治疗。绝经后由于激素水平的改变,子宫和卵巢要萎缩,肌瘤也会相应缩小,但需做定期检查。如果子宫肌瘤逐渐长大,有些肌瘤可以影响月经,出现月经量明显增多,月经期延长,易引起贫血。或者肌瘤发生变性,就需要及时治疗。子宫肌瘤恶性变的比较少。
(2)卵巢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也有可能转变为恶性。卵巢肿瘤种类繁多、复杂,而且身体内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可以向卵巢转移,如乳腺、肠、胃肿瘤等。发现卵巢肿瘤,不管良胜、恶性都应及时到医院检查。良性肿瘤可以手术治疗,恶性肿瘤也可以手术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及放射治疗。
(3)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与18岁以前有性生活,20岁以前结婚、早育、多次婚姻、性生活混乱、生育多、生育密等有关。还与经济状况、种族和地理环境有关。目前我国不断加强妇女保健工作,广泛开展防癌普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明显提高了治愈率。
(4)子宫内膜癌也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子宫内膜的病变,多见于老年妇女。原因与雌激素的长期刺激,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有关。一些患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的妇女容易发生,绝经期延长,晚绝经的妇女也易发生。有遗传因素,与家庭史有关。
(5)妊娠滋养细胞病变包括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与妊娠有关。葡萄胎在妊娠早期出现。绒毛膜癌在流产、分娩、宫外孕以后发生,葡萄胎流产后一年以上继续发病也诊断为绒毛膜癌。当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时,不可大意,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
二、妇科肿瘤的表现
1.阴道出血要与正常月经区别。阴道出血常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不规则的出血,或排出血水,血的颜色发生改变。
2.白带的改变正常白带应该是白色糊状或蛋清样,清亮、无味、量少。当白带量增多,颜色发生改变,如浓样、血样及水样、有异味,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3.下腹部出现肿块通过盆腔检查,可以触及增大的子宫及肿块。肿块过大可以在腹部触摸到。可以有囊性感,也可有实性感,软硬程度不同。
4.下腹痛多为妇科疾病引起。肿瘤可以引起下腹痛,如肿瘤蒂扭转、破裂、发生炎症、出血,出现腹水等,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痛、增大的肿瘤可以压迫肛门,有坠胀感。
5.这些都是妇科肿瘤常见的症状,无论出现哪些症状,或轻、或重,都要及时到医院检查,通过盆腔检查及各种不同的辅助检查基本可以判断。
三、护理要点
1.手术后护理
(1)手术后护理妇科手术后短时间内在医院进行观察、治疗、护理。多数在手术切口拆线后回家休息。个别病人须留在医院继续治疗。住院手术后的2~3天内留在术后观察室,由专人进行监护治疗护理。
(2)疼痛手术后麻醉作用消失会感觉痛疼,病人不要紧张,术后24小时之内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止痛药解除痛苦。
(3)卧床及活动手术当天卧床,第二天可以半坐位,卧床时要勤翻身。24小时后酌情下地开始活动,可以防止肠粘连,利于引流物排出。还可防止下肢静脉栓形成,促进血液循环,有利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
(4)饮食手术后第一天静脉补液,第2~3天给半流食,三天后可吃普通饭。在肛门未排气之前禁食牛奶及甜食,以免产生肠胀气。多食高蛋白、营养丰富的食品,多食水果蔬菜,促进切口愈合,恢复健康。
(5)排痰有痰时应及时咳出,不要怕痛不敢咳嗽。可用手按住切口或请人帮忙按住切口,深呼吸,将痰咳出,防止肺部并发症。
(6)保持外阴清洁手术后阴道会有分泌物流出,每天用消毒溶液或温开水洗外阴。
(7)拆线手术切口6~7天拆线,拆线后保持局部清洁,以免感染。拆线后情况好可淋浴。
(8)回家休息伤口拆线后,一般情况好则回家休息。家庭要建立良好的休养环境。居室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家庭和睦有利于身心健康。注意合理饮食,加强营养。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也不能消极休息,应多到户外散步,晒太阳,做适当的运动及简单的家务劳动。
(9)健康状况良好于手术后1~2个月到医院做手术后检查,了解身体康复状况。正常情况下,良性肿瘤于手术后2~3个月就可以参加工作了。
2.化疗、放疗后的护理
恶性肿瘤在手术后要进行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线照射治疗(简称化疗、放疗)。化疗,放疗在杀伤、抑制和破坏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体内正常细胞也有一定的影响和毒性,使身体内产生各种不良反应,所以护理尤为重要。
(1)化疗后护理
①胃肠道反应多数抗肿瘤药物对胃肠道粘膜上皮有损害,所以化疗后病人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出现反应的时间与病人的体质和所用的化学药物有关。有的药物一开始用就出现恶心呕吐,有的药物在用后几天开始出现反应,逐渐加重,停药后可消失。应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流食、半流食,减少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增加吸收。可甩黄瓜片及桔皮贴在迎香穴上(鼻翼旁),减轻恶心、呕吐症状。反应重不能进食时,可静脉补液,给止呕药物。呕吐物要及时倒掉,以免引起刺激加重呕吐。饭前、呕吐后要漱口。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和性状,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伪膜性肠炎。
②口腔溃疡及口腔炎是常见的副反应之一,口腔粘膜、颊粘膜、舌边、舌根、上下口唇都可能发生溃疡。疼痛严重影响进食,还非常容易引起细菌感染,需要加强护理。用生理盐水,朵贝尔溶液漱口,最少每天2~3次。溃疡严重时用溃疡散、溃疡膏涂抹。霉菌感染时用4%苏打水漱口,并用制霉菌素涂口腔。疼痛严重可以喷2%利多卡因或0.25%的卡因于口腔内止痛。鼓励病人多说话,多饮水,促进咽部活动,减少充血水肿。按时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少感染。
③脱发因毛囊上皮生长快,对化学药物敏感,所以化疗后脱发明显,且严重。影响外观时可以戴帽子,或者戴假发,以减少对身心的不良影响。
④对内脏影响多数抗癌药物均在肝脏代谢,大剂量对肝脏损害,需定时做肝功能检查,积极进行保肝治疗。大剂量应用抗癌药物,其代谢产物溶解性差,易损害肾脏,亦需定时做尿液化验。平时多喝水,要求尿量每天在3000毫升以上,必要时补液,以稀释尿液,避免药物在尿中浓度过高,减轻肾脏损伤。
⑤易引起造血功能障碍是副反应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主要引起白血球下降,血小板减少,.抑制兔疫作用。使病人抵抗力下降,极容易引起感染,发生败血症。血小板减少时,易有出血倾向。应定时做各种血液检查。居室要清洁卫生,不接触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亲友,以免感染。外出散步戴口罩,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每日洗外阴换内裤。用软牙刷,不挖鼻孔,防止鼻、牙龈出血。有出血倾向及时找医生处理。
(2)放射治疗后护理放射治疗常用钻60、镭等。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腔内照射)。
①外照射护理特别注意局部皮肤护理。被照射的局部皮肤,在照射后6~7天会出现皮肤反应:局部可见界限分明的红斑,以后有干性皮屑脱落,感觉痛痒。这时要注意勿用手搔抓,局部可涂维生素AD软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内衣及用物应柔软,吸湿性好。避免摩擦、热敷、粘胶布等。不要日晒,也不要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和化妆品。如局部皮肤出现水泡,溃烂时,要清洁局部皮肤加以保护,涂用抗生素软膏或可的松软膏,防止感染。
②腔内照射护理阴道粘膜受到照射的刺激,可以出现充血、水肿、溃疡等。如果没有阴道出血,需每天做一次阴道冲洗,并注意保持外阴部清洁。膀肤和直肠是子宫的邻近器官,容易受到累及和损伤。如果膀胱粘膜受损可以出现充血、水肿、出血倾向。病人会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尿储留等,应及时对症治疗。鼓励多喝水,最好每天喝3000毫升水。直肠粘膜也会出现水肿,而引起腹痛、腹泻、粘液便。注意膀恍和直肠的反应。
③药物的毒性反应护理同化疗后护理。
④要告之家属,病人本身不带放射性,解除家人顾虑。
§§§第四节 围产护理综述
一、妊娠生理
1.胎儿发育
胎儿发育描述胎儿的发育特征以周(7天)计算。妊娠8周未,胚胎初具人形,头大占整个胎体的一半。可分辨出眼、耳、鼻、口,四肢已具雏形。超声显像可见早期心脏形成,并有搏动。
妊娠12周未,胎儿身长约9厘米,体重约20克。可以清楚看见胎儿的手和足。外形上可以辨别性别。
妊娠16周未,多数孕妇可以感觉到胎动。B型超声下可辨别性别。
妊娠20周未,胎儿身长约25厘米,体重约300克,皮肤暗红,全身有磊毛,开始出现吞咽和排尿功能,听诊器通过腹壁可以听到胎心音。
妊娠28周未,胎儿身长约35厘米,体重可达约1000克。如果此时出生的胎儿,在特殊的护理下,有可能生存。从28周未到36周未出生的均为早产儿。
妊娠36周未,胎儿身长约45厘米,体重约2500克。如果此时出生,基本可以生存。
妊娠40周未(280天),妊娠已足月,胎儿已发育成熟。身长约50厘米,体重约3000克。外形丰满,皮下脂肪多,指(趾)甲已达指(趾)尖端。男性胎儿多已晕丸下降,女性胎儿大小阴唇发育良好。出生后哭声响亮,皮肤红润,吸吮力强,能很好的生存。
2.妊娠母体变化
妊娠母体变化妇女妊娠后,从受精卵发育成熟为一个约3000克重的胎儿,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理过程。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胎盘产生激素的参与下,孕妇体内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包括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皮肤以及新陈代谢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给孕妇带来很大的身体负担和生活的不便利。所以了解妊娠期身体各器官系统发生的生理变化,对顺利渡过妊娠期是很重要的事情。
(1)生殖系统变化如月经停止。外阴部及阴道变软,宫颈着色变蓝。子宫的变化最明显,随着胎儿的逐渐长大,子宫体也相应不断增大。在腹部可以触摸到逐渐上升的子宫底部。子宫腔的容量可由非孕期约5毫升,增至妊娠足月时约5000毫升,增加约1000倍。
(2)内脏功能的改变
①循环系统血容量于妊娠6~8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40周达高峰,一直维持到分娩。血容量比非孕期平均增加30%~40%,约增加1500毫升。其中血浆增力040%,红血球增加20%。红血球增加少,血液相对稀释,所以孕妇血色素偏低。若不注意铁的摄入,就容易发生贫血。妊娠由于循环血量的增加,子宫增大,腹部膨隆,隔肌上升,使心脏向左、上、前方偏移。使得心率加快,每分钟增加10~15次,以适应孕期需要,但每分钟不应超过100次。由于血容量的增加,心率加快,再加上心脏受挤压,使心脏负担加重。因此孕妇活动后,常有心慌、气短的表现,一般情况下属于生理现象。如果表现严重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及早发现心脏疾患。正常妊娠期间血压没有明显变化,妊娠中期血压稍有下降,妊娠末期恢复正常。如果妊娠中期血压明显增加,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由于增大子宫压迫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出现下肢,外阴水肿和静脉曲张及痔静脉曲张,如果再有便秘易发生痔疮。
②泌尿系统由于孕妇及胎儿代谢物的增加,加重了肾脏负担,使肾功能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排尿量增加和对糖的再吸收功能减弱。孕妇会出现尿多和饭后一时性血糖增加,还可以查出尿糖,需要和糖尿病鉴别,自妊娠中期起,肾盂及输尿管受右旋子宫压迫,引起排尿不畅,加之有尿液的逆流现象,需注意肾盂肾炎的发生,常以右侧多见。
③呼吸系统妊娠期耗氧量增加10%~20%,但呼吸次数变化不大,每分钟不超过20次。呼吸加深,使呼吸道粘膜增厚、充血、水肿,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所以孕妇要注意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④消化系统因雌激素影响,可见牙龈肥厚,易引起牙龈炎及牙龈出血。妊娠期胃肠道平滑肌张力降低,责门括约肌松弛,故胃内容物易反流到食道产生“烧心”的感觉。又因胃酸及胃酶分泌减少,胃排空食物时间延长,容易出现上腹部饱胀感。肠蠕动减弱,孕妇易腹胀及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