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
28499000000005

第5章

古朗月行·李白

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儿童时代对月亮的认识,充满童趣。诗人先回忆自己小时候不认识月亮,以为它是“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镜”,表现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然后又写了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桂树”“白兔捣药”,这些传说在孩子的想象下是那么神奇生动。最后“与谁餐”的问句,又充分表现了儿童好奇的天性,给全诗增添了童趣。

这首诗语言质朴,想象新奇,比喻生动,使儿童心目中月亮的可爱神奇跃然纸上,十分耐人寻味。

诵读指导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望wànɡ庐lú山shān①瀑pù布bù

唐tánɡ·李lǐ白bái

日rì照zhào香xiānɡ炉lú②生shēnɡ紫zǐ烟yān③,

遥yáo看kàn瀑pù布bù挂ɡuà前qián川chuān④。

飞fēi流liú直zhí下xià三sān千qiān尺chǐ⑤,

疑yí⑥是shì银yín河hé⑦落luò九jiǔ天tiān⑧。

诗文翻译

阳光照在香炉峰上,云雾呈现出一片紫色,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

飞泻而下的流水像有三千尺长,好像是银河从九天之上落到人间。

字词注释

①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江西省九江市南。②香炉: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部。③紫烟:指山顶的雾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紫色。④挂前川:川,大河。瀑布垂挂在山前,像一条大河。⑤三千尺:夸张写法,形容山极高,瀑布极长。⑥疑:好像。⑦银河:也叫天河,由银河系群星组成的横亘天空的带状星群,样子就像一条河。⑧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即天的最高处。

“银河”“九天”突出了瀑布之高,气势磅礴,动人心魄。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想象、比喻、夸张的手法,构思独特,语言生动、形象、精练,气势豪迈,展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和向往自由、热爱生活的情感。

诗文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瀑布壮丽景观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豪放的气概。望庐山瀑布·李白

诗的前两句主要是静态描写,视线由整个香炉峰集中到瀑布。“生”字、“挂”字用得巧妙,静中有动,生机勃勃。有“紫烟”,有“瀑布”,色彩绚丽,气势雄伟。后两句是动态描写,以“飞流直下”“落九天”突出了瀑布的雄奇迅猛;以“三千尺”

诵读指导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zènɡ汪wānɡ伦lún①

唐tánɡ·李lǐ白bái

李lǐ白bái乘chénɡ舟zhōu将jiānɡ欲yù行xínɡ②,

忽hū闻wén③岸àn上shànɡ踏tà歌ɡē④声shēnɡ。

桃táo花huā潭tán⑤水shuǐ深shēn千qiān尺chǐ,

不bù及jí⑥汪wānɡ伦lún送sònɡ我wǒ情qínɡ。

诗文翻译

李白(我)乘坐小船将要出发,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

桃花潭的水纵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啊。

字词注释

①赠汪伦:赠诗给汪伦。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②将欲行:将要出发。③忽闻:忽然听到。④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唱歌方式,一边唱歌一边手动作、脚踏地打拍子。⑤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潭:深水池。⑥不及:比不上,不如。

赠汪伦·李白

用比较,说出纵然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深千尺”是夸张手法。

全诗语言朴实明白,清新自然,感情真切,空灵而有余味。

诗文赏析

天宝十四年(755年)李白从秋蒲(今安徽省贵池)前往泾县,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赶来送别。李白便做了这首诗,记录下了这别开生面的送别场景。

诗的前两句是叙事,诗人已经登上了小船准备出发,忽然岸上传来了踏歌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忽闻”二字写出了诗人的惊喜。后两句点出了送行地点——桃花潭,并揭示了上句的悬念——唱歌的人是汪伦。这两句巧

诵读指导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独dú坐zuò敬jìnɡ亭tínɡ山shān①

唐tánɡ·李lǐ白bái

众zhònɡ鸟niǎo②高ɡāo飞fēi尽jìn③,

孤ɡū云yún独dú去qù④闲xián⑤。

相xiānɡ看kàn⑥两liǎnɡ不bú厌yàn⑦,

只zhǐ有yǒu敬jìnɡ亭tínɡ山shān。

诗文翻译

天空中成群的鸟高飞远去,仅有的一片白云也悠然地飘走了。

与我相伴相互观望而不厌烦的,只有这满怀深情的敬亭山。

字词注释

①敬亭山:又名昭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山上风景秀丽,并有敬亭,是南北朝著名诗人谢胱吟诗的地方。②众鸟:成群的鸟。③尽:消失。④去:离开。⑤闲:悠闲。⑥相看:互相对看。⑦两不厌:指人和山彼此相看不厌烦。

独坐敬亭山·李白

诗文赏析

这首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孤独寂寞的感受。为了突出孤独之情,作者把群鸟、孤云都赶出了画面,似乎在苍茫寥廓的天地之间,只剩下作者一人和一座孤独的山,景象显得十分空旷而辽远。三、四句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拟人化。“两不厌”将无情之山写得有情,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

诵读指导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黄huánɡ鹤hè楼lóu①送sònɡ孟mènɡ浩hào然rán之zhī②广ɡuǎnɡ陵línɡ③

唐tánɡ·李lǐ白bái

故ɡù人rén④西xī辞cí⑤黄huánɡ鹤hè楼lóu,

烟yān花huā⑥三sān月yuè下xià⑦扬yánɡ州zhōu。

孤ɡū帆fān远yuǎn影yǐnɡ碧bì空kōnɡ尽jìn⑧,

唯wéi见jiàn长chánɡ江jiānɡ天tiān际jì⑨流liú。

诗文翻译

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我辞行,在这繁花似锦的三月顺流而下去扬州。

远远看见那孤独的小船消失在天边,只见滔滔的长江水向天边滚滚流去。

字词注释

①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内。②之:去,到。③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④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⑤西辞:因黄鹤楼在扬州市西边,所以称“西辞”。⑥烟花:指春天鲜花盛开的景象。⑦下:顺流而下。⑧尽:消失。⑨天际:天边。

诗人巧妙地将惜别之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对扬州胜景的向往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感情真挚的送别诗,其特点在于用景来写情。诗的前两句写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友人要去的地方,三、四句写朋友的船已离去,长江向天际奔流的景象。表面是在写景,但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的船渐渐远去,久久不愿离开的场面。整幅画面意境深远,情景交融,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也像这长江之水,奔流不息。

诵读指导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zǎo发fā①白bái帝dì城chénɡ②

唐tánɡ·李lǐ白bái

朝zhāo③辞cí④白bái帝dì彩cǎi云yún间jiān⑤,

千qiān里lǐ江jiānɡ陵línɡ⑥一yí日rì还huán⑦,

两liǎnɡ岸àn猿yuán声shēnɡ啼tí⑧不bú住zhù,

轻qīnɡ舟zhōu已yǐ过ɡuò万wàn重chónɡ山shān⑨。

诗文翻译

早晨告别了彩云缭绕的白帝城,一天就可到达千里之外的江陵。

两岸猿猴的啼叫声还在耳边回响,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了重重高山。

字词注释

①早发:清晨出发。②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③朝:早晨。④辞:告别。⑤彩云间:白帝城居于山上,常被云雾笼罩。⑥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⑦还:到达。⑧啼:鸣叫。⑨万重山:重重叠叠的山,形容山多。

三、四两句是行船所见,以两岸的猿啼和重山表现了船行迅疾,衬托出诗人前途开阔、无比轻松和喜悦的心情。

全诗笔调轻快流畅,情景相融,浑然一体。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文赏析

李白因罪被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境内),经长途跋涉到达白帝城,突然传来大赦的喜讯,于是乘船顺流而还,写下了这首诗,以抒发自己重获自由的喜悦之情。

诗的首句写明了出发的时间、地点,“彩云间”三个字不仅写出了白帝城的地势高峻,也赋予全诗一种爽朗明丽的色彩,烘托了诗人喜悦的心情。第二句用“千里”和“一日”对比写行船的轻快,也与诗人愉快的心情相照应。

诵读指导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秋qiū浦pǔ①歌ɡē

唐tánɡ·李lǐ白bái

白bái发fà三sān千qiān丈zhànɡ,

缘yuán②愁chóu似sì个ɡè③长chánɡ。

不bù知zhī明mínɡ镜jìnɡ里lǐ,

何hé处chù得dé秋qiū霜shuānɡ④。

诗文翻译

头上的白发有三千丈长,是因为我心里的哀愁也和这白发一样长。

我对镜自照,不知道那明亮的镜子里,从什么地方得来这满头苍苍白发的呢?

字词注释

①秋浦:唐代县名,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境内有秋浦湖。李白曾经漫游到这里,写了十七首《秋浦歌》,这是其中的第十五首。②缘:因为。③个:这样,这般。④秋霜:秋天的白霜,这里用秋天的白霜来形容白头发。

秋浦歌·李白

诗文赏析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深长的愁绪。前两句出语天真,白发竟然有“三千丈”那么长,在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如此夸张的描写,却把作者内心的愁苦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后两句水到渠成,用“不知”二字写出一种惊奇和叹惜,年华逝去的感慨得到了深刻的抒发。“秋霜”二字用语自然,但却发人深省。清代的王琦评论说:“如果不是仙才,根本作不出这样的诗!”

诵读指导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望wànɡ天tiān门mén山shān①

唐tánɡ·李lǐ白bái

天tiān门mén中zhōnɡ断duàn②楚chǔ江jiānɡ③开kāi,

碧bì水shuǐ东dōnɡ流liú至zhì此cǐ回huí④。

两liǎnɡ岸àn青qīnɡ山shān相xiānɡ对duì出chū⑤,

孤ɡū帆fān一yí片piàn⑥日rì边biān来lái⑦。

诗文翻译

天门山被滔滔的长江水从中间冲断,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迂回旋转。

两岸的青山隔江对峙耸立,一只孤独的小船从水天相接处驶来。

字词注释

①天门山:是安徽省和县的西梁山与当涂县的东梁山的合称。位于长江的东西两岸。像一座天然的门户,所以称作“天门”。②中断:指江从中间隔断两座山。③楚江:安徽省当涂市一带,古代属楚国,所以流经这里的一段长江称为楚江。④回:回旋,回转。⑤相对出:互相对峙耸立。⑥一片:一只。⑦日边来:仿佛来自太阳边。

江耸立的雄姿。“出”字表现了山的动态美。最后一句传神地写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使画面变得更加生动。

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语言生动,色彩鲜明。

望天门山·李白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天门山的壮美风光,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写出了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磅礴气势,衬托了天门山的高峻险要。“中断”和“开”相配合,写出了江流破门而出后的奔涌壮景。第二句写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水的约束力、震慑力,“至此回”明写水势,暗则表现山的雄伟强劲。第三句中“相对”二字描绘出天门山隔

诵读指导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绝jué句jù①

唐tánɡ·杜dù甫fǔ

两liǎnɡ个ɡè黄huánɡ鹂lí鸣mínɡ翠cuì柳liǔ,

一yì行hánɡ白bái鹭lù上shànɡ青qīnɡ天tiān②。

窗chuānɡ含hán③西xī岭lǐnɡ④千qiān秋qiū雪xuě⑤,

门mén泊bó⑥东dōnɡ吴wú⑦万wàn里lǐ船chuán。

诗文翻译

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鹭飞向高高的蓝天。

从窗口可以望到岷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遥远的东吴的航船。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省),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所写景物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

字词注释

①绝句:诗的一种体裁,四句。每句五个字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叫七言绝句。②青天:蓝天。③含:包含,容纳。④西岭:指成都市西面的岷山。⑤千秋雪:指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⑥泊:停泊,停靠。⑦东吴:古地名,指今长江下游江苏省、浙江省一带。

历史过程,被后世誉为“诗史”。他的诗作风格多样,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对唐后历代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宋以后被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

山有水,构成了一幅场面开阔、物象丰富的春景图,给人一种清新怡人的感受。

绝句·杜甫

诗文赏析

公元763年平定安史之乱,这首诗是次年杜甫在成都草堂时写的。作者心情舒畅,描写了草堂前浣花溪边秀丽明媚、生机盎然的春景。

全诗四句四景,两两相对,各自独立却又贯穿于统一的意境之中:近处有黄鹂在绿柳间鸣叫,远处有白鹭在蓝天上飞翔;远眺是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近看有门外停泊的船只。全诗景物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

诵读指导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闻wén官ɡuān军jūn收shōu河hé南nán河hé北běi

唐tánɡ·杜dù甫fǔ

剑jiàn外wài①忽hū传chuán收shōu②蓟jì北běi③,

初chū闻wén涕tì泪lèi④满mǎn衣yī裳shɑnɡ。

却què看kàn⑤妻qī子zǐ⑥愁chóu何hé在zài,

漫màn卷juǎn⑦诗shī书shū喜xǐ欲yù狂kuánɡ。

白bái日rì放fànɡ歌ɡē须xū纵zònɡ酒jiǔ⑧,

青qīnɡ春chūn⑨作zuò伴bàn好hǎo还huán乡xiānɡ。

即jí⑩从cónɡ巴bā峡xiá穿chuān巫wū峡xiá,

便biàn下xià襄xiānɡ阳yánɡ向xiànɡ洛luò阳yánɡ。

诗文翻译

忽然听到从剑门关外传来收复蓟北的喜讯,我一听到这个消息,高兴的泪水便洒满衣裳。

回头看见妻子和儿女哪里还有什么忧愁?我胡乱卷起书本欣喜若狂。

白天我放声歌唱还要纵情饮酒,明媚的春光正好伴我回故乡。

立刻动身从巴峡到巫峡,顺流而下转过襄阳就可以奔向老家洛阳。

字词注释

①剑外:四川省剑阁市以南,此代指蜀地。②收:收复。③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市一带,当时是安史叛军盘踞的地方。④涕泪:眼泪。⑤却看:回头看。⑥妻子:妻子和儿女。⑦漫卷:随意而草率地卷起。⑧纵酒:放开怀喝酒。⑨青春:明媚的春光。⑩即:即刻,马上。巴峡:泛指长江流经四川境内一段,大部分属古代巴郡的范围。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重庆市巫山县东。向:奔向。

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饱受战乱流离之苦后,突然听到胜利消息时的狂喜之情。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被誉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忽传”二字表明消息来得突然,“初闻”紧承“忽传”,“涕泪满衣裳”那是喜极而泣,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后四句的想象是为描写“喜欲狂”而做的铺垫,全诗感情激昂澎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诵读指导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赠zènɡ花huā卿qīnɡ①

唐tánɡ·杜dù甫fǔ

锦jǐn城chénɡ②丝sī管ɡuǎn③日rì纷fēn纷fēn④,

半bàn入rù江jiānɡ⑤风fēnɡ半bàn入rù云yún。

此cǐ曲qǔ只zhǐ应yīnɡ⑥天tiān上shànɡ有yǒ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