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文库-青少年健康心理培养的42条建议
28502700000017

第17章 第17条建议 克服轻生的念头

人生旅途中不知要经历多少磨难与挫折,只有经历过波澜险阻,才能更加体会生活的美丽。

轻生,也就是自杀,是指当个人的烦恼和苦闷发展到极点,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现实感到绝望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地自我毁灭性的行为。

有关数据表明,青少年的自杀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呈现增长趋势。这引起社会和家庭的极大关注。如美国青少年自杀死亡已成为同年龄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交通事故等意外死亡。在我国大陆,青少年自杀现象也较为严重,统计表明,我国自杀率最高的年龄在16~30岁之间。

学生正处于青春花季,正是身体强健、求学就业的好时机。为什么会产生自杀轻生的念头呢?主要原因有:

1.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如考试失败、失恋等,而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又过低,选择轻生之路的学生往往自尊心很强,对自己要求过高,父母期望也很高,而一旦受到挫折,便承受不了,感到失去了生存的意义。或者受到挫折后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也往往走上绝路。

2.家庭危险因素。有些父母管教过严,家庭中缺乏交流,孩子时常处于不被人理解、看重的地位,不能完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有可能以自杀方式唤起父母的关注;有些父母把孩子当成“出气筒”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孩子常感到自己是一个包袱,再活在世上实在没有什么意思;还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惯,导致孩子任性心理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很低,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比如受到老师批评,就可能想到自杀。另外,有些父母自身关系不好,对孩子感情上的关注很少,孩子从小感到“世态炎凉”,可能变得自卑、抑郁,在遇到挫折时,就可能采取轻生方式。

3.社会媒介的影响。青少年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情绪上不能很好地加以控制,是非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较强,对生活充满了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外界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如研究发现,美国纽约电视播放有关自杀节目7~10天后,少年自杀人数上升6.9%,而同期成人自杀仅上升0.5%,具有显著差异。

4.精神障碍。据有关资料统计,因精神障碍而自杀的青少年占13.2%,因此也不容忽视,其中抑郁症是导致青少年自杀最重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工作学习效率低,认为自己无能,毫无价值,时常流露出轻生念头等。

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自杀是一种“卑贱的勇敢”。试想,当你以自杀方式自以为得到解脱时,你的家人、朋友该有多难过,尤其是家人,会带给他们一生的痛苦。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学会这样做:

1.自我安慰。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是很不错的,应该欣赏自己。当事情没有如你所希望地那样发展时,也要试着去接受它,要善于满足现状,要很高兴地感到:事情原本还更糟呢。

2.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如打球、绘画、听音乐、下棋等等,对我们青少年来说是很重要的。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失败时,我们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兴趣中去,从中体验到快乐,忘却烦恼。

3.多结交几个知心朋友。当我们烦恼、迷惘、焦虑、不满时,如果有知心朋友陪伴左右,听你倾诉心里话,宣泄你的情感,并对你表示理解时,可能忧郁会减少一半。

4.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你可以到专门的心理门诊寻求心理工作者的帮助,也可以打热线电话宣泄烦恼,可能在与他们的交谈中,他们对你的情绪疏导,会使你放弃自杀这一很不明智的想法。

1.检视一下自己,你有过轻生的念头吗?如果有过,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以后怎么杜绝这种念头的产生?

2.你身边的朋友或同学有这种念头吗?如果有,你打算怎么帮助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