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处理复合伤:对于大出血、开放性气胸、骨折等应先施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7) 妥善转运:对于重症患者最好在伤后2~3h内转送到医院,切忌休克期高峰时转送。途中维持静脉输液。转送途中忌用冬眠药物,以防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有呼吸道烧伤用湿纱布覆盖口鼻,密切观察呼吸情况。伤员的位置尽量与行驶方向垂直或足前头后,以防贫血和颠簸。转送路远者应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量。
2.入院初期的护理
(1)建立静脉通路,补液;
(2)留置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比重、PH,并注意有无血红蛋白尿;
(3)应用抗生素,破伤风抗毒素;
(4)创面初期处理:
①剔除创面部位以及附近的毛发,修剪手指甲;
②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轻拭去表面沾染物,使创面清洁;
③正确处理水庖:浅Ⅱ°水庖小的可不予处理,大者可于底部剪破排空;深Ⅱ°水庖应剪除以防感染。Ⅲ°环状焦痂的压迫,可影响呼吸、循环,应切开减压。
3.创面护理
(1)原则:保护创面、减轻损害和疼痛、防治感染。
Ⅰ°烧伤:保持清洁、防止损伤;
浅Ⅱ°烧伤:防止感染、减轻疼痛;
深Ⅱ°烧伤:防止感染,保存残留上皮组织,促使结痂,争取痂下愈合;
Ⅲ°烧伤:防止感染,保持焦痂完整、干燥,有计划手术。
(2)方法:
①包扎疗法
目的:减轻疼痛、防止创面加深,预防创面感染,减少渗出,减轻水肿。
适用:污染较轻、创面清洁的四肢浅度烧伤。
方法:清洁创面上先敷以单层凡士林油纱,外加脱脂纱布和2~3cm厚的棉垫,用绷带由远端至近端开始均匀加压包扎。
注意:尽量使指趾端外露,以便观察血运;指趾分开包扎以防并指畸形的发生;注意关节的功能位,防止畸形;包扎后,肢体抬高,经常变换受压部位;经常检查敷料松紧、有无渗出、有无臭味、血运情况。
②暴露疗法
目的:保持创面干燥,防止细菌生长。
适用:颜面部、会阴部。
方法:将创面直接暴露于温暖、干燥、清洁的空气中,患者呈大字形,充分暴露创面;病室内温度为28~32℃,并有湿度监测仪、加热保暖措施(烤灯、电热吹风、红外线辐射),另外还应具备通风设施和消毒隔离装置(紫外线消毒仪)。
注意:患者要经常变换体位,大面积烧伤病人可应用翻身床。
(3)创面的观察和护理
如创面出现水肿、渗出液增加、颜色转暗、加深,上皮生长停止、腥臭、组织变性坏死等都是创面脓毒症或败血症的征象,应密切观察,随时记录。
(4)感染创面的处理
认真处理,消除致病菌、促进组织新生。创面感染多为混合感染,最易发生在受压迫或潮湿、隐蔽的部位,如腋窝、会阴等。感染的创面应及时引流,清除已溶解的坏死组织,选用湿敷、半暴露疗法或浸浴等。脓液应进行细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正确选用抗生素,合理用药。
(5)翻身床的应用
使用翻身床可使烧伤创面充分暴露,避免长期受压。同时对于并发感染的病人,也可利用翻身床作体位引流。翻身床一般在休克期度过后开始使用。昏迷、休克、心肺功能不佳和应用冬眠药物的患者禁用翻身床。
4.植皮手术及病人护理
皮片组织的三种来源:①自体皮:为植皮的主要来源;②同种异体皮:指取自他人的皮肤。③异种皮:多取于小猪皮。
常用的植皮方法有:自体皮片邮票移植术,自体皮浆移植、自体皮覆盖术,瘢痕切除、自体皮移植术。术前护理同普外。
术后护理包括供皮区和植皮区的护理:供皮区的护理,四肢的供皮区采用包扎法,躯干及头皮的供皮区采用半暴露法。,植皮区的护理,位于四肢的植皮区需包扎,其他部位多用半暴露。暴露的部位要防止病人抓摸,以免皮片移动。小儿应给以约束。
五、并发症的预防
1.低血容量性休克的预防和护理
此为休克期护理要点,主要以补液维持有效血容量。成人浅度烧伤面积小于15%,小儿小于10%(非头部烧伤),可口服烧伤饮料补充液体的丢失。大面积烧伤患者必需采用静脉补液,根据烧伤的面积做出输液计划。
(1)补液的种类:包括胶体、晶体、水。
(2)补液量的计算:根据烧伤程度计算补液量。一般Ⅱ度,Ⅲ度烧伤病人的补液量为:
①补充晶体和胶体的量(mL)
第一个24小时 成人:1.5mL╳面积(%)╳体重(kg)
婴幼儿:2mL╳面积(%)╳体重(kg)
第二个24小时所需补充晶体和胶体的量为第一个24小时所需量的一半;
第三个24小时所需补充晶体和胶体的量为第一个24小时所需量的l/4。
②水分需要量:成人 2000mL~3000mL;儿童 60~80mL/kg;婴幼儿 l00mL/kg。
(3)补液的方法:补液速度应掌握先快后慢的原则,其中晶体和胶体的各半量最好在伤后8h内输完,水分则每8h各输人l/3。晶体、胶体和水分要交替输入。
(4)相关指标的观察
①尿:每小时测量尿的酸碱度(pH值)、比重及尿量,观察尿液颜色。
②生命体征:每两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③精神状态:由于血容量不足,临床表现为烦躁、失去定向力或躁动性行为表现。
④周围循环:肢端温暖、毛细血管充盈不延迟、足背动脉搏动有力都表示周围循环好,补液有效。
⑤口渴状况:极度口渴提示补液不足。
(5)详细的记录:烧伤面积在50%以上的病人应建立特别护理记录。48h以内要求每8h总结出入量一次,包括液体总入量、尿总量以及每小时尿平均量。
2.感染
烧伤患者皮肤完整性损伤,免疫力低下。及早发现一些感染征象,及时处理,是防止感染的关键。
(1)全身症状的观察和护理
① 体温:患者出现高热(40~42℃), 呈弛张热或稽留热,伴寒战。可采用各种物理或药物降温措施,同时增加补液。对低体温患者应注意保暖。
② 脉搏/心率:休克期后的患者心率一般在120~140次/分左右,感染时可增至140次/分以上。
③ 呼吸:感染早期呼吸多快而浅,呼吸音粗,进一步可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④ 精神症状:早期症状多为兴奋,以后转为抑制。
⑤ 胃肠道症状:可主要有食欲不振、腹胀。
⑥ 舌象:感染患者口唇干裂,须增加口腔护理次数,同时仔细观察舌象。
⑦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明显上升或下降。少数患者可有高血钠低血钾。
(2)严密观察创面:随时记录创面的色泽、水肿情况、渗液多少、臭味、创缘的肿胀、炎性浸润等。
3.肺炎
肺部感染不仅是烧伤患者肺部并发症的首位,也是所有烧伤患者内脏并发症中最常见的。患者应定期翻身,指导患者有效咳嗽,俯卧位时,帮助患者拍背,有吸人性损伤的患者,雾化吸人2~4h/次。
§§§第十三节 断肢(指)再植的护理
一、概述
断肢(指)再植是指失去血液供应的离断肢体,通过骨科与显微外科手术重建其血液循环使肢(指)体获得再生的手术。按肢体离断的程度分为完全断离和不完全断离。按肢体损伤的性质分为整齐损伤和不整齐损伤。
二、急救
1.现场急救
(1)注意伤员的全身情况,如有休克或其他危及生命的合并损伤,应配合医生迅速抢救。
(2)做好现场急救处理,止血、包扎。
(3)迅速转送有条件进行肢体再植的医院。
2.急诊室处理
(1)注意患者全身情况,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生命体征。
(2)如患者全身情况稳定,应立即进行摄远端肢体X线片、配血及送必要的化验检查等术前准备工作。
(3)连同离断肢体送手术室施行手术。
(4)常规TAT预防注射。
3.正确保存断离肢体:断离肢(指)应冷藏保存,肢体用清洁布类包裹,外用塑料袋盖,周围置冰块,断离肢(指)禁忌直接浸泡在冰块或冰水中。
三、断肢(指)再植的条件
1.血管床的完整性
血管床的完整性是肢体再植成活的基本条件,切割伤或整齐的辗轧伤血管床一较般完整,再植成活率高,但对撕裂伤或广泛多处挤压伤,往往有肢体血管床破坏,再植易失败。判断血管床的方法有:(1)观察肢(指)体表面有无红线症、瘀斑症:这是血管广泛撕脱伤后血管壁破损,血液渗于皮下所致。(2)观察血管断面有无内膜与肌层剥离现象。内膜与肌层剥离是血管壁受牵拉后损伤的表观。(3)进行2%普鲁卡因肝素溶液灌注试验。用平针头插入动脉断端后,缓慢注入2%普鲁卡因肝素溶液5~10mL。血管床正常时注入1~2mL液体即可见静脉有积血溢出,随后溢出液体逐渐变清。血管床损害时表现为:①注入时阻力大。②静脉无积血溢出。③肢(指)体逐渐肿胀。以上表明血管床破坏,注入液体进入组织内。对血管床损伤的肢(指)体是否进行再植应谨慎考虑。
2.神经的连续性
周围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为此必须与中枢神经保持连续性,肢(指)体离断后连续性必然中断。临床中对这种类型的中断易于发现也易于处理。但撕脱伤造成肢体离断,这种合并神经根孔内断裂的神经连续性中断临床中不易发现,也难以处理。一旦明确有这类中断应在断肢再植成活后及早进行神经移位,否则再植肢体不可能恢复功能。
3.肌肉的活力性
肌肉是肢(指)体活动的动力,是高耗氧的组织,对缺血特别敏感,在再植前应充分估计断离肢体中肌肉的活力性。因为失去活力的肌肉组织,再植后不仅毫无功能,反而易发生坏死、释放毒素及继发感染,最终导致肢体再植失败,甚至还会发生危及生命的毒血症及败血症。因此对广泛肌肉挫伤的断肢应慎重考虑再植指征。
4.断肢(指)再植的时限
指在常温下,肢(指)断离至重建血循环的时间,即热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一般不超过6小时,如气温低或经过冷藏,则相对延长时限,所以再植的时限与肢体损伤的程度、环境温度、断肢(指)保存方法等条件有关,护士应了解上述因素以便主动配合医生进行工作。
四、护理
1.病室要求
病人应住隔离病室,便于术后观察护理。避免寒冷刺激,保持室内温度20℃~25℃,湿度60%,以防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每天空气消毒一次,保持室内物品、地面清洁,并定时用消毒液擦拭。保持室内安静,无关人员不得入内,谢绝探视。室内严禁吸烟。
2.体位
术后要采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置患肢高于心脏水平10~15cm,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局部血液供应。搬动病人时要慢而轻,病人入睡后应注意防止不自觉地活动肢体和改变体位,禁止患侧卧位,以防肢体受压,影响静脉回流,换被服或换敷料时,要避免过大的体位变动,一般术后要绝对卧床2周。
3.尿潴留护理
术后6小时后如仍无排尿,应及时检查,在病人下腹部膀胱区叩诊,如确定尿潴留后要及时处理。精神紧张、焦虑不安会使尿道括约肌痉挛。因此首先须安定病人情绪,应用镇痛剂解除伤口疼痛,疏散室内多余人员,利用流水声诱导病人排尿。也可针刺足三里、关元、中极等穴位或在下腹部膀胱区热敷,如采取以上措施均无效时,必须及时导尿,并根据情况留置导尿管1~2日,以利于膀胱肌肉的恢复。
4.心理护理
对病人要关心、体贴,多给予安慰和心理支持,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基础护理,满足病人的生活需要,防止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5.疼痛护理
对于术后疼痛应给予预防性用药,而不是待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给药。精神紧张、焦虑或抑郁等情绪都可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性,所以要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者讲解许多成功的事例,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
6.婴幼儿断肢(指)再植术后的护理
婴幼儿断肢(指)再植术后的护理重点是制动,以免因肢体频繁活动引起血管痉挛甚至吻合口栓塞而导致再植失败。可用双臂外展70°~80°“飞机型”前后石膏夹外固定。以限制患儿双上肢各关节活动及躯干翻转动作。为了使患儿能够接受制动,保持安静,避免躁动,可采用亚冬眠疗法。患儿应绝对卧床。各项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安排在冬眠药物起作用后进行,动作须轻巧,以减少对患儿的干扰和刺激。
7.药物护理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和抗凝药物。应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发应,如出现应立即停药,给予相应处理。
8.功能锻炼
再植术后3周左右,再植肢体血运平稳,软组织已愈合。在不影响骨折愈合原则下,可以进行手指屈伸、握拳等主动活动;术后6周,重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软化瘢痕,减少粘连,主要加强主动与被动活动,辅以中药熏蒸、磁疗等治疗。
9.再植肢(指)体观察及护理
(1)肢体肿胀护理
①检查再植肢(指)有无受压,及时松解过紧的包扎;检查局部有无水疤、血肿、感染等。
②缺氧及创伤反应引起的肿胀,沿肢体纵轴切开筋膜减压。配合使用高压氧、能量合剂、人体白蛋白、舒筋活血的中草药等进行治疗,严重时切开指端或指背减压。
③淋巴回流受阻所致的肿胀应抬高患肢。一般在术后2~3周,淋巴管自行愈合即随之消退。
(2)血管痉挛的护理
①温度(局部皮肤温度):全麻苏醒后血压一般均处于偏低水平,肢体往往湿冷,回病房后要用60~100W的照明灯照射再植肢体,术后2小时内灯距30cm,2小时后灯距35~40cm,术后第3天灯距45cm,持续照射7~10天,以保持患肢(指)皮温为33~35℃为准,以此使局部环境保持在恒定的温度,避免温度的变化导致血管痉挛,并使局部血管扩张,以利患肢末梢的血液循环。
②避免室内刺激性气味的刺激:室内应消除刺激性气味,如室内涂刷墙壁、油漆及烟味等,因这些异味可引起再植肢(指)血管痉挛,尤其是再植肢(指)血管对烟的刺激较敏感。烟内含有较多的尼古丁,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吸烟,皆可经肺进入血管内,刺激血管,导致痉挛。因此,室内严禁吸烟。
③肢体制动与体位:术后绝对卧床1~2周,患肢用石膏托固定,小儿则用似飞机状的前后胸壁石膏夹板固定。术后取平卧位,切忌患侧卧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15cm,既利于动脉供血,又利于静脉回流。
④解痉止痛:术后3~5天常规使用止痛药物以缓解伤口疼痛。可从保留的持续硬膜外导管中注入2%利多卡因l0mL+1%普鲁卡因30mL配成的混合液2mL,每3小时1次,连用3~5天,以减轻伤口疼痛和扩张血管。也可使用其他的止痛药物。另外,治疗及护理观察病人时动作轻柔,避免动作过大造成肢体的疼痛。为防止血管痉挛及血栓形成,术后常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肌注罂栗碱、妥拉苏林,同时口服潘生丁、阿斯匹林等使血管扩张。
(3)血管危象护理:血管危象一般发生在术后72小时内,术后24小时内尤其多见。
①防止血管痉挛。
②一旦出现血管危象的表现,应立即排除血管外压迫因素,如去除敷料、拆除过紧的缝线等,并加强保暖,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妥拉苏林等抗凝、解痉药物,并补充血容量。1小时后如不缓解,应果断进行手术探查。
(4)血循环危象的处理
①静脉危象的处理:静脉危象多见于静脉栓塞,早期可进行手术探查。但因静脉回流不足或痉挛所致静脉危象,可全身应用肝素,指侧小切口或拨甲放血局部滴注小剂量肝素等措施,多数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