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方法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
28505600000027

第27章 了解并正确对待女孩的情绪(1)

女孩大都比较情绪化,遇到失败或挫折时,她不会用大道理来开脱自己,要她能很快调整心态,做到豁然开朗似乎有些苛求。作为父母,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随时洞察女孩的情绪变化,当发现孩子情绪低落或反常时,要及时了解并引导她找到正确的发泄方式。这样,女孩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分享女孩的喜怒哀乐

每个人都有与别人分享情感的需要,而孩子这方面的需要尤其强烈。家长要特别关注女孩的心理需求,无论多忙,都应抽空与孩子交流,分享她的喜怒哀乐,与孩子一起笑,一起悲,成为孩子的知己。

家长和孩子分享喜怒哀乐,孩子会感觉到家长对自己的爱,也会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和重视。这不但能满足孩子与人分享的心理需要,同时也能让孩子知道了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有了分享,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会更加融洽。分享可以使家长对孩子有更多的了解,更全面的认识。这样,孩子有什么不当之处,家长就能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而不至于武断地下结论。

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与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

方法一:多和女孩进行情感交流

经常的交谈与爱抚是亲子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家长除了询问孩子“吃饱了吗”、“还想要什么”之外,还要学会用“今天你感觉怎么样”、“你是怎么想的”、“你高兴吗”等问句提问,让孩子表达出对爸爸妈妈的感情,并且学会认真聆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

方法二:蹲下来倾听女孩的心声

家长在孩子不愿意去学校时,不要因为上班时间的临近而粗暴地把孩子交给老师,任孩子大声啼哭。这样会加重孩子的被抛弃感和分离焦虑。当孩子不愿随老师离去时,家长不妨蹲下身子,听听孩子叙述她内心的不安,因为这时孩子更需要的就是家长的倾听、安慰和抚摸。

生活中,家长不要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样不可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家长只有放下架子和孩子在一个水平线上,孩子才会说出心里话。

方法三:培养女孩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孩子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家长应帮助她尽快消除不良情绪,使她保持愉快的心境。例如孩子做错了事情,当孩子认识了错误并表示要改正时,家长应积极地接纳她,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是可亲的;当孩子受了委屈而闷闷不乐时,家长应设法转移孩子的情绪,用孩子喜欢的事物去吸引她,让她转忧为喜,恢复良好的情绪。

方法四:尊重女孩的人格

家长切忌用简单、生硬、恐吓的态度对待性格内向的孩子。家长应采用循循善诱、积极引导的方式,使孩子感到你是尊重和理解她的,不要强迫孩子做她不喜欢做的事情。

方法五:用心体验女孩的喜怒哀乐

家长要和孩子多交流。只有交流,才能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才能与孩子一起分享成长。

同时,孩子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时,家长要用心体验这一切,与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而不是不顾孩子的心情,随口应付。否则,与孩子分享的效果会适得其反。

方法六:及时排解女孩的烦恼

孩子遇到了烦心的事情,可能会因为经验不足或者是看问题不全面等原因,心情一时调整不过来,家长此时要及时分担孩子的痛苦,并且做好引导工作,有效地排解孩子的心理困扰,让孩子从阴影里走到阳光中,恢复快乐与活力。

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不但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起和睦的家庭关系,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倾听女孩对事物的感触

生活中,很多家长喜欢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发表自己的“高见”,急于向孩子灌输他们认为正确的想法,急于让孩子听从。家长毫无疑问都关爱自己的孩子,但往往是物质关爱多于精神呵护,说教和训诫多于沟通和交流。交流与沟通的前提是能够站在平等的角度,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给孩子说话和表达的机会。

生活中,孩子也有“不正常”的时候——闷闷不乐、大哭大闹、发脾气、不讲道理等,孩子每一个“非正常”的表现背后,都有一个正常的理由——她是在宣泄精神或身体上的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是在呼唤家长的关注以帮助她更好地宣泄。所以,当孩子有“不正常”的表现时,父母应当通过倾听孩子对事物的感触,给孩子以最好的关注。

一个女孩养的一条小金鱼死了,她悲伤地哭起来。妈妈说:“鱼死了,妈妈再给你买一条新的。”爸爸说:“鱼死了我再给你买乌龟。”小女孩仍旧哭个不停。一会儿,邻居家的姐姐来了,姐姐说:“你怎么了?小金鱼死了,哪条金鱼呀?是什么样的?”这时候,两个孩子开始沟通了,一会儿的工夫,小女孩破涕为笑了。为什么孩子对爸爸妈妈的关注都不接受呢?因为,小女孩的爸爸妈妈一直在发表自己的意见,而邻居的姐姐却能倾听小女孩对“金鱼死了”这件事的感触,所以她愿意和邻居家的姐姐交流。

很多家长对待孩子的情绪流露的典型反应是“迅速采取措施”帮助她恢复平静。这种做法并不恰当。孩子开始哭或发脾气时,很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要和蔼、持续地倾听,亲切地留在孩子身边,温和地抚摩或搂住她,讲几句关心的话。但这时父母不要说得过多。假如父母说得太多,就会在这种交流中凌驾于孩子之上,不能倾听孩子的话。

家长要定期给孩子“专门时间”,倾听她对事物的感触。刚开始“倾听”时,几乎对于所有的父母都非常困难。但每一次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每一次充满探索或笑声的“专门时间”都会说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爱和信任正在得到加强。

家长倾听孩子的声音,既不意味着你认可她的情绪,也不意味着你纵容她。父母通过倾听孩子,可以逐渐增长她的思考能力,让她学会控制并处理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父母正确和有益的引导,但这些引导如果是以粗暴的、单方面强加的形式出现则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正确的引导离不开父母与孩子之间良性的沟通与交流,家长只有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才会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走上健康的人生道路。

给女孩发泄情绪的机会

孩子与成人一样,常有情绪变化,诸如愤怒、哀伤、失望、害怕等。家长要想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就必须让孩子适度发泄。

发泄就是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让孩子淋漓尽致地吐露自己的委屈、忧愁、牢骚和怨恨等不快,这样可以使其达到心理平衡。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要她很快调整好心态有些苛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情绪发泄出来。尽管有时她的方式有些过激,家长也应该给予充分理解。如果孩子做出发泄的行为,家长该如何及时有效地应对呢?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方法一:帮助女孩及时体察自己的情绪

如果孩子因为别人推了她一下而怒视和辱骂对方,家长就要及时引导孩子思考:“对方的行为真的不可忍受吗?还是你自己很郁闷正好以此为借口来发泄?你的郁闷是从哪里来的呢?你这样发泄之后是什么感觉呢?”如果孩子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家长就一定要协助孩子找出其情绪的真正来源并予以控制,不可以纵容溺爱,也不能以暴制暴。

方法二:消极情绪宜“疏”不宜“堵”

哭闹是孩子发泄情绪的本能,如果发作前期不能控制住,不妨让孩子先宣泄一下情绪。家长要保持冷静的心态,等孩子情绪稳定点再和她讲道理,千万不要因为怕在外人面前“丢面子”而使用强制手段。

一个星期日,白薇和妈妈一起参加一个儿童活动。走在路上时,白薇还在和妈妈热烈地讨论,如果主持人让她上台表演节目,她要不要参加的问题。因为她所在的幼儿园,有许多小朋友都会去参加这个活动。妈妈表示,如果是让她上台表演舞蹈,就一定会支持她。

活动现场有许多小朋友,当主持人邀请小朋友上台表演时,所有的孩子都举起了手。白薇也要举手,妈妈怕她第一个表演会出错,就对她说:“等一下,先让别的小朋友表演吧,等下你再上去。”白薇嘟着嘴不吭声了。第一个小朋友表演过后,突然下起了大雨,由于活动是露天的,人们一哄而散。

妈妈抱起白薇,跑进了附近的商场。“妈妈带你去买你最喜欢吃的果冻。”“不吃!”白薇一下子甩开妈妈的手。妈妈说道:“你有什么可生气的,下雨了,又不是我不让你去表演。”“你是坏妈妈!”白薇哭起来。商场的人很多,妈妈怕丢面子,就对白薇说:“你再哭,我就打你,你信不信?”白薇第一次见妈妈发这么大的火,就不敢哭了。

从这以后,每当白薇哭闹时,妈妈就说:“你再哭,我就打你。”白薇就再也不敢吭声了。可是,妈妈发现,虽然女儿的确变得听话了,却经常发呆,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方法三:不要被女孩的情绪所要挟

家长不能让孩子不适当的情绪行为成为向大人提要求的手段。孩子最初发脾气、哭闹是发泄愤怒、不满和兴奋的情绪,如果这时家长提出一些条件制止孩子的胡闹行为,如有的家长在孩子哭闹时会说:“如果你不哭了,妈妈就给你买洋娃娃。”这样孩子逐渐会用这种方式来向家长提要求。

方法四:规范女孩的行为

当孩子需要发泄情绪时,家长要为她立下行为规范,对于适当的行为和不适当的行为给出一个明确和一致的指导。比如告诉孩子可以大喊几声,但不可以摔东西;可以哭,但不可以不吃不喝。

方法五:转移女孩的注意力

在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家长要想办法帮她尽快转移或消除不良情绪,让孩子懂得在遇到挫折或冲突时,不能将自己的思想陷入引起冲突或挫折的情绪之中,而应该尽快地摆脱这种情境,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其他活动中去。

一天,思琪和小伙伴们在家中玩游戏,思琪总是输,她有点闷闷不乐。这时,妈妈笑着对她说:“思琪,你最爱讲故事了,待会儿游戏结束后,你给小伙伴们讲个故事好吗?”她使劲地点点头。游戏完后,思琪有声有色地给小伙伴们讲故事时,妈妈心里很高兴,因为她不再为“输”郁闷了。妈妈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使思琪的情绪得到了良好的发泄。

家长要理解孩子的发泄行为,并及时疏导她的消极情绪。只有让孩子学会表达和控制自己的各种情绪,她才能成为真正快乐的孩子。

不要让女孩做多愁善感的“林妹妹”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各种场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和才能,成为人生的强者。但有的女孩却多愁善感,性格脆弱,她们本来拥有聪明的头脑,以前也曾是全班甚至全校的尖子生,但往往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或是老师某一句话对她的打击,就变得消沉起来,学习成绩下降、上课精力不集中,甚至是逃学。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孩子变得精神萎靡,消沉慵懒。

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如此脆弱和多愁善感呢?教育专家指出:是家庭溺爱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包围她的是一片表扬、赞叹之声。在这些声音中长大的孩子变得过分要强,她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不起一点风雨。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变成多愁善感的“林妹妹”,敏感、脆弱,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让她变得郁郁寡欢,这样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摆脱多愁善感的性格,让她成为一个乐观坚强的女孩。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方法一:分析女孩多愁善感的原因

家长要认真分析女孩多愁善感的成因,反思和调整家教方式。是否家长的期望过高,把孩子的腰压弯了?是否家长保护过度,把孩子养成了大树下的小草?家长要弄清楚孩子的情况,再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对症下药。

方法二:坚持给女孩的心灵“补钙”

人体缺钙会得软骨症,心灵缺钙会造成性格脆弱。给心灵补钙,就要让女孩走出“温室”,来到阳光下、风雨中接受生活的洗礼。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女孩到生活在困境中的人群中去感受、体验一下,从而了解什么是艰辛、贫困、失败与磨难,让女孩看看其他人是怎样面对苦难、自强不息、顽强抗争的。

方法三:教女孩改变认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