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把世界带到你眼前
28493200000017

第17章 忌不让人表现 做个好球给别人

最近一个著名的京剧团到台湾地区演出,吸引了满场热情的观众。

结束时,演员一起到台上谢幕,观众们一边离场,一边鼓掌,我也跟着同行的两位朋友起身,但是走到一半,我停住了,朋友问我为什么不走,我说:“因为他们还在谢幕。”当演出的人还在台上,观众最好留在座位上,就算起身,也不适合完全离开场子。这是礼貌!

问题是,我们总见到演出还没完,观众已经急着跑,甚至在演讲会上,台上的讲者没讲完,观众已经纷纷离席。

没错,人太多,等会儿散场一起往外走挤死了;如果去开车或叫车,更是难上加难。早走一步的人,多聪明!

但离场的人有没有想过,台上的人正表演到结束前的高潮,你离场,看在演讲人或演奏者的眼里有多伤心?对场上静静欣赏演出的观众,又会造成多大的干扰?那是不是双重的失礼?

◎忽略总造成伤害

或许你要说,你很少看表演,也不演讲不演奏,这事与你无关。但我请问你,有没有遇到过:一群朋友聚会,你想到个新学的笑话,讲给大家听,才说几句,在座就有人讲他早听过了,接着把下头的情节先说了出来。你想表现,而且正说到兴头上,他却迎头浇你一盆冷水,你懊恼不懊恼?我有个朋友最近差点把她的司机开除,就因为她跟朋友在车上,朋友提到一个新闻,正要娓娓道来,司机却在旁边插嘴,两三下把新闻原委说完,还自鸣得意。

◎既然挑起,何必压下

又譬如你请客,某客人说:“哎,你们家大宝不是学钢琴吗?弹得很好了吧?来!演奏一首给大家听听!”大家接着热烈鼓掌。

你对孩子正得意,事先也叫孩子做了准备,于是一边假装客气说弹得不好,一边把孩子拉出来。

可是孩子才弹几个音,四周的宾客就开始聊天,搞不好那提议听你孩子弹琴的人,还是最先拉嗓子说话的。

他(或他们)是真想听吗?如果真想,为什么不好好听?如果不想,他为什么提议?抑或是因为孩子弹得太差了,所以只弹几个音,他就不耐烦,不愿意继续听了?

无论哪一个,对你、对孩子是不是都造成了伤害?有些孩子甚至因为总是不受尊重,不愿演奏,甚至拒绝学琴。

◎为别人做球就是让自己得分

换个角度想,如果当你开始说笑话,或孩子开始弹琴,却有人打岔的时候,突然有人比个“嘘”的手势:“安静!听音乐!”甚至对自以为聪明,说他听过那笑话的人讲:“你不要讲,我们要听他说!”

请问,你会不会心存感激?连狗叼回主人扔出去的球,都会兴奋不已。每个人都爱表现,但要记住:就算你比对方强一百倍,当别人正得意、正表现的时候,你也要忍着,而且静下来,做成非常专注的样子,让对方表现。

这是做人的礼貌,不但能让对方高兴,也能为下面要表现的人(说不定是你自己)创造良好的气氛。道理很简单,当大家都吵的时候,谁的话能被听清楚?没有人!所以别人讲话时,你要大家安静,等于为接下来自己讲话制造了好的条件。

◎他赞美你是希望你赞美他

懂得做人的,甚至要为别人“做球”,也就是当你发现某人想要表现什么的时候,主动制造机会,让他“显露”出来。

譬如宴会时,你看到朋友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你能不主动赞美吗?

你太太当天做了特别的发型,回家来朝你直笑,还在你前面左转转右转转,你如果视若无睹,她能不伤心吗?

聚餐时,某女士不断撩头发,耳朵上的大钻石猛闪,你能装看不见吗?

某太太戴了个冰种老坑祖母绿的大翡翠戒指,却赞美你的玛瑙项链的时候,你能那么“不通气”,不想到她赞美你,是希望你回头赞美她吗?

在前面这几个例子中,如果你非但赞美惊叹,还叫别人一起来看、一起来赞美的时候,“对方”是不是更要感谢你为他“做球”?

◎每个人都希望被注意

“为人做球”,是礼貌,也是修养。

林书豪就是擅做球的,他聪明反应快,能看清整个场上的情况,实时做球,让队友得分建功。

没错,当他把球丢向篮筐上方,让队友正好跃起、拿到球,再塞进篮的时候,大家注意的都是那个“灌篮”得分的人。

多漂亮啊!多爽啊!

可是真正的行家注意的却是那个能传球、做球,不抢功抢风头的。

话说回来,为什么每个“妙传”,无论是从人缝、胯下还是从身后冷不防传出的球,高明的队友都能接到?

难道他们总等在那儿,注意拿球的人是不是正要传给自己?是的!不仅是球员,其实每个人,都会随时有意或无意地注意,别人会不会“做球”过来。他等着你注意他,也希望被注意。下次跟人聚会,就这样做心理准备吧——“设想每个人都有可以‘秀’的东西,等着被大家发现,那么,让我成为那个最先发现的人!”

人生百善,其中一善是“与人为善”。人生百忌,其中一忌是“不给人表现的机会”。