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班主任的故事育人策略
28498700000008

第8章 情绪与智力(2)

在生活中,哪怕一切都已失去,但只要有尊严,便会有希望;只要挺起尊严,再“漂亮的地板”,我们却可以昂然地把它踩在脚下。

故事4.两磨盘也能磨亮人生

尤利乌斯·马吉出生在苏黎世郊区一个贫困的农家,异常窘迫的家境,让他没能读完初中,便开始了艰难的打工生涯。

然而,多年过去了,他唯一的特长只是像父亲那样磨面粉。父亲曾悲哀地对他说:“你这辈子就是磨面粉的命了。”

马吉不甘心地回答父亲:“不,我不会一辈子只迈着沉重的步子,一圈圈地推着两扇磨盘的。”父亲撒手而去时,留给他唯一的遗产便是那两扇简陋的磨盘。

望着那转了无数圈的磨道,望着那两扇默默无言的磨盘,不服输的马吉在思索着走出窘境的途径。

20岁那年,马吉从朋友舒勒医生那里得知——干蔬菜不会损失营养成分。他想:若将干蔬菜和豆类放在一起磨,一定会磨出富有营养的汤料。那样,岂不可以让那些家庭主妇们熬汤更快速、方便?他立刻借钱购置了设备,开始磨自己想象的那种汤料,就这样,一个灵感加上果断的行动,马吉很快便赢得了人们难以想象的成功——最早的速溶汤料诞生了。产品一投放市场,便大受欢迎。

然而,马吉仍不满足,他的眼睛继续紧紧地盯着那两扇磨盘,思索着接下来该磨出什么样的新产品。经过反反复复地试验,他终于在1890年,磨出了可以改变沙司、凉菜、鱼肉汤和配菜味道的万能调味粉。后来,他又磨出了广为畅销的浓缩肉食品。到1901年,他已是拥有资产超过亿元的大型跨国公司的老板了。

在苏黎世大学举办的一次演讲中,马吉自豪地告诉人们:“即使命运只赠给我两扇简单的磨盘,我也懂得用信心、智慧和执著,磨出亮丽的人生。”

当学生困惑时

心理困惑是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难以把握的问题而产生的心理冲突。它不是心理毛病,也非心理障碍,是人在成长过程中缺陷集中的反映,具有阶段性,不可避免。但是,心理困惑得不到及时解决,很可能发展成为心理障碍。

减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首先关注和解决他们的心理,这应当成为中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生主要心理困惑可归纳为如下七个方面:一是依赖与独立,二是理智与冲动,三是理想与现实,四是活泼好奇与紧张压抑,五是愿望与能力,六是平等意识与不平等待遇之间,七是封闭与开放。

上述七种心理矛盾只是当今中学生一般的、主要的心理困惑。了解这些,为我们预防和解决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但是,具体到每个同学身上,由于各人成长环境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又表现出个体的复杂性、差异性和特殊性,只有把一般特点和个别差异结合起来,中学生心理品质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一个有着强烈自尊心、自信心的孩子是能勇敢地面对成长过程的一切困惑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大方面着手:

一是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面子。

二是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与信任感。

三是引导学生自觉寻找心理调适的方法,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1.精神胜利法。这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心理防卫机制。在自己的学业、生活不尽人意时,在无端遭到攻击或不公平的评价而气恼时,在自己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而郁郁寡欢时,不妨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调适一下你失衡的心理,营造一个祥和、豁达、坦然的心理氛围。

2.难得糊涂法。这是心理免遭侵蚀的保护膜。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糊涂”一下,无疑能提高心理承受的率值,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楚和心理困惑。有这层保护膜,会使自己处惊不乱,遇烦恼不忧,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对待各种生活的紧张事件。

3.随遇而安法。这是心理防卫机制中的一种心理合理反应。培养自己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遇事总能满足,烦恼就少,心理压力就小。古人云:“吃亏是福。”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都会不期而至,用随遇而安法的心境去对待生活,你将拥有一片宁静清晰的心灵天地。

4.幽默人生法。这是调和心理的“空调器”。当自己受挫折或处于尴尬紧张的时候,可用幽默化解困境,维持心态平衡。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能使沉重的心境变得豁达、开朗。

5.宣泄积郁法。心理学家认为,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自己悲伤忧郁时,不妨与异性朋友倾诉;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向主持人倾诉;也可进行一项你所喜欢的运动;或在空旷的原野上大声喊叫,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有宣泄积郁。

6.音乐冥想法。当自己出现焦虑、忧郁、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时,不妨试着做一次“心理按摩”。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冥逛“维也纳森林”,奔驰在“幸福的田野”,感受“梁祝”的执著……这样一来,躁动的心情自然会得以平静。

7.自我暗示法。不断自我暗示自己是一个宽容的人,是一个不会与别人斤斤计较的人,自然也就不会与别人一般见识了。宽容犹如冬日正午的阳光,常常会令冰冷的心墙渐渐融化。宽容是一种豁达和挚爱,可以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以宽厚之心待人,就会使彼此拥有更多的信任和爱戴;宽容是一种涵养,它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自己的境界,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你心灵的安宁和恬静,它不但改善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也使得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和升华。一个不懂得对自己宽容的人,会因为把生命的弦绷得太紧而伤痕累累抑或断裂。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特别精选了一些富有教育智慧的育人小故事,以便广大班主任老师有针对性地使用生动的故事教育学生。

故事1.鹅卵石与钻石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满怀殷切地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旨意。

神出现了,神开始说话了:“你们沿途要多拣拾一些鹅卵石,把他们放在你们的马褡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后悔。”说完,神就消失了。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他们还是各自拣拾了一些鹅卵石。

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他们昨天放进马褡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他们高兴极了,同时也后悔极了,后悔没有拣拾更多的鹅卵石。

现在我们觉得没用的知识,就像鹅卵石,将来有可能变为无尽的财富。

故事2.因为珍惜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常常伤心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总是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那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很多人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孤儿院,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上去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价格较昨天又涨了十倍,但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为稀世珍宝。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告诉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徐徐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又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石头一样吗?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价值,生命就有意义。”

故事3.猪的困惑

一位到了天堂的有钱人对神抱怨:“为什么人们还说我吝啬呢?我去世的时候已将全部财产都捐给教堂了呀。”

“让我给你讲一个猪和牛的寓言吧,”神说,“猪总是不受欢迎,而牛深受人们的喜爱,这让猪很困惑。猪对牛说:‘人们觉得你慷慨无私,因为你每天都贡献牛奶和乳酪。可是我呢?我把我的一切都贡献了出来。我献给他们熏肉和火腿,献出我的鬃毛做刷子,他们甚至炖我的脚!然而,没人喜欢我。为什么会这样?’”

“你知道牛是怎么回答的吗?”神说,“牛答道:‘因为在我还活着的时候,我就奉献了!’”

当学生骄傲时

骄傲自大是当代很多孩子的一个典型特征,也是与人交往中的大忌。在现代家庭中,由于受到特殊的家庭环境的影响,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骄傲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孩子特别是聪明的孩子常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父母和老师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使其心理健康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往往由于学习成绩较好或者某方面有特长而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这种太多的表扬常常会误导孩子,使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于是就会滋长骄傲情绪。他们会因此夸大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而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他们听不进别人的善意批评,总是处于盲目的优越感之中,就会逐渐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导致成绩下降,表现也就不再那么优秀了。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和家长应该及时予以纠正,让他们正确认识问题。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谦虚的习惯呢?

建议一:让学生认识骄傲的危害。

盲目骄傲自大的人就像井底之蛙,视野狭窄,自以为是,严重阻碍了自己继续前进的步伐。科学家巴夫给青年人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切勿让骄傲支配了你们。由于骄傲,你们会在应该统一的场合固执起来。由于骄傲,你们会拒绝有益的劝告和友好的帮助。而且由于骄傲,你们会失掉客观的标准。”

当然,我们要让学生分清楚自信和骄傲的区别。

自信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能使人乐观上进;而骄傲是对自己的不全面认识,是盲目乐观,常会让人不思进取。对于父母来说,应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不能让他们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形式上两者有很大的相似性,常会让人迷惑,孩子们常会把自己那点小得意看做是自信的表现,这时父母应该让孩子分辨出两者的区别。

班主任应该让学生认识到骄傲也是健康成长的绊脚石,任何成绩的取得只能是阶段性的、局部的,只能作为一个起点。在学习上,知识是无边的海洋,如果一时一事领先就忘乎所以,恰恰是知识不够、眼界不宽的表现。“满招损,谦受益”,班主任应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成功者的经验,告诉他们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在取得成绩后仍能保持谦虚奋进的人。

建议二: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

学生产生骄傲往往源于自己的某方面特长和优势,班主任老师应该先分析这种骄傲的基础:是学习成绩比较好、有某方面的艺术潜质,还是有运动天赋什么的。然后应让学生认识到,他身上的这种优势只不过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放在一个更大范围就会失去这种优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进取,而不是骄傲懈怠;并且优势往往是和不足并存的,同时应该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另外,不正确的比较往往也容易滋长骄傲情绪。在班集体中,若以己之长与别人之短相比较,这样比较的结果,自然容易沾沾自喜,自以为什么地方都比别人强,因而看不起别人。班主任应该开阔学生的胸怀,引导他们走出自我的狭小圈子。带他们到更广阔的地方走走,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历史名人的成就和才能,以丰富的知识充实头脑,使之变骄傲为动力。

建议三:让学生正确面对批评建议。

正确面对批评和建议是终身的学问。骄傲自满往往也和不能很好处理别人的批评和建议有关。

小军已经小学五年级了,是个爱学习的男孩,由于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因此非常自负。

在家里,小军已经认为自己是个大人了,对于父母说的话越来越不放在心上。在学校里,小军也非常清高,不太愿意与成绩不好的同学一起玩,觉得跟他们在一起没什么意思。对于任课老师,小军也不太尊敬,他认为老师的水平不过如此,自己自学都能够学到很多知识。唯一令小军比较敬重的是他的班主任侯老师。侯老师是一位快退休的语文老师,他对小军非常好,经常给小军介绍一些学习方法,讲一些名人的故事。

有一次,小军在一篇交给侯老师的周记中表现出自己看不起同学的思想,他还提到了一次与数学老师发生的争执,原因是数学老师批评小军做作业不够仔细。

侯老师后来在小军的本子上是这样写的:

“有人批评你,并不是他看不起你,而是他希望你进步。因为,他不批评你,你不会怨恨他,他批评你,你则会怨恨他,而他却选择了批评你,原因就是他希望你进步。侯老师也是这么希望的。”

小军深受触动,后来,他果然慢慢改正了自负的毛病。

批评往往直指一个人的缺点,如果一个人能够接受批评,他就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对于孩子来说,他在评论自己时常会出现偏差,原因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若能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就能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建议四:不要轻易地表扬孩子。

造成孩子骄傲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成人对孩子的影响;二是家庭生活条件优越;三是一味地夸奖……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傲自大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骄傲自大的学生常常在自己的周围树起一道无形的“城墙”,形成与外界的隔膜,这使他们的心胸变得很狭窄。他们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往往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而只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而且,他们看不到别人的成绩,只会“坐井观天”。骄傲自大的学生很难和别人友好相处,因为他们不能做到平等对待,总是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别人或喜欢指挥别人。骄傲自大的孩子情绪也不稳定,当人们不去理睬他时,他们就会感到沮丧;当他们遭到失败和挫折时,又会从骄傲走向悲观、自卑和自暴自弃、否定自己的一切,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特别精选了一些富有教育智慧的育人小故事,以便广大班主任老师有针对性地使用生动的故事教育学生。

故事1.用谦虚镶嵌才智

清朝名臣左宗棠喜下棋,棋艺高超,很少碰到对手。一次西征途中微服出巡,在兰州街上看到一个摆棋阵的老人,其招牌上醒目地写着几个大字“天下第一棋手”。

他觉得老人实在过于狂妄,于是立刻上前挑战,没想到,老人不堪一出,连连败北,原来只不过徒有虚名而已!左宗棠春风得意,命老人赶紧把那块招牌砸了,不得再夜郎自大、丢人现眼!

光阴似箭。当左宗棠平安回来时,看到老人依然如故,“天下第一棋手”的招牌照旧悬在那里,心里很不高兴,决心狠狠地教训教训不自量力的老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