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方法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
28505600000018

第18章 胆小懦弱不是女孩的代名词(1)

女孩需要有一点自我约束,也应有“彬彬有礼”和“温文尔雅”的行为举止,但是如果过分拘谨,交往处事时躲躲闪闪,手足无措,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就会给人留下软弱无能、畏难怕事的印象。所以,家长要给女孩以正确的心理疏导,帮她擦掉人生字典中的“不敢”二字,让女孩变得勇敢起来。

让你的小公主勇敢起来

现在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多数是活泼好动,喜欢在人前滔滔不绝地讲话。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胆小怕事,平时沉默寡言,不愿跟大家一起玩,没有同龄孩子那种爱动、贪玩、好奇的特点。这样的孩子生性腼腆,说话声音低,不敢一个人外出,这就是家长通常所说的孩子胆小。

每个父母都希望能有一个勇敢的孩子,而家长的教育方法往往适得其反。从赏识教育的角度来说,父母不仅要对孩子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行为给予赞赏和强化,更应该主动培养孩子勇敢的性格,而不是怕孩子受到伤害而处处保护。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些情况发生,父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不准孩子单独外出,不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伙伴,会造成孩子不合群,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父母过分娇宠孩子,事事包办替代,会使孩子丧失锻炼的机会;或者父母过分严厉,会使孩子整日战战兢兢。父母这些“爱子”的举动无形中就扼杀了孩子性格中的勇敢。其实,孩子并不像家长所想象的那样怯懦和脆弱。

造成孩子胆小怯懦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环境与教育的影响。具体的原因往往有3个比较突出:一是因为孩子不了解事情的状况;二是家长教育时给予不恰当地恐吓;三是家长过分严厉,弄得孩子总是处于惊恐状态。因此,家长应该认真审视孩子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孩子实现由胆小到勇敢的转变。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让孩子勇敢起来。

方法一:坚持“四个不准怕”原则

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不仅在科学上很有成就,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其独到的方法。据说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小时候非常怯懦、胆小。居里夫人认为,将来在事业上要有所造就,必须有胆略才行。于是,她向两个女儿提出了“四个不准怕”的要求,即不准怕黑夜,不准怕雷电,不准怕坏人,不准怕疾病,教育孩子勇敢地对待人生的坎坷和前进中的困难。由于她的言传身教、精心培养,两个女儿长大以后,在事业上都取得了成就:大女儿像妈妈一样,勇敢地攀登科学高峰,获得了诺贝尔奖;小女儿在音乐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并写成了著名的《居里夫人传》。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就可以借鉴居里夫人的教育方法,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提出一些要求,并有意识地帮助和鼓励孩子,让她敢于正视困难,勇于克服困难,这对培养孩子勇敢的性格,是很有帮助的。

方法二:家长要有让女孩吃苦的意识

从小没有吃过苦的女孩遇到困难,往往很容易被困难打倒,这时她就会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而这种情况下,首先无法忍受的往往是家长。如果家长感情用事,焦急地对着孩子反复询问,不仅无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战胜痛苦,反而增加孩子的恐慌和软弱。而吃过苦的孩子则不同,在困难面前,她们往往表现得坚强勇敢,勇气十足,并表示这些困难对自己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因此,家长要有让孩子吃苦的意识,只有能吃苦的孩子,才能拥有坚强的性格,才能经得起更大的风浪。

方法三:鼓励女孩经常和小朋友一起玩

家长在培养孩子勇敢的性格时,要有耐心,要鼓励孩子经常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交往,教给她一些与同龄人交往的技巧,以便让她养成热情开朗,活泼勇敢的性格。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必须承认,幸运喜欢照顾勇敢的人。”让孩子战胜内心的恐惧,走出胆小的阴霾,并让她学会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勇敢,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鼓励女孩依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成功

大多数的女孩都会依赖父母,而很多父母也喜欢让女儿依赖自己,但明智的父母应该懂得: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她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成功和幸福,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趋势,与孩子的性别无关。

很多女孩会有自卑的心理,总觉得自己是弱者。父母应该努力帮助女孩排除这种心理障碍,使她懂得女性并非天生的弱者。女孩的智力并不比男孩差,在某些方面,如语言表达能力 、机械记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节奏感等甚至有较大优势。女性中优秀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英雄模范等大有人在,像中国的武则天、李清照、黄道婆、刘胡兰、吴健雄、林巧稚,外国的居里夫人等,她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父母要鼓励女孩从小树立“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观念,摆脱自卑、依赖、自暴自弃的枷锁,让她坚信:女孩绝对不比男孩逊色,一样能成功。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鼓励女孩依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成功。

方法一:让女孩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

一个人的心理暗示,决定着她的心态,而心态的好坏又决定着她做事的成功与失败。所以,培养孩子积极心理暗示的习惯,无论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还是以后的工作和事业,其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

孩子的心理像一个银行,如果家长不断地存贮积极、自信、奋斗,那么孩子就能从中得到鼓励、自信和成功的喜悦。反之,如果家长存贮的是消极和悲观,那么孩子就只能从中得到自卑和失败的苦果。

所以,家长面对孩子的失败和错误时,不要对孩子责骂、讽刺和打击,说诸如“你怎么这么笨,这点事也做不好”、“你真让我失望”之类的语言。家长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容易让孩子形成积极的心态,而积极的心态又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方法二:教女孩经常给自己打气

家长可以帮孩子总结出一些简短的语言,让它们成为孩子的常用语,比如考试前,要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在生病时,对自己说:“我的身体很健壮。”当遭遇失败时,对自己说:“算不了什么。”孩子经常用这些话给自己打气,这些话就会进入潜意识中,成为一种动力源泉。

方法三:让女孩养成每天与自己进行积极对话的习惯

家长要让女孩养成每天与自己进行积极对话的习惯,最好是在每天晚上睡觉前,或是每天早上清醒后,因为这是大脑的潜意识最容易接受外界信息的时候。让孩子躺在床上,全身放松,然后想象一下自己成功后的景象,最后用语言对自己进行鼓励。时间一长,孩子做事就会有一种积极的心态。

方法四:家长要善于发现女孩的闪光点

父母要善于发现女孩的闪光点,对她的优点经常加以鼓励,使孩子从中获得信心。经常鼓励孩子,让孩子觉得父母永远都支持她,那么,当她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她就不轻易认输和低头。

父母要给女孩更多的爱,但这并不代表父母要代替女孩去尝试、去感受失败。父母的爱应该有一个前提,即不把女孩看成“弱者”。女孩只有在尝试和失败中才能吸取成功的经验,才能更快地独立和成长。

帮助女孩摆脱懦弱的个性

女孩跟男孩不一样,她们不像男孩那么“野”。很多女孩会有与自己年龄段相适应的怯懦行为,比如偶尔的胆怯、害羞,一定场合中的紧张,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而且还有其积极意义,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女孩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但是,女孩过于懦弱,甚至有些退缩的行为,就是性格上的缺陷了。

研究表明,家长的过分保护是儿童形成懦弱心理的最主要的原因。家长怕孩子吃苦受累,怕孩子遇到危险,因此从小就不许孩子干这做那,对孩子时时、事事不放手,孩子逐渐就养成了懦弱的性格。

孩子懦弱性格的形成,有一些先天遗传的成分,比如父母性格中的懦弱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一些影响,但所占比例很小。据相关调查显示,现在性格懦弱的孩子显著增多。从小懦弱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解决不好,对孩子未来的事业和生活也将产生不良影响,家长应该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矫正。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从而让孩子摆脱懦弱的个性。

方法一:家长不要过分保护女孩

家长过分保护女孩,实际上是在向女孩传达这样的信息:“你还很小,你还不行,这样做会失败”“你是女孩,力气不够大,做不了”等。这样,家长就把女孩限制在极其狭小的活动圈子里,孩子缺乏必要的见识,得不到必要的实践锻炼,就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有多大的力量。当遇到问题时,她的心里没底,自然就会退缩,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懦弱的性格。所以,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女孩去接触人,去尝试自己做事,锻炼自己。比如可以交给女孩一些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限时间完成。在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帮助她,也可以和她一起做,给她鼓励、指导和帮助。

方法二:要让女孩的脸皮“厚”起来

许多女孩之所以懦弱,是因为她们脸皮太“薄”,这样的女孩对自己有一种过于完美的要求。比如有的女孩不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是因为不会,而是怕自己如果回答错了,同学会笑话自己。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要让她的脸皮“厚”起来。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要怕丢脸,做任何事情都可能有风险,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量使自己表现出色,即使结果不那么理想,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方法三:家长要给女孩做榜样

孩子是很善于模仿的,家长能做到的事,孩子也会努力去做到。所以,要想改变孩子懦弱的性格,大人就得先做孩子的榜样。

妞妞在家时很活泼、爱玩,但在陌生人面前就很“蔫”,尤其是人多的场合,她恨不得一直躲在妈妈背后,妈妈对此很担心。有一次,广场上举行联欢活动,活动中邀请一些小朋友上台做个游戏,妈妈让妞妞举手,她不举,妈妈硬把她的手往上举,她偏往下缩。看着别的小朋友活蹦乱跳地走上台,妈妈的心里特别着急。这时,主持人说下一个节目要请一些大人上台做游戏。妈妈想:我要给女儿做个榜样。于是,妈妈走上台参与了游戏,还得了个小奖品。当妈妈把小奖品送给妞妞时,她心花怒放。妈妈趁机问妞妞:“如果下面还有小朋友参与的游戏,你参加吗?”妞妞毫不犹豫地说:“参加,参加。”果真,当主持人再次找台下的小朋友参加游戏时,妞妞第一个举起了手。

方法四:鼓励女孩超越自我

有的女孩性格懦弱,是因为她的自我意识过强,总是反省自己的举止。人的自我意识不是用来反省的,而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人只有在关注要做的事情而忘我的时候,才能够放松、自然、得体地去处理问题。正所谓“无私才能无畏”,家长只有让女孩学会超越自我,她才能战胜自己的怯懦。

改变孩子懦弱的个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家长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如果迫使怯懦的孩子与人交往,或一下子就把她放到众人视线中去,只会加剧她的恐惧与羞怯。所以,家长应一步步地引导,一点点地增加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逐渐让孩子摆脱懦弱的个性。

引导女孩甩掉害怕竞争的心理包袱

竞争,在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跟别人争胜。良性竞争是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动力,所以,倡导良性竞争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里,只有学会竞争,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孩子害怕竞争,遇到稍有挑战性的活动就往后退,这就是孩子害怕竞争的表现。而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意识到,太“乖”的孩子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想将来不被社会淘汰,就要从小让孩子甩掉害怕竞争的心理包袱。具体来说,家长可以 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方法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竞争观

有的家长会将竞争理解为“凡事都要得第一”、“不能让别人超过自己”等,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竞争观,家长如果时时向孩子灌输这种错误的竞争观念,孩子的心理就会向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彤彤是个文静的孩子,学习一直很不错,是别人眼里的优等生。但妈妈却对她很“不满”,妈妈觉得彤彤没有“竞争力”。

有一次,彤彤在学校里跟一个男孩发生了矛盾,好像男孩还动了手。下午双方家长都来接孩子,老师便把大家叫到一起,把问题说清楚。事情明明是男孩不对,可男孩的妈妈一直不停地数落彤彤,彤彤的妈妈也不示弱,两位妈妈在办公室里互不相让。最后,还是在老师的调节下才将事情平息。回到家后,妈妈埋怨彤彤:“在办公室的时候你怎么不说话?你不说话,他们就会觉得是你做错了。”彤彤说:“我是想说,可我得等阿姨说完啊!爸爸说,打断别人说话不礼貌!”妈妈听后生气地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竞争力,这么让着别人,以后会吃大亏的。”听过妈妈的话,彤彤一脸茫然。

生活中,很多家长会和彤彤妈妈犯同样的错误,将攻击力当成竞争力来培养孩子,这样不仅无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观,而且还会让孩子失去一些优秀的品质。因此,家长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前提是先修正自己的竞争观,这样,孩子才不会走上竞争的“弯路”。

方法二:不要给女孩太多压力

有的孩子在参加竞争前会有紧张、焦虑、不安等表现,这时,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诸如“你一定要拿第一”、“你一定要赢某某”等,而应该告诉孩子只要尽力就好。

张玲报名参加了竞争优秀学生干部的活动,但她的心中忐忑不安,因为她很少参加竞争活动,也没有在众人面前演讲过,缺乏经验和必胜的信心。她的父母一方面宽慰她说,失败与否并不重要,重在参与和锻炼;另一方面帮她修改讲稿,模拟演讲,增强她的自信心。经过充分的准备,张玲在竞选中取得了成功。从这以后,她开始热衷于参加竞争活动,也不害怕公众演讲了。

方法三:让女孩积极地面对竞争

有的孩子生活环境很优越,在学校中也很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这样的孩子在心理上会有一种优越感,会比别的孩子更加自信,也很喜欢参加竞争,但是这样的孩子一旦在竞争中失败,就会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会对获胜的一方充满敌对情绪,表现为不再和对方交朋友,甚至怂恿别的伙伴孤立他。这就是孩子不能积极、正确地面对竞争的表现,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要正确地引导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