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班主任的故事育人策略
28498700000005

第5章 学习与习惯(5)

太太在一所盲校任教,曾跟我说过其实盲人们在一起也有一些娱乐活动,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无趣。例如下棋,她的学生中有好多都能跟象棋大师吕钦、胡荣华那样下盲棋,在头脑里摆一局棋而用语言指挥相互攻伐;再例如打扑克,在每张扑克上扎出凸起的盲文,就可以分辨出是张什么牌了。

我打断她的话提出疑问:但扑克并不和象棋一样都是十个兵卒四辆车一将一帅平均分给两个人的,而是几副扑克随机分配给每个人,总会出现好牌臭牌的。每个人都不可能知道别人手里有什么牌,那万一有人作弊,拿张小牌当大王出怎么办?总不能每出一张牌,每个人都伸手摸摸到底是什么牌吧?

太太说,你这就不懂他们的心理了。这个游戏完全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一旦出现作弊现象,就会使每个人都失去娱乐的机会,无论对作弊者还是别的人都是没有任何好处的,那谁还会玩这种损害自身及他人利益的偷梁换柱的把戏呢?

我说麻烦你去实验一下,如果谁赢了可以得到10块钱的奖励,那会怎么样呢?钱由我来出。星期一太太下班回来说,作弊出现了。不过他们随即就想出了办法,来对付偶尔出现的不诚信行为。

我问是做了思想工作,还是拒绝了我提供的奖励?太太说都不是。他们只是达成了一项约定,一旦谁被发现有作弊行为,将被大家彻底孤立并被罚值日一学期。

当学生不求上进时

有一种“腐烂的脐带理论”,认为如果不能让孩子尽早建立其对自己的责任感而自觉地追求上进,家长的照顾反而会适得其反,变成两代或者三代人共同的痛苦。这种理论把父母儿女之间矛盾的关系,比作一根即将腐烂的脐带,让人厌恶,却无法割断。

其实,孩子们天生都有上进心,我们常看到那些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上课时的踊跃——他们把手举得老高,甚至站了起来,生怕老师没看到自己而不能回答问题。可是,很多孩子经过几年后,通常是在上中学后,会失去进取心,渐渐变成了所谓的“差生”。对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这个结果无疑会让他们痛心疾首而又百思不得其解,很自然地,家长们希望他们重拾上进心。上进心是一种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心理特征。学生有了强烈的上进心,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接受教育的自觉性。

一、学生丧失上进心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遇事大包大揽,使孩子渐渐失去了参与的积极性,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并产生严重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导致孩子什么做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失去了奋斗目标,因此也就没上进心了。有些家庭中,父母本身缺乏上进心,工作不思进取,生活上平平庸庸,更忽视孩子情感与智力方面的需要,对孩子没有明确的行为指导和要求,极少和孩子谈话,压抑了孩子的上进心。也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上进心不屑一顾,甚至言辞中常露出讽刺、挖苦之意,孩子的积极性被打击,有的干脆就放弃了努力。此外,有的孩子长期处于家庭纠纷之中,感受不到家庭温暖,产生忧郁、悲观心理,对前途失去信心。

(二)自身因素

其一是学生年龄较小,生性好玩,不能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其二是思想方面的懒惰,这类学生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马上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等会儿去做。其三是心理懦弱,害怕失败或压力,因此放弃了追求,甘于平庸。其四是受社会不良影响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了精神追求。

(三)教育因素

教育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可以说是导致学生上进心缺失的重要因素。现在不少学校考察学生的标准单一,片面追求分数,甚至唯分数是瞻。每次考完试就排名次,不但张榜公布,而且还对没考好的学生进行惩罚,这样自然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了自卑心理,失去了上进的动力。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的能力展现方式是不一样的,不能仅凭单一标准去衡量。再有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有些教师带了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对成绩好的或家境好的学生就柔情万种,多方呵护;对表现差的或家境差学生的就冷言冷语甚至恶语伤人。学生虽小,但他们十分敏感,能十分细腻的感受到教师言语中的感情色彩。目前,我们很多学生不能悦纳自己,不够自信,对自己不能作出公正的评判,这不能不说与我们教师有关。学生自我形象的确立是受教师暗示的,教师的言辞无疑会成为学生的感情指向标。如果教师常冷眼看待、训斥他们,他们就会受到暗示,认为自己是不行的,长期下去就会自暴自弃。此外就是班集体中缺少团结向上的氛围,同学之间相互攀比、排斥,缺少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集体凝聚力,使一些学生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

二、怎样找回学生的上进心

失去上进心就会原地踏步、甚至后退,失去上进心就会在顺境中荒废在逆境中低头,不但成绩提不上去,而且还会产生精神空虚、承错能力低等问题,如不及时使之消除,还将导致行为偏差甚至犯罪的恶果。因此作为家长、教师,如何在孩子身上点燃那已经熄灭的火种,唤醒他们沉睡的激情呢?可以家校两方面齐抓共管,携手共进。

(一)家庭教育方面

给孩子一个目标,让他去努力。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开学初,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研究制订学习目标。制订的目标忌“大而空”,宜“小而实”。有了目标,孩子就明确了努力的方向,目标实现后,孩子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就会信心倍增,劲头更足。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催人奋进的激励效应。

给孩子一个榜样,让他去学习。孩子的一言一行绝大部分是模仿得来的,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必须从自身做起,用自己对事业的进取精神去影响孩子,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比简单的说教更为有效。

(二)学校教育方面

以诚待生,暖生心怀。教师在教育中要激发学生上进心,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近你、接受你。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备的条件是教师对学生的热情、真诚、宽容。教育学生时,教师要多用循循善诱、积极引导的方法,对学生给予表扬肯定、鼓励进步、唤醒斗志、鼓舞信心,点燃他们要求上进的火花。

满足需要,树立信心。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追求需要的满足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动力,是产生上进心的因素。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满足学生精神需要。中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都有自己的才能、智慧和价值被肯定的欲望,都喜欢在老师、同学面前展示。当他们的这一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一种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便会推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创造;反之便会产生一种自卑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非常重要的是如何让儿童看到自己的进步。”因此,学校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淡化唯分数是瞻的观念,取消单一评价标准,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环境,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得以展示自己的才能,给他们参与、表现和获取成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热情,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平时学生取得进步、做了好事,哪怕是多么微不足道,或当他们克服了一次困难,哪怕是多么不足挂齿,都要不失时机地给予真诚的表扬,每当此时,被表扬的学生总会很兴奋,很激动,干任何事都特别带劲。这可都是需要被满足后产生的力量。可以说教师的每项工作都应该呵护,增强他们的上进心,让学生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对自己的力量失去信心。

疏堵互用,鼓舞当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心理上、生理上还不成熟的学生自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必然会做出这样那样的令我们不满意的事情。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学生,辩证地评价学生。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多理解、多帮助,不要过多地求全责备,作出以偏概全的评价。对错误较多的学生要用显微镜寻找出优点、亮点,再选好角度用放大镜把它公布于众,及时肯定、扶持、使之发扬光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上进心,学生才会永远向着阳光跑。学生犯错后教师要压住怒火、冷静对待,尽量少批评和惩罚,避免因怒言呵斥而扼杀学生可贵的上进心。

以身立教,树立榜样。俗话说:“火车开得快,全靠头来带。”要培养学生的上进心,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做出一个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强将手下无弱兵”,上进心强的教师,一般而言,所教班级的学生也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多勇于上进。

立志扶志,群体共振。学生们很多时候都在关注自己聪明不聪明,教师应该让他们明白,他们的智力发展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像周恩来一样从小就树立远大理想、确定终身奋斗目标。并构建群体激励机制,营造追求进步的环境氛围。中小学生一般具有从众的心理特征,要做好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的诱发、引导,必须构建群体激励机制,营造追求上进的环境氛围。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特别精选了一些富有教育智慧的育人小故事,以便广大班主任老师有针对性地使用生动的故事教育学生。

故事1.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很多啤酒商都发现,要想打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啤酒市场非常难。于是就有人向畅销比利时国内的“哈罗”牌啤酒厂取经。哈罗啤酒厂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东郊,无论是厂房建筑还是生产设备都没有很特别的地方。但该厂的销售总监林达是轰动欧洲的策划人员,由他策划的啤酒文化节曾经在欧洲多个国家盛行。

林达刚到这个啤酒厂的时候还是一个不满25岁的小伙子,那时他看上了厂里一个很优秀的女孩,然而那个女孩却对他说:“我们不会看上一个像你这样普通的男人。”于是林达决定做些不普通的事情。

那时的哈罗啤酒厂市场份额正在一年一年地减少,因为啤酒销售的不景气而没有钱在电视或报纸上做广告。销售员林达多次建议厂长到电视台做一次演讲或者广告,但都被厂长拒绝。林达决定冒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贷款承包了厂里的销售工作,正当他为怎样去做一个最省钱的广告而发愁时,他徘徊到了布鲁塞尔市中心的于连广场。广场中心的铜像启发了他,广场中心撒尿的男孩铜像就是用自己的尿浇灭了侵略者炸城的导火线从而挽救了这个城市的。林达突然决定了他要做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第二天,路过广场的人们发现于连的尿变成了色泽金黄、泡沫泛起的“哈罗”啤酒,旁边的大广告牌子上写着“哈罗啤酒免费品尝”的广告语。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全市老百姓都从家里拿出自己的瓶子杯子排成队去接啤酒喝。电视台、报纸、广播电台争相报道。年底结算,该年度的啤酒销售产量是上一年的18倍。

故事2.人的能力是无限的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在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超高难度……”他翻着乐谱,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谷底,消弭殆尽。已经3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教导教授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自己的十指奋战、奋战、奋战……琴音盖住了教室外面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指导教授是个极其有名的音乐大师。授课的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的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成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学生练习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教授也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这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3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

教授没开口,他抽出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了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目光望着学生。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出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后,学生怔怔地望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们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当学生粗心时

对待粗心的不同态度,很可能引发不同的人生成就!

对“粗心”这个词,您一定太熟悉了。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人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并因此而受到损失。比如有的人不小心把钥匙丢在家里,或者有的学生在测验里做错一道题目等等。这样的“粗心”所带来损失通常是不大碍事的,只是给当事人多添了点小麻烦。但是“粗心”若是发生在另外的一些场合,比如中考、高考,“粗心”带来的就不仅只是小麻烦了,那损失往往甚至不可计算,也无法弥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