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现代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学民主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它的建构需要教师营造无拘无束、平等融洽、宽松和谐、鼓励创造的课堂氛围,以疑启学、以思启学、以情启学,使学生更能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中。
启发式教学为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首创。几千年来,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切都在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向前发展。在这种高速发展的现代教育中,启发式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呢?
一、刺激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动机赋予感情色彩,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不会感到枯燥和单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情感作用的生动反映。赞科夫曾经说:“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觉、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以达到期望的教育效果。”我们只要处理好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即学生主动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完成教学任务,与活跃课堂气氛的关系,就一定能创造出赞科夫描述的这种境界,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和探究式的课堂学习也一定能得到成功地实施。这是启发式教育的基础,方法很多,一般有:
(一)形象刺激法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从形象开始,运用形象可以很好地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形象性,除了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外,还辅之于幻灯、录音、录像、实验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刺激和强化其学习动机。
(二)竞争刺激法
竞争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国外许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在竞争过程中,获得自尊和自我成功的需要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展开竞赛,造成学生力争上游的心理。
(三)成果反馈法
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结果,包括看到自己所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成效,解答习题中的正确与错误,学习成绩的好坏等都可激起刻苦学习的动机,因为知道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可使学习的态度、手段得以加强,激起学习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激起上进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正确评价,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自己,认识自己,刺激自尊心,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二、创设情境
只具有很高的学习兴趣,不一定就有很好的效果。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之后,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树立学习的“靶子”,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一)语言提示式这种提示决不是简单的问答式,也不是死板封闭的“请君入瓮”式,而是由教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的问题,使学生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学习,为解决问题而学,效果一定会好些。
(二)活动提示法
即让学生通过参加一些活动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去学习、探索。如写观察日记、做实验、搞调查等。
三、善于诱导
“疑”可以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蕴含吸引力的思维引导,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有意创设问题情境,是打开学生心灵之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的一把“金钥匙”。学生有疑,仅是起点,有疑不问不思,终不能解,更谈不上上进。所以教学中,教师仅仅启发学生“生疑”还不够,还必须进而“激思”,激发学生思考来开启学生的心智。孩子们边观察边思考,边操作边解说,既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又能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具体地讲,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适时
把握好时机对于提高启发教学的效率是很重要的。孔子曾讲:“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怎样才能既不失人,又不失言呢?他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其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其貌。”不愤而懈,求知欲不很迫切,诱导就不会奏效;只有当心愤口懈之时,诱导才能如及时春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适度
不光要把握好实际,还要掌握好分寸,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可引导而不可以牵制,可鼓励引导而不可以逼迫,可启发思考而不能把结论告诉他们,做到不扬不抑,恰如其分,使学生既心平气静,又积极思维,在和约的氛围中不断提高。
(三)讲究方法
诱导启发,方法很多,通常有如下这些:(1)渐进法:即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一步步向前发展,渐入佳境。(2)叩竭法:就是引导学生以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去认识、把握,直到解决为止。(3)回避法:对于学生的疑难暂不理会,迫使学生展开多向思维,从多方向去探求解决的方法,且发现新的问题,受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4)暗示法:充分利用无意识的心理因素,设置一种外部情境,造成一种舒适、愉快的气氛,使学生思想放松、自由地联想、想象、触发灵感的产生,达到学习的创造性效果。
此外,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要注意遵循熟悉性原则、实际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思维性原则,需要在课堂中多组织“以疑启学、以思启学、以情启学”的教学活动,营造无拘无束、平等融洽、宽松和谐、鼓励创造的氛围,使教学过程呈现一种多向的相互作用。同时,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觉得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者”,而是可亲可敬的“引路人”,便更能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中。
关于具体的启学方法,那就真可谓万万千千了。在此,我们特别针对班主任的工作需要而精选了一些启学的工作方法,以供参考。
卡片启学法
班主任应时时注意把德育与智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班主任在教书育人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学习方法,为学生日后成为学者、成为专家,成为未来社会中科学文化事业的骨干力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编者在《琐忆》课后练习中提出一个新的学习方法:把课文中记叙的鲁迅先生七次谈话制成卡片进行比较。这实际上是锻炼学习筛选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班主任可以借此发挥,利用“卡片示范招”激发学生热爱学习、潜心钻研、立志治学,教给学生制作卡片的方法。
首先,从理论上介绍了卡片的意义、类别、制作方法等等;然后重点讲授卡片的作用。如著名作家姚雪垠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写出了举世闻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他得助于资料卡片。几十年间,他搜集了大量资料,分门别类做成了两万多张卡片,为写作《李自成》奠定了坚实的雄厚的基础。俄国化学家、自然科学基本定律之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在科学研究中制作了两万多张卡片,分为若干类,一类一种颜色以便于查找和使用。这些卡片是他治学、进行科研的得力助手。这些内容翔实的介绍,学生会听得津津有味。
然后班主任可以拿出自己亲自准备的一大沓卡片,给同学们看。比如一张词语知识卡片,是关于“看”这个字的近义词分类卡片。“看”这个字的近义词超过100个,可分为五大类27种。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班主任还要不厌其烦地进行具体说明:从看的角度分为10种即向远处看的、向远处和将来看的、向上看的、向上或往前看的、向下看的、回头看或向四方看的等。从看的方式分类,有集中精力看的、睁大眼睛看的、仔细地看的、略略一看的、斜着眼睛看的、检验查看的。从看的感情分类,有偷偷地看的、睁大眼睛愤怒地看的、特殊地不放心地看的、厌恶或傲慢地看的。从看的状态(程度)分有已经看到的、亲自看到的。还有从看的具体对象分类等等,并且每个分类都详细列举了具体例子。学生们一定会非常惊讶——一个司空见惯的“看”字,老师竟可以滔滔不绝地讲这么多,竟有那么多类别!这样一来肯定会给学生们留下极深的一次印象。
这样的做法对启发学生以后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肯定大有帮助。最后班主任还应该把卡片分成各组同学轮流观看,以实物增加学生对老师刻苦学习严谨治学精神的印象,并告诫同学们要想成才,就必须下苦功做学问,“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这里老师的师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班主任不能只是苦口婆心地告诫学生刻苦勤奋地学习,如果自己却不学无术,不去积累,两手攥空拳,一无所有,那么班主任的示范作用就无从谈起。
班主任应靠德高为范的品德素质、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热爱学生的情感、学富五车的知识魅力、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而卓越的教学能力是班主任的第一资本。它是班主任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提高工作效率的决定性条件,是班主任的看家本领。班主任要立志做教育专家,这就需要班主任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孜孜不倦地研究,还要持久不懈地积累学问。
分类促进法
因材施教是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点,实际上无论智育,还是德育都是这样。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有各种情况,班主任们不能总是千篇一律、千日一律、千人一律地施教。有的教学方式对这部分学生适用,而对另外一些学生可能就不适用,所以在进行共性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分类促进的方法。具体来讲,每个班级里,有性别的差异,有农村、城镇区域的差异,有重点生、普通生性质的差异,有学习尖子生、学困生质量的差异……入校建班的第一个月,班主任就可以根据不同类别分别召开农村同学专题会、女生专题会、重点生专题会、普通生专题会……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工作。
农村同学专题会的目的是帮助他们找出自身的优势、增强信心,正视劣势,克服自卑心理,鼓起拼搏的风帆。农村学生的主要优势可以归纳出这样四条:一是生活简朴,作风淳朴;二是勤奋好学;三是劳动观念强;四是有礼貌。对于他们的劣势,可以归纳为:(1)思想上常会受听天由命旧观念的支配;(2)在遇到困难时,常会产生自卑畏惧心理;(3)学习分数或许高,但能力往往稍差,特别是英语听力,而语文朗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更逊一筹。据此班主任可以对他们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不要因考进了市重点高中而盲目乐观,勿因自己是一个村、一所学校的唯一考进市重点高中的佼佼者而陶醉,目光要远大,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同时也勿自卑,要相信事在人为,自己在智力上并不比城市同学差,差只差在农村初中学校的外界条件,要敢于与城市同学竞争。二是要正视学习上的弱项。笨鸟先飞,早下功夫、早下大功夫、苦功夫,特别是外语,在第一学期就应赶上去。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农村同学的劲头就知道该往哪使了。
以后,每隔一个月,班主任就全面检查一次。再如,班主任把中考成绩突出的前8名同学召集在一起,开了尖子生专题会,其目的是促其立下宏图大志,争创一流,早日成材、成大材,带动班集体大步向前。经过讨论,班主任可以对他们提出几点要求:正确认识自己,杜绝骄傲情绪,勿陶醉于中考成绩之中,要善于找出自身的不足,特别是学习上的弱项、能力上的欠缺,一切从零开始;树立远大目标,保持领先水平,不仅在本班内保持上游,而且要进入年级前列,为考入国家名牌大学而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智育争第一,德育更要争上游,绝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关心班集体,全方位地发挥尖子生的作用;要有自己的主攻方向,学有特长;热心帮助同学,须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样尖子生的学习热情会更加高涨。班主任还要不失时机地针对女同学的特点、学困生的心理分别召开专题会。分类促进,可以说是班主任实施因材施教的一种方式。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世界,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个班内也不会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班主任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抓住各个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这样实效就会显著。
训练思维法
怎样才能让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脑?这是班主任应当经常想的一件事。
作为班主任,可以在平时抽时间给学生讲几个故事,让同学们思考问题,这样可以通过故事的问题去训练、启发学生的思维。
故事一:一位生物学家和他的朋友结伴外出。晚上朋友留在宾馆里休息,专家则上街溜达。在街上专家看见一位老大娘卖一直铁锚,要价500元。专家发现铁锚的两只眼睛是两颗大珍珠,便还价买下了铁锚的眼睛。回到宾馆后,专家把此事告诉了朋友。朋友听后赶快上街用100元将那只缺了眼睛的铁锚买了回来。
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有几个同学的回答都不沾边。这时候班主任可以解释说,那个朋友想:既然铁猫的眼睛是珍珠做的,那么它的身子还会是不值钱的铸铁吗?后来朋友用刀去刮铁猫,铁猫露出了黄灿灿的金色,这果真是一只涂了黑漆的金猫。人们常常注意到自身的知识贫乏、记忆力差,于是想尽办法去改善;然而很少有人注意自身的思维能力,更想不到去培养、提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思维是何等重要。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我们不仅要思考,而且要巧妙地思考。巧妙的思考往往会引我们走出困惑。而且我们在进行思考时要敢于另辟蹊径,敢于超越固定习惯的认知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提出不为一般人所有的超乎寻常的新思路。这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故事二:日本有一厂家生产瓶装味精,质量好,瓶子内盖上有4个孔,顾客使用时只需甩几下,很方便。可是销售量一直徘徊不前。全体职工费尽心机,销售量还是不能大增。后来一位家庭主妇提了一条小建议。厂方采纳后,不费吹灰之力便使销售量提高了近四分之一。
这个小建议是什么内容呢?有几个同学没有猜对。事先知道底细的小丁指出:“你们只从销售方式上想,这就是思维定势,厂里的职工提的建议也是这个固定思路。事实是,那位主妇的小建议是:在味精瓶的内盖上多钻一个孔。由于一般顾客放味精时只是大致甩个二三下,四个孔时是这样甩,五个孔时也是这样甩,结果在不知不觉中多用了近25%。”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强弱,关键在于能否突破思维定势,去想别人所未想,去求别人所未求,去做别人所未做的事情。
教室里,思考问题的气氛这时可能变得浓烈起来,班主任可以借机把问题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